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
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
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
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轻风动流波。

báizhù--liúshuò

xiānxiāndòngyíngyíngwànníngruòyúnxíngjiārénxiùhuīqīngécàncànzhuóshǒuyìngxiānluó

zhuàngshìmíngyuèfànyúnqīngfēngdòngliú

刘铄

刘铄

(431—453)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休玄。宋文帝第四子。九岁封南平王。后为豫州刺史。刘劭杀宋文帝,以为中军将军。柳元景军至,劭挟铄同战。及平,宋孝武帝迎铄入军营。毒杀之。谥穆。 ▶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西城杨柳弄春¹柔,动离忧²,泪难收。犹记多情³、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译文: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注释:¹弄春:谓在春日弄姿。²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³多情:指钟情的人。⁴归舟:返航的船。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sháo)¹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xù)²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³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纵使泪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注释:¹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²飞絮:飘飞的柳絮。³春江:春天的江。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jiāngchéng ·西chéngyángliǔnòngchūnróu

qínguān sòngdài 

西chéngyángliǔnòngchūnróu dòngyōu lèinánshōu yóuduōqíng céngwèiguīzhōu zhūqiáodāngshì rénjiàn shuǐkōngliú 
sháohuáwèishàoniánliú hènyōuyōu shíxiū fēiluòhuāshíhòu dēnglóu biàn便zuòchūnjiāngdōushìlèi liújǐn duōchóu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江亭远树残霞(xiá)¹,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guō)²人家。
译文:江边的亭子,背衬着天际的残霞和树木。平坦的沙岸上芳草簇簇,弥漫着淡淡的烟雾。行人跳下马来,把坐骑在杨柳荫中拴住。夕阳西下,近水近山,各有村庄和人家的居屋。
注释:¹残霞:指的是残馀的晚霞。²水村山郭:水边的村庄,靠近山的城镇。

tiānjìngshā··jiāngtíngyuǎnshùcánxiá--西

jiāngtíngyuǎnshùcánxiádànyānfāngcǎopíngshā绿liǔyīnzhōngyáng西xiàshuǐcūnshānguōrénjiā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皎皎¹牵牛河汉女²,盈盈³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pǔ)
译文:皎洁遥远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相视无言。遥望碧空,神思遐想,昔日的亲友如今各散五方,无处寻觅,只能盼望在梦中相见了。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正体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¹皎皎:光明貌。²河汉女:指织女。³盈盈:美好貌。⁴春浦:春日水边。
鸟散馀花纷似雨,汀洲蘋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鸟散馀花纷似雨,汀洲蘋(pín)¹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²长送人归去。
译文: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如雨,小洲旁的蘋草已经衰老。此时只有明月才有情,照在窗户上,我要揽取明月清光,让它送我归去。
注释:¹汀洲蘋老:洲渚旁的蘋草已经衰老。²清光:指月光,清亮的光辉。

  这首词是为七夕念远之作。词的上片描写织女不得相见牵牛的悲剧,应七夕之景,还写出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态;下片转写眼前景象,反映出了作者的处境凄凉孤独以及内心的悲凉。此词情中写景,以景衬情,含蓄委婉。

  上阙开篇化用《古诗十九首》其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描写织女不得相见牵牛的悲剧,应七夕之景,引出下文别情的抒发。“望断碧云空日暮”,写遥望碧空,神思遐想的情状。“望断”二字,刻画出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态。“无寻处”两句,言昔日亲友相聚,吟诗缀词,宴饮唱合,欢洽情深;如今各散五方,无处寻觅,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下阙两句,承上片末“梦回”句,转写眼前景象。以“鸟散馀花”“日洲蘋老”暗喻亲友离散、自己日渐衰老,处境凄凉孤独。着末三句,以景结,回应篇首。这时,作者感到,在这七夕之夜,只有“明月多情”,伴随他度过这寂寞的漫漫长夜,他要揽取明月清光,让它送自己归去。“明月多情”,这是作者的移情。月本无知无情,但在此时此境的作者,感到只有明月才有情,它与自己相依相伴,让自己温存在它的清辉之中,得到关爱。这里作者使用曲笔,不直接说出内心惆怅,而用“明月多情来照户”反衬出处境的孤寂和内心的悲凉。

参考资料:
1、 易蓉,陈扬燕编著.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04月:280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死别已吞声¹,生别常恻(cè)²
译文: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注释:¹吞声:极端悲恸,哭不出声来。²恻恻:悲痛。开头两句互文。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江南瘴(zhàng)(lì)¹地,逐客²无消息。
译文: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注释:¹瘴疠:疾疫。古代称江南为瘴疫之地。²逐客:被放逐的人,此指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故人¹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译文: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注释:¹故人:老朋友,此指李白。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君今在罗网¹,何以有羽翼²
译文: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注释:¹罗网:捕鸟的工具,这里指法网。²羽翼:翅膀枫林:李白放逐的西南之地多枫林。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恐非平生¹魂,路远不可测。
译文: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注释:¹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¹黑。
译文: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注释:¹关塞:杜甫流寓的秦州之地多关塞。李白的魂来魂往都是在夜间,所以说“青”“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¹
译文: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注释:¹颜色:指容貌。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译文: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贵州正安西北),二年春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

  这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剎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地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在满屋明晃晃的月光里面,诗人忽又觉得李白那憔悴的容颜依稀尚在,凝神细辨,才知是一种朦胧的错觉。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这里,用了两处有关屈原的典故。“魂来枫林青”,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旧说系宋玉为招屈原之魂而作。“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联系起来,不但突出了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而且表示着杜甫对李白的称许和崇敬。

  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8-500

mèngbáièrshǒu ·

 tángdài 

biétūnshēng shēngbiécháng 
jiāngnánzhàng zhúxiāo 
rénmèng míngchángxiāng 
jūnjīnzàiluówǎng yǒu 
kǒngfēipíngshēnghún yuǎn 
húnláifēnglínqīng húnfǎnguānsàihēi 
luòyuèmǎnliáng yóuzhàoyán 
shuǐshēnlàngkuò shǐ使jiāolóng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¹(xián)下人²,千情万意无时已。
译文:有什么能使您又是开心又是生气呢?山要人来,人却没有那个意思。就好像那哀婉的古筝琴头架弦的齿状横木,千情万意时刻翻腾没有时候停歇。
注释:¹哀筝:哀婉的筝声。²弦下人:琴头架弦的人状横木。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¹,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gōu)²未见心先醉。
译文:自从您给我写了《稼轩记》,如今我代替二陆完成这个,好的话语是鲜花难以比拟的。人老眼花,看见了花朵从空白处出现,字迹还没见到,人却已经心醉。
注释:¹机云:以二陆比二韩。²银钩:一种草书体,这里指字迹。

  上片写自己退隐的感受。既有喜也有怒,“怒”的是被迫闲居,“喜”的是离开朝廷是非地,这是后退一步的想法。起句破空而来,探寻什么事物能左右作者喜怒哀乐之情。这句词是从《世说新语》点化而来的。据《世说新语》引荆州民谣说:“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原意是说王恂和郗超多智术,能操纵桓温的感情,使其喜、怒。而此处只是借以提出问题,引出下面的叙议。“山要”二句紧承“何物”二字,阐述其喜怒的原因。言山要人来此居住,而人却要山没有意念。如果山没有意念,则和作者之心相同,便能使作者喜欢;反之,则会使作者愤怒。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强烈感情。“恰似”二句写自己闲居以来的思想状况。言其像“哀筝弦下齿”随着人弹奏力度之不同便发出或低或昂或喜或悲的声调一样,自己也随着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而产生“千情万意”,无穷无尽,反复不已,使自己长期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令人愤怒之极。

  下片写对韩元吉的希望。换头写自己在带湖府第中建了一个“稼轩”,希望韩元吉能为它作篇序。韩愈有《郓州溪堂诗》,诗前有长序,记溪堂修建因由,并刻石于郓州,“溪堂韩作记”本意指此。洪迈曾为辛弃疾作《稼轩记》,韩元吉有无作记不见载籍,估计此处是因韩元吉与韩愈同姓,故连类而及,以便下文颂扬其文学才华。“今代”二句赞扬韩元吉文章写得好,元吉及其从兄可以和晋代著名诗人陆机与陆云相媲美。作者在《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词中说:“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此处与之同意,都是称赞韩元吉文学成就之高。“老眼”二句写自己盼望心情之切。言其虽还没有见到韩元吉的佳作,自己已经沉醉其中,表达了作者对韩元吉的崇敬和喜悦之情,并对起句“喜怒”二字作出应有的回应,富有余味。由此词可看出辛词对题材的开拓,任何事情都可用词来表达,“词为艳科”的藩篱已不复存在。

  全词叙述了自己落职闲居后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表达了作者对韩元吉的要求和希望,可谓千情万意,百感交集,但乐观仍为其基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277

diéliànhuā··nénglìnggōng--xīn

nénglìnggōngshānyàorénláirényàoshānqiàshìāizhēngxiánxià齿chǐqiānqíngwànshí

yàotánghánzuòjīndàiyúnhǎohuānánlǎoyǎnkuánghuākōngchùyíngōuwèijiànxīnxiānz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