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¹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²独载尧(yáo)以来,而百家³言黄帝,其文不雅(xùn),荐(jiàn)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zhuō)鹿,东渐於(yú)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shùn)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xiàn)¹⁰皆不虚¹¹。书缺有间¹²矣,其轶(yì)¹³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文: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黄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注释:¹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史记》各篇多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²《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³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说为诸子百家。⁴雅:正确。⁵驯:通“训”,准则。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⁶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缙:插;绅,大带。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⁷《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⁸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峒,音tóng。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⁹顾弟:只不过。弟,同“第”。¹⁰表见:记载。见:通“现”。¹¹虚:虚妄。¹²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¹³轶:通“佚”,散失。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矣《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矣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矣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矣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黄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注释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

《史记》各篇多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

《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

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

一说为诸子百家。

雅:正确。

驯:通“训”,准则。

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

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

缙:插;绅,大带。

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

《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

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

峒,音tóng。

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

顾弟:只不过。

弟,同“第”。

表见:记载。

见:通“现”。

虚:虚妄。

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

轶:通“佚”,散失。

评析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而《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而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而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题解

  本文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古部记帝。古部记帝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部,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前后三千余年的历部,共52万字,130篇。其中“本纪名12篇,“表名10篇,“书名8篇,“世家名30篇,“列传名70篇。全书对三千年来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演变发展,作了既概括而又详细的叙述。它不但是一部历部杰作,为我国部学纪传体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思想内容异常丰富的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古部记帝中的许多篇章,均颇具文学价值。这些作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与相互间的矛盾冲突,结构与布局既尊重部实,又颇具开阖跌宕之势,再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正因为如此,古部记帝历来被推崇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古代散文的楷模,鲁迅称之为“部家之绝唱,无韵之古离骚帝名。

  司马迁(约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自幼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址,考察了历部遗迹,调查了许多历部人物的事迹、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第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部令,此为他写作古部记帝的起点和重要条件。太初元年,他42岁,正式开始了这一工作。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忍辱含垢,更加发奋地写作古部记帝,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约在53岁时终于完成了古部记帝这部空前绝后的巨著。除古部记帝外,他的著作今存的还有古感士不遇赋帝和古报任安书帝。

  本篇是古部记帝第一篇古五帝本纪帝的最后一段,用以说明“本纪名的部料来源和作者见解。此种颇似于评论的“赞名的形式,乃司马迁首创,并被后世部书所沿用。这篇赞语历述有关五帝——黄帝、颛项、帝喾、尧、舜的记载;根据传说的紊乱和缺漏情况,说明整理五帝部迹的必要性,从而反映了司马迁著作部书的求实精神。

简析

  《史记》的首篇为《五帝本纪》,本文就是司马迁为首篇作的赞语,列在该篇的末尾。赞语是司马迁在《史记》的重要篇章之后,以“太史公曰”的口气发表的议论、总结或补充的文字。在这篇赞语中,司马迁说明了《五帝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他对这些史料的看法。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对待史料的审慎态度以及他在验证史料时跋山涉水的艰苦过程。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我出东门游,邂(xiè)(hòu)¹清尘。
译文: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注释:¹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译文: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时无桑中契(qì),迫¹此路侧人。
译文: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注释:¹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我既媚(mèi)¹君姿,君亦悦我颜。
译文: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注释:¹媚:爱。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拳拳¹?绾(wǎn)²臂双金环。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注释:¹拳拳:真挚的感情。²绾:绕。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道殷(yīn)¹?约指²一双银。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注释:¹殷勤:内心深处无以言说之情。²约指: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区区¹?耳中双明珠。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注释:¹区区:细致的情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叩(kòu)¹?香囊系肘后。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注释:¹叩叩:相互忠诚。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致契(qì)¹?绕腕(wàn)双跳脱²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注释:¹契阔:别后的思念。²跳脱:亦称条脱,即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zhuì)罗缨。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中心¹?素缕²连双针³
译文: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注释:¹中心:即中情。²素缕:白线。³针:真的谐音。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结相于¹?金薄²画搔(sāo)³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注释:¹相于:相爱。²金薄:金箔。³搔头:一本作“幧(qiāo)头”,即男子束发的绡(xiāo)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dài)(mào)钗。
译文: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答欢忻(xīn)¹?纨(wán)²三条裙³
译文: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注释:¹欢忻:即欢欣。²纨素:素白色的丝绢。³三条裙:指镶有三道花边的裙子。条:即绦(tāo),丝带,可以用来做衣裙的装饰边。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何以结愁悲?白绢¹双中衣。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注释:¹白绢:一作“白发”。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与我期¹何所?乃期东山隅(yú)²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注释:¹期:约会。²隅:角落。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日旰(gàn)¹兮不来,谷风²吹我襦。
译文: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注释:¹日旰:日落时。²谷风:山谷里的风。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chí)(chú)
译文: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¹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注释:¹山南阳:山的朝阳处。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译文: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xiāo)(yáo)¹莫谁睹²,望君愁我肠。
译文: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注释:¹逍遥:茫然徘徊状。²莫谁睹:看不到任何人。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译文: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译文: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译文: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译文: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爱身¹以何为,惜²我华色时³
译文: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注释:¹爱身:爱我。²惜:爱也。³华色时:正当年华,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中情既款款¹,然后克密期²
译文: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注释:¹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挚和热烈。²克密期:定下幽会的日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褰衣蹑(niè)茂草,谓君不我欺。
译文: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¹此丑陋(lòu)²,徙倚(yǐ)无所之。
译文:如今我容颜已变得丑陋,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
注释:¹厕:同“侧”。²丑陋质:失恋女子的自称。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译文:只为失去了想要的爱情而悲伤,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显露了热恋中人心灵的激情颤动,和他们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吟哦之下,仿佛看到他们一次次互赠信物,以表“殷勤”之意,听到他们频频指物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写失恋痛苦时,诗中一连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仿佛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失望的折磨。诗人成功地采用排比铺陈的笔法来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有镇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是闲止其情的意思。此诗在技巧上大多用直叙法,唯中段在写男女之情时,反复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更是保存之珍贵的资料,如:从“绾臂双金环”句中得知汉代妇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就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至於“跳脱”就是臂钏,俗名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至於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就是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又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着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繁钦《定情诗》曰:“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不见于今本《定情诗》中,可见《定情诗》中尚有脱文。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dìngqíngshī--fánqīn

chūdōngményóuxièhòuchéngqīngchén

jūnyōufángshìqǐnzhíjīn

shísāngzhōngrén

mèijūn姿jūnyuèyán

zhìquánquánwǎnshuāngjīnhuán

dàoyīnqínyuēzhǐshuāngyín

zhìěrzhōngshuāngmíngzhū

zhìkòukòuxiāngnángzhǒuhòu

zhìkuòràowànshuāngtiàotuō

jiéēnqíngměizhuìluóyīng

jiézhōngxīnliánshuāngzhēn

jiéxiāngjīnbáohuàsāotóu

wèibiéěrhòudàimàochāi

huānxīnwánsāntiáoqún

jiéchóubēibáijuànshuāngzhōng

suǒnǎidōngshān

gànláifēngchuī

yuǎnwàngsuǒjiànchíchú

suǒnǎishānnányáng

zhōngláipiāofēngchuīshang

xiāoyáoshuíwàngjūnchóucháng

suǒnǎi西shān

láizhízhúzhǎngtàn

yuǎnwàngliángfēngzhìyǎngzhèng

suǒnǎishānběicén

láifēngchuījīn

wàngjūnnéngzuòbēichóuxīn

àishēnwèihuáshí

zhōngqíngkuǎnkuǎnránhòu

qiānnièmàocǎowèijūn

chǒulòuzhìsuǒzhī

shāngshīsuǒlèixiàlián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韩信在淮(huái)阴,少年相欺凌¹
译文: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注释:¹“韩信”二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贫困。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曾受淮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屈体¹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译文:他屈体而就,形若无骨,而其胸中却怀有雄心壮志。
注释:¹屈体:犹屈膝。指屈服、投降。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一遭¹龙颜君²,啸咤(zhà)³从此兴。
译文: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注释:¹遭:遇也。²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³啸咤:叱咤风云。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千金答漂(piǎo)¹,万古共嗟(jiē)称。
译文:后来对在淮阴接济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获得了被人称赞的千古美名。
注释:¹“千金”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封楚王后,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予以千金作为报答。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¹
译文:而我今天如何呢?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注释:¹相仍:相续。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长风入短袂(mèi)¹,内手²如怀冰。
译文:长风带着寒气吹入了短袖,袖手取暖却手冷如冰。
注释:¹短袂:短袖。²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一作“两手”。内,同“纳”。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故友不相恤(xù)¹,新交宁见矜(jīn)²
译文: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注释:¹相恤:相互体贴怜恤。恤,救济。²见矜:怜悯。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摧残槛(jiàn)中虎,羁(jī)(xiè)¹(gōu)²上鹰。
译文: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注释:¹羁绁:用绳子拴住。²韝:臂上架鹰的皮套袖。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何时腾风云,搏击¹申所能?
译文: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
注释:¹搏击:冲击长空或迎向风浪。

  全诗十八句,可分为前后二部分,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淮阴人韩信,开始为布衣,“贫无行,不得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者”。后来碰到一位“漂母”,她见韩信饥饿,就给他饭吃,一连数十日。……当时淮阴屠中有恶少公开欺侮韩信说:你虽然个儿大,还喜欢带着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果贪生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冷冷地看了他们一下,忍受着暂时的屈辱照办了。“众皆笑,以为怯。”……后来韩信碰到汉高祖刘邦,得到重用,为汉朝的开国立下大功,被封为淮阴侯。韩信出头后,“召所食漂母,赐千金。”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八句诗概述的就是这段史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李白自幼聪颖,满腹经纶,自认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自比眼前遭遇有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少年相欺凌”句,是否李白在邠州也遭到过像淮阴屠中少年欺韩信那样的事,今无可考。但落魄文人到处受人白眼,在李白诗中多有记载,其忍气吞声的苦状可以由此体会。“屈体若无骨”句,原出蔺相如故事,此处承前之意仍应指韩信受辱事。意思是说,韩信从恶少袴下钻过,是一时之辱,而心中却怀抱着自己的“壮志”。“一遭龙颜若,啸咤从此兴”两句是说:韩信遇到刘邦后,受到重用,从此叱咤风云,为汉朝的统一大业大大地干了一番事业,为人万古传颂。

  “而我竟何为”以下,由上八句咏史转入言志。这十句又可分为几层,前六句慨叹自己的困顿处境。李白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成都,下渝州;二十五岁出三峡,过荆门,到江陵,游洞庭,登庐山,抵金陵,二十六岁往扬州,西达陈州;二十七岁娶妻孙氏,遂家安陆,直到三十四岁西谒长安。这期间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饱尝旖旎风光。但其真正目的在于从事干谒活动,广交豪士,寻求政治出路,希望以布衣直接进入仕途。据《与韩荆州书》所云:“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他的干谒活动从十五岁就开始了。其诗歌中明白记载的如:二十岁谒益州长史苏颋,得到称赏,说他“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二十六岁由扬州谒陈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自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以大鹏比,语极狂放;二十九岁谒安州李长史遭辱,后来连交情较深的裴长史也不理解他,一次又一次干谒失败。三十岁已是而立之年,本望来京都能有所获,结果仍是一无所得,“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长相思》)。

  李白来邠州以后的遭遇,还是一派凄寒孤寂的惨景:“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这二句与前一句“寒苦坐相仍”是写气候,写环境,写愁情。北风呼哨,客舍枯坐,两手如冰,一腔苦水,无法倾吐!同时同地之作《邠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有句:“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正好用作这几句的注释。“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是写世态、写人情。“故友”当指入长安前曾八、九次干谒过的裴长史等一班人;“新交”或指来长安拜见的张垍、来新平后结交的同族李粲等。投靠无门的一介书生,旧友既不能扶持救济,新知也没有谁能怜悯。

  最后四句“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李白以猛虎、雄鹰自比,说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有如束缚着的雄鹰,不能展翅。呼哨腾越、博击长空之宏志无法实现。李白自少以神鸟大鹏自况,廿五岁那年在江陵遇见道士司马承祯,作有《大鹏希有鸟赋》,后改定为《大鹏赋》,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为国家建立功业,对前途充满信心,他是乐观的。这年他才三十岁,风华正茂,所以坚信“腾风云”,“申所能”的机会一定会到来。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以山川鱼鸟为比拟,咏史言志,赋物抒情,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色。他对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对暂时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得很突出。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23-325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谁家宅第¹成还破,何处亲宾²哭复歌³
译文:谁家住宅建成后又破败,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注释:¹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²亲宾:亲人和朋友。³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昨日屋头堪炙(zhì)¹,今朝门外好张罗²
译文: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注释:¹炙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²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北邙(máng)¹未省²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译文: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注释:¹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²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¹
译文: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¹“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 :210-213
2、 赵庆培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96-898

fàngyánshǒu ·

bái tángdài 

shuíjiāzháichénghái chùqīnbīn 
zuótóukānzhìshǒu jīnzhāoménwàihǎozhāngluó 
běimángwèishěngliúxián dōnghǎicéngyǒudìng 
xiàojiànpínkuāguì gòngchéngliǎng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¹
译文: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注释:¹北堂:谓妇人居处。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冰合井泉¹月入闺(guī)²,金缸(gāng)³青北照悲啼。
译文: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发出清冷的寒光,缭着女子的满面泪痕。
注释:¹冰合井泉:谓天寒井水结冰。²闺:女子住室。³金缸:铜制之灯盏。⁴青北:一作“北明”,灯之青光北止不动貌。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金缸¹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译文: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注释:¹金缸:一作“青缸”。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¹
译文: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注释:¹无违:没有违背。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一语不入意,从¹君万曲梁尘飞。
译文: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李白此诗,袭“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之旨,设为男女叙情之辞,而从女方着笔。鲍照《夜坐吟》以“冬夜”起兴,此诗亦然。“冬夜”、“沉吟”两个七字句,言“坐吟”之时与地。时:“冬夜”;地:“北堂”。“冬夜”自然寒冷,而“北堂”为甚。“冬夜”之长,原不须因寒而后觉知,诗人说“夜寒觉夜长”,盖以寒之难受而更觉其长也。然而,诗中主人公不顾寒之甚,仍然坐“北堂”沉吟,而且久坐,究竟“沉吟”什么,诗里没有说,也不必说,读下去,自然会明白。“冰合”、“金缸”句,仍为两个七字句,但换了韵。诗,一般地说,换韵便换意。此处亦然。“水合井泉”,承“夜寒”而来;“月入闺”、“金缸青凝”(一作“青光凝明”),承“久坐”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中主人公更悲不自胜,已由“沉吟”而“悲啼”了。究竟为什么,诗仍然没有说,需要继续往下读。“金缸灭,啼转多”。韵换,句式亦换,七字句已换为三字句,节奏显得更迫促了。时间更往前移,“金缸”灭了;不用说,月也斜了。诗中主人公的情绪,不但“悲啼”,而且“啼转多”了。为什么,诗仍然没有说,还要继续往下读。“掩妾泪,听君歌”。韵和句式都未变,但诗中主人公的情绪却变了。她已是掩泪听歌了。歌里说些什么,诗没有说,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惊人的。它一下就改变了诗中主人公那种悲不自胜的情绪,把她“转多”的“悲啼”一下就镇住了。这显示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但这歌为什么能产生这样一个效果,诗没有说,还要继续往下读。下面,又是两个三字句:“歌有声,妾有情”。韵变而句式未变。如果说,上面两个三字句,语似平缓而意却顿变,那么,这两个三字句,语与意都可说是顿变。诗就是这样逐步向其重心折进。这是诗人的富有特色的精心结构。从这六个字已可望到诗里感情浪潮的高峰,接近上面伏下的问题的答案。原来,诗中主人公的“沉吟”、“悲啼”以至于“啼转多”,乃是未能获得爱情的痛苦所致,而这歌声里却有一种与“妾情”相通的东西,它把诗中主人公从沉痛中唤醒。这就是情,情的力量。真是“何物人间情一点”,简直可以贯金石而俱穿。接着,诗中写出这种情的特点:“情声合,两无违。”原来,这是把两颗心完全贴在一起的情,无怪乎它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这也是韵变而句式未顿变。因为这六字与前六字,既紧紧相连,而又有其重要进展。问题的全部答案就揭示在这里。诗至此,似已无话可说了;但作者又翻出了一层新意。这里一个五字句、一个七字句,是从反面来一个假设,言如果歌里有一句不中(入,中、去声)意的话,那么,不管它怎么多,怎样美妙,就像陆机的诗所说:“再唱梁尘飞”,或如刘向《别录》所说:“尽动梁尘”,把屋梁所有的灰尘都惊起来,也就像鲍照的诗所说“万曲不关心”了,不听了。从君,任你。这就从反面强调了感情的可贵在于:真挚、纯洁,不容羼入半点尘埃;否则,就一文不值。

  这首诗,韵凡四变,句式凡三变。不像鲍照之作,一韵到底,句式不过一变。盖以腾踏之势,步步设疑,层层折进,引人入胜。入后,既揭示其底蕴,又从反面来一笔,把要强调的情强到最高的程度。这是诗的价值。在以前的乐府里是没有过的,也不是鲍照的那首只写到“体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的同题之作所能比拟的。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91-93

zuòyín

bái tángdài 

dōnghánjuécháng chényínjiǔzuòzuòběitáng 
bīngjǐngquányuèguī jīngāngqīngníngzhàobēi 
jīngāngmiè zhuǎnduō yǎnqièlèi tīngjūn 
yǒushēng qièyǒuqíng qíngshēng liǎngwéi 
 zòngjūnwànliángchénfēi 
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
东君¹(kē)²响珊珊³,青驭(yù)多时下九关
译文:司春之神东君身上佩戴着的珂做的玉佩,发出轻盈舒缓的响声,东君的座驾带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过了多时才到九关之下。
注释:¹东君:此处指司春之神。²珂佩:珂制的佩饰;比喻雨点。³珊珊:形容衣裙玉佩的声音,也指轻盈、舒缓的样子、美好的样子。⁴青驭:神话传说司春之神东君的座驾。⁵九关:此处指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
方信玉霄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方信玉霄(xiāo)¹千万里,春风犹未到人间。
译文:这才明白天界距离人间有着几千万里,春风此时还未到达人间。
注释:¹玉霄:天界。传说中天帝、神仙的居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