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风兼雨,茅斋淰淰秋。寒烟浮岛屿,白水乱汀洲。
谷口风兼雨,茅斋淰淰秋。寒烟浮岛屿,白水乱汀洲。
散地耽高卧,何时作远游。近来疏懒甚,一月罢登楼。
散地耽高卧,何时作远游。近来疏懒甚,一月罢登楼。
何景明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1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¹未归时。塞外²草先衰(shuāi),江南雁³到迟。
译文: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注释:¹行客:指出行、客居的人。古人常因求学、经商或赴职所而别离故土,客居他乡。²塞外:边塞之外,泛指中国北边地区。³雁:此处暗喻行客书信,一语双关。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芙蓉¹(diāo)²嫩脸³,杨柳(duò)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称。²凋,一作“雕”。³脸,一作“叶”。⁴杨柳:指柳叶。⁵摇落:凋残,零落。⁶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此词上阕以秋景来衬托离别的悲伤。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题旨: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和凄清,烘托出女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可知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平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接着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此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由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塞外草先衰”,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此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秋景烘托下,女主人公伤别离的悲伤情怀,更见哀婉。“江南雁到迟”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归来的心情。由远及近,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句中“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江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盼”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地表达出来。其实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雁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一层。

  下阕集中笔墨刻画了思妇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嫩脸憔悴,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可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拍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最后三字“谁得知”,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温庭筠词作最常用的手法,是以绮丽华美的环境,凸显孤独女子的心情。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词作不同,它是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5-77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家在闽山¹东复东,其中岁岁²有花红。
译文:我的家住在闽山的东面,在那里每年都会有花开放。
注释:¹闽山: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²岁岁:年年。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译文:现如今我不在花开放的地方,但是那些花依然在过去开花的地方开花。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将军发白马¹,旌节度黄河。
译文: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注释:¹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译文: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武安有振瓦¹,易水无寒歌²
译文: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聒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注释:¹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²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¹
译文: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注释:¹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扬兵猎月窟¹,转战略朝那²
译文: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²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倚剑登燕然¹,边烽列嵯(cuó)(é)
译文: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注释:¹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¹多。
译文: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注释:¹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¹金戈。
译文: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¹戢:收藏兵器。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bái--bái

jiāngjūnbáijīngjiéhuáng

xiāoguāchuānyuècāngmíngyǒngtāo

ānyǒuzhènshuǐhán

tiěruòxuěshānyǐnliútuó

yángbīnglièyuèzhuǎnzhànlüècháo

jiàndēngyànránbiānfēngliècuóé

xiāotiáowànwàigēngzuòyuánduō

sǎoqīngbāojīn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
醉来脱宝剑,旅憩(qì)¹高堂眠。
译文:在醉后摘下宝剑,旅途休息在高堂安眠。
注释:龙门:《通典》:河南府河南县有阙塞山,俗曰龙门。《太平寰宇记》:阙塞山。《左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服虔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注,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门。¹旅憩:旅途休息。
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中夜忽惊觉¹,起立明灯前。
译文:夜半忽然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站立在明灯前。
注释:¹惊觉:睡梦中惊醒。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开轩¹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译文:打开窗户放眼望去,拂晓的飘雪将河冰衬托得更加壮观。
注释:¹开轩:开窗。
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哀哀歌苦寒¹,郁郁独惆怅。
译文:哀哀歌声咏叹着苦寒行,心中郁郁,只能独自前怅。
注释:¹苦寒:古乐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傅说板筑臣¹,李斯鹰犬人。
译文:宰相傅说曾经做过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经是个鹰犬狩猎人。
注释:¹傅说板筑臣:《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xū)¹起匡社稷(jì),宁复长艰辛。
译文:忽然而起匡扶社稷,难道没有经历长期的艰辛。
注释:¹欻:忽然。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译文:而我在做什么呢?在龙门的客栈独自叹息。
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富贵未可期,殷忧¹向谁写?
译文:富贵不可预期,满腔忧虑又要向谁说。
注释:¹殷忧:深深的忧心、忧虑。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¹
译文:永别了龙门,高声吟颂梁甫吟,泪流满襟。
注释:¹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种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译文: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哭求知音举荐!
介亭南畔排衙石,剥藓剜苔觅旧题。
介亭南畔(pàn)¹排衙(yá)²,剥(bō)(xiǎn)(wān)苔觅(mì)旧题。
译文:介亭南边的排衙石,剥去层层青苔寻找着旧时的题字。
注释:¹畔:旁边;边侧。²排衙石:在将台山,又名排牙石。相传吴越王钱缪来此,见怪石排立两列,如衙役拱卫,故名。
读罢南丰数行字,满山烟雨共凄迷。
读罢南丰数行字,满山烟雨共凄迷。
译文:读完南丰县的几行字,山间已弥漫着雨雾,让人顿感凄凉迷茫。

chūnjué--yóu

jiètíngnánpànpáishíxiǎnwāntáijiù

nánfēngshùxíngmǎnshānyāng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