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山色照邢襄,北走并州拥大荒。巨麓秋阴沙渺渺,石门寒气雨苍苍。
西来山色照邢襄,北走并州拥大荒。巨麓秋阴沙渺渺,石门寒气雨苍苍。
天边睥睨悬句注,树杪飞流挂浊漳。摇落故人堪极目,朔风千里白云翔。
天边睥睨悬句注,树杪飞流挂浊漳。摇落故人堪极目,朔风千里白云翔。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隔花才歇廉(lián)¹雨,一声弹指²混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译文:波渺渺,柳依依。双蝶绣罗裙的女子,你与幸福,只有一朵花的距离。但是春天却送来绵绵细雨,让你久坐闺中,辜负了美好的芳春。天晴的时候,双燕已归,柳枝低垂。
注释:¹廉纤: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²弹指:此状寂寥抑郁之态。弹击手指,以表示各种感情。这里指指极短暂的时间。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小屏语色远¹,妆薄²铅华浅。独自立瑶(yáo)³,透寒金缕(lǚ)
译文:娇嗔如你,一春弹泪话凄凉。寒夜到来,你掩上望归的门。默默地,朱粉不深匀,闲花春。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注释:¹小屏语色远:此系描绘眺望之景,谓远语仿佛是小小的屏风。亦可解做小屏风上绘有远语之画图。²妆薄:谓淡妆。³瑶阶:本指玉砌的台阶,后为石阶之美称。⁴金缕鞋:绣织有金丝的鞋子。

mán··huācáixiēliánxiān--lánxìng

huācáixiēliánxiānshēngdànzhǐhùnliángyànshuāngguīzhǎngtiáomàimàichuí

xiǎopíngshānyuǎnzhuāngbáoqiānhuáqiǎnyáojiētòuhánjīnxié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银花¹合,星桥²铁锁开³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注释:¹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²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³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暗尘¹随马去,明月逐人来²
译文: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注释:¹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²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游伎¹皆秾(nóng)²,行歌尽落梅³
译文: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注释:¹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²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³落梅:曲调名。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¹不禁夜²,玉漏³莫相催。
译文: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¹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²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³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都洛阳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弛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唐代,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中说:“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可与此诗相印证,可见隋唐时代洛阳皇城端门的元宵节观灯盛况。是说原本黑洞洞的城门与黑沉沉的城河在节日的夜晚也点缀着无数的明灯,远远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桥银河了。

  颔联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随着车马的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这就是所谓“暗尘随马去”。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着一“去”字,写出了马的奔驰和尘土飞扬而去的态势。纪昀说此句得神处在一“暗”字,固极有见。其实,“去”字也同样精彩,从中仿佛可见车马飞驰时卷起的气流,下句专写人的活动,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由于是望月,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东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摩顶接踵,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由此“明月”还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

  颈联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专挑出一类人来写,这就是“游妓”。她们可能是王公贵戚之家的歌舞妓人,为了相互夸示而让她们出来表演助兴的,她们自己也可借此观赏元夕灯月交辉、人流如织的热闹景象。总之,既是观赏者,又是元夕的一道亮丽风景。两句一句写她们的美貌,一句写她们的技艺。单有火树银花的灯影和众多的游人车马,还不足以充分显示元夕京城的热闹繁华,必须再加上美貌如花的歌妓和彻夜笙歌,才是声色光华交相辉映,极喧阗热闹之能事。

  这就逼出了结尾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金吾”,又称“执金吾”,指京城里的禁卫军。据史记载唐代设左、右金吾卫,主管统率禁军。玉漏,指古时的计时器,用铜壶滴漏以记时。统观全诗词采华艳,绚丽多姿;而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唐诗名篇赏析 第一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01,第16页

zhēngyuèshí

wèidào tángdài 

huǒshùyínhuā xīngqiáotiěsuǒkāi 
ànchénsuí míngyuèzhúrénlái 
yóujiēnóng xíngjìnluòméi 
jīnjìn lòuxiāngcuī 
老马虺隤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老马虺(huī)(tuí)¹依晚照,自计岂堪三品料?
译文:疲病的老马凭依于夕照之下,心下揣想,自己怎么就只能够饮食那三等的草料。
注释:¹虺隤:有病、生病,多指马而言。
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玉鞭金络¹付梦想,瘦稗(bài)²枯品(qí)³空咀(jǔ)(jiào)
译文:玉饰的马鞭金饰的笼头只有交付梦想,嘴里边只能够空自咀嚼那干枯的稗草和豆品。
注释:¹金络:金络头。²稗: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叶鞘无毛,没有叶舌和叶耳。是稻田主要杂草。³品:豆子的秸秆。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
译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旱情严重蝗灾肆虐国运衰颓,大宋朝廷刚刚传下诏令王师即将北伐。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译文:一听到战鼓心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虽年迈依然能够平定北方收复失地为国效力。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kuí)州处女发半华¹,四十五十²无夫家。
译文: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
注释:¹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²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更遭丧乱嫁不售¹,一生抱恨长咨嗟(jiē)
译文: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售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
注释:¹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土风¹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²女出入。
译文: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售入操劳。
注释:¹土风:当地风俗习惯。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²“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应”:一作“男”。。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十犹八九¹负薪(xīn)归,卖薪得钱应供给²
译文: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售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
注释:¹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²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至老双鬟(huán)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译文: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筋力登危¹集市门²,死生射利³兼盐井。
译文: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
注释:¹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²集市门:入市卖柴。³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biǎn)衣寒困石根¹
译文: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
注释:¹石根:犹山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若道巫山¹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²村?
译文: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女子天生粗丑,那么这里为什么会有昭君村?
注释:¹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²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此诗写出了夔州妇女的勤劳困苦,表现了诗人对她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结句答问,正是深意所在。诗中通过对夔州一带重男轻女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也是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反映。

  开头四句并非着意写夔州的生活习俗,而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社会问题。《后汉书·周举传》指出当时的社会弊病是: “内积怨女,外有旷夫。”这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社会同样存在。女子“上头”后一般至十六、七岁即出嫁,而夔州女已经头发半自,四五十岁了,仍然是找不到丈夫的老处女,原因是她们遭逢丧乱,男丁减员,女子嫁不出。夔州处女被安史之乱葬送了青春年华,所以抱恨终生,令人叹息。“堪咨嗟”,一作“长咨嗟”,用“堪”字是表现作者对夔州处女命运的哀怜和悲叹,而用“长”字则是夔州处女的自怨自悒。

  此诗的第二个层次,即“土风”以下二句,着重写男尊女卑、男逸女劳的当地风俗。女子同时肩负着男人和女人的两种义务,承受着心理和体力的双重折磨,却处在男人的附属地位上。

  “十有”以下八句是对夔州妇女日常生活的具体描写,也可以说是诗的第三个层次。这一层写得很有特色,八句之中两两交叉,分别写夔州女的劳动和妆束。她们十之八九要砍柴、卖柴,换的钱来养家糊口。女子既要维持家计,又要应付官府摊派,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老处女的肩上。接下去两句写她们的服饰,颇有画龙点睛之妙。杜甫写的是老处女,所以她们把头发挽成垂颈的双鬟。因为是处女,她们爱美的心思尚未泯灭,尽管头发已经半白了,上面却插着银钗和野花山叶等饰物。这些还只是作为铺垫,目的是写夔州处女的操劳之苦。滚西一带的集市在高处,她们背着柴草拼力爬高到市集上出卖。对于“死生射利兼盐井”句,意思是背盐只赚得蝇头微利,是贩私盐,是偷偷摸摸地贩卖私盐,这样“死生射利”四字才有着落。夔州女除了负薪,还得背盐。在唐代盐铁由国家专卖,贩私盐不允许,但可以多赚一点钱。她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一点私盐,并不是像大商人那样为了屯积居奇。杜甫把史书中的“乘时射利”和“豪贾射利”改为“死生射利”,正是为了说明背盐女子像获取猎物一样冒险挣钱。 “死生”二字是定性的, “射利”二字是绘形的。正因为负薪女挣扎在饥寒和死亡线上,所以她们备感生活的艰辛,挥泪度日。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酸的图画。

  最后二句是反诘语,用以照应全篇,意谓夔州处女老大嫁不出去,并不是因为她们长得粗丑,美貌动人的王昭君的故乡不就是在这一带吗?这里的“巫山”与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无直接关系,当指地名而言,但其中也包含着此地自古出美人的意思,从而增强了全诗的讥刺意味。

  此七言古诗,在现存杜诗中系一首颇为别致、耐人寻味的风土诗。诗以贫苦的劳动妇女为题材,其描绘当时夔州一带的农村妇女,乃具有典型之意义。杜甫对此不仅寄以深厚的同情,且在最后“若道巫山”二句中,尤针对封建统治者诬蔑劳动妇女为“鹿丑”的不实之词,理正词严地予以驳斥。此在全部古典诗歌史上乃是鲜见的。诗写土风,文字质朴。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28-229.
2、 胡大浚,王为群.杜甫诗歌研读[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8):336.
3、 蒋先伟.从杜甫《负薪行》谈古代夔州的民风习俗[J].杜甫研究学刊,2000(1):73-75.
4、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3(10):400-404.
5、 卢国琛选注.杜甫诗醇[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288.
6、 海兵.杜甫诗全集祥注[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81-282.

xīnxíng

 tángdài 

kuízhōuchǔbànhuá shíshíjiā 
gèngzāosāngluànjiàshòu shēngbàohènchángjiē 
fēngzuònánshǐ使 yīngdāngménchū 
shíyóujiǔxīnguī màixīnqiányīnggōng 
zhìlǎoshuānghuánzhǐchuíjǐng huāshānyínchāibìng 
jīndēngwēishìmén shēngshèjiānyánjǐng 
miànzhuāngshǒushìhén biǎnhánkùnshígēn 
ruòdàoshānchǒu yǒuzhāojūncūn 
陈旗一碧到云边,莫谓江南景独妍。
陈旗¹一碧到云边,莫谓²江南景独妍。
译文:陈巴尔虎旗这个地方一望无际的碧绿大草原直达天际的白云那边,不要光说江南的风景独好。
注释:¹陈旗:指陈巴尔虎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²谓:说。
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译文:正是每年的六月,牧民们归来放牧,野花满地,不时的阵雨下过,苍翠欲滴的颜色连着天边。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译文:远处的山坡上雪白的羊群像飘动的雪花,广袤的原野上回归的马群惊起一阵狂风。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译文:隐隐约约的牧歌声不知是哪里响起,远远望去,公社那边人们做饭的炊烟直立立升上空中。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译文:主人热情好客,用传统的美酒美食招待我们,手抓羊肉、乳酒、酥油茶,色香味美。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译文:祝福的话语怎么也说不完,主客深切地举杯,表示不会忘了对方。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老翁¹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译文:老人唱起了传统歌曲,少女身穿新装载歌载舞。
注释:¹老翁:中国古代对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译文: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和睦相处;离别之际,共同在夕阳下的草原上细谈,不忍心分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