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崚嶒倚素秋,西山寒影挂城头。坐来大陆当窗尽,不断滹沱入槛流。
高阁崚嶒倚素秋,西山寒影挂城头。坐来大陆当窗尽,不断滹沱入槛流。
下界苍茫元气合,诸天缥缈白云愁。使君趋省无多暇,暂尔登临作壮游。
下界苍茫元气合,诸天缥缈白云愁。使君趋省无多暇,暂尔登临作壮游。

zhēndìngbēi--pānlóng

gāoléngcéngqiū西shānhányǐngguàchéngtóuzuòláidāngchuāngjǐnduàntuókǎnliú

xiàjiècāngmángyuánzhūtiānpiāomiǎobáiyúnchóu使shǐjūnshěngduōxiázàněrdēnglínzuòzhuàngyóu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¹²碧崖(yá)
注释:¹芒鞋:草鞋。²破:此处意为踏遍,多少次踏过。亦可理解为踏破山崖上碧绿的苔藓。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经行¹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²
注释:¹经行:散步。²月上句:谓月亮升起来,却被山峰遮挡了一半,看看月是缺的,其实它是圆的。
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
听得上方相对话¹,星辰莫阂(hé)²五峰³(diān)
注释:¹听得句:谓人在山头讲话,犹如在天上对语。极言山高。上方亦为天上。²阂:隔阻。³五峰:云居山诸峰中,最高者称五脑峰,亦名五老峰。
慧公享年八十七岁,其中一半以上时间定居于云居山,留下了许多描写其禅修体会和日常生活的诗文。尤其是他的诗写得平易质朴,清新流利。不讲深奥繁复的道理,不用偏僻艰深的术语。如对友面,如叙家常。这两首七言绝句,一写砍柴归家的见闻感受,一写散步山头的体会感想。诗写得很活泼,很有情趣。

yúnshānyǒngèrshǒu--chánghuì

bànjiānfēngbànjiāncháizhúzhàngmángxié

gāngchūlǐngtóusānhúnshēndōubèiluànyúnmái

jīngxíng仿fǎngjìnzhūtiānyuèshàngshānxiánbànquēyuán

tīngshàngfāngxiāngduìhuàxīngchénfēngdiān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yàn)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zàng),高大其垄(lǒng)¹。”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²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bì)³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suì)罢为垄(lǒng)之役(yì),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jiàn)。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译文: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住所法制各负其责,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注释:¹垄:坟墓。²具:备办。³蔽:蒙蔽。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¹夫子²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³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做个不休息罢了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注释:¹及:比得上。²夫子:对晏子的尊称。³为:只是。⁴置:放弃。⁵休: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南北驱(qū)(chí)¹报主²情,江花边月³笑平生。
译文: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边关的月亮都笑我这一生总在奔波。
注释:¹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²主:指明朝皇帝。³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¹马上行。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注释:¹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功绩显赫。并且善诗文这首《马上作》是他骑在马上创作的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诗中通过对一生戎马生涯的回顾火抒发了他赤心报国、不畏辛苦的战斗豪情。

  一、二句“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南北驱驰,驱驰,策马疾驰,作者曾先后在南方的福建、广东、北方的蓟(读jì)州等地任职,保卫边疆,抗击倭寇,一故称“南北驱驰”,也就是南征北战的意思。报主情,报答君主(皇帝)的恩情。江花边草,江边的花,边境的草。平生,一生,终生。意思说,我南北征战,守疆卫边来报答皇上知遇和信任之恩;祖国南方江边的花和北方边境的草都含笑地看着我这样度过的一生。第一句,主要写自己的动机,皇上看重了自己,委自己以重任,自己就要很好地报答皇上的恩情。这看来是说忠于君主,实际忠君与爱国并不可分,根本上是爱国,因为给他的重任不是别的,正是领兵保卫边疆安全,抗击倭寇入侵。“南北驱驰”,还有急切奔走的意思,内含着对国家民族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第二句以拟人手法,写花草“笑”对自己一生,不仅表明“江花边草”是自己“南北驱驰”的见证,而且写出花草有情,赞许自己平生所尽的努力,具有幽默的自豪感。

  三、四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横戈,横着拿戈。戈古代主要兵器横刃,长柄,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明白如话像是信口吟出的,却十分响亮有力。意思说:我一年到头都是手持武器,在马上度过的。作者戎马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喜爱这种生活,诗中没有流露一点劳累愁苦的情绪,相反,充满了自豪感感和乐观精神。“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其间风餐露宿,刀光剑影,该有多少艰辛和危险呀!但作者却说得那样轻松自然,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算不得什么,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横戈马上则活画出一位爱国英雄的凛然英武形象。在这样的英雄面前,任何敌人都休想进犯一步它。

  这首诗气势豪壮,情调昂奋,是英雄的自白,又是英雄的颂歌。叙述平生,只用“南北驱驰”,便高度概括,然后以“江花边草”加以衬托,凝炼生动。描写形象,先展开开阔的时间空间,接着推出移动着的特写镜头,英雄鲜明高大,神采飞扬,可敬可爱。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遏制的自豪和战斗的激情给人强烈的感染。

shàngzuò

guāng míngdài 

nánběichíbàozhǔqíng jiānghuābiānyuèxiàopíngshēng 
niánsānbǎiliùshí duōshìhéngshàngxíng 
昼对南风独闭关,暗期幽鸟去仍还。
(zhòu)对南风独闭关,暗期幽鸟去仍还。
译文:白天独坐室中感受着南风吹拂,心底期待着以啼啭更衬居所之幽静的鸟儿去了会再回来。
如今有待终身贵,未若忘机尽日闲。
如今有待终身贵,未若忘机尽日¹闲。
译文:如今与其等待得到坐享一生的荣华富贵,还不如忘却世俗过清闲的日子。
注释:¹尽日:终日,整日。
心似蒙庄游物外,官惭许掾在人间。
心似蒙庄¹游物外,官惭许掾在人间。
译文:我的心已随了庄周云游四方,也因此对人间像许掾这样的好官心有惭愧。
注释:¹蒙庄:指庄周。
开襟自向清风笑,无限秋光为解颜。
开襟(jīn)¹自向清风笑,无限秋光为解颜。
译文:敞开襟怀迎风而笑,好一片秋光使我喜笑颜开。
注释:¹开襟:敞开衣襟。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五岭¹麦秋²残,荔子初丹³。绛(jiàng)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译文:五岭地区麦收尽,荔枝初熟穿丹衣。绛紫纱皱里,装一水晶丸。可惜,老天让它生的远,不靠近长安。
注释:¹五岭:位于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²麦秋:指麦子收获的季节,农历四月。秋:此处指谷物成熟。³丹:变红。⁴绛纱:红纱,此指荔枝红色外壳。⁵水晶丸:指荔枝果肉莹白如水晶。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往事忆开元¹,妃子²偏怜。一从魂散马嵬(wéi)³,只有红尘无驿(yì)使,满眼骊(lí)
译文:回忆天宝时往事,贵妃特别爱荔枝。一旦香消马嵬驿,依旧红尘新丰道,不见驿使送荔枝,满眼所见,郁郁葱葱一骊山。
注释:¹开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号。²妃子: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³马嵬关: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西。⁴骊山:在陕西临潼,唐时为避暑胜地,唐明皇于此地造华清池,常与杨贵妃休憩于此。

  这是一首咏史词,作者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借鉴和启迪。

  本篇集中笔墨,单就杨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开头三句从五岭荔枝成熟写起。首句点明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次第井然。荔枝成熟时,果皮呈紫绛色,多皱,果肉呈半透明凝脂状,这里用“绛纱囊里水晶丸”来比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引发人们对它的色、形、味的联想而有满口生津之感。

  接下来两句,承首句“五岭”,专从产地之遥囊托讽致慨。“可惜天教生处囊,不近长安。”似故意模拟玄宗惋惜遗憾的心理与口吻,又似作者意味深长的讽刺,笔意非常灵动巧妙。从玄宗方面说,是惋惜荔枝生长囊离长安的岭南,不能顷刻间得到,以供杨妃之需;从作者方面说,则又隐然含有天不从人愿,偏与玄宗、杨妃作对的揶揄嘲讽,而言外又自含对玄宗专宠杨妃、为她罗致一切珍奇的行为的批判。

  过片“往事忆开元”句一笔兜转,点醒上片。说“开元”而不说“天宝”,纯粹出于音律上的考虑。“妃子偏怜”及以下“驿使”本《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里的“偏”与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

  结尾三句“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妃,玄宗不得已命高力士将其缢死于马嵬驿事。“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驿使,指驰送荔枝的驿站官差。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热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直接说出,只用“有”、“无”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làngtáoshā··lǐngmàiqiūcán--ōuyángxiū

lǐngmàiqiūcánzichūdānjiàngshānángshuǐjīngwántiānjiàoshēngchùyuǎnjìnzhǎngān

wǎngshìkāiyuánfēizipiānliáncónghúnsànwéiguānzhǐyǒuhóngchén驿使shǐmǎnyǎ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