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帆南入楚云重,江上遥看衡岳峰。
锦帆南入楚云重,江上遥看衡岳峰。
落日苍茫秋不断,青天七十二芙蓉。
落日苍茫秋不断,青天七十二芙蓉。

sòngliúxiǎng广guǎng--pānlóng

jǐnfānnánchǔyúnzhòngjiāngshàngyáokànhéngyuèfēngluòcāngmángqiūduànqīngtiānshíèrróng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冷香¹(yíng)遍红桥²梦,梦觉(jiào)城笳(jiā)。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译文: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咽的悲鸣。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帘栊间燕子静静地栖息。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冷香:指清香之花气。²红桥:桥名,在江苏扬州,明崇帧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kōng)(hóu)¹别后谁能鼓,肠断²天涯。暗损韶华³,一缕茶烟透碧纱
译文: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伤。青春匆匆逝去。一缕苦涩的茶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注释:¹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²肠断:形容极度悲痛。³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⁴碧纱:绿纱灯罩。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之作。

  上片主要写景,描写春夜。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这两句写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口囡的悲呜。面对着萧萧雨夜,再也无法入眠,而雨声和着凄凉的乐曲声,更增添了几多愁结。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而贴切。词中虽未言愁,但愁却更深。

  下片主要抒情,写别后的怀念。 “箜篌别后谁能鼓”,自从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为词人弹奏一曲。箜篌空悬,睹物思人,黯然神伤。而令人肠断者,不是无人会弹箜篌,而是怀念伊人远隔天涯。在相思的煎熬中,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逐渐消耗掉了,只留下那一缕茶烟透着碧纱。这种孤苦的情怀,词人又能向谁诉说,也只能把它诉诸笔端了。

  通读全词,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写春夜的景色,简练不失贴切,又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夜色正浓时,无法逃避的怀念,烘托出春夜寂寥,人心寂寥的词意。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2页

cǎisāng ·lěngxiāngyíngbiànhóngqiáomèng

lánxìng qīngdài 

lěngxiāngyíngbiànhóngqiáomèng mèngjuéchéngjiā yuèshàngtáohuā xiēchūnhányànjiā 
kōnghóubiéhòushuínéng chángduàntiān ànsǔnsháohuá cháyāntòushā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译文: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白雁西风紫塞¹,皂(zào)²落日黄沙。
译文: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注释:¹紫塞:北方边塞。²皂雕: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汉使牧羊旌(jīng)¹,阏(yān)²上马琵琶。
译文:白使苏武拄着大白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注释:¹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²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译文: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白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dūnhuáng--yángshèn

jiǎoshēngchuīchèméihuāyúnyáojiēqínxiá

báiyàn西fēngsāizàodiāoluòhuángshā

hàn使shǐyángjīngjiéèshàng

mèngshēnhuíyúnquējuéláilèimǎntiān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yǐng)¹,故其地之民良一人良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²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³!”外方人曰:“尔垒(lěi)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译文: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外地人说:“你们在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注释:¹瘿: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²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³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类,类似。⁴垒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
近郭¹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²
译文:巴州城外的南山中有一座深深的寺院,一棵高耸直立的奇伟之树就生长在这座寺院之中。
注释:¹近郭:近郊。城外围着城的墙称“郭”。²禅林:佛教寺院的别称。
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
结根幽壑(hè)¹不知岁,耸干摩天²凡几寻³
译文:它的根盘结在幽深地下已不知多少岁,它的树干入云近禅计有几寻之高。
注释:¹幽壑:深谷;深渊。²摩天:摩,迫近。指迫近天。形容很高的样子。³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
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
翠色晚将岚气¹合,月光时有夜猿吟。
译文:晚上它的翠绿之色与岚气相合,有月光的时候夜里偶尔还能听到猿猴的鸣叫。
注释:¹岚气:山林间的雾气。
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
经行¹绿叶望成盖,宴坐²黄花长满襟。
译文:僧人经行时它的绿叶可以遮荫,僧人宴坐时黄花常常落满襟袍。
注释:¹经行: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²宴坐:佛经中指修行者静坐。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
译文:这种树木听说生长在豫章,现在竟在巴州一树独秀。
注释: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译文:它凌霜傲雪像松柏一样不畏严寒,建造殿宇自古以来就是栋梁之材。
注释:宇:房檐,泛指房屋。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会待良工时一眄(miǎn),应归法水作慈航。
译文:它终究会有优良的工匠看上,最终会归于佛门为普度众生出力。
注释:眄:看。法水:佛教语。指佛法。谓佛法能消除心中烦恼,犹如水能洗涤污垢,故称。慈航: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zhōuguāngnán--shǐjùn

jìnguōchéngnánshānshēntíngtíngshùchūchánlínjiégēnyōuzhīsuìsǒnggàntiānfánxúncuìwǎnjiānglányuèguāngshíyǒuyuányínjīngxíng绿wàngchénggàiyànzuòhuánghuāzhǎngmǎnjīnchángwénshēngzhāngjīncháoxiùzàixiānglíngshuāngkěnràngsōngbǎizuòyóuláichēngdòngliánghuìdàiliánggōngshímiǎnyīngguīshuǐzuòháng

燕子未随春去。飞到绣帘深处。软语话多时,莫是要和侬住。延伫,延伫。含笑回他不许。
燕子未随春去。飞到绣帘¹深处。软语²话多时,莫是要和侬(nóng)³住。延伫(zhù),延伫。含笑回他不许。
译文:燕子没有随春天归去,却穿过绣花帘幕,飞到屋子里。它呢呢喃喃,语音柔和地说了多时,莫非要和我住在一起?我久久地站立,久久地站立,含笑回答它:“不许!”
注释:¹绣帘:绣花帘幕。²软语:语音柔和之意。³侬:即我。⁴延伫:久久地站立。

  吴藻是嘉庆年间浙江仁和的一位女词人。她天资聪慧,才气过人,自称“扫眉才子”,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名媛淑女交往唱酬,颇负盛誉。所作小词巧于构思,精于造语; 长调则豪放有丈夫气,尤善题画。这首《如梦令》以寻常口语入律,可与《漱玉词》媲美。

  词人抓住生活中一个细节——燕子飞入帘幕,巧妙地加以生发,用人禽对话的生动形式,抒发其春闺寂寞的心情,读来别有情趣。

  首句“燕子未随春去”,出语平淡而意蕴深曲。燕子是一种候鸟,春社来,秋社去。在百花争妍、百鸟和鸣的春天,她伴随春光一起来到江南,穿帘过户,栖梁而宿;而当雨狂风斜、众芳凋零的暮春,她仍留在梁间,给爱春惜春的人以心理上的慰藉。本词开头这句略去对繁华春景的铺写,也不说春事消歇、春意已尽,单说“燕子未随春去”,则爱春、惜春之意已明。这种手法词家称之“扫处即生法”。次句“飞到绣帘深处”承接上句而补足语意。词人独处深闺,忽见一双燕子穿入绣帘,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欣喜,又是疑惑。惊的是燕子闯进闺房,可谓不速之客;喜的是燕子未随春去,说明春意尚留驻人间,何况闺中寂寞,这自天而降的小生物正好作伴; 疑的是小燕子绕梁而飞,口中呢喃不停,它究竟在商量什么呢?词人不免定下神来注视片刻:“啊! 莫非是想搬来和我同住吧! ”(侬,吴地方言,即我)燕子没有回答,可是女主人却迟疑了——“延伫,延伫”两句重言把人物恍然大悟、惊定还疑的神色活灵活现地刻划了出来: 有燕子同住,固然可聊解寂寞,但终究排遣不了心头的怨愁,所以又含笑带趣加以回绝说:“不许!”

  一首短短的小令出现了两个富有个性的形象: 活泼多情的燕子和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前者是后者的陪衬。自从燕子入帘,女主人的心理活动一下就活跃起来:时惊时喜,似痴似顽,自猜自疑,自问自答,嬉笑打趣的背后隐藏着春闺独处的郁闷。词中用语浅近而活泼,对话生动,纯以口语入律,“莫是要和侬住”、“含笑回他: ‘不许’ ”这类句子与李清照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辛弃疾《西江月》“却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都是词中口语化、散文化的佳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