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澹不流,寒影群峰集。
平潭澹不流,寒影群峰集。
斜阳一以照,彩翠忽堪拾。
斜阳一以照,彩翠忽堪拾。

dīngxiāngwān--pānlóng

píngtándànliúhányǐngqúnfēngxiéyángzhàocǎicuìkānshí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11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白花原头¹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译文:在百花的源头望着京城的方向,黄河的水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流尽。
注释:¹原头:源头。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穷秋旷野¹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译文:这片空旷的地方没有行人经过,我得看到从东边过来的马匹才能知道是谁来了。
注释:¹旷野:空旷的原野。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剑外¹九华英,缄(jiān)²下玉京。
译文:友人从剑阁以南地区寄来的茶叫“九华英”,是随着书信一起抵达玉京的。
注释:¹剑外:剑阁以南的蜀中地区。²缄题:这里指书信。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开时微月上,碾(niǎn)处乱泉声。
译文:打开的时候月牙初上,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在耳边跃动。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半时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译文:不忍独享,夜半时分邀请僧友一起品赏,亲自烹茶,对月吟诗。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译文:茶汤青碧,末沉华浮,香气飘溢。看着碧绿的茶叶慢慢地沉到碗底,泛起一阵乳花和清香。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六腑睡神去,数朝(zhāo)¹诗思清。
译文:喝到口中便觉精神焕发,饮后诗思就如泉涌发,几天都收不住。
注释:¹数朝:几天。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其馀(yú)¹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译文:剩余的茶饼要更加珍惜,只有肘书的时候才舍得取用。
注释:¹馀:剩下的。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长溪¹杨声伯²典长沙楫(jí)(zhào)³,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shū)¹⁰,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¹¹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¹²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译文:长溪人杨声伯任职于长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濒临湘江的地方,从窗户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画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杨声伯约我和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几人,乘大船同游湘江,行至江心,但见山野空阔,江水清寒,烟雾月色交相辉映,一派萧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头戴小帽、身着布衣,有的弹琴,有的高歌,有的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创作这首曲子,乃是《念奴娇》的鬲指声,改为双调吹奏。鬲指声也叫“过腔”,见于晁无咎词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过腔。
注释:¹长溪:古县名,在今浙江霞浦县南。²杨声伯:长溪人,姜夔好友,生平不详。³典长沙楫棹:任主管长沙水上船舶的官职。⁴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⁵郭熙:五代北宋间人,善山水寒林。⁶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⁷既望:农历十六日。⁸赵景鲁、景望:被约的同游人。⁹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均为萧德藻的子侄,姜夔妻子的兄弟辈。¹⁰綀服:粗布衣。綀,粗麻织成的布。¹¹鬲指:即隔指,古音乐术语,谓萧管或笛子声间隔一孔。¹²晁无咎:即晁补之,无咎是他的字。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五湖¹旧约,问经年底事²,长负清景?暝(míng)入西山³,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tīng)洲冷。中流容与,画桡(ráo)不点清镜
译文: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
注释:¹五湖:此指江苏太湖。²底事:何事。³暝入西山:谓暮色进入西山。暝,日落。⁴夷犹:从容自在。⁵时度:按时。⁶容与:悠然自得貌。⁷画桡:有画饰的船桨。⁸清镜:指清澈的水面如镜子一般。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谁解唤起湘灵¹,烟鬟(huán)雾鬓(bìn)²,理哀弦鸿阵³。玉麈(zhǔ)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译文: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
注释:¹湘灵:湘水女神,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其善于鼓瑟。²烟鬟雾鬓:形容鬓发美丽。³鸿阵:指鸿雁飞行时发出的叫声。⁴玉麈谈玄:东晋士大夫常执玉麈高谈玄理。这里用以形容同游坐客有名士风度。⁵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⁶冉冉:形容天宇群星缓缓降落。

  这首词宛如一篇充满情趣的月夜泛舟游江记,诗情画意十分深浓。

  词的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容向江心驶去。“暝入”三句点明傍晚应邀乘舟出游,“一叶夷犹乘兴”一句表现出自在悠闲、雅兴盎然的风致。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轮渐渐升入长空,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词人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妙处在于以虚写实,主要写静景,而静中有动,景中有人,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转而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呼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不妨活用,令其弹筝。以下由幻境收回到实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婉丽的女神与悠然的名士雅集,正可互相映衬。词接下来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容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蕴含两层意思,既是同行人游兴勃勃,大有乐而忘归之慨,故曰“谁省”。而反问语气,又隐隐流露出自身怀思“旧家乐事”之心情。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

参考资料:
1、 刘乃吕.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1:12-14
2、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766-1768

xiāngyuè··jiùyuē--jiāngkuí

zhǎngyángshēngdiǎnzhǎngshāzhàobīnxiāngjiāngchuāngjiānsuǒjiànyàngōngguōhuàyōushìbǐngyuèwàngshēngyuēzhàojǐngjǐngwàngxiāoshígōngzhōuxiāngfàngzhōngliúshānshuǐkōnghányānyuèjiāoyìngránwèiqiūzuòjiēxiǎoguānshūhuòdànqínhuòhàohuòzhuóhuòyuánsōuniànjiāozhīzhǐshēngshuāngdiàozhōngchuīzhīzhǐwèizhīguòqiāngjiàncháojiùfánnéngchuīzhúzhě便biànnéngguòqiāng

jiùyuēwènjīngniánshìzhǎngqīngjǐngmíng西shānjiànhuànyóuchéngxìngjuànwǎngdōushōuguīqínshíyuèshàngtīngzhōulěngzhōngliúrónghuàráodiǎnqīngjìng

shuíjiěhuànxiānglíngyānhuánbìnāixián鸿hóngzhènzhǔtánxuántànzuòduōshǎofēngliúmíngshèngànliǔxiāoxiāofēixīngrǎnrǎnjiǔzhīqiūxìnyīnghǎojiùjiāshìshuíshěng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¹灯青²,野店鸡号³,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gěng);云山摛(chī),朝露漙(tuán)。世路无穷,劳生¹⁰有限,似此区区¹¹长鲜(xiǎn)¹²欢。微吟¹³罢,凭征鞍(ān)¹⁴无语,往事千端¹⁵
译文: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
注释:¹孤馆:寓居客舍住的人很少。²灯青:点着灯起床,灯发着青光。³野店鸡号:说明走得早。野:村落。⁴旅枕:喻旅店的睡眠。⁵月华收练:月光像白色的绢,渐渐收起来了。⁶耿耿:明亮的样子。⁷摛锦:似锦缎展开。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峦色彩不一。⁸漙漙:露多的样子。一说为露珠圆的样子。⁹世路:人世的经历。¹⁰劳生:辛苦、劳碌的人生。¹¹区区:渺小,这里形容自己的处境不顺利。¹²鲜:少。¹³微吟:小声吟哦。¹⁴凭征鞍:站在马身边。词题小序说“马上”,作者骑着马行进。¹⁵千端:千头万绪,犹言多。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¹,似二陆²初来俱少年³。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yáo)(shùn),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cáng)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¹⁰
译文: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如同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注释:¹共客长安:兄弟二人嘉佑间客居汴京应试。长安,代指汴京。²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³少年:年纪轻。⁴笔头千字:即下笔千言之意。⁵胸中万卷:胸中藏有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⁶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⁷行藏:意为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⁸袖手:不过问。⁹优游卒岁:悠闲地度过一生。¹⁰且斗尊前:犹且乐尊前。斗:喜乐戏耍之词。尊,酒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首词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词里的“二陆”用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当年,他们兄弟俩俱有远大抱负,决心象伊尹那样,“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孟子》中语);像杜甫那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其“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上神宗皇帝书》)的政治理想。而且,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抚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家语》“优哉游哉,可以卒岁”,以及牛僧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结尾数句,作者表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酒作乐,悠闲度日。整首词,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成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这首词的议论、抒怀部分,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作者横放杰出的才华。词中多处用典:“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诗句。”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三句,”优游卒岁“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中鲁国大夫叔向被囚后”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话:”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作者将上述典故灵活运用,推陈出新,生动地传达出自已的志向与情怀。

  这首词的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上片的早行图与下片的议论浑然一体,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一句,由自然景色转入现实人生。其后,词作由景物描写而转入追忆往事。“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结拍数句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有形象的景象描写,有抽象地论说政治,又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文思连贯,一气呵成,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这一词调,上片十一个四言句,下片八个四言句,多处用对仗,句法比较工整,而且,在许多整齐的句子之间,还穿插了几个长短句,如三言句、六言句、七言句和八言句,长短相间,参差错落。这个词调适合于以赋体入词,但又最忌板滞,它不同于短篇令词,也不同于一般长调,是个较难驾驭的词调。两宋词人当中,辛弃疾填了九首,刘克庄填了二十五首,陈人杰填了三十一首,这算是较为罕见的。许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史达祖、张炎等,都不见填制。但是,此调格局开张,掌握得好,却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苏轼这首《沁园春》词,上片写景,一下子罗列了七个四言句。前三个四言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句式相同,三脚并立。后四个四言句,“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组成“扇面对”,由“渐”字构成领头格,贯穿到底。七个四言句组织绵密,构成了一幅整体的画面。紧接着,“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仍用四言对句,“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也是四言句。这十一个整齐的四言句,除了靠“渐”、“凭”两个领格字提携,还由两个长短句“似此区区长鲜欢”及“微吟罢”,在当中辗转运气。于是,十一个四言句,就不至于像是拆开来的七宝楼台,不成片段。下片八个四言句略有变化。前四个四言句,不再用“扇面对”,其中,“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自成对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二句不对。其余与上片大致相同。这段议论,先由换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两个长短句叙事,承接上结所提“往事”,然后铺排议论。领格字“有”,从字面上看,仅管领“笔头”“胸中”二句,但“有”字下面的六个四言句,词意还是相贯通的,六个四言句之下,直接“袖手何妨闲处看”,还是具有一定气势的。最后,由一个三言短句“身长健”停顿蓄势,“但”字提携、转折,带上两个四言句“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为全词作结。

  总之,《沁园春》词是苏轼以诗人句法入词的尝试,已稍露东坡本色。但这首词在艺术上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如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词作比较,就觉得《沁园春》以抽象的说理议论代替具体的形象描述,不如以情动人之作,具有那么大的感人力量。比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但前者总不及后者那样有意境,那样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 等.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300-304
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206-207
3、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23-625

qìnyuánchūn ·guǎndēngqīng

shì sòngdài 

zhōu zǎoxíng shàngyóu 

guǎndēngqīng diànháo zhěnmèngcán jiànyuèhuáshōuliàn chénshuānggěnggěng yúnshānchījǐn zhāotuántuán shìqióng láoshēngyǒuxiàn chángxiǎnhuān wēiyín píngzhēngān wǎngshìqiānduān 
dāngshígòngchángān èrchūláishàonián yǒutóuqiān xiōngzhōngwànjuàn zhìjūnyáoshùn shìnán yòngshěyóushí xíngcángzài xiùshǒufángxiánchùkàn shēnchángjiàn dànyōuyóusuì qiědòuzūnqián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¹哭,潜别离。
译文:不要哭,悄悄的离开。
注释:¹不得:南方方言,不许,不要。
不得语,暗相思。
不得语¹,暗²相思³
译文:不要说话,暗地里互相思念。
注释:¹语:言语,说话。²暗:暗自。暗地里。³相思:互相思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两心之外无人知。
两心之外无人知。
译文:两个人的心情没有外人知晓。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舂断 一作:春断)
深笼¹夜锁²独栖(qī)³,利剑(chōng)连理枝。(舂断 一作:春断)
译文:幽深的鸟笼在夜里用铁链囚锁孤独栖息的飞鸟,锋利的长剑折断连理枝。
注释:¹深笼:幽深的鸟笼。²夜锁:夜里铁链囚锁。³独栖鸟:孤独栖息的飞鸟。喻有情人被禁锢。⁴利剑:锋利的长剑。⁵舂断:在石臼或乳钵里捣碎折断。有说‘春断’春季里折断。⁶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称作连理枝。又称相思树、夫妻树、生死树,比喻夫妻恩爱。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河水虽浊(zhuó)¹有清日²,乌头³虽黑有白时
译文:河水虽然浑浊,但终究会有清澈的日子,头发虽然乌黑,但也有变白的时刻。
注释:¹虽浊:虽然浑浊。²清日:清澈的日子。³乌头:乌黑的头发。⁴白时:变白的时刻。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唯有¹潜离²与暗别³,彼此甘心无后期
译文:唯独只有秘密的离别,你我才会心甘情愿,再无相会之日期。
注释:¹唯有:唯独只有。²潜离:潜藏着或秘密的离别。³暗别:暗自的辞别。⁴彼此: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⁵甘心:心甘情愿。情愿。满意,满足。⁶无后期:无有以后会合之日期。

  《潜别离》是白居易的作品,是受早年恋爱经历的影响而创作的,主要表达对这种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到的爱情的感伤,哀叹自己终究无法突破封建礼法,全文表现出无尽的无奈与遗憾。

  “不得哭,潜别离”泪眼可以延绵,别离却是遥遥无期,此时泪眼是诗人“潜离与暗别”的无奈情怀,是对门第观点的退让。

  “不得语,暗相思”相思相念可蔓延,这种思念只有诗人他自己最清楚明了,却无言,却无诉说对象,留给自己唯有相思成灾。

  “两心之外无人知”年少无知纯粹无暇,两小无猜情真意切,离别后两颗无人知晓的心是否依旧相知相爱,莫不是有一天相见早已物是人非?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歃血凄然。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河水再浑浊也有还清日,乌黑的头发终究也有白头之时,苍天有眼是否看清从少年到白头之人情怀,那刻骨铭心的爱恋未改?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相思无果默然离开,潜离也好,暗别也罢,一转身就是天隔一方,也就永不再相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