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忽然起,木落波粼粼。水浑鱼不定,宵来愁杀人。
西风忽然起,木落波粼粼。水浑鱼不定,宵来愁杀人。

nánzhōushǒusān--zhùyǔnmíng

西fēngránluòlínlínshuǐhúndìngxiāoláichóushārén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5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¹,半镜上青霄(xiāo)²。斜倚画阑(lán)³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译文: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注释:¹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²青霄:蓝天,天空。³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⁴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古诗词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词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这首小词清丽空灵。前两句平淡起笔,以碧空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随意着墨之间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后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极蕴情昧的景象。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

  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戏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连通两岸的红栏木桥,荷花飘香杨柳映色,春夏之际空气中浮动着乐声香气,在这精工雕画的红桥四周形成一种令人沉迷的情境。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稹(后人亦称王渔洋)也是为红桥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与诸名士游赏红桥,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阑干九曲红。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由此可见,此处所状情景,定是精工华美之至,才能让多少文人才子对它倾心不已。而在这样一个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挂天边,雕栏画栋在清辉之下寂寂无声,妻子独倚画阑,不语,不言。这清空之中出现的缥缈人迹,在读者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又已渐远,梅枝摇曳,疏影乱,暗香浅。

  最后“裙带北风飘”一句,来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诗。纳兰这一句化用可谓巧妙。李端诗中所写,是为少女拜月的情态。诗中少女因心中许多言语无可诉说,故无奈而寄托明月。而纳兰词中这上弦月夜独立画桥的女子,内心有相似愁绪。其实,月辉清冷空灵,女子对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描摹月下独立,只勾勒心绪悠远,情意更醇,韵味更浓。空街无人,临风对月,缥缈之形,真纯之情,可怜惜之态,不由让人思及《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皎皎兮若轻云之闭月”等句,令人神往。而纵观全词,这神秘女子于寒风之中,观月,离去,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末句以风中飘动的罗带,暗指李端《拜新月》诗意,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的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自“斜倚画阑娇不语”一句起,接连三句可谓精勾细画,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写词人的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而空远之景与罗带翻飞的细节彼此映衬,人物亭立的倩影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词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一词五句而能翻转折进,于平淡中饶蕴深情,确是浑朴超妙。前后相映之间,词人的无聊心绪、无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351页

wàngjiāngnán ·yǒngxiányuè

lánxìng qīngdài 

chūyuè bànjìngshàngqīngxiāo xiéhuàlánjiāo ànméiyǐngguòhóngqiáo qúndàiběifēngpiāo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平生心迹¹最相亲,欲隐墙东²不为身³
译文: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注释:¹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²墙东:指隐居之地。³身:自己。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明月好同三径(jìng)¹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译文: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注释:¹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每因暂出犹¹思伴²,岂得³安居不择(zé)邻。
译文: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注释:¹犹:尚且,还。²伴:陪伴的人。³岂得:怎么能。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可独¹终身数相见,子孙长²作隔墙人。
译文: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注释:¹可独:哪里止。²长:通“常”,往往,经常。

  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首联写两人“平生心迹最相亲”,接着就具体写“相亲”之处。“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有关隐居的典故。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用典非常多,但并不矫揉造作,非常自然适宜。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都是希望隐居而不求功名利禄的人,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诗人想象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游哉优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人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艺术。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把描述的情景带入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是一种值得神往的美好状态。这也侧面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渴望心情。诗人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不断反问,也是侧面表现诗人的渴盼之情。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语言朴实真挚,推心置腹,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环境,笔力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读来倍感舒畅惬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3-804页
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12-313页

yuánbolínxiānyǒushìzèng--bái

píngshēngxīnzuìxiāngqīnyǐnqiángdōngwèishēn

míngyuèhǎotóngsānjìng绿yángzuòliǎngjiāchūn

měiyīnzànchūyóubànānlín

zhōngshēnshùxiāngjiànzisūnzhǎngzuòqiángrén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走马¹西来欲到天,辞(cí)²见月两回圆³
译文: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注释: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¹走马:骑马。²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³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今夜不知何处宿(sù),平沙¹万里绝²人烟³
译文: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注释:¹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²绝:没有。³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指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别有神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17-618 .

zhōngzuò

cénshēn tángdài 

zǒu西láidàotiān jiājiànyuèliǎnghuíyuán 
jīnzhīchù宿 píngshāwànjuérényān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译文:门前车马喧腾,有乘着朱轮金鞍的贵宾经过。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谓从丹霄(xiāo)¹落,乃是故乡亲。
译文:他说他从朝廷而来,回归故乡,见到故乡的人感到亲切。
注释:¹丹霄:指朝廷。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译文:我赶紧呼唤自己的小儿子打扫中堂招待客人,坐在一起共同谈论人生的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译文:我们相对而坐,桌上的两觞酒还没饮尽,暂时停下酒杯就泪流满面了。
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
叹我万里游,飘飖三十春。
译文:我哀叹自己漂泊万里,已经三十年过去了。
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空谈帝王略,紫绶(shòu)¹不挂身。
译文:可怜我的半生,空谈王霸之略,却始终没有得到过朝廷的重用,从没做过朝廷重员。
注释:¹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它来系官印。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雄剑藏玉匣(xiá),阴符¹生素尘。
译文:我的雄剑空藏在玉匣之中,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兵书上浮满了灰尘,也好久没有人听我谈论这些用兵之策了。
注释:¹阴符:古兵书名。泛指兵书。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kuò)¹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译文:在朝廷中没有人和我的意见相同,我只得一样流离到湘水之滨。
注释:¹廓落:孤寂貌。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借问宗党¹间,多为泉下人。
译文:真正懂得我的知己,多已是泉下之人了。
注释:¹宗党:宗族,乡党。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译文:生来苦于百战,在征战中死去的人太多太多了,死去之后可以与万人做邻居。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北风扬胡沙,埋翳(yì)¹周与秦。
译文:北风扬起胡沙,掩埋了周秦两朝。
注释:¹埋翳:掩埋,掩盖。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译文:运势尚且如此,何况是在茫茫苍穹间渺小的世人?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cè)(chuàng)竟何道,存亡任大钧¹
译文:心里无限伤感凄怆,又能说什么呢?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存亡随从天意吧。
注释:¹大钧:指天或自然。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被弃置不用的无奈与愤慨。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¹。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转、眼波微送。
注释:¹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草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这首惜别词,上片回忆昨夜欢会,着重描绘人物情态;下片写今日送别,着重以景衬情。轻艳柔和,风流蕴藉,表现了谢词的风格。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