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原落日里,织女夜临河。
芳原落日里,织女夜临河。
灼灼呈红玉,盈盈隔绿波。
灼灼呈红玉,盈盈隔绿波。
金环约柔腕,玉体挂轻罗。
金环约柔腕,玉体挂轻罗。
谩自倾银海,无因化水梭。
谩自倾银海,无因化水梭。
承伊纤手弄,深浅任如何。
承伊纤手弄,深浅任如何。
祝允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5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外登临望,苍苍烟景昏。
野外登临望,苍苍烟景昏。
译文:登临高台远望郊野,一片黄昏烟雾迷蒙的景象。
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
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
译文:和暖的春风把病弱的花草医治得健壮起来,及时的春雨也把村落冲洗得面目一新。
云散天边影,潮回岛上痕。
云散天边影,潮回岛上痕。
译文:云霞散曲只在天边留下一点影子,潮水退去之在沙滩上留下潮水的痕迹。
故人不可见,倚杖役吟魂。
故人不可见,倚杖役(yì)吟魂¹
译文:无法见到故人,只能倚着手杖役使自己的情思。
注释:¹吟魂:诗人的灵魂、梦魂;诗情;诗思。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映门淮(huái)¹绿,留骑(jì)²主人心。
译文:月光下碧绿的淮水映照在屋门上,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郭司仓。
注释:¹淮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²留骑: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明月随良掾(yuàn)¹,春潮夜夜深。
译文:然而客人难留,只有明月追随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如春潮翻滚不息。
注释:¹良掾: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此诗写春日送别友人,以淮水春潮为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无限思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送别诗,全篇情意真挚,感人至深。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句用了画意般的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这是临水的地方,淮河碧绿的颜色被映在门上,应该是晚上吧,白天太阳下水的影子应该是闪烁不定的,不能看清楚颜色。只有静夜下平静的水面才会将绿色抹在人家的门户上吧。当然做这个推测,也因为诗人后面还写有留客的句子,应该天色已晚主客都有了不便之处,诗人才会生出挽留的心意吧。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句都有祝福的意思。尤其用渐渐高升的明月来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表明诗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禄,而且希望他能成为清正廉明的好官,诗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对待朋友。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这里即使有夸张地一面,但是也很形象化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比喻的作用有说明,也有加深理解的一面。

  作者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从环境入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占大多数。

  这首作品里对朋友的心意写得具体又深厚,选材有特点,而且素材的针对性也强。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95-296
2、 谢枋得.千家诗全鉴 典藏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6:5

sòngguōcāng

wángchānglíng tángdài 

yìngménhuáishuǐ绿 liúzhǔrénxīn 
míngyuèsuíliángyuàn chūncháoshēn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巨马水¹又东,郦亭沟水²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³于逎(qiú)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yuán)宅其阴¹⁰,西带巨川,东翼¹¹兹水,枝流津通,缠络¹²(xū)(pǔ)¹³,匪(fěi)¹⁴田渔之赡(shàn)¹⁵可怀¹⁶,信¹⁷为游神¹⁸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译文:巨马水又向水流,有郦亭沟水注入其中。郦亭沟水上口在遒县的水边,承接督亢沟水,向水南流,途径紫渊水面。我的六世祖是乐浪郡的太守,从涿郡的先贤乡迁居到这里,于是就住在水南,西面环绕着巨马大河,水面分列着这沟水,支流贯通,缠绕田园,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这支水水南流,又名为郦亭沟。
注释:¹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流经郦道元家乡郦亭沟。²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³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流经今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固安县、高碑店市入白沟河。⁴逎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⁵紫渊: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⁶乐浪:郡名,汉武帝时置,治今朝鲜(今朝鲜平壤市)。⁷府君: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后仍沿用。⁸涿:今河北省涿州市。⁹爰:助词,无义。¹⁰阴:山北水南为阴。¹¹翼:分列左右。¹²缠络:缠绕,环绕。¹³墟圃:田园。¹⁴匪直:不只是,不仅仅。¹⁵赡:丰富,充足。¹⁶怀:怀念。¹⁷信:的确,实在。¹⁸游神:游玩嬉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¹落尽子规²(tí),闻道龙标³过五溪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注释:¹杨花:柳絮。²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³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⁴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 一作:随风)
我寄愁心与¹明月,随君²直到夜郎(láng)³西。(随君 一作:随风)
译文: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注释:¹与:给。²随君:一作“随风”。³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去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86-287
2、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28-129

wénwángchānglíngzuǒqiānlóngbiāoyáoyǒu

bái tángdài 

yánghuāluòjìnguī wéndàolóngbiāoguò 
chóuxīnmíngyuè suíjūnzhídàoláng西  (suíjūnzuò suífēng )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¹
译文: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注释:¹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谓言挂席¹度沧(cāng)²,却来³应是无长风。
译文: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注释:¹挂席:挂风帆。²沧海:此指东海。³却来:返回之意。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运用铺叙手法,讲述诗人与久别重逢的友人狄博通的亲切慰问,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别我向何处”、“传道游江东”为李问狄答,增加了诗人与朋友间的相思离别之苦。诗词新颖别致、平淡无奇,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客套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紧扣上文,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关爱之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抒写了诗人对友人狄博通的深切怀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度沧海”能表达李白凌云之志,“长风”,则形容在大浪袭来时的情景,飘逸洒脱,无拘无束,豪情万丈。诗人运用“长风破浪”的意象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这恰恰是突显出诗人所追求的人生气质。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诗人与久别重逢友人狄博通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信口成章,借用“挂席”、“度”、“沧海”、“长风”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生动诙谐地描写了友人狄博通“挂席度沧海”、“游江东”的形象,亦似是喻已,侧面衬托出诗人不满足于“孤臣孽子”的现状,向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冲天豪情,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想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体现了李白与友人狄博通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友谊,抒写出诗人见到从江东归来的好友狄博通的欣喜心情。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dōngjiàntōng

bái tángdài 

niánbiéxiàngchù yǒurénchuándàoyóujiāngdōng 
wèiyánguàcānghǎi quèláiyīngshìchá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