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春来喜,我逢春来悲。春来春去催人老,百年光阴能几时。
人逢春来喜,我逢春来悲。春来春去催人老,百年光阴能几时。
去年当春发如漆,今年逢春鬓若丝。人逢春到好颜色,我见春来头愈白。
去年当春发如漆,今年逢春鬓若丝。人逢春到好颜色,我见春来头愈白。
一片飘潇似雪垂,纵有春风清不得。忆我初年十四五,每到春来强欲舞。
一片飘潇似雪垂,纵有春风清不得。忆我初年十四五,每到春来强欲舞。
读书一目数行下,醉后传觞不知数。一朝辞家入京国,正是莺花二三月。
读书一目数行下,醉后传觞不知数。一朝辞家入京国,正是莺花二三月。
东风满路马蹄轻,挥鞭走遍长安陌。此时红颜方少年,瀛洲步武如飞仙。
东风满路马蹄轻,挥鞭走遍长安陌。此时红颜方少年,瀛洲步武如飞仙。
常临螭陛奉清跸,时拂云笺近御筵。自从衰病困怀抱,一回见春一回老。
常临螭陛奉清跸,时拂云笺近御筵。自从衰病困怀抱,一回见春一回老。
趋朝上马要人扶,形态龙钟貌枯槁。寻常怕雨又悲风,白日看花如雾中。
趋朝上马要人扶,形态龙钟貌枯槁。寻常怕雨又悲风,白日看花如雾中。
酒肠不惯易成醉,诗句懒题那得工。昔何勇锐今如此,始信蹉跎真老矣。
酒肠不惯易成醉,诗句懒题那得工。昔何勇锐今如此,始信蹉跎真老矣。
吁嗟天运本自然,寒暑倏忽相推迁。老𣆀彭祖今安在,瑶池弱水皆虚传。
吁嗟天运本自然,寒暑倏忽相推迁。老𣆀彭祖今安在,瑶池弱水皆虚传。
眼前岂无旷达者,击节和我春来篇。
眼前岂无旷达者,击节和我春来篇。
解缙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心柳眼。郎似游丝常惹绊。慵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花心柳眼¹。郎似游丝²常惹绊。慵(yōng)困谁怜。绣线金针不喜穿。
译文:到了花吐蕊柳发芽的春天,郎君就像那随风飘舞的柳絮牵动着我的心。我无精打采,找不到任何人的关心和体贴。对于针线活,再也提不起兴趣。
注释:¹花心柳眼:春天花吐蕊柳发芽。柳眼,早春柳树发芽犹如人刚睡醒张开的眼睛。²游丝:春天空中飘飞的柳絮等丝状物,常被树梢枝头牵绊。比喻年轻男子。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
深房密宴。争向好天多聚散。绿锁窗前。几日春愁废管弦¹
译文:回想起曾在幽深房内私密的宴饮。怎奈美好的天气却总是多离散。虽然窗外绿意浓浓,我却不愿意欣赏。春天似乎只给我带来了忧愁,连那美妙的管弦乐声也无人问津。
注释:¹废管弦:停止音乐歌舞。
春水鸭头,春山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
春水¹鸭头,春山鹦嘴,烟丝无力风斜倚。百花²时节好逢迎,可怜人掩屏山睡。
译文:春天到了,春水泛出了鸭头绿,身上的春衫鲜红得犹如鹦哥的红嘴。看那袅袅的烟丝被春风吹得歪歪斜斜,是那么的娇弱无力。百花盛开,正是情风幽会的好时节,但她却掩起屏风孤眠不起。
注释: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¹春水:春天的河水。²百花:各种花。
密语移灯,闲情枕臂。从教酝酿孤眠味。春鸿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
密语¹移灯,闲情²枕臂。从教³(yùn)(niàng)孤眠味。春鸿(hóng)不解讳相思,映窗书破人人字。
译文:将灯烛移近,追忆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想着那些秘密的话语,头枕着手臂,任凭闲愁的苦味发散开来。大雁不知避讳此时的相思,偏偏从窗外飞过,却不成“风”字的阵行。
注释:¹密语:秘密的、悄悄的话语。²闲情:闲散的心情。³从教:任凭、听凭。⁴春鸿:春天的鸿雁。⁵不解:不懂,不理解。⁶书破:书写错乱,指雁行不成“人”字形。

  这首词上片既描绘了春景宜人,又于结处点出“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春景与她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就透露了“可怜人”的独自忧伤。下片前两句写闺房中的绮旎缠绵,很象艳词绮语的套话,但接着陡然一转,过去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咀嚼今天的孤眠滋味。这首词前景后情,转折生趣,层层入深,很有感发的魅力。

  春水泛绿,满山花红,若应景而生,纳兰这首词当是作于初春时节的吧。春天踩着冬天的尾巴悄然而至,风里还裹着几丝料峭寒意。柳梢的绿意没来得及闯入人的视野里,那如丝如雾般的柳絮便肆无忌惮地飞舞起来,裹挟着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春的湿润气息。春河开冻,百花盛开,正是外出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她却偏偏掩起屏风,孤眠不起。

  “孤枕”两字后面向来都是“难眠”,纵使困意再浓、春觉再暖,她也难以成眠。房前屋后已尽是一派春光,屋内却昏昏暗暗,恰如那女子失落的心情。将灯烛移近,墙上便映出自己的身影,可惜与自己成双成对的只能是这摸不到、触不到的虚影,叫她追忆起往日良宵共度的情景。

  昔日甜蜜的话语仿佛还在耳畔,正待细细琢磨,一阵风从窗外吹进来,那甜蜜的回忆便陡然抽离,只留下闲愁与苦涩在空气里弥散开来。这番愁绪难以消遣,索性起身走到窗前,哪知归鸿丝毫不懂得避讳离人的相思,一只只啼叫着从窗外飞过,偏偏又排不成规规矩矩的“人”字,想必这一笔凌乱的书写会令她心中更加烦怨。

  这首词从明媚的春光写到人物的烦扰,一派欢喜、浪漫的景象都成了闺中人满腹幽怨的背景色,就像在花团锦簇、百芳争艳的花园内,偏偏有一株枯萎凋零的植物;又像在人群喧闹处,几乎所有人都面带喜色、纵情狂欢,偏偏一人兀立中间,满脸怨恼、双眼噙泪。这首词里的女子就是这样,当所有人尽情享受着怡人的春色时,她却感受不到他们的快乐。

  王安石之子王雾曾做过一首《倦寻芳慢》,其中有这样两句:“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即便是“风光满目”的良辰好景,无人携手同游览,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纳兰笔下这名女子也是这样吧,等不到离去的良人,便索性沉睡好了,“可怜人”无聊无绪的情态跃然纸上。即使这女子走出绣楼,也只能在一群人的狂欢中品尝一个人的孤单而已。

  “归去后,忆前欢。”世人大抵如此,相伴之时往往只沉浸于甜蜜喜乐之中,竟不知再大的欢喜也有尽头。斯人若去,无论是闺中思妇还是独活的檀郎,剩下的唯有空忆而已。昔日“密语”只是前欢的象征,如今只剩了“孤眠”的滋味。最易逝去是韶华,人间的春色之美好正如青春,不论是在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时节,还是在一个女人最璀璨的年华,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便都是莫大的遗憾。最可怕的未必是衰老本身,而是不能与相爱之人从年少轻狂携手到鬓染霜花的空恨。

  在纳兰的诗词中,就有这样一群惆怅伤怀的女子,她们或者独立樱桃树下,或者站在清冷的荷塘月色中,或者倚靠在窗台前,追忆温存的往事,怀念逝去的时光,那些离去的爱人、不归的浪子,在如柳絮般郁郁的思念中渐行渐远,唯有一斛清冷的月光,将她们的思念拉扯得那么漫长,长到像岁月一样悠远。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176
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闷愁山重海来深。独自寝,夜雨百年心。
多情去后香留枕,好梦回时冷透衾(qīn)¹。闷愁山重海来深。独自寝,夜雨百年心²
译文:多情人离去以后余香还留在枕边,好梦惊醒时被褥冷气袭人。苦闷忧愁像重山一般长,像大海一样深。独自入睡,夜雨滴滴敲打起心中无穷的思念。
注释:¹衾:被子。²百年心:愿意白头到老的心。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霜草¹苍苍²虫切切³,村南村北行人绝
译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注释:¹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²苍苍:灰白色。³切切:虫叫声。⁴绝:绝迹。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前门 一作:门前)
¹出前门望野田²,月明荞(qiáo)³花如雪。(前门 一作:门前)
译文: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
注释:¹独:单独,一个人。²野田:田野。³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前门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年:44-45

cūn

bái tángdài 

shuāngcǎocāngcāngchóngqièqiè cūnnáncūnběixíngrénjué 
chūqiánménwàngtián yuèmíngqiáomàihuāxuě  (qiánménzuò ménqián )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绣幌(huǎng)¹银屏杳霭(ǎi)²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译文:屋里挂着丝织的帷幔,摆着银色的屏风,显得幽深渺茫,如果不是梦魂应该是难以到达的。
注释:¹幌:帷幔。²杳霭:即“杳蔼”,幽深渺茫貌。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译文:窗前人声寂静恰好适宜夜晚的气氛,室内春光浓郁感觉不到屋外的寒冷。
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zhàn)甲递觞(shāng)¹纤似玉,含词忍笑腻(nì)于檀。
译文:酒斟满,佳人捧觞的纤手洁白似玉,在檀木的香气中欢歌笑语。
注释:¹蘸甲递觞:酒斟满,捧觞蘸指甲。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锦书¹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²
译文:若想弄明白锦字书中人的名字,能让满县花开的就不是潘安仁的功绩了。
注释:¹锦书: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人因以“锦字”、“锦字书”、“锦书”指妻子给丈夫之信。²满县花开不姓潘:用“潘岳”典故。潘岳,字安仁,他任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情况令满县栽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