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金门下,爱子清姿最潇洒。笑剪钟山五色云,赠君自是知音者。
去年三月金门下,爱子清姿最潇洒。笑剪钟山五色云,赠君自是知音者。
我时正买西江船,君亦送我龙江边。长淮无波碧于淀,杨花落雪东风颠。
我时正买西江船,君亦送我龙江边。长淮无波碧于淀,杨花落雪东风颠。
今年相逢春又暮,之官复指清漳去。罗衫红映海榴天,纱帽香生紫薇露。
今年相逢春又暮,之官复指清漳去。罗衫红映海榴天,纱帽香生紫薇露。
一觞难尽别离情,闽山楚水烟冥冥。太平正好事绥抚,若有人来烦寄声。
一觞难尽别离情,闽山楚水烟冥冥。太平正好事绥抚,若有人来烦寄声。
解缙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从教¹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²。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³
译文:任凭是铁肠石心,见到梅花开放,也难以不动情、怜惜。更何况在月下,朵朵梅花就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注释:¹从教:任凭、听任。明高启《夜雨》:“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²惜惜:可惜、怜惜。五代唐庄宗《歌头》:“惜惜此光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³滴损句:意谓那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怜伊(yī)点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¹归来月上时。
译文:害怕梅花太冷,便添个纸窗,加以竹林围护,既加呵护,也作陪衬,令其更加显得楚楚动人。而环佩,则喻其魂魄,乘着夜月,来与相会。
注释:¹环佩:代指所思恋之人。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首词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形貌,下片说神理。上下两片又分别写出来梅花的外部特征和梅花的内在品格。以为堪惜、堪怜,一切皆出自于伤心人的眼中及心中。

  上片始二句从心理感受上落笔,虽不正面描绘梅花,但梅花之神韵已出。继二句则把笔宕开,写梅边之竹,说那朦胧的月色下,斑竹历历,就好像是玉条上滴洒了点点泪水。

  下片承前二句意,说那是怕梅花太冷,所以特加了竹林围护。这又从护梅之竹,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构想可谓奇绝。最后二句再宕笔写去,说梅花也有魂,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

  容若在词中所写的感受,环佩归来月上时,语意沉痛。虽是化用前人句,却自有神魂。似乎是在说他已经预感到恋人似那远嫁异域不能生还的王昭君,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身边了。和姜夔一样此生花开尽,旧情难待。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官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译文:八月十五的晚上,无论哪里的月色都很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¹
译文:不需挑剔住在茅草屋还是楼房,我居住的地方就像蓬莱岛一样。
注释:¹蓬岛:蓬莱山。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凤咮(zhòu)¹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译文:凤咮堂前的野橘,正是果熟飘香,剑潭桥边秋意深,荷花也老了。
注释:¹凤咮堂:在杭州凤凰山下。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官月十官潮,壮观天下无。
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壮观程度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鲲鹏¹水击三千里,组练²长驱十万夫。
译文:像传说中的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激起三千里波涛;又像披挂出战的十万兵马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荡,形成一条巨大的白练。
注释:¹鲲鹏:《庄子·逍遥游》说鲲化为鹏,从北海迁到南海,“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²组练:组甲、练袍,指武装部队。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译文: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译文:世上机缘少,人生幸会难,这般的美景,这般的旅行,哪能两者得兼呢?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¹如立鹄(hú)²
译文:希望你听到这些之后能够从此加夜班看试卷,门外未仕的士子等着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
注释:¹白袍:指未仕的士子,宋代没有官职的人依宋制穿白袍。²立鹄:即鹄立,形容伸颈踮脚盼望的样子。

cuīshìguānkǎojiàozuò

shì sòngdài 

yuèshí yuèsuíchùhǎo 
máoyánshìlóu kuàngguānpéngdǎo 
fèngzhòutángqiánxiāng jiàntánqiáopànqiūlǎo 
yuèshícháo zhuàngguāntiānxià 
kūnpéngshuǐsānqiān liànchángshíwàn 
hóngqīnggàimíngmiè hēishābáilàngxiāngtūn 
rénshēnghuìnán jǐngxíngliǎng 
yuànjūnwéntiānzhú ménwàibáipáo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船动湖光滟(yàn)¹秋,贪看年少²信船流³
译文: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注释:¹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²年少:指少年男子。³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无端¹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注释:¹无端:无故,没来由。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船动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秋景图,用船动时“湖光滟滟”来显现秋色,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发生的感情故事,也必定是浪漫而动人的。以景衬情,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贪看年少信船流。”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贪看”二字,充分刻画了采莲女的情窦初开,大胆无羁。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无端隔水抛莲子。”“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顾了。

  “遥被人知半日羞。”从“遥”字可知看到的人离她很远,并未有什么表现,更没有笑她,或许根本没看到,只是采莲女的猜测而已,而她却以为心事被窥破而娇羞满面,可见采莲女虽然大胆却终究逃不过女儿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笔触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让人玩味。当众少女和声再起时,可以想见,那是伴随着一片会心的欢笑的。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此词人物刻画生动形象,风格清新爽朗,音调和谐,和声作用精妙,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cǎilián ·èr

huángsōng tángdài 

chuándòngguāngyànyànqiū tānkànniánshàoxìnchuánliú 
duānshuǐpāolián yáobèirénzhībànxiū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武帝¹爱神仙,烧金²得紫烟。
译文:汉武帝祈求长生迷恋神仙,让方士烧炼金石药物却只得到一缕青烟。
注释:¹武帝: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史记·孝武本纪》谓其“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内传》称其“好神仙之道”。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又喜爱西域汗血马,使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得马甚众。²烧金:谓烧炼金石药物以制丹,迷信者认为服之可以长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jiù)¹中皆肉马²,不解上青天。
译文:御马棚里饲养的全是痴肥的凡马,这种马啊又怎能懂得驰上蓝天?
注释:¹厩:马棚。²肉马:痴肥的马,凡庸的马。

  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汉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示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依靠这些人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用“嬉笑”的口吻说出来,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shīèrshísānshǒu··èrshísān--

àishénxiānshāojīnyān

jiùzhōngjiēròujiěshàngqīngtiān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问荆(jīng)¹溪上人家,为甚人家²,不种梅花?老树支门³,荒蒲(pú)绕岸,苦竹圈笆(bā)。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yá)。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译文:我问荆溪岸边的人家,你们是什么人家,怎么不种植梅花呢?他们用老树支撑着大门,荒芜的蒲草长满了水岸。他们用细瘦的竹棍圈出篱笆。小庙的神明不灵验,狐狸在瓦上跳腾;当官的不管事,让乌鸦和老鼠满衙门跑。溪水白茫茫的,岸上满是黄沙。我倚遍一处处栏杆,一只只数尽了那乱叫的乌鸦。
注释: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天香引》。¹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²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³老树支门:用枯树支撑门。⁴圈笆:圈起的篱笆。⁵样瓦:戏耍瓦块。⁶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这是一首表现当时南方农村贫穷景况的小令。荆溪是江苏南部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河,“即事”是作者途经荆溪即目所见有感而作。荆溪自古便有种梅花的习俗,作者慕名而来,却连梅花的影子都没看到,用失望的心情写下这首曲子。
参考资料:
1、 方青羽.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78
2、 师满元.古诗词鉴赏300首.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256

zhéguìlìng··jīngshì--qiáo

wènjīngshàngrénjiāwèishénrénjiāzhǒngméihuālǎoshùzhīménhuāngràoànzhúquānsēngyàngguānshìshǔdāngbáishuǐhuángshābiànlángànshùjǐ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