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日门前春水生,伏波岩下钓船轻。漓江倒影山如画,榕树交柯翠夹城。
就日门前春水生,伏波岩下钓船轻。漓江倒影山如画,榕树交柯翠夹城。
村店日中鸡唱午,游人陌上酒携罂。殊方异俗同熙皞,欲进讴歌合颂声。
村店日中鸡唱午,游人陌上酒携罂。殊方异俗同熙皞,欲进讴歌合颂声。

línguìxīngyánèr--jiějìn

jiùménqiánchūnshuǐshēngyánxiàdiàochuánqīngjiāngdàoyǐngshānhuàróngshùjiāocuìjiāchéng

cūndiànzhōngchàngyóurénshàngjiǔxiéyīngshūfāngtónghàojìnōusòngshēng

解缙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 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秋夜访秋士¹,先闻水上音。
译文:在凄清冷寂的秋夜拜访借园主人,还未见其人已经听到笛声。
注释:¹秋士:指借园主人。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译文:悠悠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抒发着主人的心情。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¹(è)²碧云凉,香传红藕深。
译文: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深处的红藕的飘来阵阵幽香,好像笛声也有了香气。
注释:¹响:指声响。²遏:指阻止,使停止。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译文:与主人在清冷的月光下相逢,久久伫立相对无语,连那衣襟都被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

  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

  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故颈联一转云:“响遏碧云凉,香传红藕深。”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

  尾联云:“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夜话》)的诗论理念。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文帝之后六年¹,匈奴²³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¹⁰¹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注释:¹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前),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位。²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³大:大规模,大举。⁴入边:侵入边境。⁵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⁶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译做“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⁷祝兹侯:封号。⁸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⁹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¹⁰备:防备,戒备。¹¹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¹自劳²³。至霸上及棘(jí)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细柳军,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彀(gòu)弓弩(nǔ),持满¹⁰。天子先驱¹¹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¹²至!”军门都(dū)(wèi)¹³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¹⁴。’”居无何¹⁵,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¹⁶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¹⁷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¹⁸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¹⁹。”于是天子乃按辔(pèi)²⁰²¹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²²曰:“介胄(zhòu)之士不拜²³,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²⁴,改容式车²⁵。使人称谢²⁶:“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注释:¹上:特指皇帝。²劳:慰问。³军:军队。⁴已而:不久。⁵之:到,往。⁶被:通“披”,穿着。⁷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⁸彀:张开。⁹弩:用机械发箭的弓。¹⁰持满:把弓拉满。¹¹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¹²且:将要。¹³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¹⁴诏:皇帝发布的命令。¹⁵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¹⁶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¹⁷壁:营垒。¹⁸车骑:车马。¹⁹驱驰:策马疾驰。²⁰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²¹徐:慢,缓慢。²²持兵揖: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²³介胄之士不拜: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²⁴为动:被感动。²⁵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²⁶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¹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²,此真将军矣!曩(nǎng)³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称善者久之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注释:¹既:已经。²嗟乎:叹词,表示慨叹。³曩:先前。⁴固:必,一定。⁵邪:语气词,表示反问。⁶之: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这篇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320-322

zhōujūnliǔ

qiān liǎnghàn 

    wénzhīhòuliùnián xiōngbiān nǎizōngzhèngliúwéijiāngjūn jūnshàng zhùhóuwéijiāngjūn jūnmén nèishǒuwéijiāngjūn jūnliǔ bèi 

    shàngláojūn zhìshàngménjūn zhíchí jiāngxiàsòngyíng érzhīliǔjūn jūnshìjiǎ ruìbīngrèn gòugōng chímǎn tiānxiānzhì  xiānyuē  tiānqiězhì  jūnménwèiyuē  jiāngjūnlìngyuē jūnzhōngwénjiāngjūnlìng wéntiānzhīzhào    shàngzhì yòu shìshàngnǎishǐ使shǐ使chíjiézhàojiāngjūn  láojūn  nǎichuányánkāimén ménshìwèicóngshǔchēyuē  jiāngjūnyuē jūnzhōngchí  shìtiānnǎiànpèixíng zhìyíng jiāngjūnchíbīngyuē  jièzhòuzhīshìbài qǐngjūnjiàn  tiānwéidòng gǎiróngshìchē shǐ使rénchēngxiè  huángjìngláojiāngjūn  chéngér 

    chūjūnmén qúnchénjiējīng wényuē  jiē zhēnjiāngjūn nǎngzhěshàng ménjūn ruòérěr jiāngér zhì érfàn  chēngshànzhějiǔzhī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妾身兮不令¹,婴²疾兮来归。
译文:我的身体不好常常被病魔缠绕,拖着病体回到了娘家。
注释:¹令:善。²婴:抱。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沉滞(zhì)¹兮家门,历²时兮不差³
译文:至今卧床不起,不能出门已有数月。
注释:¹沉滞:久留。²历:经。³差:病愈。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¹废兮侍²(jìn)³,情敬兮有违
译文:未能亲自服侍、陪伴在你身边,有违敬夫之情。
注释:¹旷:空。²侍:侍侯。³觐:拜见尊长。⁴违:背。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君今兮奉命,远适¹兮京师。
译文:如今你奉命远赴京师。
注释:¹适:一作“递”。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悠悠¹兮离别,无因²兮叙怀。
译文:自此一别何时才能与你相见啊,行前竟不能和你见面一叙衷曲。
注释:¹悠悠:遥远的样子。²因:由,从。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瞻望兮踊(yǒng)¹,伫立兮徘徊。
译文:不能送别只能想象着我中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希望能看到你远去的身影,在那里独自徘徊。
注释:¹踊跃:跳跃。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晖。
思君兮感结¹,梦想兮容晖²
译文:忧虑你行路前的衣食是否备妥,心情是否忧郁,想着能在梦中得见你的容颜。
注释:¹结:聚积。²晖:一作“烽”。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君发兮引¹迈,去²我兮日乖³
译文:你出发远行了,离我一日远过一日。
注释:¹引:长。²去:离。³乖:远。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译文:我恨自己身无羽翼,不能高飞追你同行。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译文:只得长叹一声,让汩汩涌出的泪水打湿衣裙罢了。

  这首酬答诗是专为秦嘉奉役赴京师而作的。这首赠别诗表达了病妇独守空闺,牵念丈夫的痛苦。前十句是化情于事,后十句是直抒其情。在表现形式上,诗人仿效楚辞的兮字句式,每句皆用一“兮”字,极表感叹之情。这与全诗悲伤咏叹的情调颇为相合,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全诗大致分二层意思。

  第一层,作者陈述自己未与丈夫互诉衷肠的原委及内疚之情。写自己患病母家,身体不好,常常被病魔缠绕,所以回了娘家,至今卧床不起,不能出门已有数月,仍然没有痊愈,不得与夫话别。“不令”,不善;“婴疾”犹抱病;“差”,病愈。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二句转写自己因病未能拜见丈夫,亲自服侍稠陪伴他,有违敬夫之情。“觐”.朝见,拜见(君主)。作者用“觐”字以示对丈夫的尊敬和爱慕。当时,秦嘉派去接徐淑的车已经“空返“,作者深感内疚而作此句。由此能感受女诗人内心蕴藏的复杂情愫。作者首先交待不能送别的原因,虽是叙事,而又化情于事,于事见情。平静的水流是最深的水流,强忍不露的感情更为诚挚动人,这几句看似平平叙事的诗,亦复如此。

  第二层写自己得知丈夫即将远行却难以面别的悲凉和凑苦。

  君即刻奉命去京师了,“一别音容两茫茫“,岁月多么漫长啊l所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此别并非几日。而我未能与你宽语相慰,对你倾叙思恋之情。下二旬“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借《诗经·燕燕》中“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的意思,自己不能长亭送别只好在想象中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希望能看到你远去的身影,在那里独自徘徊。接下来,作者写登高远望仍不见丈夫踪影的内心感伤和联想。旧时代的妇女往往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于丈夫,即所谓“出嫁从夫”。故与久别归来的丈夫团聚乃是她们最为欣喜之事。何况秦嘉夫妇感情甚笃,故未见面之遗恨更深。

  于是作者忧虑丈夫行路前的衣食是否备妥,心情是否忧郁,梦想其容晖。今日一别,何时相见呢?作者极想获悉下次相聚之时日,而事实上又不得而知,故言限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作者任自己思绪联翩,想象驰骋,表达了自己恨不能象鸟一样展翅而飞,永远与丈夫形影不离的感情。别离之际的神伤魂泣,女诗人身染沉疴,竟连“消魂”的叙别亦不能得。丈夫远出,相去日远,诗人不禁幻想自己能插翅高飞,长追不弃。然而幻想终归还是幻想。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是对自己此刻心情和神态的真实写照。想象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使作者更伤感了,无奈只得长叹一声,让汩汩涌出的泪水打湿衣裙罢了,又能如何呢?缠绵俳恻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从焦躁中冷静下来和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之后的感伤。“长”字“永”字,同义重复,更见得此情的厚重压抑,深沉含蓄,至此一个赢弱、多情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了全诗感情真挚,一片深情。“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四句虽未明写渴望与夫相聚,但此情却渗透于字里行间。

  徐淑的丈夫秦嘉入洛阳就职,当时徐淑正卧病母家,夫妇没能面别,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三首与妻话别。徐淑以此诗作答,表达不能与丈夫相随前行的悲痛伤心和对丈夫的挚爱深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历代爱情诗鉴赏:红豆生南国: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04:第13页
2、 萧涤非等.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77页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新篁(huáng)¹才解箨(tuò)²,寒色已青葱。
译文:新竹上的苞叶才刚刚褪去,就已透出青冷的翠色。
注释:¹新篁:新生之竹。亦指新笋。²解箨:竹笋脱壳。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rǎn)¹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译文:柔垂的枝干偏偏布满竹粉,渐渐招来清风,枝叶沙沙作响。
注释:¹冉冉: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扶疏¹多透日,寥(liáo)²未成丛。
译文:高低疏密有致的叶片透过很多阳光,还没有密密挨挨的挤在一起。
注释:¹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²寥落:稀少。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译文:但那一团团竹节,不管大小,都透着坚贞的气韵。

xīnzhú--yuánzhěn

xīnhuángcáijiětuòhánqīngcōngrǎnrǎnpiānníngfěnxiāoxiāojiànyǐnfēng

shūduōtòuliáoluòwèichéngcóngwéiyǒutuántuánjiéjiānzhēnxiǎotóng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文杏¹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译文:用白果树木作为支撑房顶的横木,用香茅草搭建房子的屋檐和屋顶。
注释:¹文杏:即银杏。俗称白果树。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不知栋里云¹,去作人间雨。
译文:不知道山野中的岚雾,化作了人间的雨水。
注释:¹栋里云:山野中的岚雾。

  文杏馆是辋川园林中的重要建筑,馆在山之最高处。

  诗的首二句写题面。“文杏裁为梁”,从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化来。文杏是极其名贵的杏树品种,据《西京杂记》卷一记载,当初修建上林苑时,群臣和外地纷纷贡献名果异卉,其中杏树珍品两种,即文杏和蓬莱杏。以后文杏在关中一带逐渐普及。文杏馆的得名,大抵因馆前植有文杏;而诗中却说“文杏裁为梁”,这就如同《楚辞·九歌》中的“桂棹兮兰枻”,意在夸饰馆的高雅。“香茅结为宇”,意谓用香茅结屋檐。香茅是一种有香味的茅草,又名茅菁或琼茅,生长于湖南和江淮之间。文杏馆的茅草也大有讲究,有香味,自非普通的低矮茅舍可比。立馆而不求华丽,茅庐而以馆名,这就使“文杏馆既区别于权贵势要们的亭榭馆阁,也区别于老杜浣花溪畔的经不起八月秋风的茅屋,它是高人王右丞啸傲流连之所,体现了主人的性格特征。

  三、四句写其地之高。“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栋里有云,这是山居习见景象。而云自栋间出而降雨,人犹不知,则所居在山之绝顶可知。登过华山、泰山这样高山的人都可能有身出云表的体验:头顶是红日,脚下是云海,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此时尘虑顿消,心境格外舒坦。当诗人置身文杏馆,注视着奄冉四泻的流云,并遥想它“去作人间雨”的情景,他的心境将不再“惆怅情何极”(《华子冈》),而很可能变得平静而闲适。称山下为“人间”,诗人俨然以世外人自命。这样刻画文杏馆处境之高,迥出常情之外,动人遐想。

wǎngchuānwénxìngguǎn--wángwéi

wénxìngcáiwèiliángxiāngmáojiéwèizhīdòngyúnzuòrénj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