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费荣敏,江夏启封。
维费荣敏,江夏启封。
何以世家,户侯县公。
何以世家,户侯县公。
抑抑节妇,实维其孙。
抑抑节妇,实维其孙。
始由旧姻,遂此新婚。
始由旧姻,遂此新婚。
翁亦大族,内外百口。
翁亦大族,内外百口。
爰觌令仪,具曰贤妇。
爰觌令仪,具曰贤妇。
其贤维何,孝于姑嫜。
其贤维何,孝于姑嫜。
凡百之为,敬恭是将。
凡百之为,敬恭是将。
夫良妻柔,敬之如宾。
夫良妻柔,敬之如宾。
雍雍闺门,曾无间言。
雍雍闺门,曾无间言。
姻亲之间,岁时问遗。
姻亲之间,岁时问遗。
榛栗枣修,罔敢遗坠。
榛栗枣修,罔敢遗坠。
孰司其权,降此后灾。
孰司其权,降此后灾。
昔如雨龙,相随以飞。
昔如雨龙,相随以飞。
如何中途,羽翼忽乖。
如何中途,羽翼忽乖。
又如黄鹄,雍雍喈喈。
又如黄鹄,雍雍喈喈。
一失其雄,雌将畴依?亦既逝矣,家亦毁矣。
一失其雄,雌将畴依?亦既逝矣,家亦毁矣。
茕茕孤嫠,将复何倚。
茕茕孤嫠,将复何倚。
婉婉弱女,索索空宇。
婉婉弱女,索索空宇。
载枝载梧,越此寒暑。
载枝载梧,越此寒暑。
维此寒暑,厥维艰哉。
维此寒暑,厥维艰哉。
人维我忧,我宁叹嗟。
人维我忧,我宁叹嗟。
如彼之白,涅亦不缁。
如彼之白,涅亦不缁。
如彼之坚,磨亦不亏,蓬首布衣,多历年所。
如彼之坚,磨亦不亏,蓬首布衣,多历年所。
不懈不怠,有进无阻。
不懈不怠,有进无阻。
天相厥德,女既有家。
天相厥德,女既有家。
庶几其门,不堕以遐。
庶几其门,不堕以遐。
昔闻共姜,之死靡慝。
昔闻共姜,之死靡慝。
亦有孝妇,终养不惑。
亦有孝妇,终养不惑。
人亦有言,千载一时。
人亦有言,千载一时。
欲知古人,视此后来。
欲知古人,视此后来。
山则有杞,隰则有芷。
山则有杞,隰则有芷。
温温淑人,百福是履。
温温淑人,百福是履。
我歌此诗,可配《国风》。
我歌此诗,可配《国风》。
实而不浮,观者是恭。
实而不浮,观者是恭。

táojiéshī--yuánkǎi

wéifèiróngmǐnjiāngxiàfēng

shìjiāhóuxiàngōng

jiéshíwéisūn

shǐyóujiùyīnsuìxīnhūn

wēngnèiwàibǎikǒu

yuánlìngyuēxián

xiánwéixiàozhāng

fánbǎizhīwèijìnggōngshìjiāng

liángróujìngzhībīn

yōngyōngguīméncéngjiānyán

yīnqīnzhījiānsuìshíwèn

zhēnzǎoxiūwǎnggǎnzhuì

shúquánjiànghòuzāi

lóngxiāngsuífēi

zhōngguāi

yòuhuángyōngyōngjiējiē

shīxióngjiāngchóushìjiāhuǐ

qióngqióngjiāng

wǎnwǎnruòsuǒsuǒkōng

zàizhīzàiyuèhánshǔ

wéihánshǔjuéwéijiānzāi

rénwéiyōuníngtànjiē

zhībáiniè

zhījiānkuīpéngshǒuduōniánsuǒ

xièdàiyǒujìn

tiānxiāngjuéyǒujiā

shùménduòxiá

wéngòngjiāngzhī

yǒuxiàozhōngyǎnghuò

rényǒuyánqiānzàishí

zhīrénshìhòulái

shānyǒuyǒuzhǐ

wēnwēnshūrénbǎishì

shīpèiguófēng

shíérguānzhěshìgōng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 3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¹令令²,其人³美且仁
译文:黑毛猎犬颈圈丁当响,那个猎人英俊又善良。
注释:¹卢:黑毛猎犬。²令令:即“铃铃”,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³其人:指猎人。⁴仁:仁慈和善。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chóng)¹,其人美且鬈(quán)²
译文:黑毛猎犬脖上套双环,那个猎人英俊又勇猛。
注释:¹重环:大环套小环,又称子母环。²鬈:勇壮。一说发好貌。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卢重鋂(méi)¹,其人美且偲(cāi)²
译文:黑毛猎犬脖上环套环,那个猎人英俊又能干。
注释:¹重鋂: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²偲:多才多智。一说须多而美。

  此诗意在描写打猎人的本领和美德。其人带着猎犬出猎,品德仁慈,卷发美髯,具有长者之相。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

  “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未见其人,先闻其“卢令令”之声。后面才走出诗中的主人公。“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全诗仅二十四字,就勾勒出一个壮美、仁爱、勇武、多才的年青猎人带着心爱的猎犬打猎的情景,文字简练,形象生动。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98-199页

líng

míng xiānqín 

línglíng rénměiqiěrén 
chǒnghuán rénměiqiěquán 
chóngméi rénměiqiěcāi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高台不可望,望远¹使人愁²
译文:不要登上高台眺望远方,眺望远方会因为看不见心上人而发愁。
注释:临高台:汉乐府古题属铙歌十八曲之一。¹望远:眺望远方。²使人愁:因不见情人而发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译文:绵延伸展的山重重叠叠没有中断之处,蜿蜓的河流悠长遥远。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所思¹竟何在²?洛阳南陌头³
译文:所思念的人儿究山在何方?就在洛阳城南的道路尽头。
注释:¹所思:所思念的人。²竟何在:究竟在何方。³南陌头:南边道路的尽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可望不可见,何用¹解人忧²
译文:只能远远眺望而不能相见,用什么才能排解我心中忧伤?
注释:¹何用:用什么。²解人忧:排解忧愁。

  这首诗首联写登高望远之意;颔联写登高远望所看到的山峦、河水;颈联写看到景象所感;尾联写忧愁无从排遣。全诗意境含蓄素朴,情感朴质真挚,情味隽永。

  首二句“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起笔点题,从反面着笔,概括登台远望而愁思袭来的总感受,与谢诗“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起笔道破主旨,正面点题相比,各有所致,一个“愁”字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这“愁”字写景,申发“望”中所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山势连绵,流水悠长,看不到尽头,无有终极,见登临之高,所望遥远,令人忽生彷徨怅惘之感,思绪茫然,一个“复”字,深化了诗人的“愁”思。

  五、六两句从以上思绪茫然中引出,“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自成问答,点明“所思”。“竟何在”三字提,“洛阳南陌头”得以突出。萧衍《临高台》亦云:“仿佛洛阳道,道这难别识。”又有诗云:“十四采桑南陌头。”可见都是沿用乐府民歌,一种泛指。含蓄地意味着诗人思念与眺望之中,不惟有故乡、亲人,还有美丽善良的女子,道破主题,含蕴颇为丰富。这缠绵的乡思、绸缪的爱情、美好的追求,与“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的景观联系起来,有一种深厚感人的力量。令人感到:美好事物十分遥远。境界苍茫,美感凄迷。最后二句“可望不可见”这五个字,正是此诗艺术境界之最大的美学特点。一种失落感,多么沉重。“何用解人忧”收住全篇。

  全诗语言浅近,承转开合自如。全诗由一个“愁”字出发领起,最后一个“忧”字结束。抒情意味浓重,情景相融。音韵和谐,沉着婉转。首尾扣合,有回环之美,读来余意不尽,饶有民歌风味。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09:第853-854页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当年走马锦城¹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译文:那一年骑马经过锦官城的西面时,曾为绚丽的梅花陶醉,曾为此在那里喝酒欣赏并大醉了一场。
注释:¹锦城:现在的成都。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huàn)花溪。
译文:从青羊宫到浣花溪,二十多里路,梅花的香气未曾间断,令人陶醉。

méihuājué--yóu

dāngniánzǒujǐnchéng西céngwèiméihuāzuìshì

èrshízhōngxiāngduànqīngyánggōngdàohuànhuā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春近寒虽转¹,梅舒(shū)²雪尚飘。
译文:春天临近,寒冷的天气虽然转暖,梅花开放,雪花却还在飘洒。
注释:¹转:意谓转暖。²舒:开放。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xiāo)¹
译文:雪随着风一起零落,太阳照着,却并不一起融化。
注释:¹销:消失、融化。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叶开随足影¹,花多助重条²
译文:枝叶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儿许多,梅枝显得更重。
注释:¹足影:梅影更多更密。²重条:梅枝显得更重。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今来渐异(yì)¹,向晚²³胜朝
译文:现在渐渐与昨日不同,时间临近傍晚分明胜于早晨。
注释:¹异昨:与昨日不同。²向晚:时间临近傍晚。³判:分明。⁴胜朝:胜于早晨。

  自古诗人酷爱梅花,自然是为了其高风幽韵所沉醉。但更为诗人所倾倒的,则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格。阴铿的这首诗,就歌咏了梅花迎寒风、傲飞雪的姿态。

  开头两句直接入题,描写出梅花凌霜傲雪的自然属性。“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春天虽将迫近,严冬的寒气尚存,雪花仍在飘舞,这时梅花早已盛开,可谓是“冰雪独相宜”。这里,诗人赞美了梅花不怕雪霜侵,“万花敢向雪中开”的无畏品格。可以想见,那一树树傲然开放的梅花,或红或白,或粉或黄,在漫天飞雪的映衬下,色彩会是多么分明。这梅花,充满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望此景象,作者顿生敬意,也无怪历代诗人和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赞美它那“凌寒独自开”的大无畏的精神;或赞美它“畏落众花后”的积极进取精神;或赞美它那“凌厉冰霜节愈坚”的高洁品格。

  三、四两句,诗人是在写雪,也是在写梅:“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春天风大,被刮落的梅花风着春雪在春风中飞舞,景象真是美妙极了。或是白梅,那飘落之花与雪花齐风飞舞,难以辨认,真是“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或是红梅,那鲜红的花瓣与如玉的雪花交相飘洒,红白分明的色彩,奇妙变幻的景象,怎不令人陶醉。这与宋代诗人韩元吉所写的“不风群艳竞芬芳,独自施朱对雪霜”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天晴日朗,在瘦枝上的残雪融化了,而留在枝头上依然微笑的梅花显得更加清幽、雅逸,真是别有一番神韵。观赏此花,自然心旷神怡。

  五、六两句,则分别写梅之花、叶情状。“叶开风足影”形容梅放叶的时间。梅先花后叶,当花儿凋谢之时,叶子才逐渐长出,这是仍是暮春之时,“风足影”用词极为巧妙,“花多助重条”一句,形容梅开花之多。梅瘦枝疏斜,然而却繁花满缀。这一句写得极为逼真。

  最后两句则形容梅花多变,不断给人以新貌。“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一树树梅花,今天所见和昨天所见有异,早上与晚上有别,描写出梅花由花苞逐渐开到完全开放的不断变化。“向晚判胜朝”言其梅花越开越美,不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这首小诗,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又有清新明快之感。状物写景都很细腻,以梅花傲雪开放到风风与雪飘落,以及花落放叶之状、花儿多变等都写到了,让作者观赏到了雪里梅花的千姿百态,创造了美的意境,留下的是不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1-2

xuěméihuāshī--yīnkēng

chūnjìnhánsuīzhuǎnméishūxuěshàngpiāo

cóngfēngháigòngluòzhàoxiāo

kāisuíyǐnghuāduōzhùzhòngtiáo

jīnláijiànzuóxiàngwǎnpànshèngcháo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¹
译文:举起白玉杯痛余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注释:¹三月时:指暮春。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译文: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bǐng)¹唯须饮,投竿²也未迟。
译文:秉烛夜游唯须余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注释:¹秉烛:以蜡烛照明。²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如逢渭(wèi)水猎¹,犹可帝王师。
译文: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¹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总的来说,这首五言律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结句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令人回味无穷。按格律论,五律诗应是颔联和尾联对仗。而李白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却不对,以使其豪放雄奇的情思与才气不为严密的格律的束缚。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83-284页

zèngqiánzhēngjūnshǎoyáng--bái

báibēijiǔ绿yángsānyuèshí

chūnfēngliǎngbìnchéng

bǐngzhúwéiyǐntóu竿gānwèichí

féngwèishuǐlièyóuwáng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