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荷屋晚秋时,橘柚青黄满户垂。
沧洲荷屋晚秋时,橘柚青黄满户垂。
安得扁舟趁潮去,醉看江雨散轻丝。
安得扁舟趁潮去,醉看江雨散轻丝。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 ▶ 3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¹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注释:¹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¹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yāng)²
译文: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¹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²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162-164
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3-534
3、 傅德岷.唐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83-185

jué

 tángdài 

chíjiāngshān 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róngfēiyàn shānuǎnshuìyuānyāng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红楼遥隔廉(lián)¹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nóng)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注释:¹廉纤:细微、纤细。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

  遥望您住的红楼,隔阻着迷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把树影照落我的窗前———是您家灯火的光辉。轻风摆弄着枝叶的影子,动摇不定,仿佛像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只听到一阵阵落花飘酒窗上之声。两句情景交融。残梦落花,追寻已邈,此情此景,亦难为怀了。

  青年时代的静安,也总是在追求他的美好的理想,他没有找到政治上正确的出路,他的理想也如梦影般破灭流散了。一缕缕拂不去的哀愁萦在心头,“梦”与“影”都是缥缈的意象,唤起的总是离愁别绪。作于1907年春暮。

mán··hónglóuyáoliánxiān--wángguówéi

hónglóuyáoliánxiānchénchénmínglónggāoshùshùyǐngdàonóngchuāngjūnjiādēnghuǒguāngfēngzhīyǐngnòngshìqiè西chuāngmèngmèngxǐngtiānchuāngwénluòhuā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细草¹穿沙雪半销,吴宫²烟冷水迢(tiáo)³
译文:早春时节,地上的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的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
注释: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¹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²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³迢迢:遥远的样子。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译文:虽然深藏竹林的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却随着夜中的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

  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

  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疾驶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chúshíguīsháo ·

jiāngkuí sòngdài 

cǎochuān穿shāxuěbànxiāo gōngyānlěngshuǐtiáotiáo 
méihuāzhúrénjiàn chuīxiāngguòshíqiáo 
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
为恋巴江好,无辞瘴(zhàng)¹雾蒸。
译文:温暖的巴江是这样的美丽迷人,我在身旁不惧四季风霜岂怕岚烟瘴雾薰蒸。
注释:北禽:北来的飞鸟。¹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纵能朝杜宇,可得值苍鹰。
纵能朝¹杜宇²,可得值苍鹰³
译文:即使我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去朝拜蜀帝杜字,又怎么愿意逢着凶猛的苍鹰?
注释:¹朝:朝拜。²杜宇:即杜鹃鸟,传说杜宇本是古蜀国的国君,失国而死,化为杜鹃。³苍鹰:性凶恶的猛禽,搏杀小鸟为食。此处代指严酷凶恶的人。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石小虚填海¹,芦铦(xiān)²未破矰(zēng)³
译文:精卫不停地投掷小石,妄想把大海填平,大雁含着尖锐的芦苇也难逃弓箭的伤损。
注释:¹填海:指炎帝之女,因游东海淹死,化为精卫,经常衔西山木一石去填东海之事。后常以“精卫填海”喻人意志坚定不移。²铦:锋利。³矰:一种用丝绳系住以便于射飞鸟的短箭。
知来有乾鹊,何不向雕陵。
知来有乾鹊¹,何不向雕陵²
译文:我正向那知来不知往的乾鹊,为什么不脱身远遁由南向北飞到雕陵?
注释:¹乾鹊:传说中筑巢只取树梢枝而不取堕地桂的鹊。此处意指奋力进取,不甘屈居人下的人。²雕陵:地名。

  《北禽》这一诗题,是动物的拟人化,实际就是自己的身世写照。

  诗的前四句说自己不畏南方之氤氲瘴气而来到东蜀柳幕任职,虽能见知于主人,却无奈困于小人的谗口,备受嫉恨与排斥。诗人觉得自己像衔石填海的精卫鸟和衔芦远飞的孤雁,小石终不可能填平大海,而孤雁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一切不可预知的袭击。这正是诗人在梓州柳幕遭际艰危的写照。诗人怀抱理想不辞辛劳自北南下,能得一枝之栖已属难得,然小心力劳,不但理想抱负依然落空,竞连生存本身亦重重困阻且时有隐忧。因此诗末兴起远离避祸之想,以反诘句自问:像乾鹊一样有“知来”之智,为何不飞向雕陵以远害呢?这是企盼之词,饱含着诗人难言的苦衷,内心焦虑而痛苦、自怨自艾而又无力自拔之意跃然纸上。然而就像填海失败、避猎未成的精卫鸟和秋雁,虽然弱小,却有着填平大海的愿望和冲破强敌艚缴的斗志,诗人怀抱理想、风节耿耿,非但没有表现萎靡猥琐的姿态,反而洋溢着坚忍不屈的精神,尽管他最后遭到偃蹇的命运,却以其卓具雄心、英姿勃勃的形象而能引起人们的赞美和同情。

  全诗比喻巧妙,用典贴切,即鸟即人,物我一体,正如纪昀所赞:“字字比附,妙不黏滞。”为咏物之佳作。

参考资料:
1、 四川省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李商隐梓州诗今译:四川省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4:14-16

běiqín--shāngyǐn

wèiliànjiānghǎozhàngzhēng

zòngnéngcháozhícāngyīng

shíxiǎotiánhǎixiānwèizēng

zhīláiyǒugānquèxiàngdiāolíng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结多少悲秋俦(chóu)¹,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²门孤,金河³月冷,恨谁诉?回汀(tīng)枉渚(zhǔ),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译文: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风倾诉呢?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注释:¹俦侣:伴侣。²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³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⁴回汀枉渚: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弯曲的形状。⁵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别浦¹,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miǎo)²,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qī)³、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译文: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注释:¹浦:水滨。²一绳云杪: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³欹斜:倾斜不平。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参考资料:
1、 孔丘等.婉约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zhǎngtíngyuànmàn··yàn--zhūzūn

jiéduōshǎobēiqiūchóuniánniánběifēngchuīsāiménjīnyuèlěnghènshuíhuítīngwǎngzhǔzhǐliànjiāngnánzhùsuíluòpíngshāqiǎopáizuòcānchàzhēngzhù

biéguànjīngdìngyīngqièbàishūshéngyúnmiǎokànxuánzhēnchuíjiànxiépiāozhèngsòngluótiānxiělexiāngyòuzhànliángf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