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
人生天地间,老去会不免。犹胜严终辈,终身不得见。
人生天地间,老去会不免。犹胜严终辈,终身不得见。

báitàn--wángào

niánsānshíjiǔbáiyǒujīngdāngshíchūjiànzhīzishūwèijīng

jīnniánshíèrbáizhěduōcháoláimíngjìngzhōngduìzhījiē

rénshēngtiānjiānlǎohuìmiǎnyóushèngyánzhōngbèizhōngshēnjiàn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7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阴浓¹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注释:¹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水精帘)
水晶帘¹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wēi)²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水精帘)
译文: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¹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²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参考资料:
1、 唐永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5-1266

shāntíngxià

gāopián tángdài 

绿shùyīnnóngxiàcháng lóutáidàoyǐngchítáng 
shuǐjīngliándòngwēifēng mǎnjiàqiángwēiyuànxiāng  (shuǐjīngliánzuò shuǐjīnglián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霄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秽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¹,气命儿般²看承爱惜。逐霄³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但有些污秽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译文:近来买到一匹好马,爱惜它就像爱惜自己的性命。每夜都要喂数十次草料,喂养得膘肥马壮。只要有一点脏污就赶忙刷洗,它稍微有点劳累就下来不骑。却有那种无知无趣之人,出言要借我的马,当面不好推却。
注释:般涉调:宫调名,元曲中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耍孩儿:般涉调的一个曲牌名,也在正宫、中吕、双调的套数里运用,但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¹蒲梢骑:古代良马的名字。《史记·乐书》:“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²气命儿般:性命儿似的。³逐宵:每夜,夜夜。⁴膘息:马肥叫膘息,是说皮里肥肉相接。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七煞〕懒设设¹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把鞍来鞴(bèi)²。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³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译文:懒洋洋地把马牵下马槽,慢腾腾地在马背后跟随,气忿忿地给马套上马鞍。我沉吟了半晌要说不说,不晓得这鸟人知道不知道。他又不是不精细的人,不会不知道“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吧。
注释:¹设设:形容懒洋洋的样子。²鞴:套上马鞍叫鞴。³颓人:骂人语,犹言“鸟人”“鸟汉”。
〔六煞〕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栓。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六煞〕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栓。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kāo)包儿¹款款²移,勤觑着鞍和辔(pèi)³,牢踏着宝镫(dèng),前口儿休提。
译文:不骑的时候你栓在西棚下凉爽的地方,骑坐的时候挑选地皮平坦的地方。要用青青的嫩草频繁地喂养。休息的时候肚带放松放松,怕坐得累了马鞍要慢慢地移动,要时常注意鞍和辔,要牢牢地踏着宝镫,不要用力拉住缰绳把马口往上提。
注释:¹尻包儿:指马背上的鞍。²款款:慢慢地。³辔:马勒头和马缰绳合起来叫辔。⁴宝镫:马鞍两旁足所踩者。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麄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记:饱时休走,饮时休驰。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麄(cū)(zhēn)¹屈。三山骨²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有口话你明明记:饱时休走,饮时休驰。
译文:马饥饿的时候要喂些草,口渴的时候让它饮些水,擦皮肤不要让马脖子上的鬣毛弯曲。三山骨不要用鞭子来打,不要让马蹄中垫入了砖瓦。有句话你须明确地记住:吃饱时不要跑路,喝水时不要奔驰。
注释:¹麄毡:粗毛,指马脖上的鬣毛。麄,同“粗”。²三山骨:指马身上突出的骨骼。
〔四煞〕抛粪时教干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栓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要践起泥。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四煞〕抛粪时教干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栓时节拣个牢固桩橛(jué)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要践起泥。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zhuī)¹
译文:马拉屎让它去干燥的地方拉,撒尿时让它去干净的地方撒,栓系的时候挑选个牢固的柱子栓系。走在路途上不要踏着砖块,过水的时候不要践踏起泥土。这马知道人的情义,就好像关云长的赤兔马,张翼德的乌骓马。
注释:¹“似云长”二句:云长是三国关羽的字;益德,应为翼德,是张飞的字。关羽的坐骑叫赤兔追风马,张飞所乘之马叫乌骓。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栓,渲时节休教浸着颓,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栓,渲时节休教浸着颓,软煮料草铡(zhá)底细¹。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休道人忒(tuī)寒碎²,休教鞭颩(diāo)³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译文:有汗的时候不要在屋檐下栓系,洗刷的时候不要浸着生殖器,草料要煮软铡得精细。上坡时慢慢地把身子耸起,下坡时不要让它走得快疾。不要说人家太琐碎,不要让鞭子甩着马眼,不要让鞭子擦损毛皮。
注释:¹“渲时”句:替马洗刷时不要让冷木浸着它的生殖器。渲,洗刷:颓,雄性生殖器。²忒寒碎:过分地寒酸和琐碎。忒,方言,太,过于。³颩着:戳击着。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¹。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译文:不借给你坏了兄弟人情,不借给你伤了朋友面子。马儿啊嘱咐你叮咛你,你要记住:他不会打你的,如果打你,那他无疑就是个“驴屌”。哀怨悲切地长叹一声,真是哀哀怨怨,悲悲切切。
注释:¹“鞍心”二句:“马户”乃“驴”的拆字,“刷子去刀”乃“屌”字。“驴屌”是骂人的话。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¹,早两泪双垂。
译文:想想早晨间把你借给他,太阳落西山就盼望你归,靠着门专门等你回到家里,柔肠寸寸因为马而断,侧耳频频地倾听马嘶鸣。说一声你好好地去吧,早已经两眼泪垂。
注释:¹好去:犹今言“好走”。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tuī)下的¹,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译文:真是没道理啊,没道理;真是太下作了,太下作。刚才说的话你一定要用心记住:一口气全部依从才借给你。
注释:¹忒下的:太下作。下,南方方言,元杂剧里常见。此处作“下作”解。

  这首套曲可以说是一颗风姿独特的奇葩,它以诙谐风趣的语言,以生动传神的细节,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主人公在借马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思想、语言,塑造了一个爱马如命、既悭吝又憨厚的人物形象。

  全曲描写的是一个借马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借马的场景。这人买了匹好马,便惜马如命,百般爱护。偏有那“不晓事”的人来借马,这便如同要掏他的心窝一般。他实不愿把马借给他人,但又怕伤了朋友脸面,于是他内心产生了剧烈的矛盾和钻心的刺痛。这些都通过他长篇大论、没完没了地向借马人叮嘱关于养马、骑马的注意事项表现了出来。马还在身边,却预想到马被人借走后,他倚门等待马归来的情景,以至于“柔肠寸断”,“两泪双垂”。这个细节十分夸张,也极具幽默效果,把人物心态展示得淋漓尽致。最后反复用“没道理”“忒下的”,进一步刻划马主人吝啬的心态。此曲诙谐滑稽,充满喜剧色彩。作者刻画人物用的是漫画笔法,但同时又是精雕细刻,曲中的喜剧形象刻画得十分成功,产生很好的喜剧效果。

  喜剧效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故意夸大、强化所表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使它与人们通常模式、生活情理构成鲜明的反差。如写马主人爱马如痴,突出他对马的超乎常情的爱怜。马的职能本来就是代人助步的,但主人却要“微有些辛勤便下骑”,宁愿自己走路绝不加重马的负担。朋友间借马一用,本属生活中正常现象,可主人却视为大逆不道,不仅给人当面难看,而且指桑骂槐,出言不逊。马要被人借走,却像生离死别一样,反反复复的絮道,不厌其烦的叮咛嘱告,那份哀伤、悲痛、珠泪双垂的样子,真像死了亲朋故友一般。这些过分、夸张的描写,无疑是超越常规、不合理的。当人们用通常的行为规范、生活情理来衡量时,都会察觉出这位马主人的迂腐。他的痴呆,他的反常滑稽、诙谐、可笑,构成了这套曲子的喜剧风格。

  对于借马者,除了马主人在心里骂他之外,别无描写。但马主人与马难舍难分的矛盾是他引起的,马主人的那么多嘱咐是对他说的,马主人与马难舍难分的种种表情,他是亲眼看见的。因而越到后来,读者越关心这个人物。他最后是否牵走了马,作者没有写,这就更激起了读者的无穷想象。

  这首套曲是马致远散曲中的杰作。它不仅在题材方面突破了散曲言情写景的局限,具有开拓之功,更主要的是在创作艺术方面作出了贡献。这就是用第一人称代言体,细致入微的刻画以及细节描写,有旁白、背唱,通过马主人的语言、心理活动和神态、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去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诙谐幽默。既入情入理,又风趣而真实可信。

参考资料:
1、 窦春蕾.喜剧之手笔 丰富之意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1)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60-261
3、 王 毅.元代“代言体”散曲论略.中国文学研究,1992,(3)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lín)¹之为灵²,昭昭³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译文: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载,传》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注释:¹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状如鹿,牛尾,狼额,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当作仁兽,作为吉祥的象征。²灵:灵异,神奇之物。《礼》》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³昭昭:明白。《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⁴《春秋》:本为周代史书的通称,到孔子根据鲁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时,这才变为专名,就是六经之一的《春秋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所谓《春秋》,实指《左传》。《春秋》上有关于获麟的》载。其实在《荀子》《大戴礼》》《史》》《汉书》等古籍中,都提及麟。⁵祥:祥瑞。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xù)¹于家,不恒有²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³,非若马牛犬豕(shǐ)豺狼麋(mí)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译文: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
注释:¹畜:饲养。²恒有:常出现。³类:相似。⁴麋:也叫“驼鹿”或“犴(hān)”。⁵然则:既然如此。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liè)¹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²不为不祥也。
译文: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注释:¹鬣:马颈上的长毛。²果:确实,果然。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译文: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获麟解》中作者以麟设喻,说明了自己的为人及出仕的时机和意图,感慨卓有才识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

  据《春秋》和《左传》所写: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钮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麟。即麒麟,古人以之作为象征仁人和吉祥的动物。麒麟历来被人们视作祥兽,而作者却另辟蹊径,认为其长相奇特,也可“谓之不详”。他认为麒麟之所以被视作吉祥的象征,是因为出现在圣人在位的时候;如果它出现时没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说它是不祥之物。

  韩愈抓住“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对对立的字眼作眼目,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这两对词语的转换,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鸣,表现了自我的自怜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绪。细咀此文,方能在含蓄与委婉的笔调中看到悲愤。作者意在说明如果没有圣人当道,即便出现了像麒麟一般罕见的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说明了自己的品行和出仕的意图,感慨卓有才学之士不为封建的统治者所重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怨愤。

  作者由“祥”说入“不祥”,并以“不祥”立论,强调麒麟作为灵兽具有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本身,做足文章,反复辩论,乃有其寄托。作者抒发怀才不遇。不为圣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满二百字,而抑扬开合,变化转折,似有长篇之势。

  文章虽短,曲折甚多.层层转折,表意颇为含蓄委婉。几反几复之中。使论述的观点更为明确、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变化。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教你欣赏古文观止名篇: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5:102
2、 江龙.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学生双色版: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01:507
3、 (清)吴楚材,吴调侯著.古文观止: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5:189
4、 王宝华主编.唐宋八大家大全集 珍藏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01:8

huòlínjiě

hán tángdài 

    línzhīwéilíng zhāozhāo yǒng shī  shū chūnqiū  chūzhuànbǎijiāzhīshū suīrénxiǎojiēzhīwéixiáng 

    ránlínzhīwéi jiā héngyǒutiānxià wéixínglèi fēiruòniúquǎnshǐcháiláng鹿rán ránsuīyǒulín zhīwéilín 

    jiǎozhězhīwéiniú lièzhězhīwéi quǎnshǐcháiláng鹿 zhīwéiquǎnshǐcháiláng鹿 wéilín zhī zhī wèizhīxiáng suīrán línzhīchū yǒushèngrénzàiwèi línwéishèngrénchū shèngrénzhě zhīlín línzhīguǒwéixiáng 

    yòuyuē  línzhīsuǒwéilínzhě xíng  ruòlínzhīchūdàishèngrén wèizhīxiáng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¹
译文:曾记得当年在大散关向北眺望失地的情景,我自信能在谈笑之间把敌人扫除干净。
注释:¹胡尘:胡地的尘沙。这里指金兵。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收身死向农桑(sāng)¹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译文:谁能料到我最终竟要在田园里了此一生,呵,过去和现在的我明明判若两世又何止是两世人!
注释:¹农桑:农耕与蚕桑。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北郭清溪一带¹流,红桥²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注释:¹一带:形容水状似带。²红桥:在江苏扬州,明末建成。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为扬州一景。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西望雷塘(táng)¹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²
注释:¹雷塘:在扬州城外,隋炀帝葬处。²迷楼:隋炀帝在扬州所筑宫室,千门万户,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称之迷宫。
作者任扬州推官时,曾与友人修禊红桥,经常泛舟载酒于桥下。此词除欣赏红桥美景外,还寄托怀古伤今之情。词中怀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笔感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