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似蜀葵花,叶多能自卫。嗟尔太阳光,曾不照根蒂。
妾似蜀葵花,叶多能自卫。嗟尔太阳光,曾不照根蒂。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23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行止¹皆无地,招寻独²有君。
译文:我这个人于世上或走或止都无地可依,现在可以往来相访的就只有你一个人了。
注释:临津:古县名,故址在今江苏宜兴县西北五十里处。明府:汉代对郡守的尊称,唐代亦称县令为明府,郑明府是杜审言同郡的僚友,其名字不详。¹行止:行进,退止,即进退出处之意,无地没有着落,意即进退失据或进退维谷。²独:唯有,君古时对人的尊称,这里指郑明府。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酒中堪(kān)¹²,身外即浮云³
译文:今天我遇到了你,席间又有好酒,酒逢知已,真可以一醉几个月,把身外的一切都可忘掉,视之如浮云一样了。
注释:¹累:连续,经历。²月:岁月。³浮云:飘浮的云彩。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露白宵(xiāo)¹钟彻,风清晓漏²闻。
译文:由于我和明府情怀兴奋融洽,所以一直饮到霜白风清、钟漏俱残,还要继续饮下去。
注释:¹宵:夜。²漏:名词,即铜壶滴潘,古代计时之器。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¹²余兴往,还似未离群³
译文:天亮临行时似携余兴而走,虽然已经分别,犹觉得尚未离开同伴一样。
注释:¹坐:因,由于。²携:执持,带着。³离群:离开朋友、伙伴。

  诗以感叹身世写起,率直深沉。 “行止皆无地”,是极言其处境困厄的。在此失路艰虞的情况下,“招寻独有君”,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郑明府感激赞美之情意。言外之意就是说郑明府是当时唯一的能以恩德相结的知己,以声气相求的知音。诗人在赞美郑明府的同时也流露着心满意足的情绪,为全诗创制了友好愉悦的气氛。这联诗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将一个普通的延请,写得激荡人心,意味深长。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是诗人即席产生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也是诗人多年来郁郁不得志的一种表现。酒可以解忧,酒可以消愁,人在醉中好度岁月,这就表明诗人胸中有块垒之不平。“身外即浮云”,是说一身之外,荣名利禄都像过眼烟云,不值得去追求。这貌似旷达的言词的背后,未免不含有几分愤懑之情。

  诗没有直接写“琴樽横宴席”等的热烈场面,但通过“露自宵钟彻,风清晓漏闻”的景物描写,已侧面表明他们是通宵达旦欢宴的。“露白”,可见有月华高照。在这月明风清之秋夜,朋友们饮酒赋诗,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夜里清晰的钟声催人,拂晓滴嗒的漏声促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夜过去了,朋友们终于要分手了。

  在通宵达旦的欢宴之后,正置与朋友告别之际,诗人不同一般,没有一句留恋惜别的絮语,却说: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表明友谊的深长,友谊的力量,使他这个“行止皆无地”的人将不会再感到孤单,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慰藉,实际上是又一次对郑明府的赞扬。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选析.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09:152-154页

qiūyànlínjīnzhèngmíngzhái

shěnyán tángdài 

xíngzhǐjiē zhāoxúnyǒujūn 
jiǔzhōngkānlěiyuè shēnwàiyún 
báixiāozhōngchè fēngqīngxiǎolòuwén 
zuòxiéxìngwǎng huánwèiqún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屈子¹当年赋楚骚²,手中握有杀人刀³
译文:屈原当时写下名篇离骚,手中没有刀却发挥了战斗作用。
注释:¹屈子:指屈原。²楚骚:指的是《楚辞·离骚》,开了我国浪漫主义诗词的先河。赋: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³手中握有杀人刀:喻指屈原作《离骚》所发挥的战斗作用。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艾萧太盛椒(jiāo)兰少¹,一跃冲向万里涛²
译文:当时楚国奸佞小人多贤德之士太少,只能在悲愤和绝望投入汩罗江。
注释:¹艾萧太盛椒兰少:艾萧,即艾蒿,臭草,出自《离骚》。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出自《离骚》。这里比喻贤德之士。²一跃冲向万里涛:指屈原在悲愤和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

  这首诗毛泽东写于1962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山鼻祖。屈原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仁人志士。毛泽东在此诗中高度赞扬屈原的爱国精神,把屈原的才华、当时的世情、以及屈原在悲愤、绝望中的心境精炼和巧妙地作了艺术再现。全诗语言精练简洁,笔锋犀利,比喻浅显明白,诗意深邃。

  诗人生前特别爱读《离骚》,曾多次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诗人运用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情屈原的遭遇,诉说屈原能赋骚是因为手中有一支战斗之笔,用来捍卫自己和国家,同时歌颂了屈原强国抱负,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屈原在《离骚》一诗中不仅讥刺群小,还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责难楚王听信谗言,不察忠良,不体恤民心。又责怪楚王言而无信,半途而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种大胆的指责充满了批判的力度和反传统的揭露作用,也遭到后代保守的儒家学者的微词,如班固就批评屈原“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王逸《楚辞章句序》),认为屈原对楚王的批评是出于怨恨,讥刺群小是出于露才扬己,朱熹也评价屈原的《离骚》是变风变雅,“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朱熹《楚辞集注序》),但在今天看来,屈原的伟大正在于这种“批判君恶”的无畏与高洁。而毛泽东曾经说过的这句话便是对这句诗的最好注解:“骚体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宋玉、景差、贾谊、枚乘稍逊一筹……”

  此诗的第三句“艾萧太盛椒兰少”是借用《离骚》中的词语。《离骚》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征便是用比兴寄托、香草美人来抒情议论,用香花香草比喻贤德之人,用恶花臭草比喻奸佞小人。如王逸所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王逸《离骚经章句序》)在这里,艾萧是艾蒿,一种臭草,而椒兰是申椒和兰草,是芳香植物,因此,这句诗是用比兴感叹当时的楚国小人很多,朋比为奸,邪恶势力根深蒂固,而像屈原一样的贤臣却少而微弱,不能与黑暗势力抗衡,如屈原所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正是这种正邪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楚国最终走向灭亡,也使得屈原最终无所希望,而走向自沉,即此诗的最后一句:“一跃冲向万里涛。”

  末句中最特别的字是两个动词:跃和冲。跃,写出了屈原的果决勇敢,义无反顾,“冲”写出了屈原以死向黑暗势力抗争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万里涛,则是一幅深远壮阔的画面:江水滔滔,无情有情,水流不已,斯人永存。屈原的死是令人哀伤的,可在毛泽东大气度的笔下,则变哀伤为悲壮,气势宏大,气象开阔,发前人所未发,一改历史上的屈原形象。

  在毛泽东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的绝望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忠贞,不屈服于恶势力而以身殉志的英勇无畏的形象,从而从政治的高度对屈原的性格进行了深层的挖掘。既暗含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意,又暗含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参考资料:
1、 浅谈毛泽东《七绝·屈原》 陈湘源 《吉安师专学报》 1997年05期
2、 毛润之.《毛泽东选集》.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 :人民出版社,1944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机关¹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qīng)²性命!
译文:费尽心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注释: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¹机关:心机、阴谋权术。²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¹
译文: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注释:¹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性富人宁,终有个,性亡人散各奔腾¹
译文:原指望性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性破人亡各自逃生。
注释:¹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枉费了,意悬悬¹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译文: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注释:¹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忽喇(lǎ)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译文: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译文: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聪明累》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此曲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及迭词对句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全曲语带讽刺,曲调哀怨,充满了悲伤气氛。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权人物。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从“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中,更识得她交通官府, 为所欲为的阶级本性。

  曲子开头的两句道出了王熙凤及其所代表的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宋代黄庭坚《牧童》诗末两句云:“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里的“机关用尽”,是讽刺那些不顾一切费心机、弄权术去追名逐利的达官显贵。王熙凤正是这一类耍尽阴谋机变,权欲、贪欲极度膨胀的剥削阶级人物。曲子这头两句,用嘲弄的口气,概括了贾府“女霸”王熙凤的为人和结局。

  王熙凤生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险毒辣,制造了许多罪恶,确是到了“心已碎” 的地步,但结果还是树倒猢狲散:“家亡人散各奔腾”。

  贾府的衰败,是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封建社会“末世”所注定的。因此,无论王熙凤如何的“聪明”,如何的“机关算尽”,都不能支撑贾府这座即将倾塌的“大厦”,更不能挽救四大家族乃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似灯将尽”的历史命运。曲子唱出“一场欢喜忽悲辛”,即是王熙凤一生遭遇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末世”的挽词。

  曲子最后唱道:“叹人世,终难定!”这是作者的感叹,作者把王熙凤的悲剧结局和封建家族的没落,归之于人世祸福难定,却是作者局限性的反映。

  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很有特色。开头两句,语带嘲讽,突出王熙凤“弄权”的显著特点,以及她自食恶果的必然命运。作者还用迭词对句的形式,使要表达的思想更加鲜明。用“意悬悬”写出王熙凤费尽心力耍弄阴谋权术时的精神状态;用“荡悠悠”讽刺她到头来只是好梦一场。曲子更用“忽喇喇似大厦将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种发声传情的比喻,形象地描写出王熙凤命如油尽灯灭,她所代表的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¹(wò)²尽罗衣。
译文:看着西边的一缕斜阳,刚送去一批行舟,又有归帆回返。孤城沿岸而建,无人的渡口清波回旋,月亮出来月光洒在静谧的沙堤上。我依稀记得往事,这一生如在梦中追逐烟尘一般。最终只剩下一双泪眼,任凭泪水打湿了衣衫。
注释:¹从教:听任;任凭。²涴:污染。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chàng)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nóng)¹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líng)(lù)²,任他柔橹(lǔ)³轻移。
译文:在江南暂歇几日后又要踏上旅途,可我又能与谁倾诉这满腔相思之情呢?我惆怅那夜夜花开罹霜,开遍空寂树林,也只有你知道。老天赐予我们满满的秋色,而这芬芳却只在离别时才能欣赏到。只有沉醉在美酒中,任凭这一叶小舟行到天涯。
注释:¹侬:人称代词,你。²醽醁:名酒。³柔橹:船桨,也指船桨轻划声。
此词抒写舟中感怀。上片写舟中所见所感,着意景物描写。一缕斜阳,送却归帆。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惟觉轻魂如梦,不禁泪涴罗衣。下片写所感所思,着意写人。结句“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心情。全词轻柔宛转,缠绵含蓄,辞语工丽,意境亦美。

lánhuāmàn··línguīzhōuzhōngzuò--dǒngshì

kànxiéyánggāngsòngpiànfānguīzhèngànràochénghuíyuèànxiánshìshuíxiāngdànqīnghúnmèngzhúyānfēiyíngshuāngshuānglèiyǎncóngjiàojǐnluó

jiāngnányòutiānshuíxiāngchàngshuānghuākōnglínkāibiànzhǐnóngzhīānpáishífēnqiū便biànfāngfēizǒngshìbiéshíwéiyǒuzuìjiānglíngrènróuqīng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晚雨未摧宫树¹,可怜闲叶,犹抱凉蝉²。短景³归秋,吟思又接抱边。漏初长(cháng)、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zhòu),虫网阑干。
译文:黄昏的风雨没有摧折宫树,可怜的疏叶,还抱着凉秋的寒蝉。入秋后白昼的太阳渐渐变短,吟思又接通了悲秋的愁端。夜间滴漏开始变长,使我的梦魂难耐难堪。人已渐入老年,风清月白的良宵美景全都透出秋寒。回想昔日幽会欢爱,如今庭院里的井壁上已爬满了青苔,蜘蛛网布满了栏杆。
注释:¹宫树:本指宫廷之树,此处泛指,“宫”字修饰“树”。²凉蝉,秋蝉。³短景:指夏去秋来,白昼渐短。⁴漏初长: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⁵幽欢:幽会的欢乐。⁶土花:苔藓。⁷甃:井壁。⁸虫网:指蜘蛛布网。阑干:栏杆。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无端。啼(tí)(gū)¹搅夜,恨随团扇²,苦近秋莲³。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chán)
译文:无奈,啼叫的蝼蛄搅乱长夜,只恨我身如随秋抛弃的团扇,心似苦涩难言的秋莲,想当年对楼吹笛,谢娘她垂泪伫立风前。迟迟未返故园,勉强饮酒赋诗驱愁烦,新飞的大雁已经飞远,也不能替我传书致送寒暄。隔着苍茫的云烟,罗袖飘香的美人,有谁与你相伴?
注释:¹蛄:蝼蛄,通称喇喇蛄,有的地区叫土狗子,一种昆虫,昼伏夜出,穴居土中而鸣。²恨随团扇:相传汉班婕妤作《团扇歌》。³苦近秋莲:莲心苦,故用以作比。⁴谢娘:唐宰相李德裕家谢秋娘为名歌妓。后因以“谢娘”泛指歌妓。⁵苍烟:苍茫的云雾。⁶婵娟:形容仪态美好,借指美人。
此词是词人流贬后所作。本词上下两片以写景为主,以景起兴,情因景生,景随情变。上片悲秋伤老。“晚雨”三句以“凉蝉”意象为主体,描写了黄昏秋雨摧伤宫树,凉蝉犹抱疏叶的萧瑟景象。“短景”四句由景入情,抒写入秋后吟思与抱绪相接的悲秋诗兴。“想幽欢”三句追忆往昔与情侣的幽欢密爱,以昔日之“幽欢”反衬今日悲秋之凄抱与冷瑟。下片思乡怀人。“无端”四句以蝼蛄悲啼与凉蝉抱叶遥映添情,烘托词人凄凉孤寂之情怀,传达出词人寒夜里的烦乱心绪,并以恨、苦二字暗示出自己的处境。“一笛”二句写词人在苦恨交加之下,悬想情侣夜不成寐,独对空楼,吹笛舒怨,垂泪立于夜风之前的情景,并借情侣之思写出自己对情侣的深切相思。“故园”二句对自己既不得返归故园,又未能鸿雁传书安慰情侣之离抱而感到愧疚和怅恨,也写出自己“强留诗酒”,沦落自伤的心情。最后“隔苍烟”二句将思虑投向为“苍烟”所阻隔的远方故园,倾诉了对罗袖飘香的情侣孤独无伴的关切,情味深长凄婉。

dié ·wǎnwèicuīgōngshù

shǐ sòngdài 

wǎnwèicuīgōngshù liánxián yóubàoliángchán duǎnjǐngguīqiū yínyòujiēchóubiān lòuchūcháng mènghúnnánjìn rénjiànlǎo fēngyuèhán xiǎngyōuhuān huātíngzhòu chóngwǎnglángān 
duān jiǎo hènsuítuánshàn jìnqiūlián dānglóu xièniángxuánlèifēngqián yuánwǎn qiǎngliúshījiǔ xīnyànyuǎn zhìhánxuān cāngyān chǔxiāngluóxiù shuíbànchánj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