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驱屋上乌,乌有反哺诚。莫烹池中雁,雁行如弟兄。
莫驱屋上乌,乌有反哺诚。莫烹池中雁,雁行如弟兄。
流观飞走伦,转见天地情。人生处骨肉,胡不心自平。
流观飞走伦,转见天地情。人生处骨肉,胡不心自平。
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
田家一聚散,草木为枯荣。我愿三春日,垂光照紫荆。
同根而并蒂,蔼蔼共生成。
同根而并蒂,蔼蔼共生成。

miǎnxuéshīliù--fāngxiào

shàngyǒufǎnchéngpēngchízhōngyànyànxíngxiōng

liúguānfēizǒulúnzhuǎnjiàntiānqíngrénshēngchùròuxīnpíng

tiánjiāsàncǎowèiróngyuànsānchūnchuíguāngzhàojīng

tónggēnérbìngǎiǎigòngshēngchéng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北阙(què)¹休上书²,南山归敝庐。
译文: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注释: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¹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²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才¹明主²弃,多病³故人疏。
译文: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注释:¹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²明主:圣明的国君。³多病:一作“卧病”。⁴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催年老¹,青阳²³岁除。
译文: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注释:¹老:一作“去”。²青阳:指春天。³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永怀¹愁不寐(mèi)²,松月夜窗虚³
译文: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注释:¹永怀:悠悠的思怀。²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³虚:空寂。一作“堂”。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95

suìguīnánshā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běiquèxiūshàngshū nánshānguī 
cáimíngzhǔ duōbìngrénshū 
báicuīniánlǎo qīngyángsuìchú 
yǒnghuái怀chóumèi sōngyuèchuāng 
少游得谪,尝梦中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于藤州光华亭上。崇宁甲申,庭坚窜宜州,道过衡阳。览其遗,始追和其《千秋岁》词。
少游得谪(zhé),尝梦中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gēng)¹死于藤州²光华亭上。崇宁甲申³,庭坚窜宜州,道过衡阳。览其遗,始追和其《千秋岁》词。
译文:秦少游被贬官,曾经在梦中作词,词中说:“醉卧在古藤树荫下,了然不知南北。”(友人秦观)竟于元符庚辰年在光华亭中去世。崇宁甲申年间,我来到宜州,途中路过衡阳。我看了秦观的遗迹,开始追和他的《千秋岁》一词。
注释:¹元符庚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²藤州:州治在广西藤县。³崇宁甲申: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yuàn)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yà),鸣珂(kē)¹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²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译文:还记得,在小园边的百花丛外,我们一同退朝。马儿飞驰,马头的玉饰敲击作响。宴会上,歌声像云,在羽扇旁萦绕,舞蹈像风,在丝带间回旋。急促的鼓声突然停歇,杯盘放得乱七八糟,我们仍相对欢笑。
注释:¹珂:马笼头的装饰。²严鼓:急促的鼓声。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¹高宴悄,虎观²英游³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译文:就算挥洒泪水,我们又怎能再会?只得醉卧在如伞盖般的藤阴。友人离去了,唯有词空空地还在。朝中的美宴不复,我们四人的郊游的时光也不再。再感慨,愁绪如万顷波涛中的小珠,沉入深海。
注释:¹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²虎观:汉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³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词的上片写朝为官时的欢乐。开头两句从退朝以后说起:“飞骑轧,鸣珂碎醉,写出了他们退朝以后联骑奔驰的快意情状。“齐歌醉两句写他们公余之暇的征歌逐舞,有动听的歌声,有婀娜的舞姿。他写这些,主要是表现他们得意时期的深契豪情。“严鼓断醉两句里,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酒酣耳热之际,会纵谈国家大事,会谈诗论文,如果有他们的老师苏东坡座的话,气氛会更加活跃,一定是庄谐杂出,议论风起。可惜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章执政,元祐党人都被贬官,他和秦敦等人观连遭贬谪,不复相见。

  词的下片写他对秦观的沉痛悼念。“洒泪谁能会醉表明自己的哀苦心情没有人能够领会,其实他的哀苦心情是不难领会的,他是悼念秦观,实际上也是自悲自悼。秦观已死,坟有宿草,而他仍奔赴贬所途中,岂能久生!他追和秦词的次年亦即崇宁四年九月三十日,果然死宜州。“醉卧藤阴盖醉,用的是秦观《好事近》词中的句子。由秦观的词,想到了秦观的死,他感叹“人已去醉而“词空醉,言外之意是对秦观之死,表示痛惜。“兔园醉两句里,更强烈地表露出他的痛惜心情。“高宴醉之所以“悄醉,“英游醉之所以“改醉,是因为秦观已不人间。他赞赏秦观的学识与才华。秦观之死,对他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交谊深厚的朋友,秦观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是无情的政治风波吞没了他的生命。“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醉秦观的死,使他感慨百端。这是全词的警句,集中地表现出他的沉痛情绪。

  这首追和秦观的《千秋岁》词,是非常老成的作品。感情深沉郁勃,上片的欢乐,与下片的悲愤,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政治局面的重大变化,从中抒发出悼念故人的深情,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波涛万顷珠沉海醉和秦词末句“飞红万点愁如海醉相比,不相伯仲,比起孔毅甫和词末句“仙山杳杳空云海醉,却又要劲健、形象得多。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营 一作:宫)
铁马¹云雕(diāo)²³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营 一作:宫)
译文: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注释:¹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²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雕:一本作“骓”。³久:一本作“共”。⁴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⁵柳营: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⁶汉营:指西汉长安宫殿。营:一本作“宫”。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天清杀气¹屯关右²,夜半妖星³照渭(wèi)滨。
译文: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注释:¹杀气:战争氛围。²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³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下国¹卧龙²空寤(wù)主,中原逐鹿³不由人。
译文: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注释: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²卧龙:指诸葛亮。³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象床锦帐¹无言语,从此谯(qiáo)²是老³臣。
译文: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注释:¹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²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³老:一本作“旧”。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由人”正照应“空寤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guòzhàngyuán--wēntíngyún

tiěyúndiāojiǔjuéchénliǔyínggāohànyíngchūn

tiānqīngshātúnguānyòubànyāoxīngzhàowèibīn

xiàguólóngkōngzhǔzhōngyuánzhú鹿yóurén

xiàngchuángjǐnzhàngyáncóngqiáozhōushìlǎochén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渠水¹²(fán)³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译文:御沟里的水荭白蒿把行宫的围墙拥绕,淡红柔绿像宫女的红颊翠眉般妖娇。
注释:¹渠水:沟渠中的水,此指御沟水。渠,即指御沟。²红:水荭(hóng),是一种水生植物。³繁:曾益本作“蘩”。蘩,白蒿,即艾蒿。⁴风娇:谓风姿娇柔。⁵娥妆:美女的妆饰。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垂帘¹几度青春老,堪(kān)锁千年²白日长。
译文:行宫里帘幕几次更换青春已经变衰老,宫门深锁宫女无尽的苦寂何日终了!
注释:¹垂帘:放下帘子。谓闲居无事。²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三月过行宫》是一首七绝。作者经过行宫,时当阳春三月,看到的是一派春景:“渠水红繁拥御“墙”,诗起句写宫墙外侧,御沟之中,水荭茂盛,白蒿繁密。全诗中实写竹宫春景,仅此一句。接下“风娇小叶学娥妆”,始由眼前水荭生发联想,由实返虚。“风娇小叶”,指荭,红茎,叶片嫩绿,叶上有淡红色茸毛,摇曳风中,色状娇艳。作者忽然觉得,它多么像宫女新妆的红颊翠眉。两种事物,一般新艳,可谓神似。诗起二句,由景及人,辞美,意想亦美。而就全诗之文势而言,则是欲抑先扬,引起下文。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宫女虽曾有春天般的时光,虽曾有水荭新蒿般娇嫩柔美的容貌,但在寂寞深宫里,经不得春去冬来,几度垂帘,青春转瞬即逝,红颜须臾便老,这种千年长锁的生活实在不堪忍受。诗的后两句,作者用“几度”与“千年”对举,表现宫女们青春易去而寂寞长在的凄苦哀怨的不幸生活,并寄予深切的同情,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一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

  李贺诗在艺术上以奇丽为其特色,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点。李贺诗的奇,主要在取材和构想上离绝凡近,出人意表。而这首《三月过行宫》更体现出作者构想的奇妙。诗人由御沟荭蒿的春景,一下子便联想到宫女的容颜,然后再联想到她们长锁深宫的生活遭遇,思绪由实而虚,以小见大,从具体的实景到概括的抒情,脱落俗套,与一般宫怨诗的艺术构思不同。而色泽明丽、词藻华美,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9-130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¹来。
译文: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注释:¹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莫怕长洲¹桃李妒(dù),今年好为使君²开。
译文: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注释:¹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²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白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2、 萧瑞峰.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

chóuliúzhōuzèng

bái tángdài 

chíbiānxīnzhòngzhūméi dàohuāshídiǎnjiǎnlái 
chángzhōutáo jīnniánhǎowèishǐ使jūnk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