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潭柘庵,草长桑乾口。此时送君行,东风吹马首。
莺啼潭柘庵,草长桑乾口。此时送君行,东风吹马首。
关路遥连沙碛斜,知君今夜宿谁家。蓟州美酒滦州𩼿,好醉棠梨千树花。
关路遥连沙碛斜,知君今夜宿谁家。蓟州美酒滦州𩼿,好醉棠梨千树花。
汪琬

汪琬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77页

sàishàng

róng tángdài 

fēnglüèshāoliánshān suìchéngwèixiàguān 
shāntóufēngshēngshēngjiào zhīshìjiāngjūnlièhuán 
其一:【琴曲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有一美人兮¹,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译文:有位俊秀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注释:¹兮:文言助词,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¹
译文: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注释:¹思之如狂:想念一个人到了神态失常、无法自制的地步。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áo)¹兮,四海²求凰³
译文: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注释:¹翱翔:展开翅膀回旋地飞。²四海:指天下、全国各地。³求凰:比喻男子求偶。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¹
译文:可惜那心中的佳人啊,未曾住在我家邻近的地方。
注释:¹东墙:东边的墙垣,借指邻家。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译文: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译文: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¹兮,携手相将。
译文: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注释:¹配德:谓德行堪与匹配。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¹
译文: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于情愁而欲丧亡。
注释:¹沦亡:沦陷于情愁而欲丧亡。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译文: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
其二: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译文: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¹(ěr)²人遐(xiá)毒我肠。
译文: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处虽近,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注释:¹室:房屋。²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xié)(háng)¹兮共翱翔!
译文: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
注释:¹颉颃:原指鸟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zī)¹尾永为妃。
译文: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形影不离,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
注释:¹孳尾:为动物交配繁殖,后多指交尾。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译文: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译文:展开双翼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这首《凤求凰》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畅明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合了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为后人所不能逾越。后来的人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谱成了经久不衰的琴谱“凤求凰”,千年以来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西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西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西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西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西意。

  “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西国,翱翔四海西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西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西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西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西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西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西,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西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西命,媒妁西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西。”(《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西义,无专用西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西义,妇无二适西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西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西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西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¹到青州。
译文:我喝醉了想去睡觉,你也不要再多喝,这美酒已让我们酣畅淋漓。
注释:次韵:按照别人诗的原韵和诗。王巩:苏轼的诗友。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北宋诗人、画家,著有《甲申杂记》《闻见近录》《随手杂录》。¹从事:一般的属官。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bìn)¹²我三千丈,诗律³输君一百筹(chóu)
译文:我那花白的鬓发有三千丈长,但是写诗的功夫水平还是和王巩不在一个等级。
注释:¹鬓霜,花白的鬓发。²饶:添加。³诗律:犹言写诗的功夫水平。⁴筹:等级。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译文:听说你以后将在东阁闭门不出,那么我将会去南方陪你喝一杯。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¹黄花²蝶也愁。
译文:现在我们相遇得很匆忙,用不着急着分开,重阳节后菊花逐渐萎谢,连蝴蝶也要发愁了。
注释:¹明日:指重阳节后。²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

  此诗写重阳赏菊,就地取材,寓意于菊花、蝴蝶,又借秋色表现诗人年老而乐天的情怀。最后一句其实是想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明日的菊花一样。全诗精细收敛,清秀细密,总体较为清逸,但也有老健疏放如杜诗者。

  诗写登高赏菊,把酒赋诗,难得一聚,酒喝醉了也要多看一会儿菊花,不要急忙打算回家。因为今日黄花盛开,明日黄花凋零,时光不再,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了。诗人赋蝴蝶以人情。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见菊花重阳节后也将憔悴无花可依,不禁犯愁。蝶愁实际是人愁,蝶都知愁人更愁。直说人愁太直露、太扫兴、煞风景。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诗意更浓。秋天蝴蝶和菊花关系密切,让蝴蝶寓人愁最合情理。“闻道”四句意思是说,如果在九月九重阳节之后去欣赏菊花,那时金黄的菊花已经枯萎,观赏时也就没什么趣味了。苏轼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其实是想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那过时的菊花一样。

  此诗写重阳赏菊,就地取材,寓意于菊花、蝴蝶,又借秋色表现诗人年老而乐天的情怀。全诗精细收敛,清秀细密,总体较为清逸,但也有老健疏放如杜诗者。

参考资料:
1、 莫彭龄,严美主编.成语与诗歌:新时代出版社,2009.09:214
2、 李微微著.国学小书院: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299

jiǔyùnwánggǒng

shì sòngdài 

zuìmiánjūnxiū jiàocóngshìdàoqīngzhōu 
bìnshuāngráosānqiānzhàng shīshūjūnbǎichóu 
wéndàolángjūndōng qiěrónglǎoshàngnánlóu 
xiāngféngyòngmángguī mínghuánghuādiéchóu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译文:瑶草是受寒不死的,可以移植到仙境沧江的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译文:如果遇到东风飘洒雨露,就会与天地一道春意盎然。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译文:我就像洞庭湖的落叶,随着风波送你去贬谪的远方。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译文:我也思念故乡,但也不能归去,书此诗一首赠送给有情人,聊表心意。

sòngqièángzhézhōng

bái tángdài 

yáocǎohán zhícāngjiāngbīn 
dōngfēng huìtiānchūn 
ruòdòngtíng suísòngzhúchén 
guīwèi shūxièqíngrén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sònghánshìzhīguǎng广

bái tángdài 

xiùróng jīnxiāoshìjiǔjūnqīng 
zànjiùdōngshānshēyuè hānsòngquán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