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灵蔽丹霞,川原积烟雾。
曜灵蔽丹霞,川原积烟雾。
摄提指孟陬,推迁递回互。
摄提指孟陬,推迁递回互。
柔条思发英,珍禽亦试羽。
柔条思发英,珍禽亦试羽。
不悟玄象移,但惜芳年度。
不悟玄象移,但惜芳年度。
晨鸿尚南翔,局促悲天路。
晨鸿尚南翔,局促悲天路。
来愁渺无期,往欢尽成误。
来愁渺无期,往欢尽成误。
靡靡即长道,冉冉逼迟暮。
靡靡即长道,冉冉逼迟暮。
枯苑在须臾,永言保贞素。
枯苑在须臾,永言保贞素。
首春荡轻寒,惠风起兰皋。
首春荡轻寒,惠风起兰皋。
浮阳漾清隩,薄烟横绛霄。
浮阳漾清隩,薄烟横绛霄。
泽雉出高陇,商庚择芳条。
泽雉出高陇,商庚择芳条。
樊药润遥夜,园梅馥崇朝。
樊药润遥夜,园梅馥崇朝。
万物兢时良,我生独飘摇。
万物兢时良,我生独飘摇。
枯鱼戒鲂鲤,别叶念夭乔。
枯鱼戒鲂鲤,别叶念夭乔。
荣悴既已乖,缱绻徒媒劳。
荣悴既已乖,缱绻徒媒劳。
乐饥颍水曲,谢彼食场苗。
乐饥颍水曲,谢彼食场苗。
谋野愧良筹,遯荒适孤尚。
谋野愧良筹,遯荒适孤尚。
荷筱岂无侣?饭牛今谁唱?
荷筱岂无侣?饭牛今谁唱?
弱草抽青畦,繁云停丹嶂。
弱草抽青畦,繁云停丹嶂。
戴鵀出阳林,楚葵含新涨。
戴鵀出阳林,楚葵含新涨。
揽物鲜遗迹,抚悰得馀怆。
揽物鲜遗迹,抚悰得馀怆。
抱瓮汉水阴,种豆南山上。
抱瓮汉水阴,种豆南山上。
机心久不婴,壮志今安望?
机心久不婴,壮志今安望?
终事采真游,寥天获昭旷。
终事采真游,寥天获昭旷。
卿云覆瑶岑,崇兰生浚谷。
卿云覆瑶岑,崇兰生浚谷。
本以侑天神,馨香荐嘉榖。
本以侑天神,馨香荐嘉榖。
讵识严霜多,翻令阳春速。
讵识严霜多,翻令阳春速。
贞心既随化,清芬何能椒?
贞心既随化,清芬何能椒?
缤纷媚百草,令我伤幽独。
缤纷媚百草,令我伤幽独。
山河叹逝波,江海无奇服。
山河叹逝波,江海无奇服。
遗世切烟霄,同群愧麕鹿。
遗世切烟霄,同群愧麕鹿。
愿言折琼茅,往就灵氛卜。
愿言折琼茅,往就灵氛卜。
屏居遵海澨,仗策越河津。
屏居遵海澨,仗策越河津。
枌榆望逾远,歼陌递相因。
枌榆望逾远,歼陌递相因。
惊飚振林樾,微霰集丘榛。
惊飚振林樾,微霰集丘榛。
田鹤厉警夜,汀雁及鸣晨。
田鹤厉警夜,汀雁及鸣晨。
旅禽犹知节,客行独无伦。
旅禽犹知节,客行独无伦。
山川忽改色,草木尽怀新。
山川忽改色,草木尽怀新。
势盛多同好,时遣鲜密亲。
势盛多同好,时遣鲜密亲。
我有清商曲,掩抑自含辛。
我有清商曲,掩抑自含辛。
谁说韩娥曼,能悲行路人。
谁说韩娥曼,能悲行路人。
自闻麦秀歌,缠绵乱心曲。
自闻麦秀歌,缠绵乱心曲。
四野起重阴,白日一何速!
四野起重阴,白日一何速!
亲串与我违,豺虎来相逐。
亲串与我违,豺虎来相逐。
皓皓凝河冰,萧萧落山木。
皓皓凝河冰,萧萧落山木。
行吟空自知,独立伤游目。
行吟空自知,独立伤游目。
逝川何时还,颓光能再烛。
逝川何时还,颓光能再烛。
讵惜红颜变,所悲韶景蹙!
讵惜红颜变,所悲韶景蹙!
岂无帝女灵?愿就愚公谷。
岂无帝女灵?愿就愚公谷。
生平贵游日,卓荦追群英。
生平贵游日,卓荦追群英。
规踪效坟典,抒论协韶韺。
规踪效坟典,抒论协韶韺。
青门击丹毂,紫陌耀葱珩。
青门击丹毂,紫陌耀葱珩。
意气倾儒侠,笔舌排公卿。(排 一作:避)
意气倾儒侠,笔舌排公卿。(排 一作:避)
朅来市朝变,荆棘浩纵横。
朅来市朝变,荆棘浩纵横。
昔居华屋下,今见曲池平。
昔居华屋下,今见曲池平。
我行率旷野,侧足自屏营。
我行率旷野,侧足自屏营。
狗屠竟安往,濑女谁见明?
狗屠竟安往,濑女谁见明?
百城多鸟迹,四顾无人声。
百城多鸟迹,四顾无人声。
朝见鼪鼯逸,夕听鸺鶹鸣。
朝见鼪鼯逸,夕听鸺鶹鸣。
民生无羽翮,一举念遐征。
民生无羽翮,一举念遐征。
苍昊常悠悠,何由达精诚!
苍昊常悠悠,何由达精诚!
不周既倾折,岱舆有播迁。
不周既倾折,岱舆有播迁。
浮沈极寓宇,聚散悲灵仙。
浮沈极寓宇,聚散悲灵仙。
何沉微生质,安能常自全?
何沉微生质,安能常自全?
焚林希静翰,涸泽少恬鲜。
焚林希静翰,涸泽少恬鲜。
秋箨随时陨,春荑为谁妍?
秋箨随时陨,春荑为谁妍?
荣名争寸晷,失意厌馀年。
荣名争寸晷,失意厌馀年。
新陇即荒翳,故墟日芊绵。
新陇即荒翳,故墟日芊绵。
掩卷思陈迹?今昔递相怜。
掩卷思陈迹?今昔递相怜。
行矣修混沌,毋为伤未然。
行矣修混沌,毋为伤未然。
堕羽念云术,飞蓬倦天涯。
堕羽念云术,飞蓬倦天涯。
曰予婴忧患,行止两不怡。
曰予婴忧患,行止两不怡。
卧疴息穷巷,缓步历荒陂。
卧疴息穷巷,缓步历荒陂。
原田自鳞次,丘陵相蔽亏。
原田自鳞次,丘陵相蔽亏。
晦草媚初景,蛰禽趍令时。
晦草媚初景,蛰禽趍令时。
莓苔被幽石,萍藻发华池。
莓苔被幽石,萍藻发华池。
楚歌叹蔓蔓,王风伤离离。
楚歌叹蔓蔓,王风伤离离。
遇物多更异,索居谁揽持?
遇物多更异,索居谁揽持?
采药愧生趣,泛瑟起哀思。
采药愧生趣,泛瑟起哀思。
旅人终琐琐,啕笑亦何为?
旅人终琐琐,啕笑亦何为?
烈士轻沟壑,达人慕遐荒。
烈士轻沟壑,达人慕遐荒。
九京谁可作,五岳永相望。
九京谁可作,五岳永相望。
昔我携同好,秉志凛秋霜。
昔我携同好,秉志凛秋霜。
楚龚既磊落,蜀严聊徜徉。
楚龚既磊落,蜀严聊徜徉。
求仁贵内惬,埋照戒弥章。
求仁贵内惬,埋照戒弥章。
夕阴怨蒙汜,朝华羡扶桑。
夕阴怨蒙汜,朝华羡扶桑。
循环无两辙,显晦固靡常。
循环无两辙,显晦固靡常。
渔父刺湘累,淑媛笑首阳。
渔父刺湘累,淑媛笑首阳。
歠醨非我事,洗耳安可忘。
歠醨非我事,洗耳安可忘。
陈子龙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1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cháo)¹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译文:从来没有听说巢父和许由还要买山隐居的。
注释:¹巢父、许由:上古高士。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译文: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与居住地有没有人群有什么相干?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mǐn)¹
译文:我来到地方偏僻,没有喧哗的岭下居住。
注释:¹泯:灭,尽。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门横群岫(xiù)¹开,水凿众泉引。
译文:开门就可以看到群岫纵横,凿山引来甘美的泉水。
注释:¹岫:山。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译文:山屏高耸白云飞渡,洞穴深深难以探幽。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译文:江上水气日夜凝成雾,林中蒸气晚上变得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pìn)
译文:在此岭可以采摘朱红色的野果,兼得修养天鼻地口玄牝的妙处。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zhěn)¹
译文: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观看真经宝书,轻拂凝霜犹如玩弄瑶琴。
注释:¹瑶轸:瑶琴。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译文: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注释: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shěn)¹
译文:李白啊李白,你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游谒?真是可笑啊!没事就这样喝喝酒多好!
注释:¹哂:讥笑。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岁寒三友,竹居其中。人们之所以看重它,或者因为它“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的凌寒之质(齐·王俭《灵丘竹赋》);或者因为它“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的君子之风(管桦《竹颂》)。传说它的竹实只为凤凰所食;竹竿又能制成箫笛横吹。所以碰到豪爽之士,便以它的“所欣高蹈客,未待伶伦吹”慨然自许(陈·贺循《赋得夹池修竹》);遇上才高位卑者流,便又借它发出“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的孤傲啸叹(齐·刘孝先《竹诗》)。这样咏竹自无不可,只是不免都带有情随境迁的主观随意性。以至于意有所讥,就严斥竹笋的“嘴尖皮厚腹中空”;爱有所偏,便厉声扬言“恶竹应须斩万竿”。这真教竹子左右为难了。

  倘能摒弃这类借题发挥之习,仅把竹子当作客观审美对象来观赏,则它的“葳蕤青翠,风来动音”、“拂景云以容与,拊惠风而回萦”的清姿,也自有不同于苍松、老梅的风神。沈约这首诗,大约就没有深意的寄托,只是客观地为檐前之竹画了一幅动人的“肖像”。不过,这肖像带有一种“生成”的动态,在诗人开笔时才正拔节抽枝:“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箨”指笋壳,当竹茎拔节而出时,它便已经垂脱;随着细长竹叶的抽生,慢慢就长出了嫩枝。几株幼嫩之竹,就这样带着清新的生气,从诗人笔下钻出。转眼之间,它又挺拔直上:“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变得枝叶繁茂、亭亭如盖了。“蓊茸”画檐竹枝叶披离之态,使人简直能感觉到,正有一片清荫从高处淌下。“离离”状竹节历历分明之貌,因为是在低处(下),竹节间距离较近,故又用“促节”形容。这四句描绘绿竹的生态,带有强烈的动感。但没有声响,也不用浓彩。只见到诗人沾着萧淡的水墨,疏疏落落地挥洒那么几笔,数竿绿竹便无声无息地拔节而出、由矮而高,终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甚至还带来了一阶清荫。

  画成翠竹,这对诗人来说并不费力。但要表现它的风韵,光靠这平面的勾勒就不够了。接着的“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两句,着力的便是环境、音响的烘托映衬,于是这“画”便有了“伴乐”和“灯光”:诗人选择的是露水初凝之夜,因为是夜间,竹叶上那湛湛露珠就显得朦胧不清。好在有风,诗人便让读者听那静夜中风动竹叶、露珠滴阶的清韵,这可是异常动听的。诗人还嫌不够,又在乌蓝的中天添上一轮明月,那月光洒在竹上,便在阶前印下斑驳的竹影。前面说到“有风”,清风徐来,那地上的竹影便参差而动。这两句妙在均不直接写竹,只从露珠滴阶、竹影参差中映衬、烘托,而檐竹之沾满清露,在朗月清风中飒飒舞弄的美好风韵,已栩栩如在耳目之间。按照这一思绪写下去,结句便该是诗人的赞美之语了。但沈约偏不这样,他的结句正如蔡邕之咏“翠鸟”一样,却是被咏之物的深情倾诉:“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这美好的翠竹,本该生长在花草芳美的池畔,度那月下花前的风光才是哩。而今却在诗人居处简陋的檐前,伴着他度过清寂的晨昏。诗人在观赏檐前之竹的深深怜爱之中,大约曾浮起过一种微微的惋惜和不安吧。而檐竹似乎有解人心意的灵性,立即前来安慰诗人:“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风光;能够生长在您的窗门前,正是我的心愿哪!”这两句初看显得突兀,但在诗人观赏入神之际,将竹叶飒飒之音,想象为它的嫣然解人之语,也正符合情理。这话语之中所显示的,正是檐竹那不慕风华、清心自守的高节,其实也还是诗人对檐竹的一种赞美。不过,采用檐竹自身倾诉的方式,既情意动人,又含蕴不露,较之于那种“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的直赞之语,似乎有更多的情韵。

  这就是沈约的《咏檐前竹》:诗中只把竹子作为客观审美对象来观照,形象地勾勒它的清姿,映衬它的风韵,别无政治上的寓意或个人身世的感慨。从咏物寄兴的传统眼光来看,这样咏竹似乎“浅”了些。但读够了寄兴、说教的诗作以后,吟诵—下这类美好单纯而寓意不多的咏物诗,倒也可使耳目一新。

yǒngyánqiánzhú--shěnyuē

méngkāituòchuíjiéshǐchéngzhī

fányīnshàngwěngrōngjiéxià

fēngdòngyuèzhàoyǐngcānchà

shēngjūnyǒuyuànjiāhuáchí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宿昔¹青云志²,蹉(cuō)(tuó)³白发年
译文: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
注释:¹宿昔:宿是怀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间)。²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³蹉跎:蹉跎岁月。⁴白发年:白头发的年纪,形容自己老了。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谁知¹明镜里²,形影³自相怜
译文: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注释:¹谁知:谁知道。这是自言自语。²明镜里:镜子里照到的作者。³形影:形体和影子。⁴自相怜:自己的形体和影子互相同情,怜悯。意思是孤独。

  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拏云”。大凡人们年轻时的宏图大愿,在历经坎坷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往往成为空瓤的神话,不堪回首。《照镜见白发》抒发的是人到暮年、壮志未酬的无限感叹。笔致清浅如流,朴实无华。诗题“照镜见白发”极简练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对镜伤怀的典型情境。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两句诗超越人生种种具体形态的风云际遇,以“关山度符飞”式的大写意笔法,摹写出人们普遍的心未了、年已老的情感范型。自古以来.哪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怀抱创业建功的凌云壮志,那些无以计数的炽热梦幻都曾将繁花似锦的未来预付给了少年之心。然而,时光茌苒,岁月蹉跎,弹指间已是青春不再,老之将至。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得以遂平生志愿!早年率尔自许的人生理想,更多的则如残英飘坠,无以收拾,只赢得萧萧然白发丛生。诗中并不明言,也无须拘泥于究竟是何原因致使青云之志跌入寂寥空虚。从萌生“青云志”的“宿昔”蹉跎逶迤而至“白发年”,本该有许多具体的生活内容。但所有这些,在诗人高度慨括的笔下急遽掠过。诗行大幅度地腾跳.更显出事业未竞,蓦然间两鬓已秋的惊惶与叹喟。

  “谁知明镜里,形影白相怜。”“谁知”,未必不是一种出人意外的口吻。也许是少壮时对自我的期望悬得过高,与如今碌碌无为抑或未达目标的现实反差太大,于是“临晚镜,伤流景”,发为遗憾、悲凉,无可奈何之浩叹;同时、意外的口吻亦表达了辛酸的自嘲自讽。主人公羞于重温往昔的壮怀激烈,揽镜自怜,无从躲避,嗒然若失,凝然镜前,备受自尊心折磨。

  壮志难酬是人生普遍的缺憾。张九龄虽贵为天子股肱,是初唐名相,但屡遭奸臣李林甫等排挤,宏图未展.常感惆怅失落。此诗或许是以嗟叹自怜的方式提出了一方人生明鉴:凡欲成就青云之志者,必得时时自醒奋进,蹉跎延宥将贻白发之恨。全诗寥寥二十字,用语明畅、笔势飞动,感情沉郁凝霞。

参考资料:
1、 徐应佩.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31-332

zhàojìngjiànbái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宿qīngyúnzhì cuōtuóbáinián 
shuízhīmíngjìng xíngyǐngxiānglián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借问¹(shàn)中道,东南指越乡²
译文: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注释:¹借问:请问,打听。²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舟从广陵¹去,水入会稽(jī)²长。
译文: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注释:¹广陵:今江苏扬州。²会稽:今浙江绍兴。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¹里香。
译文: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注释:¹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辞君向天姥(mǔ)¹,拂石卧秋霜。
译文: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¹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诗歌鉴赏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167-168页 .

biéchǔyōngzhīshànzhōng

bái tángdài 

jièwènshànzhōngdào dōngnánzhǐyuèxiāng 
zhōucóngguǎng广líng shuǐkuàicháng 
zhúxià绿 huājìngxiāng 
jūnxiàngtiān shíqiūshuāng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问荆(jīng)¹溪上人家,为甚人家²,不种梅花?老树支门³,荒蒲(pú)绕岸,苦竹圈笆(bā)。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yá)。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译文:我问荆溪岸边的人家,你们是什么人家,怎么不种植梅花呢?他们用老树支撑着大门,荒芜的蒲草长满了水岸。他们用细瘦的竹棍圈出篱笆。小庙的神明不灵验,狐狸在瓦上跳腾;当官的不管事,让乌鸦和老鼠满衙门跑。溪水白茫茫的,岸上满是黄沙。我倚遍一处处栏杆,一只只数尽了那乱叫的乌鸦。
注释: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天香引》。¹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²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³老树支门:用枯树支撑门。⁴圈笆:圈起的篱笆。⁵样瓦:戏耍瓦块。⁶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这是一首表现当时南方农村贫穷景况的小令。荆溪是江苏南部流经宜兴通往太湖的一条河,“即事”是作者途经荆溪即目所见有感而作。荆溪自古便有种梅花的习俗,作者慕名而来,却连梅花的影子都没看到,用失望的心情写下这首曲子。
参考资料:
1、 方青羽.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78
2、 师满元.古诗词鉴赏300首.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256

zhéguìlìng··jīngshì--qiáo

wènjīngshàngrénjiāwèishénrénjiāzhǒngméihuālǎoshùzhīménhuāngràoànzhúquānsēngyàngguānshìshǔdāngbáishuǐhuángshābiànlángànshùjǐ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