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暮愁思大,如今倍欲伤。神仙自高畅,花鸟任轻扬。
昨暮愁思大,如今倍欲伤。神仙自高畅,花鸟任轻扬。
玉柙多春态,金钩尽晚凉。不知今夜月,真悔照空房。
玉柙多春态,金钩尽晚凉。不知今夜月,真悔照空房。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 2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万家灯火闹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xiáng)(luán)势绝妙²。可怜宵³,波间涌出蓬(péng)(lái)。香烟乱飘,笙(shēng)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译文:万家灯火照耀着热闹的春桥,沿江十余里灯火互相映照。凤灯飞舞,鸾灯腾翔,气势恢宏绝妙。多么可爱的元宵佳节,波浪中舞现出的灯火彩船好似蓬莱仙岛。浓香的烟火纷散着乱飘,笙歌声声喧响欢闹,一起飘飞,直飞上华丽的高楼,飞上云空。
注释:小桃红:曲牌名,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共八句。¹闹:热闹、欢乐。²舞凤翔鸾势绝妙:飞舞的凤凰和翱翔的鸡鸟精彩绝妙,这里指元宵灯会中用纸扎的凤凰和鸾鸟灯笼的神情。鸾:鸟名,传说中亦属凤凰的一类。³可怜宵:可爱的元宵佳节。可怜:可爱。⁴波中涌出蓬莱岛:指波浪中涌现出的灯火彩船。蓬莱岛:仙岛,参见王和卿《大鱼》。

  这支小令描写元宵节闹花灯的盛况。万家灯火,华丽明亮,有的如凤凰飞舞,有的似鸾乌飞翔,美妙绝伦。整首小令在幻觉般的境界中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这篇小令起句就大肆渲染元宵之夜的盛况,“万家灯火”四字,把佳节来临、灯火辉煌、万民同乐的宏丽场景一下子展现出来,同时也使“春桥”这一特殊的景点得以凸显。之后迎面而来的是“春桥”两边的十里长堤,堤上的灯光与水中灯船连绵相照,让人联想起灯光与水波相映的场景,定是潋滟荡漾,十足的好光景。

  悬挂着的、手提着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摇摆着、晃动着,如鸾飞凤舞,让人的心随之摇曳,觉得奇妙已极。至此,诗人不由赞叹:“可怜宵!”仿佛是蓬莱仙境来到了人间,又仿佛是人们登上了海上仙山,茫茫江面上若隐若现着仙山琼阁,这美妙的夜景让人幻惑迷离,飘然若仙。作者以虚托实,以幻写真,把夜间灯光摇曳,焰火与水雾相接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香烟乱飘”三句,风儿轻飘,香烟缭绕,笙歌悠扬,仙乐齐发,人声相随,一起飞上华丽的楼宇,飞上云空,羽化而登仙。此情此景,让人进一步感受到元宵夜的魅惑,宛如此夜是与神仙同欢,是天赐的福缘。

  小令以朦胧之笔写朦胧之夜,短短几句写出一个欢快迷人宛如仙境的元宵佳景,朴实清淡中展现幽美,读来如身临其境。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7-18页

xiǎotáohóng ·jiāngànshuǐdēng

西cūn yuándài 

wànjiādēnghuǒnàochūnqiáo shíguāngxiāngzhào fèngxiángluánshìjuémiào liánxiāo jiānyǒngchūpéngláidǎo xiāngyānluànpiāo shéngxuānnào fēishànglóuyāo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¹,惟有月钩斜。我有江阅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²渺难即³,飞絮满天涯。
译文:东风并没有要去刻意做什么事,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能够以悠闲之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的,只有一弯偏斜的月钩。我想拥有一支铁质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阅,靠着一树芳香弥漫、洁白如雪的梅花,吹奏颂春赞春的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让人间春色与天上仙境沟通交融。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
注释:¹花影:月下花枝的倩影。²清影:消逝的清丽花影。³即:接近,得到。⁴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chá)¹。东皇²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³?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译文: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是不是可以飘然归隐,“乘桴浮于海”?东皇笑了一笑,告诉我们说:春意难道在别人家吗?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
注释:¹泛云槎:槎chá:木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 小竹筏或小木筏,与“槎”义同。代表归隐。²东皇:司春之神。³芳意在谁家:这是反问句,谓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⁴开落、来去:都是偏义复词,词义偏于落、去二字。⁵了却:了结,结束。⁶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疏帘卷春晓,胡蝶¹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²,乱点碧云³钗。肠断江阅春思,黏(nián)(zhuó)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¹⁰任徘徊。
译文:春天的早晨,卷起稀疏的窗帘,迷人的蝴蝶忽然飞了进来。飘浮在空中的蛛丝柳絮,不知从哪里飞来,也飘进了窗户,纷乱地沾附在有碧云纹饰的发钗上。令人迷乱的春光转瞬即逝,再也无处寻觅,令人肝肠寸断。总是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就只剩下悔恨和叹息。用帘坠将帘脚稳稳压住不让它飘起,任凭鲜花丝絮的影子在帘外飘来飘去也不为所动。
注释:¹胡蝶:同“蝴蝶”。²无绪:无端,没有来由。³碧云:既是写发钗的纹饰,也暗喻头发的浓黑茂盛,暗点年轻人的身份。⁴江阅:与其一中“我有江阅铁笛”中“江阅”含义一致,突出春色的美丽迷人。因为江阅的春天最为美丽浪漫,故作为迷人春色的代表。⁵粘着:执着,不能超脱。指沉溺于破碎的春梦中而不能自拔。⁶天涯:指春色远逝天涯,突出春梦的空幻不实。⁷剩有:只剩下。⁸首重回:不断地回头。指对过去梦想的破灭悲悼感伤。⁹银蒜:银质蒜头形帘坠,用以压帘幕。¹⁰疏影:疏落的花影,喻外在的诱惑。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罗帷(wéi)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¹²月起舞,流影³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
译文:夜晚来临了,卷起丝罗帷幔,一轮皎洁的月光照进来,好像有人打开了天幕把月光放了进来。我端起一杯酒邀月共饮,伴随月光起舞,流泻的月光能进入谁的怀中呢?我迎来一钩新月从东方升起,一直到三更天过送得斜月西沉,高洁的月光已经完全融入我的心中,对白天的那些莺莺燕燕再也没有贪得之心了。千万不要只是久久的扶着栏杆遥望追思已经逝去的春光,重重的露水早已打湿了地上的苍苔。
注释:¹尊:同“樽”,酒杯。²属:通“嘱”,邀请。³流影:流泻的月光,比喻道德修养的光辉。⁴莺燕:与上片的蝴蝶、丝絮、花影一样,代表功利诱惑。⁵不相猜:不会猜疑我要捉住它们。⁶但莫:且莫,千万不要。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¹?朅(qiè)²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³。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渺渺正愁予¹⁰
译文:昨天一过去,就再也不能回来,今天已经不是昨天了;如果总想等待明天,明天又能怎样呢?时光一旦逝去,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大好时光没有认真读书修道。试问有谁知道,东风多少次把江边之枫、路旁之兰吹老,使千里平野长满芳草?年华逝去后,只能寂寞空对斜阳,为理想的渺远难即而忧愁叹息。
注释:¹何如:怎么样。²朅来:离去,逝去。³读十年书:读书,指读书修道,非求取功名。十年,泛指青年时光。⁴几度:三句所共用。⁵枫江兰径:语出《楚辞 招魂》:“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⁶转:变成。⁷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象征春天的逝去。⁸斜阳:代表暮年。⁹外:与下句“渺渺”呼应,指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¹⁰渺渺正愁予:出自屈原《九歌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渺渺:遥远貌。愁予:让我忧愁。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¹,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²³,莫听子规呼。
译文:你知道吗?要想千古不朽,只在斯须之间。古人想通过著书立说来求得不朽,并不是高明的做法。阳春三月,一夜雨过,庭前的花草都变绿了,雨水滋润的花朵红艳欲滴,天地春色都进入了我的房子。美好春光转瞬即逝,应自觉及时努力,不要等听到子规的呼叫催促再去珍惜时间,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注释:¹名山料理身后: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来作为对身后事的安排。料理:安排,处理。²众芳:春天的众多花草。³歇:停歇,消失。⁴子规:即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出现鸣叫。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xǐ)¹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注释:¹徙:迁徙,搬迁。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¹。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²之,召试文章,授京兆(zhào)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³赴河西,谒(yè)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guǎn)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jī)乱离,谷食踊(yǒng),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xīn)采梠(lǚ)¹⁰,儿女饿殍(piǎo)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译文: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注释:¹不第:科举考试不中。²奇:意动用法,认为……奇妙。³宵遁:在夜间逃奔。⁴谒:拜见。⁵拜:授予官职。⁶明年:第二年。⁷出:使……离开。⁸关畿:京城地区。⁹踊贵:变得很贵。¹⁰采梠:采集橡栗。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fēi)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biǎn)¹,无器度,恃恩放恣(zì)。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²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³(wǔ)。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jùn)野老相狎,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¹⁰,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piān)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sù)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lěi)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¹¹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zhào)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dàn)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译文: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注释:¹褊躁:狭窄浮躁。²乃:竟,居然。³以为:认为。⁴枕江:靠近长江。⁵狎:亲昵。⁶荡:游逛。⁷拘检:约束检点。⁸过:访问。⁹不冠:不带官帽。¹⁰刺谒:拜见。¹¹旬日:十多天。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jiù),归葬于偃(yǎn)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译文: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西风落日草斑斑¹,云薄(bó)秋空鸟独还。
译文:落日时分西风吹动草色间杂的劲草,气清云淡,秋空中飞鸟独还。
注释:太行:太行山。此指山西境内的太行山。¹斑斑:草色间杂。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两鬓(bìn)霜华¹千里客²,马蹄又上太行山。
译文:两鬓白如霜雪的我在山道孤身跋涉,策马奔行再次踏上太行山。
注释:¹霜华:形容如霜花一样花白。²千里客:作者自称。

  这是一首行旅诗。

  “西风落日草班班,云薄秋空鸟独还。”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西风”两字,既点明此时太行的季节,又突出作者身临太行山的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天空,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够凄清的。萧索凄清构成了诗人即景抒情的环境氛围。在这里,归鸟的描写颇有画龙点晴的妙用,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更是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前面令人思归的气氛正相呼应。这两句寓情于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

  “两鬓霜华千里客”,是作者自述生平。诗人自二十五岁入宦途起,先后出使湖广,招抚川贵,巡按江西,三十三岁时巡抚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今自己已经鬓发花白;长年累月地远旅他乡、奔波道路,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故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客居他乡岁月之久,距离之远,心中愁绪不断。然而,“忧国忘家。计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谦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诗人立马太行,雄视千里的英雄形象,感受到了他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辗转千里却生命不衰的烈士情怀。

  此诗以简淡的笔触,勾勒出西风落日的深秋,诗人孤身跋涉太行途中的心情。触景兴怀,孤鸟知还,顾盼自身,感从中来,不直写思想感情,也不刻意求工,而粗笔勾画,力求意态自然。它在写法上也颇具一格,看似景与情分写,其实一体连贯,承转自然,形成先抑后扬的感情波澜,读来别有一番顿挫之致。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356

shàngtàixíngshān--qiān

西fēngluòcǎobānbānyúnbáoqiūkōngniǎohái

liǎngbìnshuānghuáqiānyòushàngtàixíngshān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¹飞向钓鱼台²
译文:钱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溅起的浪花拍打向钓鱼台。
注释:¹雪花:浪花。²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人山纷赞¹阵容阔²,铁马³从容杀敌回。
译文: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注释:¹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²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³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诗人眼中的钱塘潮阵容壮阔,来回奔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之势。如此气壮山河的气魄的确也只有毛主席这样的大诗人才能胜任愉悦,一气呵成。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诗人紧扣题目“观潮”中之“观”字,具体描绘钱塘江潮涌的气势:“千里”指水域之宽;“滚滚来”指波浪之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千里”,写波涛水域的面积;“滚滚来”,写波涛的速度和气势。实现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壮写涌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钱塘江的人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江身小,涨潮时,海水从宽达百余里的江口涌入,却受到江身小的狭窄的江岸挤压,形成涌潮。而后面的涌潮又与前面的涌潮互相撞击,后浪推,前浪阻,浪峰壁立,江面奇观。浪潮高达三五米,落差可达八九米,惊心动魄,势极雄豪。“千里波涛滚滚来”恰好写出了钱塘江特殊地形的潮涌。“雪花”这里指浪涛,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词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雪花飞向钓鱼台”,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涛飞向钓鱼台,写尽涌潮的磅礴气势,沿江而上,不可阻挡。清代诗人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曾有“乱涛穿到严滩歇”的诗句,意同“雪花飞向钓鱼台”一样。

  诗法常常讲起承转合,本诗到了第三句,笔锋也突然一转。前面都在写潮,现在忽而开始写起看潮的人。不写看潮人之多,不能突出钱江潮景作为名胜的地位。“人山纷赞阵容阔”,“人山”二字让人联想到人头攒动,争相引颈观看的境况,意思接近“满郭人争江上望”。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写潮水引人交口称赞,化难以描绘的美景为可以想见的众人反应,也是诗中写景的常见手法。

  最后一句“铁马从容杀敌回”,重新又写到了潮水的景象。诗中说的是“杀敌回”,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本来一路奔流至大海的钱塘江水忽然间自大海重新涌回的景况。这里依然是比喻,然而比起第二句的“雪花飞向钓鱼台”又截然不同。倘若说第二句里的“雪花”意象尚留有些许温情,到了这一句,又是“铁马”,又是“杀敌”,其中蕴含的杀伐之气咄咄逼人。“雪花”是喻潮水的形,而到了这最末一句则是从气势上设喻。因为气势本是难以捉摸的,用“铁马从容杀敌回”来把它具体化,真可谓抓住要害。

  在描写钱塘潮的时候,前人常用战鼓作比喻,而战鼓是出战时的新号,所谓击鼓出阵,鸣金收兵。但在毛泽东的笔下,钱塘江的气势不是初上战场,杀气腾腾——倘若是那样,就不免失之肤浅——而是“从容”。此句就胜在从容,此诗也胜在从容。杀敌回,故而能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切已尽在掌握之中。这种从容,比起战场上硬碰硬的正面交锋更为可畏。

  这首诗还妙在陈述与喻笔交替出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千里波涛滚滚来”是实,“雪花飞向钓鱼台”是虚,到了“人山纷赞阵容阔”是实,“铁马从容杀敌回”又是虚笔。这种交错的写法使得潮景的壮美在诗中一点也不嫌单调。短短一首绝句里,虚实交替出现,又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毛泽东诗词》.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 毛润之.《毛泽东选集》.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人民出版社,194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