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媚华盛,明月琅玕苍。麟枝发翠羽,双镜芙蓉光。
夙昔媚华盛,明月琅玕苍。麟枝发翠羽,双镜芙蓉光。
自谓坚绸缪,翔协如笙簧。至今扬玉质,更逐秋云长。
自谓坚绸缪,翔协如笙簧。至今扬玉质,更逐秋云长。
薿薿杂花凤,皎皎照绮鸯。朱弦勿复理,林鸟悲金塘。
薿薿杂花凤,皎皎照绮鸯。朱弦勿复理,林鸟悲金塘。
怅矣霜露逼,灵药无馨香。望望西南星,独我感乐方。
怅矣霜露逼,灵药无馨香。望望西南星,独我感乐方。
柳如是

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 2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四海十年兵不解¹,胡尘²直到江城³。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rán)似雪,衰涕欲生冰。
译文: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军已经兵临建康城下。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稀疏的胡须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悲伤时流下的泪水快要结冰了。
注释:¹兵不解:指战争未结束。²胡尘:指金兵。³江城:指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⁴客:词人自指。⁵疏髯:稀疏的胡须。⁶浑:全。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送老齑(jī)¹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²。故人³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译文: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在吴兴吧!可是,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友人只能独自面对深夜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
注释:¹齑盐: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处专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²吴兴:在今浙江省湖州市。³故人:老朋友。⁴若为情:如何为情,难为情。

  词的上片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前半句表达作者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这一起句,具有统领全词的作用。下文所写愁苦心情、归隐的愿望,与故人告别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由兴亡之变兴起兴亡之叹,由此引出下面叹老、送老、别友之事。“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疏髯江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词的下片,“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归隐虽是作者所愿,但是他却不忍心与老朋友道别。“相望”二字,点出依依惜别之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作者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实际上对应的是自己的孤独寂寞。除此之外,这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词人借用苏轼诗的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词一开始抛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收结到深夜孤灯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叹都蕴涵于其中。正因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尽的深意。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沉郁中蕴含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32-333页
2、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宋词名家名篇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5-136页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欲转声犹涩,将飞羽未调。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郑愔这一首有名的五绝,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咏黄莺儿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yǒnghuángyīngér--zhèngyīn

zhuǎnshēngyóujiāngfēiwèidiào

gāofēngjiè便biànchùqiānqiáo

愁展翠罗衾,半是馀温半泪。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愁展翠罗衾(qīn)¹,半是馀(yú)²温半泪。不辨坠欢³新恨,是人间滋味
译文:在思愁中展开绿色的丝被,上面还留有爱人的体温和我的泪水。不能分辨这是往日的欢娱还是新生的离愁,但这一定是人世间的滋味。
注释:¹翠罗衾:绿色的丝织品制成的被子。²馀:即“余”的异体字。³坠欢:往日的欢乐。南朝宋鲍照诗云: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⁴新恨:新产生的怅惘。⁵人间滋味:尘世的苦乐感受。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几年辨守¹郁金堂²,草草³浑闲事。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译文:几年的夫妻生活,以前没有把这种温馨的日子当会事。当一个人独自走到树林下,望着远处车马扬起的飞尘,祈盼着爱人的回来。
注释:¹辨守:谓夫妻厮守。²郁金堂:郁金,一种珍贵的植物,可为香料。“郁金堂”,言堂中炷着郁金之香。³草草:匆忙仓促或指草率。⁴浑闲事:视为寻常事。⁵西风林下:秋风中的树林之下。⁶红尘:指马走时扬起的飞尘。这里代指纷扰的人世。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于写实,其中首句“愁展翠罗衾”是小词中常用的词语,比较直白。但接下来的“半是馀温半泪”写得就比较巧妙了。一方面写了女子自己留在罗衾上的馀温和泪痕,说明她整夜都在枕上流泪。另一方面描述的馀温也可以是回忆丈夫在家的温馨,更突出了下面的“半泪”,从以往的余温到现在的寂寞眼泪。于是这里有了一种时空的交混,而引出了下一句的“不辨坠欢新恨”,指新近离别的憾恨,往日欢乐的记忆增强了新近离别的憾恨,而新近离别的憾恨又格外令人怀念往日团聚的欢乐。苦与东互为因果,令人说不清到底是“欢”还是“恨”。妙就妙在“是人间滋味”一句,作者本来是在写思妇的哀怨,但无意之中就流露出自己的口吻,俨然一幅“偶开天眼觑红尘”的姿态。如果说前三句有“花间词”风味的话,那么这最后一句回归到作者《人间词》的本身上来了。

  词的下半片,更多的是在描述精神层次。“几年辨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点明了过去几年作者与爱人厮守在家中,自认为夫妻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所以并没有特别的珍惜,但没想到这种生活结束了。现在你离开我在外,我才体会到当年那些团聚的日子是多么珍贵难得。人,总是在思念过去和向往未来中,惟独不知道珍惜现在。“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两句结尾特妙:前达都是写女子的情,惟独这两句在写情的同时还描绘出一幅“景”的画面。画中思妇遥望着远方征尘中的一人一骑。因为有了“红尘”与“林下”的对比,列多的引申为忧愁烦恼的人世。“林下”可以是幽静的林下,也可能是古人说的“归隐林下”。作者写思妇站在林下,征人没入红尘,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本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1-24

hǎoshìjìn··chóuzhǎncuìluóqīn--wángguówéi

chóuzhǎncuìluóqīnbànshìwēnbànlèibiànzhuìhuānxīnhènshìrénjiānwèi

niánxiāngshǒujīntángcǎocǎohúnxiánshìxiàng西fēnglínxiàwànghóngchén

自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自退酤(gū)¹西,张方沟以东,洛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洛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译文: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面靠近洛水,北面到达芒山,东西宽二里,南北长十五里的一块市区,总的取名叫做“寿丘里”。这是皇帝宗族居住的地方,民间称它为王子坊。
注释:¹以:用在单纯方位词或者时间词前。
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当时四海晏清¹,八荒率职,缥(piǎo)(náng)²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fù)³,年登俗乐。鳏(guān)不闻犬豕之食,茕(qióng)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xiè),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译文:当时全国安定太平,八方边远部族都遵循职守,文章著作记载着国家的吉庆,和光普照调节着风雨气候,老百姓殷实富庶,庄稼丰收,民俗欢乐。没有听说过贫苦无靠的人吃给猪狗吃的东西,没有看见过孤独无依的人穿给牛马遮体的衣服。在这个时候,皇帝宗族、王公诸侯、外戚公主占据着物产富饶、景色幽美的地方。他们争相修建园林住宅,彼此夸耀,比赛豪华。高门大屋,内宅深幽,房屋连着房屋,巨大的建筑物高耸空中,好象风从中产生,雾从中兴起似的。每一家都建了高大的楼台、芬芳的亭榭;每座园中都有花木、曲池。没有一处不是夏季桃李茂绿,冬季竹柏长青的。
注释:¹晏清:安定,安乐。²缥囊:指书卷。³殷阜:富足。⁴鳏寡:老而无妻或无夫的人。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⁵犬豕:狗和猪。⁶茕独:指孤独无靠的人。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争衡。造文柏堂,形如徽音殿。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绩为绳。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有婢朝云,善吹篪(chí)¹,能为团扇歌、陇上声。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外叛,屡讨之,不降。琛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诸羌闻之,悉皆流涕,迭相谓曰:“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即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
译文:河间王元琛要算是居豪华奢侈的首位,经常和高阳王比赛奢华,他建造了文柏堂,形状象皇宫里的徽音殿。置造了玉石砌的水井和黄金做的水罐,并且用五色金丝搓成井绳。养了三百个歌妓舞女,都是全国最美的女子。有个婢女叫朝云,擅长吹篪,能演唱吴地的团扇歌和陇上的曲调。元琛做秦州刺史时,羌民在边疆纷纷叛乱,元琛多次征讨他们,他们都不投降。于是元琛就命朝云装扮成贫苦的老妇人,吹着篪乞讨,羌民听到怀乡的篪声,全都流下了眼泪,纷纷说:“我们为什么要离开祖坟和乡里,在这山谷里做盗寇呢?”马上一个领着一个来归降。秦民俗话说:“骑快马的士兵,还不如吹篪的老妇人。”
注释:¹篪:古代的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牕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琛在秦州,多无政绩。遣使向西域求名马,远至波斯国,得千里马,号曰“追风赤骥”。次有七百里者十余匹,皆有名字。以银为槽,金为锁环。诸王服其豪富。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造迎风馆于后园。牕户之上,列钱青琐,玉凤衔铃,金龙吐佩。素柰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译文:元琛在秦州,没有多少政绩。派遣使者向西域购求名马,远的地方到波斯国,得到了千里马,取名叫做”追风赤骥”。次一等的有每天能跑七百里的马十几匹,每一匹都有名字。用银子做马槽,金子做链环。王公们都佩服他的豪华奢侈。元琛常常对别人说:“晋朝的石崇仅是个外姓人,尚且穿名贵的毛皮衣服,在吃的禽蛋上画上图画,在烧的木柴上雕刻花纹,何况我是大魏的天王,怎么就不能做到豪华奢侈?”在后院建造了迎风馆。门窗上雕刻着成排的钱币图案和青色的连环花纹,玉石雕琢的凤凰衔着铃铛,黄金塑造的龙衔着珠佩。白色的苹果,红色的李子,枝条伸入屋檐,歌伎舞女在楼上坐着摘吃。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檠、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巵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珠玑,冰罗雾縠,充积其内。绣、缬、紬、绫、丝、綵、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琛忽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金瓶银瓮百余口,瓯(ōu)、檠(qíng)、盘、盒称是。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赤玉巵(zhī)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又陈女乐及诸名马。复引诸王按行府库,锦罽珠玑,冰罗雾縠(hú),充积其内。绣、缬(xié)、紬(chóu)、绫、丝、綵(cǎi)、越、葛、钱、绢等,不可数计。琛忽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译文:元琛曾经邀集皇族,陈列许多珍宝器皿,金瓶银瓮一百多口,瓯、檠、盘、盒数量与此相当。其余的酒器,有水晶钵、玛瑙杯、琉璃碗、红玉卮几十个。制作工艺奇特精妙,中土没有,都是从西域来的。又陈列歌伎舞女以及许多名马。还带领众王巡行府库,锦织的毡子镶着珠玑,透明轻薄的绫罗,堆满库内。绸缎布匹,丝绢织品等,不计其数。元琛忽然对章武王元融说:“我不遗憾没有见到石崇,遗憾的是石崇没有见到我!”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
收锦字,下鸳(yuān)¹,净拂床砧(zhēn)夜捣衣。马上²少年今健否?过瓜时³见雁南归。
译文:将织好的回文诗收起来,走下织机。到了夜晚,把捣衣石和床架擦拭干净,连夜给丈夫捣制寒衣。不知从军守边的丈夫身体是否健壮安康。现在役期已满,为什么不见南飞大雁带来返乡的音信。
注释:¹鸳机:织锦机的美称。²马上:即马上少年,指从军的年轻夫婿。³瓜时:指役期已满之时。

  此词以简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思妇形象,抒写了闺中少妇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思。词的上片起三句写了思妇的两组动作。概括了思妇一天一夜的辛勤劳作,这样一个勤劳、贤慧的思妇的形象便惋然眼前了。可词人没有把笔触停留刻画思妇如何不惮辛苦、日夜劳作这一浅层,接下去两句即进而向着思妇的精神世界作深入的开掘,写她一边捣衣一边忐忑不安地思忖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该词既有民歌情味,又以清婉见长,给人印象颇深。

  上片起三句写了思妇的两组动作。“锦字”用典。《晋书·列女传》载前秦时,窦滔被流放到边疆地区,其妻苏蕙思念不已,遂织锦为回文旋图诗相寄赠。诗图共八百四十字,文辞凄惋,宛转循环皆可以读。“鸳机”是织机的美称。李商隐《即日》诗云:“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白天光线充足,故思妇忙着织锦,及至黄昏,不能作此细活了,乃收拾下机。然而夜晚自有月光可以利用,思妇还舍不得休息,于是又将大石板擦拭干净,连夜捣衣,准备捎给戍边的良人。只此“收锦”、“下机”、“拂砧”、“捣衣”一连串动作,便概括了思妇一天一夜的辛勤劳作,而这辛勤劳作,又无不是为了征夫,这样一个勤劳、贤慧的思妇的形象便惋然眼前了。

  可词人没有把笔触停留刻画思妇如何不惮辛苦、日夜劳作这一浅层,接下去两句即进而向着思妇的精神世界作深入的开掘,写她一边捣衣一边忐忑不安地思忖着“马士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七字,是点睛之笔。此句中用了《左传·庄公八年》里的一个典故:是年齐襄公派将军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当时正值瓜熟,襄公便许诺明年瓜熟之时派人去替换他们。谁知一年期满,襄公却自食其言,不准他们回来。用此典说明这一类言而无信、随意延长戍卒役期的行径尚继续,故尔思妇还得日织锦字,夜捣寒衣,征夫仍须防秋于塞上,捱冬于边头。论其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则前四句皆是直笔,至此收尾处使一折笔,便有含毫不尽之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