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头晚鼓。佳人莫唱黄金缕。良宵镫火还三五。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风前蝶闹蜂儿舞。明年此夜知何处。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楼头晚鼓。佳人莫唱黄金缕。良宵镫火还三五。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风前蝶闹蜂儿舞。明年此夜知何处。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¹秋,闰(rùn)八月初吉²
译文: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注释:¹皇帝二载:即年(唐肃宗至德二年)。²初吉:朔日,即初一。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¹将北征,苍茫²³家室。
译文: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注释:¹杜子:杜甫自称。²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³问:探望。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¹遭艰虞(yú),朝野少暇(xiá)日。
译文: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注释:¹维时:即这个时候。维:发语词。²艰虞:艰难和忧患。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¹,诏许归蓬荜(bì)²
译文: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注释:¹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²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¹(què)²,怵(chù)(tì)³久未出。
译文: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注释:¹诣:赴、到。²阙下:朝廷。³怵惕:惶恐不安。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jiàn)(zhèng)¹姿,恐君有遗失。
译文: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注释:¹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¹主,经纬(wěi)²固密勿³
译文: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注释:¹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²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³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fǔ)愤所切¹
译文: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注释:¹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¹,道途犹恍惚。
译文: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注释:¹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chuāng)(yí)¹,忧虞(yú)²何时毕。
译文: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注释:¹疮痍:创伤。²忧虞:忧虑。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mí)¹逾阡陌²,人烟眇³萧瑟。
译文: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注释:¹靡靡:行步迟缓。²阡陌:田间小路。³眇:稀少,少见。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译文: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jīng)旗晚明灭¹
译文: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注释:¹明灭:忽明忽暗。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lǚ)¹饮马窟。
译文: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注释:¹屡得:多次碰到。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bīn)¹入地底,泾(jīng)水中荡潏(yù)²
译文: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注释:¹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²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¹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译文: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注释:¹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zhé)¹
译文: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注释:¹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¹
译文: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注释:¹“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¹杂橡(xiàng)(lì)
译文: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注释:¹罗生:罗列丛生。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译文: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¹,甘苦齐结实。
译文: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注释:¹濡:滋润。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miǎn)思桃源¹内,益叹身世拙²
译文: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注释:¹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²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¹望鄜(fū)(zhì)²,岩谷互出没。
译文: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注释:¹坡陀:山岗起伏不平。²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¹
译文: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注释:¹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chī)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译文: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在田野乱穴间拱手而立。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译文: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zú)¹
译文: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注释:¹卒:仓促。这里指的是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¹
译文:让那秦中百姓,被残害致死。
注释:¹为异物:指死亡。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duò)胡尘¹,及归尽华发。
译文: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注释:¹堕胡尘:指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¹至茅屋,妻子衣百结²
译文: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注释:¹经年:一整年。²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tòng)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译文: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译文: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yé)¹背面啼,垢(gòu)腻脚不袜²
译文: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注释:¹耶:爷。²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¹
译文: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注释:¹补绽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绽,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译文: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¹及紫凤,颠倒在裋褐(hè)²
译文: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注释:¹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²褐:袄。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¹,呕(ǒu)泄卧数日。
译文: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注释:¹情怀恶:心情不好。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bó),救汝寒凛(lǐn)(lì)¹
译文: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注释:¹凛栗:冻得发抖。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dài)亦解包,衾(qīn)(chóu)稍罗列¹
译文: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注释:¹“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¹头自栉(zhì)²
译文: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注释:¹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²栉:梳头。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译文: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¹²朱铅³,狼藉画眉阔
译文: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注释:¹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²施:涂抹。³朱铅:红粉。⁴狼藉:杂乱,不整洁。⁵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译文: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chēn)¹
译文: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注释:¹嗔喝:生气地喝止。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¹在贼愁,甘受杂乱聒(guō)²
译文: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注释:¹翻思:回想起。²聒:吵闹。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¹焉能说。
译文: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注释:¹生理:生计,生活。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¹尚蒙尘²,几日休练卒³
译文: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注释:¹至尊:对皇帝的尊称。²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³休练卒:停止练兵。意思是结束战争。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huò)¹
译文: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注释:¹妖气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dàn)随回纥(hú)¹
译文: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注释:¹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¹愿助顺²,其俗善驰突³
译文: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注释:¹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²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³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译文: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¹,四方服勇决²
译文: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注释:¹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²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¹,破敌过箭疾。
译文: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注释:¹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zhù)¹,时议气欲夺²
译文: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注释:¹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²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¹指掌收²,西京³不足拔
译文: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注释:¹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²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³西京:长安。⁴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xù)锐何俱发¹
译文: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注释:¹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¹,旋瞻(zhān)²³恒碣
译文: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注释:¹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²旋瞻:不久即可看到。³略:攻取。⁴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¹积霜露,正气有肃杀²
译文: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注释:¹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²肃杀:严正之气。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¹
译文: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注释:¹“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¹未宜绝。
译文: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注释:¹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¹,事与古先别。
译文: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注释:¹“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¹竟菹(jū)(hǎi)²,同恶³随荡析
译文: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注释:¹奸臣:指杨国忠等人。²葅醢:剁成肉酱。³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⁴荡析:清除干净。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yīn)衰,中自诛褒(bāo)(dá)¹
译文: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注释:¹“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¹²果明哲³
译文: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注释:¹宣:周宣王。²光:汉光武帝。³明哲:英明圣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huán)¹陈将军²,仗钺(yuè)³奋忠烈。
译文: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注释:¹桓桓:威严勇武。²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³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¹²人尽非³,于今国犹活。
译文: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注释:¹微:若不是,若没有。²尔:你,指陈玄礼。³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¹,寂寞白兽闼(tà)²
译文: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注释:¹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²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¹,佳气向金阙(què)²
译文: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注释:¹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²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¹固有神²,扫洒数不缺。
译文: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注释:¹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²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huáng)煌太宗¹业,树立甚宏达²
译文: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注释:¹太宗:指李世民。²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四十句,它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陈情表,是他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的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分五大段,按照“北作”,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人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这首诗像上表的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不安,次叙作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读者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是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作。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的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作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穿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诗人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作。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他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诗人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和爱子对他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他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得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玄宗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像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即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是指叛军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那便和章表没有区别了。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于表现这首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58-465 .

běizhēng

 tángdài 

běiguīzhìfèngxiáng zhìfàngwǎngzhōuzuò ànzàifèngxiángdōngběi yuēběizhēng 

huángèrzǎiqiū rùnyuèchū 
jiāngběizhēng cāngmángwènjiāshì 
wéishízāojiān cháoxiá 
cánēnbèi zhàoguīpéng 
bàiquèxià chùjiǔwèichū 
suījiànzhèng姿 kǒngjūnyǒushī 
jūnchéngzhōngxīngzhǔ jīngwěi 
dōngfǎnwèi chénfènsuǒqiè 
huīliànxíngzài dàoyóuhuǎng 
qiánkūnhánchuāng yōushí 
qiān rényānmiǎoxiāo 
suǒduōbèishāng shēnyíngèngliúxuè 
huíshǒufèngxiángxiàn jīngwǎnmíngmiè 
qiándēnghánshānchóng yìn 
bīnjiāo jīngshuǐzhōngdàng 
měngqián cānghǒushíliè 
chuíjīnqiūhuā shídàichēzhé 
qīngyúndònggāoxīng yōushìyuè 
shānguǒduōsuǒ luóshēngxiàng 
huòhóngdānshā huòhēidiǎn 
zhīsuǒ gānjiéshí 
miǎntáoyuánnèi tànshēnshìzhuō 
tuówàngzhì yánchūméi 
xíngshuǐbīn yóu 
chīniǎomínghuángsāng shǔgǒngluànxué 
shēnjīngzhàncháng hányuèzhàobái 
tóngguānbǎiwànshī wǎngzhěsàn 
suìlìngbànqínmín cánhàiwéi 
kuàngduòchén guījìnhuá 
jīngniánzhìmáo bǎijié 
tòngsōngshēnghuí bēiquángòngyōu 
píngshēngsuǒjiāoér yánbáishèngxuě 
jiànbèimiàn gòujiǎo 
chuángqiánliǎngxiǎo zhàncáiguò 
hǎichètāo jiùxiùzhé 
tiānfèng diāndǎozàishù 
lǎoqínghuái怀è ǒuxièshù 
nángzhōng jiùhánlǐn 
fěndàijiěbāo qīnchóushāoluóliè 
shòumiànguāng chītóuzhì 
xuéwéi xiǎozhuāngsuíshǒu 
shíshīzhūqiān lánghuàméikuò 
shēngháiduìtóngzhì wàng 
wènshìjìngwǎn shuínéngchēn 
fānzàizéichóu gānshòuluànguō 
xīnguīqiěwèi shēngyānshuō 
zhìzūnshàngméngchén xiūliàn 
yǎngguāntiāngǎi zuòjuéyāofēnhuò 
yīnfēng西běilái cǎndànsuíhuí 
wángyuànzhùshùn shànchí 
sòngbīngqiānrén wàn 
bèishǎowéiguì fāngyǒngjué 
suǒyòngjiēyīngténg guòjiàn 
shèngxīnzhù shíduó 
luòzhǐzhǎngshōu 西jīng 
guānjūnqǐngshēn ruì 
kāiqīng xuánzhānèhéngjié 
hàotiānshuāng zhèngyǒushā 
huòzhuǎnwángsuì shìchéngqínyuè 
mìngnéngjiǔ huánggāngwèijué 
zuólángbèichū shìxiānbié 
jiānchénjìnghǎi tóngèsuídàng 
wénxiàyīnshuāi zhōngzhūbāo 
zhōuhànhuòzàixīng xuānguāngguǒmíngzhé 
huánhuánchénjiāngjūn zhàngyuèfènzhōngliè 
wēiěrrénjìnfēi jīnguóyóuhuó 
liángtóngdiàn殿 báishòu 
dōurénwàngcuìhuá jiāxiàngjīnquè 
yuánlíngyǒushén sǎoshùquē 
huánghuángtàizōng shùshènhóng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鲁叟(sǒu)¹谈五经²,白发死章句³
译文: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注释:¹鲁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鲁儒,鲁地的儒生。²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³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死章句,老死于章句之学中。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问以经济策¹,茫²如坠烟雾。
译文: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注释:¹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²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两句意为:如果问鲁儒怎么样治理国家,就如坠烟雾,茫无所知。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足著(zhuó)¹远游履(lǚ)²,首戴方山巾。
译文: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注释:¹著:穿。²远游履:鞋名。方山巾,古代一种方形头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缓步从¹直道,未行先起尘。
译文: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注释:¹从:沿着。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秦家丞相¹府,不重褒(bāo)²人。
译文:足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注释:¹秦家丞相:指李斯。²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君非叔孙通¹,与我本殊(shū)²
译文: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注释:¹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²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wèn)水滨¹
译文: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注释:¹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汶水:今山东大汶河。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

  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学问可算是很大了。但是,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对。这里将鲁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然而,标志着儒生身分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还未迈动,先扬起了一片尘土。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诗末六句,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谁敢违抗,就施以黥刑,并被罚去筑城。当时,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和李白飞扬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166-168 .

cháo--bái

sǒutánjīngbáizhāng

wènjīngmángzhuìyān

zheyuǎnyóushǒudàifāngshānjīn

huǎncóngzhídàowèixíngxiānchén

qínjiāchéngxiāngzhòngbāorén

jūnfēishūsūntōngběnshūlún

shíshìqiěwèiguīgēngwènshuǐbīn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十二三年就试¹期,五湖²烟月³相违
译文: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注释:¹就试:应考,参加考试。²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⁴奈:奈何。⁵相违:指无缘欣赏。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何如买取胡孙弄(nòng)¹,一笑君王便著(zhuó)(fēi)²
译文: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注释:¹买取胡孙弄: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²著绯: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83-1284

gǎnnònghóurénzhū

luóyǐn tángdài 

shíèrsānniánjiùshì yānyuènàixiāngwéi 
mǎisūnnòng xiàojūnwángbiàn便zhuófēi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清江 一作:晴江)
落日清江里,荆(jīng)¹艳楚腰²。(清江 一作:晴江)
译文:清清江面上夕阳晚霞随波飘摇,山歌婉转动听,体态妖冶苗条。
注释:采莲曲: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¹荆歌:古代荆楚地区的女孩子能歌善舞。荆,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区,春秋时属楚。楚国又称“荆”,有时合称“荆楚”。²楚腰:据说楚国国王喜欢细腰的舞女。楚腰即指细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从小惯,十五¹即乘潮²
译文:从小练就了一身采莲的本领,十五岁敢在汹涌激流中乘风弄潮。
注释:¹十五:十五岁。²乘潮:乘着潮水的涨落,驾舟采莲。

  这首诗首句用朴素语言描写落日下的江面景色;次句写采莲女的歌声和美貌;第三句表明采莲的熟练;末句展现采莲女的勇敢。这首诗描写逐层深入,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首句“落日清江里”看似无奇,但却简练地铺绘出当时当地的氛围。余晖染照着澄碧的江水,大自然在向人们展示其宁静而带有点绚丽的美,这也是这首小诗的底色。而在这样的画面上所出现的人物则更富于情趣。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诗人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可以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诗的第三句揭示出女子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从小惯”三字,一方面说明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表明她的勇敢和勤劳。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第675页
2、 马美信 贺圣遂主编,中国古代诗歌欣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255页

cǎilián--liúfāngpíng

luòqīngjiāngjīngyànchǔyāo

cǎiliáncóngxiǎoguànshíchéngcháo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年来似觉¹道途熟,老去空更²岁月频(pín)
译文:近年来谙尽仕途光景,临近老境更觉得年去年来岁月匆匆。
注释:乙亥: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岁除:除夕。渔梁村: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渔梁山下。¹似觉:犹言感觉;感受。²更(gēng):经历。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爆竹一声乡梦¹破,残灯永夜²客愁³新。
译文:除夕的爆竹,惊醒了思乡的残梦,客居的愁绪,伴随着长夜昏灯。
注释:¹乡梦:思乡之梦。²永夜:长夜。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永夜,凉景向秋澄。”³客愁:旅客怀乡的愁思。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云容山意商量¹雪,柳眼²桃腮(sāi)³领略春。
译文:眼前是彤云笼罩着远山,雪意渐浓,心中却现出初生的柳叶,含苞的桃花,春意融融。
注释:¹商量:酝酿,预示,此用拟人手法。²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人睡眼初展。元稹《寄浙西李大夫四首》之一:“柳眼梅心渐欲春。”³桃腮:指桃花,《剪灯馀话・秋千会记》:“正桃腮半吐,莺声初试。”⁴领略:意犹尝试。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想得在家小儿女¹,地炉²相对说行人³
译文:想见家中的儿女,正围着地炉,议论着父亲归家的行踪。
注释:¹儿女:儿子女儿。²地炉:火坑。唐司空图《修史亭》:“渐觉一家看冷落,地炉生火自温存。”³行人:途中之人,作者自指。

  此诗以感怀发端。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既多,自以为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了,但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首联用“似觉”点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显示出茫茫身世之感。在旧岁将尽的年终,诗人看到年复一年,时光流逝,而自己却功业未就,老大无成,兴起了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嗟叹。次句的“空更”,语意深切,表达了诗人当时无任凄惘的心境。

  颔联先写思亲,佳节思亲,是人情之常,辗转客程,失去了家人团聚的欢乐,便到梦境中去寻求。却被爆竹声惊醒了。“爆竹”这一含有特定意义的形象,渲染了节日气氛,起了以景增情的作用。接着又用“残灯”、“永夜”,刻画环境的凄凉。在漫漫长夜中,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窗外又不时传来辞岁的爆竹声,叫人心碎。旅况的孤寂索寞,自然涌出“客愁新”的心情,以景衬情,颇见匠心。

  “客愁”而说“新”,暗示已有旧愁,旅次逢岁末,又添了新愁。新愁承“乡梦”而来,愁的内涵,不言而喻。旧愁乃是诗人自叹:“无端却被东风误”(《自恩平还题嵩台宋隆馆二绝》),可以从作者贬谪僻地的生活背景悟出,亦不觉晦涩。

  颈联用拟人手法写天气,宋人诗词常用这种写法,如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此联上句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漂泊羁旅的寂苦,下句联想到腊尽春来,写出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诗人运用对偶,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在回环对比中,增加了境界之美,也表达了他想以未来欢乐的憧憬消解当前旅愁的愿望。作者在长期贬谪之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机会。他对这次临安之行充满了希望,残冬将尽春天正向他走来,可以尽情领略“桃红柳绿”的春色,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然而诗人毕竟摆脱不开现实生活的羁绊,绵绵的乡愁使诗人展开想象,在空间上来了一个大的跳跃。诗的尾联,从对方落笔,将不尽的情思,浓缩在“想得”语之中。说儿女们围坐在地炉边,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倍加生动亲切。白居易的“想得闺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冬至夜思家》情景与此相似,惟黄公度借天真小儿女之口说出,更为动人。

  作者以情出景,以景喻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在时地的跨度中,开拓了诗的意境,虽无大波澜,但用词鲜明,质朴真切。诗人入朝之后,因秦桧党羽仍然把持朝政,只得了个考功员外郎的闲职,没过多久,就赍志以殁,终年才四十八岁他所憧憬的春天,终于没有来临。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新1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第967页-968页

hàisuìchúliángcūn

huánggōng sòngdài 

niánláijuédàoshú lǎokōnggēngsuìyuèpín 
bàozhúshēngxiāngmèng cándēngyǒngchóuxīn 
yúnróngshānshāngliángxuě liǔyǎntáosāilǐnglüèchūn 
xiǎngzàijiāxiǎoér xiāngduìshuōxí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