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在仲冬末,过期犹远游。简图稽马邑,指日计苏州。
期在仲冬末,过期犹远游。简图稽马邑,指日计苏州。
客路南来近,离思北向愁。中途遇良友,傥此为淹留。
客路南来近,离思北向愁。中途遇良友,傥此为淹留。

rénfèng使shǐdàifānshìwèifǎnshī怀huáièr--wèixué

zàizhòngdōngguòyóuyuǎnyóujiǎnzhǐzhōu

nánláijìnběixiàngchóuzhōngliángyǒutǎngwèiyānliú

魏学洢

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1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¹红尘²拂面³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译文: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注释:¹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²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³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¹里桃千树²,尽是刘郎³后栽。
译文: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注释:¹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²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³刘郎:作者自指。⁴去:一作“别”。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闹、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43-844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yuánshíniánlǎngzhōuzhìjīngzèngkànhuāzhūjūn

liú tángdài 

hóngchénmiànlái réndàokànhuāhuí 
xuánguàntáoqiānshù jìnshìliúlánghòuzāi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亭皋(gāo)¹木叶下,原隰(xí)²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³,千骑云屯(tún)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注释:¹皋:水边高地。²隰:低下的湿地。³彭门往岁:彭门,指彭城。为徐州治所,蔡伸曾以徐州通判的身份率领过一支部队北上援助燕山,与辽兵战斗,第二年方回。⁴看剑引杯长:用杜甫《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原句。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是一首抚今思昔之作。上片由写景入词,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亭边的树木。树叶凋零,飘落地上,野外低湿处的菊花也已盛开。登高临远,秋意已浓,原来是重阳节就要到了。先点明时间、地点。眼前之景使作者不禁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他想起了彭门往事。那时自己才三十七岁,正值盛年、英姿飒爽、豪情满怀,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这几句话描写了从前戎马生活的一个消闲场面,用杜甫原句“看剑引杯长”入词,把他们满腔热血,忧心国事,希图建功立业的种种情绪暗含其中。

  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启下,从上片的慷慨激昂转入下片的萧瑟凄凉。当时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只落得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上下片情绪反差很大,上片豪放激烈,下片愤慨悲凉,在雄健俊爽之中蕴含着深沉的抑郁。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五方之贾(gǔ),以财相雄¹,而盐贾尤炽(chì)²。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³词。
译文:全国各地的商人以财富比高低,盐商尤其厉害。有人说:“商人势大就伤害农民。”我有感于此,作了这首诗。
注释:贾客:商人。五方:东、西、南、北、中,指全国各地。¹以财相雄:拿财产来比高低。²炽(chì):盛、烈、厉害。³是:指示代词,这、此。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¹
译文:商人没有固定去的地方,哪儿有利就到哪去。
注释:¹利并:牟利。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xuàn)¹²杂良苦,乘时知重轻³
译文:好坏掺杂蒙骗普通人,抓住时机牟取暴利。
注释:¹眩:看不清,这里是蒙骗的意思。²俗:指社会上的普通人。³重轻:重利和轻利。偏义复词,指重利。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心计¹析秋毫²,捶³(móu)悬衡(héng)
译文:秋毫之末放在心上,制造假秤故弄玄虚。
注释:¹心计:心里盘算。²秋毫:鸟兽在秋天长出的绒毛,指极细小的东西。³捶:锻打。⁴钩:秤钩。⁵衡:秤杆。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锥刀¹既无弃,转化²日已盈。
译文:再微小的事物都不会丢弃,财富一日多似一日。
注释:¹锥刀:锥尖刀刃,指细小的事物。²转化:转手买卖。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jiǎo)¹福祷波神²,施财游化城³
译文:为了求福祈祷水神,为了求财参拜佛寺。
注释:¹徼:求取。²波神:水神。³化城:佛教迷信术语,指菩萨以神力化成的城郭,这里指佛寺。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妻约¹雕金钏(chuàn)²,女垂贯珠缨(yīng)³
译文:妻子戴着镂花金镯,女儿佩着串珠缨络。
注释:¹约:佩戴。²钏:手镯。³贯珠缨:串珠的缨络。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高赀比封君¹,奇货通²幸卿³
译文:巨额财富可比诸侯,贿赂受皇上宠幸的官僚专用奇货。
注释:¹封君:有封地封爵的诸侯。²通:贿赂。³幸卿:受皇帝宠幸的官僚。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趋时¹(zhì)鸟思,藏镪(qiǎng)²盘龙形。
译文:抓时机迅猛如鸷鸟,收藏钱串盘如龙蛇。
注释:¹趋时:迅速地抓住有利时机。²镪:成串的钱。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大艑(biàn)¹浮通川,高楼次旗亭²
译文:巍峨货船河里行走,店铺比那高楼还要高。
注释:¹艑:船。 通川:水路要道。²旗亭:店铺。旗亭本是星名,又叫市楼。古人认为市楼星主市聚交易,所以也称店铺为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行止皆有乐,关梁¹似无征。
译文:行走停留皆伴歌舞,关卡津梁不把税收。
注释:¹梁:桥,指水路道口。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农夫何为¹者,辛苦事寒耕。
译文:为什么农夫辛辛苦苦,忍饥受寒一年到头?
注释:¹何为:为什么。

  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豪商富贾唯利是图、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段和官商勾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高资比封君”的商贾的鄙夷,对“辛苦事寒耕”的农夫的同情。这首诗共有二十二句,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两句是第一段。这段总写了商人的唯利是图。诗人只用十个字,既指出了商人的游无定所,又点明了商人游为利并,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

  第二段共有八句,具体地描述了豪商富贾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段。

  《贾客词》中所披露的奸商牟利的手段有三:其一是“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这可以概括为“以次充好”。其二是“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这可以概括为“短斤少两”。其三是“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这可以概括为“倒手转卖”。奸商就是用各种手段牟取暴利,使他们的财富与日俱增的。然而商贾是贪婪无厌的。

  “微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他们乞求神明保佑发大财,念念不忘的唯有一个“利”字而已。这段纯用白描手法,没有丝毫的修饰,没有半点儿夸张,使人感到非常真实,非常自然。这八句诗中,没有一个字眼可以算作是对奸商的鞭挞的。诗人只是不厌其详地描写了商人牟利的手段。然而读者所感觉的却是诗人把奸商牟利的手段描写得越详细,对奸商的揭露就越深刻。诗人是用奸商自己的行动把奸商鞭挞得体无完肤的。这八句诗,虽然没有一个字眼可以算作是表达诗人的感情的,但是字里行闻无处不充满着诗人对奸商的无比憎恨。

  第三段共有十句,详细地描绘了豪商大贾富逾王侯,穷奢极侈的生活和官商勾结,豪商肆行无阻的情景,揭露了官商勾结造成的危害。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以商贾妻女装束的华丽,烘托了商贾的富豪。“高资比封君,奇货通幸卿”,一石二鸟,既讲明了豪商富贾家居“奇货”,资财无比,如何豪富,又揭出了他们致富的诀窍是以“奇货”通融“幸卿”。因为官府庇护豪商,所以豪商多有不法。奸商在官府的庇护下,象老鹰一样贪婪,使出一切手段抓钱,钱串子如条条盘龙,数也数不清。他们的巨大货船,航行在水路要道。他们的店铺高过高楼大厦。他们不论是行是止,时时都有歌舞音乐伴随,各地关卡,都不征收他们的税务。商之所以巴结官,是为了借助于官的“势”;官之所以庇护商,是为了捞点儿商的“财”。这对官商勾结的揭露非常深刻。

  第四段是最后两句,紧接前段,在大肆铺陈豪商富贾如何奢华之后,提出了“农夫何为者”的发问,把“辛苦事寒耕”的“农夫”和“行止皆有乐”的“贾客”加以比较,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对商贾的鄙夷和对农夫的同情,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农夫和贾客的比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此一笔,这首诗便不同凡响,无此一笔,这首诗则了无新意。

  这首诗所反映的“四方之贾,以财相雄”、“贾雄则农伤”的情况是真实的。这首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对豪商富贾给予了无情的鞭笞,对茹苦含辛的农夫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M].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2,40-45.
王室符长庆,环中得水精。
王室¹²长庆³,环中得水精。
译文:这皇家长福宫的符玺,是一个水晶的环饰。
注释:水精环:水晶所制之环。水精:即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¹王室:帝王之家。²符:符瑞,吉祥之兆。³长庆:长福。
任圆循不极,见素质仍贞。
任圆循不极¹,见(xiàn)²质仍贞。
译文:圆转往复没有尽头,洁白的质地更显本真。
注释:¹循不极:循环无尽。不极:无穷,无限。²见素:现其本真。见,同“现”。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斫成。
信是天然瑞,非因朴斲(zhuó)¹成。
译文:确实是圆然形成的吉祥之物啊,而不是经斫削修琢而成。
注释:¹朴斲:斫削修琢。朴:一作“璞(pú)”。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无瑕(xiá)¹胜玉美,至洁过冰清。
译文:胜过无瑕的美玉,比得过最洁净的寒冰。
注释:¹无瑕:指玉上没有斑点。瑕:玉上之斑点。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
未肯齐珉(mín)¹价,宁同杂佩²声。
译文:绝不能拿它跟普通的玉石同价,哪能跟一般的佩饰叮当声韵相同?
注释:¹珉:似玉之石。²佩:古人衣襟上所系之玉。
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能衔任黄雀¹,亦欲应时²³
译文:就如杨宝所救的黄雀嘴里衔着的宝环,能顺应时势出现而表明盛世昌明。
注释:¹黄雀:用黄雀报恩典故。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杨宝在华阴山路上救了一只黄雀,黄雀化为黄衣童子,赠以宝环四枚,后杨宝子孙四世皆为三公。蔡邕论云:“昔曰黄雀报恩而至。”²应时:顺应时势;适合时会。³明:一作“鸣”。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qǐ)¹幕后送飞光²,柏栗(lì)丛边³作道场
译文:国民政府多么奢侈淫荡,竟在国难民苦之时混磨时光;他们为了更长久地麻醉人民,竟然在刑场旁边假作念经诵佛的道场。
注释:¹绮罗:华贵的衣服,这里代指国民政府官员。²飞光:飞逝的时光。³柏栗丛边:既指供奉社神的地方,也是杀人的刑场。此指刑场。⁴作道场:佛道徒众作佛道法事的场所或活动。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望帝¹终教芳草²变,迷阳³饰大田荒。
译文:他们实行残酷的文化“围剿”,使文坛荒芜,百卉难芳,他们途穷计拙而无可奈何,只能以杂草掩盖着文坛的荒凉。
注释:¹望帝:后世以望帝称杜鹃,又名子规。²芳草:芳草喻贤人君子。杜鹃啼时,已至春末,群芳萎谢。³迷阳:荆棘。⁴聊:暂且。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何来酪(lào)¹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²
译文:而御用文人也确实庸劣无能,哪能拿得出像样的货色给他们赏光;他们越来越陷于孤立,再也难招罗涂脂抹粉的“六郎”。
注释:¹酪果:指供品。²难得莲花似六郎:诗中“六郎”喻指梅兰芳。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政客戴季陶、褚民谊及下野军阀段祺瑞等发起,请班禅九世在杭州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当时中央礼曾报导该会“决定邀请梅兰芳、徐来、胡蝶,在会期内表演歌剧五天”。后来梅兰芳等并未参与演出。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中夜¹鸡鸣²风雨集³,起然烟卷觉新凉
译文:深夜里风雨交加雄鸡报晓,暴风雨将冲刷旧社会的泥浆;我兴奋地点燃着烟卷,顿觉初秋黎明前的一片清凉。
注释:¹中夜:夜半。²鸡鸣:言世乱而思念贤才。³集:几种现象集中在一起。⁴然:同“燃”,点燃。⁵新凉:新秋的凉意。 

  首联“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句,是写国民政府政客和他们的御用文人的奢靡生活和假慈悲的伪道学形象;那些政客和御用文人生活奢靡,在骄奢淫逸中虚度光阴。同时,为了掩盖他们杀人无数的凶恶嘴脸,装做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在杀人场边作道场和法事,口口声声要超度亡魂和救下民于劫难之中。正如鲁迅在《准风月谈·查旧帐》中所描述的军阀、政客的善变和不认旧账:“今之名人……他要抹杀旧帐,从新做人,比起常人的方法来,迟速真有邮信和电报之别。不怕迂缓一点的,就出一回洋,造一个寺,生一场病,游几天山:要快,则开一次会,念一卷经,演说一遍,宣言一下,或者睡一夜觉,做一首诗也可以;要更快,那就自打两个嘴巴,淌几滴眼泪,也照样能够另变一个人,和‘以前之我’绝无关系。”首联通过绮罗幕后的奢靡生活,杀人场边的道场,描写了他们假慈悲的虚伪生活。揭露了国民政府政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倡导拜佛念经,宣扬迷信,推行愚民文化,使得整个文化艺术界一片邪靡之气。

  颔联“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句,进一步写了文化艺术界景况的荒芜。子规一啼,自然使芳草变,象征着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文坛的惨遭摧残,一些文人的变节转向、刊物和作品的被禁,使得文化艺术界荆棘一片。

  颈联“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句,则讽刺了国民政府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无能,鲁迅嘲笑他们的无能平庸,产生不出什么作品。鲁迅在1935年2月4同致杨霁云的信中说:“阮大铖虽奸佞,还能作《燕子笺》之类,而今之叭儿及其主人,则连小才也没有,‘一代不如一代’,盖不独人类为然也。”正是很好地对此联作了解读:没有什么供品可以供奉千佛,也没有什么好的戏剧作品可以娱神佛和乐众,也只能难为如梅兰芳这样的艺人了。

  尾联“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句,既写了作者写作此诗时的情境,也象征着作者对进步的文化艺术界的前途和民族未来的自信的看法。正是秋夜,风雨交集,但毕竟是己到夜中,且有鸡鸣之声,天就快要亮了,象征着作者所预见的中国和民众终将觉醒的信心,黎明终将来临。于是作者点燃了一支烟,又振奋精神开始写作作品。

  全诗含意深广,概括力强,对比鲜明,讽刺尖锐。通篇以形象入诗,活用典故与比喻,语言含蓄,旨意精微,脉络清晰。

参考资料:
1、 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51-153页
2、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272-273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