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尉山前古佛宫,湖波万顷贮群峰。
邓尉山前古佛宫,湖波万顷贮群峰。
欲寻老子当年处,五杏参天宝殿东。
欲寻老子当年处,五杏参天宝殿东。

sòngyǒurénshūxuánshānhàigēngzichángshū--guīyǒuguāng

dèngwèishānqiángōngwànqǐngzhùqúnfēngxúnlǎozidāngniánchùxìngcāntiānbǎo殿diàndōng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 1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
天门开,詄¹荡荡²,穆³并骋,以临飨(xiǎnɡ)
译文:天门开后,望见天体广远,这样浩大的境界使汉武帝言形俱忘。众神都和乐地驰骋而来享受祭祀。
注释:¹詄:忘记的意思。²荡荡:广远的样子。³穆:和乐。⁴临飨:下来享受祭祀。
光夜烛,德信著,灵浸鸿,长生豫。
光夜烛¹,德信著,灵浸鸿²,长生豫³
译文:祭祀时,夜有美光,汉武帝认为是神灵显通,以为恩德信义感动了上天。
注释:¹烛:照耀。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祭祀天神太一时,当晚夜空便有了美妙的光泽。汉武帝信以为真,认为是恩德信义感动了上天的明证。²灵浸鸿:灵,指神灵。浸,指德泽所沾盖。鸿,大。³豫:安乐。
太朱涂广,夷石为堂,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太朱涂广¹,夷石为堂²,饰玉梢³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译文:神灵的德佑,广大无私,使皇帝能得到长生之道而安乐。祭神的场所都是经过精心装饰的。用红漆涂刷殿的大屋,用平整的石块砌成了殿堂,祭祀在这样的场所举行,显得恭敬而庄重。舞者拿着一端用美玉装饰的竿子起舞唱歌,竿旗上画有人们长久仰望的北斗星。
注释:¹太朱涂广:指祭神的场所,用红漆涂刷殿的大屋。²夷石为堂:也指祭神的场所,用平整的石块砌成的殿堂。³梢:舞动的人手里拿着用玉装饰的竿子。⁴体:象征。
星留俞,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星留俞¹,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译文:众星留意到人们的祭祀,用发出光芒来表示许诺。众星如珍珠一样发出黄色光芒,照亮殿中紫色的帷帐。
注释:¹俞:答应。
幡比翅回集,贰双飞常羊。
幡比翅回集¹,贰双飞常羊²
译文:舞者动作来回飞旋如同禽鸟比翼飞翔,日月都为之光芒四射。
注释:¹回集:回旋的样子。²常羊:指逍遥的样子。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¹以宣明。
译文:想凭借着清风之力使神灵长久留下,汉武帝也迅速地多次向神灵献祭品。
注释:¹华耀:光华照耀。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¹
译文:神灵在那里久久不去,汉武帝的心情分外激动。
注释:¹激长至重觞:这句说祭祀者迅速地多祭献祭品。激,迅速。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神裴回若留放¹,殣冀亲以肆章。
译文:希望神灵能够留下,使汉武帝亲自为神灵献上乐章。
注释:¹放:寄托。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译文:假如能够得到神的允许,他将带着盛大的随从上游天空。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泛泛滇(diān)¹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译文:汉武帝衷心地希望得到长生,愿将此心愿诉诸神灵。
注释:¹滇滇:形容众多丰盛的样子。
佻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¹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²溢四方。
译文:选择这样的占日来祭祀神灵以得到吉祥昌盛,美好和吉祥一定会充满四方。
注释:¹佻:开始。²砰隐:盛大的意思。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译文:汉武帝一心想上天游仙,俯视大地好比是浮游于大海中。
《天门》,此首写诸神大开天门,并想象神灵已经允许了汉武帝的请求,让他得以上升天空,成为神仙。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数声鶗(tí)(jué)¹,可怜²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³,梨花飘雪。
译文:耳边传来几声杜鹃鸟的鸣叫声,可叹啊,又到了春将归去的时候了。东风吹满庭院,吹落的海棠花如锦绣铺地,吹散的梨花如节节白雪。
注释:柳梢青:词牌名,双调49字。¹鶗鴂:古有“鸣而草衰”的说法,一说指杜鹃。词中指杜鹃(子规)的可能性大。²可怜:可叹。³绣、雪:均指落花。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¹、愁肠寸结。自是休文²,多情多感,不干(gān)³风月
译文:丁香花的残枝上滴着露水,仿佛是在哭泣一般,但也比不上我这般愁肠百结啊。我就好像沈约一般多情善感,但这与清风明月却毫无无关系。
注释:¹算未比:算来比不上。²休文:南朝文学家沈约,字休文。他在宋、齐两朝未被重用,遂郁郁成病。古诗文中常以“沈郎腰”表示因愁而消瘦。³不干:不干涉、与之无关。⁴风月:清风与明月。

  这首词是一首伤春词。词人借惜花伤春的情绪来感叹自己的身世之悲,表达了仕途失意的情感。上片写景明丽,海棠的红,梨花的白,在同一个院落中同时出现,色彩反差很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描写的是落花,但还是能从这样的景象中获得美的享受。下片又写含露的丁香,并以“露泣残枝”来比况作者自己忧郁的心境,过渡含蓄而隽永,且为下面写自己如何满腹愁肠百结作了铺垫。

  “数声鶗鴂,可怜又是,春归时节。”开篇三句写暮春时节,杜鹃悲啼,唤春归去,声音警人,令人伤感,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可怜”二字直叙因曲,点明伤春之感。

  “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这三句抓住了暮春景色的特点,描摹出一幅精美绝伦的“暮春落花图”,引人遐思,同时也寄托了词人既陶醉于美景又伤心年华消逝的复杂情感。海棠花落满地,本为哀景,但在词人笔下却成了“铺绣”,给人以艳丽的美感;随后,词人的笔触从地上转入空中,以“飘雪”喻指飘落的梨花,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为画面平添了几分动感,也使得整个景色更加绚丽迷人。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换头这三句以丁香花结比自己的愁肠百结;“丁香”承上,“泣”字启下,自然而然地从上片对景的描绘过渡到下片对情的抒发上。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此处为词人自况。末了这三句用典,以沈约白比。“不干风月”四字故意撇开,把无法排遣的郁闷归结于自身的多情多感,将其真情藏起,是在故作愚笔,于轻描淡写的自然调侃中凸现出曲折而沉郁的情思。全词于此戛然而止,然余韵未尽,缭绕不绝,引人回味。

  词人之所以强调自己“不干风月”,一方面是为了区别于传统伤春词大多写男女欢情的俗套,另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自己胸怀大志,不为莺莺燕燕所拘牵的大丈夫气概,尽管自己未能位居宰辅,但毕生的追求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参考资料:
1、 上疆村民编 李之亮译.白话宋词三百首: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236页
2、 王德先主编.宋词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83页

liǔshāoqīng ·shùshēngjué

càishēn sòngdài 

shùshēngjué liányòushì chūnguīshíjié mǎnyuàndōngfēng hǎitángxiù huāpiāoxuě 
dīngxiāngcánzhī suànwèi chóuchángcùnjié shìxiūwén duōqíngduōgǎn gānfēngyuè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吾昔与尔¹辈,读书常闭门。
译文:先前我和你们,读书不常出门。
注释:入峡:指进入长江诸峡入蜀。峡:指长江流经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险隘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有巫峡、巴峡、明月峡等。弟:指孟洗然、孟邕等。¹尔:一作“汝”。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未尝冒湍(tuān)¹,岂顾垂堂²言。
译文:不曾冒过激流的危险,哪理会坐不垂堂的古训。
注释:¹湍险:指在急流中行船的危险。湍:急流。²垂堂: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会击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自此尝江湖,辛勤难具论。
译文:从这次出来游历江湖,艰辛困苦难以一一述陈。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往来行旅¹²,开凿禹(yǔ)³存。
译文:峡中往来的旅客疲弊不堪,幸赖大禹开凿之功至今犹存。
注释:¹行旅:旅客。²弊:困,疲乏。³禹功:大禹开凿三峡之功。大禹治水,疏通江河,传说他开凿黄河三门峡,连同长江三峡也附会为他所开凿。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壁立千峰峻,潈(cóng)¹流万壑奔。
译文:两岸峭壁耸立起上千座险峰,湍急的水流在万条壑谷涌奔。
注释:¹潈:众水相入交会之处。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我来凡¹几宿²,无夕不闻猿。
译文:我来这里总共才几天,没有一夜不听到猿的啼声。
注释:¹凡:只是,不过是。²几宿:几次过夜。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pǔ)¹上摇²归恋³,舟中失梦魂
译文:江边宿息时归思依依,船只行进中落魄失魂。
注释:¹浦:水口,江边。²摇:一作“思”。摇动,这里作引动。³归恋:归家之思恋。⁴失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躯体,失梦魂意为梦中魂归故乡。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泪沾明月峡¹,心断鹡(jí)(líng)²
译文:明月峡中泪水沾湿了衣裳,原野的鹡鸰使人断肠伤神。
注释:¹明月峡:在今湖北巴东。峡口南岸壁高四十丈,壁上有圆孔,形如满月。²鹡鸰原:比喻兄弟。鹡鸰:一作“脊令”,鸟名。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离阔¹星难聚²,秋深露已繁。
译文:离得太远星星也难相聚,晚秋季节露水越来越深。
注释:¹离阔:阔别。²星难聚:参星和辰星,一在西方,一在东方,出没各不相见。借以比喻彼此隔离。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¹²下南楚³,书此乡园
译文:趁着先生顺流直下南楚,写下这首诗寄给家乡亲人。
注释:¹因:依凭。²君:指被托咐寄诗的人。³南楚:指江陵、襄阳一带。⁴书此:写下这首诗。⁵示:一作“寄”。⁶乡园:家乡。

  一至六句写在旅途中回忆在家读书时的情景。诗人青少年时代和诸弟在家闭门读书,攻读儒家经典。读书之余,也学剑、弹琴、游乐。兄弟们同室求学,携手共游,融洽无间,情深谊厚。但那时毕竟未历风险,以致连“坐不垂堂”这句话的意义也不理会。及至出门游历,其艰险程度,真是一言难尽。

  七至十二句写游历三峡的所见所闻。这次远游,他乘船逆江而上,经宜昌而入三峡。三峡是著名的长江天险之地,以险滩多、水流急而闻名,两岸山势峻奇多姿,虎啸猿啼,气象万千。这时诗人心灵完全沉浸在雄奇壮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十三句至二十句写进入三峡所见所闻引发的怀乡思弟的情愫。当夕阳西下,夜深人静之际,听到猿猴啼叫,不免激发心中凄凉心情。诗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归家的念头油然而生,甚至梦中返回故乡。特别是来到明月峡时,因峡名明月联想起“团圆”,想起“鹡鸰原”的典故,深感独身在外的凄凉,记挂着弟弟们,不禁泪水模糊了诗人的双眼。“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两句表明诗人的思亲之情达到了高峰。在思乡之际,碰巧遇到一位要返回襄阳的同乡,于是便写了此诗,请他捎给弟弟们,充分表现了诗人作为兄长对弟弟们的一片爱心。

  此诗描写入巴蜀三峡时的艰险,抒发了作者远涉江湖之苦和怀乡忆弟之情。题中的“弟”指作者弟弟孟洗然、孟邕等。作者曾与他们一起隐居读书,都胸怀大志。作者这次经三峡正当深秋,诗中“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正是对三峡险境的高度概括。“浦上”以下各句则触景生情,由入明月峡而思念与家人团圆,见鹡鸰在原而感伤兄弟分离,感情表现得自然、真挚。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22
2、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第480页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碧梧初出¹,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²高泻(xiè)
译文:梧桐树叶才刚刚长出碧绿叶片,桂花才吐蕊,池塘上略微有些凋谢的莲花。此刻正在合欢楼中穿针引线,抬头望去,只见高悬的明月像玉盘那样洁明,那清辉如水一般流泻而下。
注释: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¹初出:刚开始下落。叶申芗《本事词》作“初坠”。²玉盘:喻月亮。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蛛忙¹²懒,耕慵(yōng)织倦³,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译文:蜘蛛忙着吐丝结网,喜鹊却懒懒的,都没有搭起鹊桥。牛郎没心思耕田,织女也顾不得纺织,只为了能在七夕这一天相会,可是看来,他两人的佳期却难被成全了。人间过去一年,天上才过去一天。
注释:¹蛛忙:谓蜘蛛忙于织网。²鹊:喜鹊,神话传说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³耕慵句:神话传说牛郎耕田,织女纺织,当七夕佳会之时,他们都不再劳作,因而显得“慵”、“倦”了。范成大《鹊桥仙・七夕》:“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该词以七夕牛郎织女故事为题,写出人们处处传说其故事的时风民俗。结尾渗透了神话传说气氛,显露出对天上仙境的向往之情,也是对牛郎织女美满爱情的向往之情。这首词咏七夕却不正面接触故事,而是从侧面轻轻叙说,新颖的角度给人全新的感受。

  上片五句为清幽静谧的环境描写,作者对周围的事物作了仔细的观察。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梧桐刚开始萌出青绿色的叶,桂花才吐蕊,池水里的花已开始衰落。其中“桂花”一词点明了时间一秋天。以上三句都为描景句,作者环视庭园的景致,园中的碧梧、桂花都富有生气,呈现了恬静的生活气息。

  “穿针人在合欢楼”句,“穿针人”为作者自己,作者交代自己正在合欢楼穿针引线,说明她边做女工,边赏园景。她抬头望去,“正花露、玉盘高泻”,一轮明花刚刚露出在庭园的上空,它象玉盘那样洁明,从高空泻下银光。其中“花露”一词点明了时间为刚入夜。

  下片五句由日常事引出感慨。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儆古今佳话”三句,道出了古往今来的人生之道,入夜后,蜘蛛忙于织网,白天欢噪的鹊鸟已入巢,耕地的、织布的农家辛劳一天也已困倦,自古至今都如此往复,只不过碌碌终生而已。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人间过去一年,天上才过去一天,正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慨叹天上、人世之差异。全词上阕为描景,下阕为议事。描景句里,作者注重选用副词,如“才”、“微”、“正”,这些副词可以恰如其分地起说明的作用。“才吐”说明“桂花”还未完全绽开;“微谢”说明花的盛开期刚过,花瓣刚有缩卷:“正花露”说明花亮升起不久,入夜时间不长。这足以说明作者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观察得很仔细。上阕的动词“初”、“露”、“泻”,对突出事物的形象很有用,“初出”,说明梧桐绽叶不久,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花露”,说明花亮露头不久,给人也是一种新生的感觉;“高泻”,花光一泻千里,在夜空中是那样的美。由于用了“露”泻”两个动词,就使“正花露、玉盘高泻”句成为动句,形象逼真、生动。下阕的议事句里,“蛛忙鹊懒”句中“忙”与“懒”为反义词,在句中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耕慵织倦”句中,“慵”与“倦”为同义词连用,可使词句语意完满。作者精心选用词语,意为增强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
1、 马超.诗词中的女儿心: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07:第129-130页
2、 郑光仪主编.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06:第932-934页

quèqiáoxiān··chūchū--yánruǐ

chūchūguìhuācáichíshàngshuǐhuāwēixiè穿chuānzhēnrénzàihuānlóuzhèngyuèpángāoxiè

zhūmángquèlǎngēngyōngzhījuànkōngzuòjīnjiāhuàrénjiāngāngdàoniánzhǐtiānshàngfāngcái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萧萧白发卧扁(pīan)¹,死尽中朝旧辈流²
译文:满头白发卧趟在小船里,当年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以恢复中原相期许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
注释:¹扁舟:小船。²辈流:同辈人。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译文: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郑虔(qián)¹自笑穷耽酒²,李广³何妨老不侯
译文: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
注释:¹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²耽酒:沉溺于酒。³李广:西汉名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⁴老不侯:到死都不得封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jiān)¹著句写清愁。
译文: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可以自由的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注释:¹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不寐之夜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诗的后四句,由回首往事生发开去,以豪放洒脱之词,抒发出深沉激烈之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哀。全诗脉络分明,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然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是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中朝”,即朝中,朝廷。韩愈《石鼓歌》有“中朝大官老于事”。朋辈凋零殆尽,诗人自己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

  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子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据赵翼《瓯北诗话》统计,陆游记梦的诗有九十九首之多。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也许,诗人从军南郑时“铁衣上马蹴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的生活,又出现在梦境。也许,诗人悬想过多次的“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的景象,又呈现在脑海。也许,诗人一向怀抱的夙愿“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生死”(《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益渺茫,才在梦中一展宏图。“孤枕梦”之“孤”,自是实写,然又恰与上联之“死尽”相对,照应极严。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把他从梦寐以求的万里关河天气了,四山的秋色和着雨丝风片一齐向他袭来。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就在写此诗的前一年,他已被准予致仕,实差和祠官一并勾销,不再食俸。“生理虽贫甚”(《致仕后述怀》),但“绿樽浮蚁狂犹在”(《题庵壁》),酒还是不能少的,只好自己酿造(见《村舍杂书》)。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自笑”,非自我解嘲,而是欣慰之情的表现。当他出于政治斗争的考虑,决定辞官时,曾写过一首《病雁》诗,其中说:病雁“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而自己“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于是“乃知学者心,羞愧甚饥寒”。忍饥寒而免羞愧,故有欣慰之“自笑”。“何妨”者,境界颇高,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可作为注脚。诗人所关心的,决非自己的名位权势。大而言之,是国家的统一;小而言之,是品德的高洁。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也无所谓。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全诗脉络分明:首联中之“卧扁舟”,对上而言,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对下而言,内启“孤枕梦”的出现,外启“四山秋”的环境描写;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但思绪未断,由想象中的“我”,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乃有“自笑”、“何妨”之论;尾联“吴笺着句”云云,再回应题目《枕上作》,重点则在“作”。堪称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第1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