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泊近渔家晚,茅屋深环柳港清。雷雨骤开江雾散,星河不动暮川平。
扁舟泊近渔家晚,茅屋深环柳港清。雷雨骤开江雾散,星河不动暮川平。
梦回客枕人千里,月上春堤夜四更。欲寄愁心无过雁,披衣坐听野鸡鸣。
梦回客枕人千里,月上春堤夜四更。欲寄愁心无过雁,披衣坐听野鸡鸣。

jiāngyuánmíng--wángshǒurén

biǎnzhōujìnjiāwǎnmáoshēnhuánliǔgǎngqīngléizhòukāijiāngsànxīngdòngchuānpíng

mènghuízhěnrénqiānyuèshàngchūngèngchóuxīnguòyànzuòtīngmíng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4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剔秃圞(luán)¹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²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³都似你者
译文:天外一轮月亮又圆又亮,对着它拜一拜后,诉说心底的祝愿:一定要常圆,不要有一点缺损,愿天下有情人都像你一样团团圆圆。
注释:¹剔秃圞: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²是必:一定要。³底:同“的”。⁴者:语尾助词。

  这支散曲题为“托咏”,是托物咏怀之意。曲子写一个少女对着天上圆圆的明月,诉说心底的祝愿:愿天下有情人都像明月一样团团圆圆。古人诗、词、曲中常有对月拜祝和把酒发愿的描写,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中即有对月祝愿的情节,与这首小令有相近的意境。

  曲子开头的“剔秃圞”是元曲中较为常见的语汇,用作圆的形容词。“拜了低低说”一句,颇有情致,发自内心的祝愿,全在一片虔诚,低声的叨念,已将心迹与神态全然勾画出来。祝愿月亮常圆,却用了“是必”两字,似乎由祈求变成了命令,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当事人那专一的要求和迫切的心情。“休着些儿缺”,永远不让圆月有一点儿缺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唯其不情,方见真情。末句“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很有分量,足以收束全曲。《西厢记》中,红娘有一句台词,说的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那时概况全剧主题的一句名言。这里的“都似你者”,正扣托月咏怀的题目,似月之常圆,正是对“如花美眷”的祝愿。“天下有情底”,范围很广,在情感的深厚之外更增添了博大的内涵。

  这支小令所用的几乎是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使人似乎听到少女的娓娓诉说,颇具元曲的特有风采,充分体现了作品作为“曲子”的艺术特色。

qīngjiāngyǐn··tuōyǒng--sòngfāng

luánlúntiānwàiyuèbàileshuōshìchángtuányuánxiūzhexiēérquēyuàntiānxiàyǒuqíngdōushìzhě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¹俱鲜。鸥鹭(lù)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译文: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注释:¹云物:云彩、风物。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qióng)¹。谁羡骖(cān)(luán),人在舟中便是仙。
译文: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注释:¹琼田:传说中的玉田。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cǎisāng ·tiānróngshuǐ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tiānróngshuǐ西hǎo yúnxiān ōuxiánmián yīngguànxúnchángtīngguǎnxián 
fēngqīngyuèbáipiān piànqióngtián shuíxiàncānluán rénzàizhōuzhōngbiàn便shìxiān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
龙德宫¹中旧御园²,缭(liáo)³栽柳俨(yǎn)存。
译文:龙德宫是昔日北宋御苑,当年宫墙边栽种的柳树仍在。
注释:¹龙德宫:北宋时期宫殿,由原端王府扩建而成。靖康之变后废弃。²御园:即御苑。³缭墙:围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译文:秋光照到宫墙墙头,好像看到了遗民洒落的泪水痕迹。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¹纱窗晓。
译文:一夜东风,吹散了枕边多少愁。纱窗外,传来数声鸟啼声,惊扰了“我”的春梦。
注释:¹梦转:犹梦觉。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¹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译文:你来的时候正是初春,离开的时候已是暮春。长亭外的古道,芳草萋萋,充满了离别的味道,只有当你归来之时,春愁才可解,一切才算是好。
注释:¹长亭: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为饯别、暂歇之处。
此词写闺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一夜东风,原应罗愁织恨,而词中却说“枕边吹散愁多少”;“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往往引起人们叹春惜花,无限感伤,而词中偏说“只有归时好”。在即将结束羁旅生活、踏上归程的征人眼中,长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着他内心的喜悦。全词清丽婉约,情景交融。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春半¹南阳²西,柔桑过村坞(wù)³
译文: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
注释:¹春半:阴历二月。²南阳:地名,古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³村坞:村庄,村落。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pīng)¹垂柳风,点点回塘²雨。
译文: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
注释:¹娉娉:姿态美好的样子。²回塘:曲折的池塘。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suō)¹唱牧牛儿,篱窥(kuī)(qiàn)²女。
译文:披着蓑衣的娉童正在唱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子的倩影。
注释:¹蓑:草制的雨衣。²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半湿解征衫¹,主人馈²鸡黍(shǔ)³
译文: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注释:¹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²馈:招待。³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再看,那农家娉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颔联是写村景,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杜娉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所谓轻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除了《村行》以外,《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均以轻倩秀艳见长,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村行》一诗,在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村坞、垂柳、塘雨、蓑衣、娉童、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娉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参考资料:
1、 林力.唐诗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01-1603

cūnxíng--

chūnbànnányáng西róusāngguòcūn

pīngpīngchuíliǔfēngdiǎndiǎnhuítáng

suōchàngniúérkuīqiànqún

bàn湿shījiězhēngshānzhǔrénkuìsh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