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凉颸惊画扇。窗户齐开,秋意参差满。先自离愁裁不断。蛩螀更作声声怨。山绕千重溪百转。隔了溪山,梦也无由见。归计凭谁占近远。银缸昨夜花如糁。
碧树凉颸惊画扇。窗户齐开,秋意参差满。先自离愁裁不断。蛩螀更作声声怨。山绕千重溪百转。隔了溪山,梦也无由见。归计凭谁占近远。银缸昨夜花如糁。

diéliànhuā··shùliángjīnghuàshàn--huáng

shùliángjīnghuàshànchuāngkāiqiūcānchàmǎnxiānchóucáiduànqióngjiānggèngzuòshēngshēngyuànshānràoqiānzhòngbǎizhuǎnleshānmèngyóujiànguīpíngshuízhànjìnyuǎnyíngāngzuóhuāsǎn

黄机

黄机

黄机,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尝仕州郡,游踪多在吴楚间。工词。与岳珂唱酬尤多。也是著名诗人。著有《竹斋诗余》、《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等。 ▶ 1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为青口帅赋
孤亭突兀(wù)¹插飞流²,气³压元龙百尺楼
译文:孤亭傲岸地耸立河边,好似插在飞泻的滚滚水流中;气势直冲霄汉,压倒了陈登的百尺高楼。
注释:横波亭:故址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镇,亭坐落在青口河人海口的南岸,高二十多米,六角亭盖,飞檐翘角,临海而立。今已不存。青口帅:指驻防青口的金国统帅移剌粘合。移剌瑗,本名粘合,字廷玉,契丹人,曾为青口镇统帅。他爱好诗文,延致名士,作者与其有交往。¹突兀:高耸特出的样子。²飞流:形容亭脚下向东涌人大海的青口河,急湍如飞。³气:气势,气概。⁴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时名士。⁵百尺楼:百尺楼,本是刘备的话,后人常作为陈登事,用来表示豪放高迈的气势。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流接瀛(yíng)¹,千年豪杰²壮山丘。
译文:高亭连接的大海,浩浩茫茫,风波万里;镇守青口的豪杰,千年一遇,气壮山丘。
注释:¹瀛海:大海。青口镇地处海边,城东一里的地方就是黄海的海州湾。²千年豪杰:此指青口帅移剌粘合。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dàn)¹月鱼龙夜²,老木³清霜鸿雁秋。
译文:天幕上星光疏朗,月色昏淡,正是那鱼龙潜隐的夜晚;原野中老树轻摇,清霜遍地,又到了鸿雁南飞的寒秋。
注释:¹澹:通“淡”,淡薄,浅淡。²鱼龙夜:指秋日。此句化用杜甫《秦川》“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诗意。宋·陆佃《埤雅》卷一:“郦道元《水经注》曰‘鱼龙以秋日为夜’。按,龙秋分而降,则蛰寝于渊,龙以秋日为夜,岂谓是乎?”³老木:老树。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¹长歌一杯酒,浮云²西北是神州³
译文:我手拄宝剑,引吭长歌,望天举起了一杯清酒,浮云遮蔽的西北远空下,那正是我们沦陷的神州。
注释:¹倚剑:手拄宝剑。倚,倚持,倚拄。²浮云:这里是借来比喻蒙古侵略军。³西北是神州:指代国土。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该诗借歌咏横波亭,热烈地赞颂了移剌粘合守土安民的功绩,希望移剌粘合为国效劳,收复被蒙古军侵占的西北国土。全诗气魄宏伟,格调高昂。

  首联紧扣正题,从横波亭的雄峻落笔,描绘亭的高耸特立和非凡气势。“亭”前着一“孤”字,显示其独立不群;“亭”后着“突兀”二字,以状其高耸特出;再加“插飞流”三字,更着重突现这横波亭凌空横出的雄姿。河至海口,流速已是徐缓,诗人却在“流”前加一“飞”字,这就使凌空飞架的横波亭更有傲岸飞动之势。“气压元龙百尺楼”,是对横波亭豪雄气势的赞赏。陈登曾为官徐州,所以诗人借此典故与横波亭比较,进一步衬托了横波亭的高峻,而且赋予其志向旷远,超凡脱俗的色彩。在这一联中诗人巧用一“插”一“压”,使语意分外挺健。“插”字在状态中显其奇崛,“压”字在比照中显其气势,真可谓一字千钧,境界全出。

  颔联接写横波亭周围环境之美。“万里风涛接瀛海”承“孤亭”句,从空间的角度着笔,实写横波亭凭高临远,可望见“飞流”奔人海口,与驱挟万里风涛的瀛海相接,写得气象壮阔,意境高远;“千年豪杰壮山丘”接“气压”句,从时间的角度着笔,虚写地处古徐州的横波亭周围山丘之壮美。山川环境陶冶着人的性格,人的杰出事迹亦在丰富着山川环境的人文内涵。人因境胜,境因人胜,地灵人杰,互为因果。千百年来,像陈登这样的豪杰在这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出了不知有多少个,他们的丰功伟绩、豪气壮志,使这里的山丘更为壮丽。此二句从大处着笔,虚实相应,把地理胜概与人文精神糅合在“万里”“千年”的时空结构中,营构成气势壮阔、豪气激烈的雄浑意境。这两句白描式的抒情,境界开阔,意气高扬,显示了青年诗人的豪情壮志。

  颈联转写萧瑟秋景。“疏星澹月鱼龙夜”写虚静寂寞之境。夜静江平,鱼龙潜藏,有静中寓动之象。前加“疏星淡月”四字,又给诗境增加了凄迷空旷、寂寞难安的色彩。“老木清霜鸿雁秋”写深秋的清旷之境。“木”前着一“老”字,从视觉的角度写败叶凋零,枝权秃兀的景象;“霜”前着一“清”字,从感觉的角度写出白霜的寒气凛冽。“鸿雁秋”三字,又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北雁南飞,哀声阵阵的情景。诗人选取了三种典型意象,营构成凄清高旷的意境,它既由鸿雁南来的凄厉哀鸣引发出如今黄河以北大半河山惨遭蒙古铁蹄蹂躏、广大人民水深火热的联想,又以凄清高旷的情境为末联的登高望西北铺开了广泛的视野。这一联写得激越苍凉,意象雄浑,象中之意,跃然欲出。

  尾联“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这是全诗的落脚点,诗人主旨尽在于此。味“倚剑”二字,其主人翁当指移剌粘合,地点仍是横波亭。古诗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之语,认为“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诗人以“浮云西北”象喻河朔半壁河山惨淡无光。诗人想像在这种背景下,移剌粘合及其幕僚们登上横波亭,怅望浮云低压的西北方向,杯酒慷慨,倚剑长歌的情态,对他们寄寓了同仇敌忾、收复失地的深切希望。这一联沉郁悲壮,忧国之情,溢于笔端。

  金哀宗自中都(今北京市)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后,面对国势日蹙、国土日缩的残局,不思集中全力对付蒙古这一强敌,而是对南宋屡开边衅,形成腹背受敌的困境。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深以为忌。元好问在《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曾载杨云翼力谏阻伐宋事,于此可见诗人对时局的见识。诗人的这种卓见远虑早已成熟于胸,遇到切合点,便喷涌而出了,故而收到了沉雄高浑的艺术效果。

  诗题中的正题与副题的关系,继承了唐孟浩然《洞庭湖·赠张丞相》,朱庆馀《闺意·呈张水部》的体式,皆明言此而暗喻彼,言在此而意在彼。此诗即是明写横波亭,暗喻移剌粘合,以横波亭的高峻特立,来赞誉移剌粘合的功高望重,在热烈的赞誉中寄寓了诗人对移剌粘合收复故土的热切希冀。

参考资料:
1、 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91-93页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斜髻(jì)娇娥(é)¹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注释:¹娇娥:美人美貌的少女。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首诗写的是唐伯虎心中比较的压抑,但是心事又无法和别人说起。表现出比较的悲惋凄凉之意。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垂螺(luó)¹近额,走上红裀(yīn)²初趁拍³。只恐轻飞,拟(nǐ)倩游丝惹住伊。
译文:一名梳着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的年轻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在红地毯上翩跹起舞。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转,像是要飞到天上去。真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
注释: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¹垂螺:古时女子的额饰。²裀:毯子。³趁拍:合着节拍。⁴轻飞:指善飞的禽鸟。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文鸳(yuān)¹绣履(lǚ),去似杨花²尘不起。舞彻伊州³,头上宫花(chàn)未休。
译文:她穿着绣有只采鸳鸯的舞鞋在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会儿节奏放慢,又像柳絮一样飘去,连一点灰尘也没有粘惹。一曲《伊州》奏完,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红花还在颤巍巍地摇晃不休。
注释:¹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²杨花:指柳絮。³伊州:曲调名,商调大曲。⁴宫花:宫中特制的花,供装饰之用。

  上阕以舞女容貌领起,接续观众的反应来呈现舞女优美的舞姿;下阕承接上文,继续把视线聚焦在舞女的整体风貌上。词的语言古朴精练,不用典故,只是如实写来,但却层次分明,给人一种古雅淳厚的美感。

  “垂螺近额,走上红褶初趁拍”,词以描写舞女起笔。“垂螺近额”描写舞女的发髻,下垂的螺形发髻已经接近额头了,而“垂螺”发型说明此舞女年龄很轻,尚作女孩妆容;“走上红锢初趁拍”,是描写舞女初上舞台的样子,这句写舞女快步走上红地毯,随着舞曲节拍翩然起舞。舞者在“红祸”上舞动出妖娆舞姿,观者在“红褶”下欣赏她曼妙的身影,不禁发出“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的叹息,只担心她轻飞起,像飞入空中一般,希望能用游丝去将她牵引住。舞女时上时下,时近时远,如空中的灵鸟,难以把握,观众被这样随性的舞姿吸引,只想用“游丝惹住伊”。词人由首句描写舞女,笔锋一转,转而去写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舞女轻盈的姿态。

  上阕以舞女容貌领起,接续观众的反应来呈现舞女优美的舞姿;下阕承接上文,继续把视线聚焦在舞女的整体风貌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先正面描摹舞鞋,鸳鸯绣于鞋上,玲珑小巧;后以“杨花”比喻舞姿形象,跳跃旋转间,如杨花一般缥缈婀娜,不惹尘埃。其中,“尘不起”三字用得极为巧妙,以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最无章法的尘埃为比照对象,舞女在如此大幅度的舞蹈中竟能使“尘不起”,其轻盈灵巧的样子不言而喻。“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此句直接点明舞所伴之乐乃一曲《伊州》,一个“彻”字将舞女淋漓投入的姿态描画得入木三分。当音乐声息,舞步停歇后,舞女头上的宫花仍在不停颤动。“未休”一词作结,其“头上宫花颤”未停,其曼妙舞姿更加动人。

  张先近观《伊州》曲中舞女姿色,统括其貌,轻盈至极,此词此舞,精妙绝伦,喟然叹矣。年轻的舞女,飘逸的舞姿,华美的舞台,八句词间尽括其中,笔调婉约,格调清雅,宛然似“余味绕梁,三日不绝”。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8页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dēngyuèyánglóu--xiāozǎo

zuòcāngmángzhēnchénglàngdàngyóu

sānniánlángduòdòngtíngqiū

fēichùkànshāntiānjǐntóu

yóuxiánwèijuégèngshàngyuèyánglóu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十月之交¹,朔(shuò)²辛卯(mǎo)。日有食之,亦孔³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译文:正是十月的时候,初一这天是辛卯。天上日食忽发生,这是凶险的征兆。往日月蚀夜光微,亦天日食天地黑。如亦天下众黎民,大难将临令人悲。
注释:¹交:日月交会,指晦朔之间。²朔月:月朔,初一。³孔:很。⁴丑:凶恶。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háng)¹。四国²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³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zāng)
译文:日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现在日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
注释:¹行:轨道,规律,法则。²四国:泛指天下。³则:犹。⁴于何:多么。于:读作“吁”,感叹词。⁵臧:善。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yè)¹²电,不宁不令³。百川沸腾,山冢(zhǒng)(suì)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莫惩
译文: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可叹当世执政者,面对凶险不自警。
注释:¹烨烨:雷电闪耀。²震:雷。³宁、令:皆指安宁。⁴川:江河。⁵冢:山顶。⁶崒:通“碎”,崩坏。⁷胡憯:怎么。⁸莫惩:不制止。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皇父¹卿士²,番³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shàn)。棸(zōu)内史¹⁰,蹶(guì)¹¹维趣马¹²。楀(yǔ)¹³维师氏¹⁴,醘(kē)¹⁵(shān)¹⁶方处。
译文:皇父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内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马职。楀氏掌教官师氏,美妻惑王势正炽。
注释:¹皇父:周幽王时的卿士。²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³番:姓。⁴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⁵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宠臣。⁶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⁷仲允:人名。⁸膳夫:掌管周王饮食的官。⁹棸子:姓棸的人。¹⁰内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对诸侯封赏策命的官。¹¹蹶:姓。¹²趣马:养马的官。¹³楀:姓。¹⁴师氏: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¹⁵醘妻: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¹⁶煽:炽热。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¹此皇父,岂曰不时²?胡为我作³,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曰予不戕(qiāng),礼则然矣。
译文:叹息一声这皇父,难道真不识时务?为何调我去服役,事先一点不告诉?拆我墙来毁我屋,田被水淹终荒芜。还说“不是我残暴,礼法如此不合糊”。
注释:¹抑:通“噫”,感叹词。²不时:不按时,不合时,此处“时”主要指农时。³我作:作我,役使我。⁴彻:拆毁。⁵卒:尽,都。⁶污:积水。⁷莱:荒芜。⁸戕:残害。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¹。择三有事²,亶(dǎn)³多藏。不慭(yìn)遗一老,俾(bǐ)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cú)向。
译文:皇父实在很圣明,远建向都避灾殃。选择亲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藏。不愿留下一老臣,让他守卫我君王。有车马人被挑走,迁往新居地在向。
注释:¹向:王先谦认为是今河南济源县南向城。²三有事:三有司,即三卿。³亶:信,确实。⁴侯:助词,维。⁵慭:愿意,肯。⁶徂:到,去。“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mǐn)¹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áo)²。下民之孽³,匪降自天。噂(zǔn)(tà)背憎,职竞由人。
译文:尽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劳烦不敢言。本来无错更无罪,众口喧嚣将我谗。黎民百姓受灾难,灾难并非降自天。当面聚欢背后恨,罪责应由小人担。
注释:¹黾勉:努力。²嚣嚣:众多的样子。³孽:灾害。⁴噂沓,聚在一起说话。噂:聚汇。沓:语多貌。⁵背憎:背后互相憎恨。⁶职:主要。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悠悠我里¹,亦孔之痗(mèi)²。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³,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译文:绵绵愁思长又长,劳心伤神病恹恹。天下之人多欢欣,独我处在忧伤间。众人全都享安逸,唯我劳苦不敢闲。只要周朝天命在,不敢效友苟偷安。
注释:¹里:“悝”之假借,忧愁。²痗:病。³彻:毁灭。

  此诗犹如一首悲愤的乐曲。全诗八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章),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诗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先说十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日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日喻君。日而无光,在古人是以为预示着有关君国的大灾殃。诗人将此事放在篇首叙出,使人震惊。第二章将国家政治颓败、所用非人同日食联系起来议论,第三章又连带叙出前不久发生的强烈地震。诗人关于这些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无比担忧和恐惧。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具有特征性的大特写使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诗人的如椽巨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历史上少有的巨大的灾变图。

  第二部分(中三章),回顾与揭露当亦执政者的无数罪行。诗的第一部分节奏强烈,写出了诗人所见到的上天震怒的状况,在震惊与恐惧中又缠绕着诗人无限的忧伤。他不明白当亦执政者为何不行善政制止天灾,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诗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开列了皇父诸党的清单,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些人从里到外把持朝政,欺上瞒下。皇父卿士,不想怎样把国家治理好,而是强抓丁役,搜括民财,扰民害民,并且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合乎礼法的。他把聪明才智全用在维护自己和家族利益上;他看到国家岌岌可危,毫无悔罪之心,也没有一点责任感,自己远远迁于向邑,而且带去了许多贵族富豪,甚至不给周王留下一个有用的老臣。用这样的人当权,国家没有不亡之理。然而,是谁重用了这些人呢?诗人用“艳妻煽方处”一句含蓄地指出了居于幕后的周幽王。

  第三部分(后二章),写诗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立身态度。他虽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他不逃身远害,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公。在忠直与邪恶两类臣子中,诗人是属于忠直的一类;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诗人又是属于失败的一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诗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一致的。在诗中,诗人哀叹个人的不幸,哀叹政治的腐败、黑暗与不公,实际上也就是在哀叹着国家的命运。所以说,这一部分同前两部分是有联系的。诗人从三个角度有力地表现了忧国这个主题。

  此诗的语言基本上是直言抒写,喷涌而出,但有的地方也采用反语和冷峻的讽刺,如“艳妻煽方处”、“皇父孔圣”。有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如说皇父等人强霸百姓田产时,用“予不戕,礼则然矣”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强词夺理、蛮横霸道。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98-402

shíyuèzhījiāo

míng xiānqín 

shíyuèzhījiāo shuòyuèxīnmǎo yǒushízhī kǒngzhīchǒu yuèérwēi érwēi jīnxiàmín kǒngzhīāi 

yuègàoxiōng yòngháng guózhèng yòngliáng yuèérshí wéicháng érshí zāng 

zhèndiàn nínglìng bǎichuānfèiténg shānzhǒngsuìbēng gāoànwéi shēnwéilíng āijīnzhīrén cǎnchéng 

huángqīngshì fānwéi jiāwéizǎi zhòngyǔnshàn zōunèishǐ juéwéicǒu wéishīshì shānfāngchǔ 

huáng yuēshí wéizuò móu chèqiáng tiánlái yuēqiāng rán 

huángkǒngshèng zuòxiàng sānyǒushì dǎnhóuduōzàng yìnlǎo shǒuwáng yǒuchē xiàng 

mǐnmiǎncóngshì gǎngàoláo zuì chánkǒuxiāoxiāo xiàmínzhīniè fěijiàngtiān zūnbèizēng zhíjìngyóurén 

yōuyōu kǒngzhīmèi fāngyǒuxiàn yōu mín gǎnxiū tiānmìngchè gǎnxiàoy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