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忆别江头,依稀如昨皆成旧。罗巾滴泪,魂销古渡,折残烟柳。
秋来忆别江头,依稀如昨皆成旧。罗巾滴泪,魂销古渡,折残烟柳。
砌冷蛩悲,月寒风啸,几惊秋又。叹人生世上,无端忽忽,空题往事搔首。
砌冷蛩悲,月寒风啸,几惊秋又。叹人生世上,无端忽忽,空题往事搔首。
犹记当初曾约,石城淮水山如绣。追游难许,空嗟两地,一番眉皱。
犹记当初曾约,石城淮水山如绣。追游难许,空嗟两地,一番眉皱。
枕簟凉生,天涯梦破,肠断时候。愿从今、但向花前,莫问流光如奏。
枕簟凉生,天涯梦破,肠断时候。愿从今、但向花前,莫问流光如奏。

shuǐlóngyínyùnzǎoqiūgǎnjiùtóngliǎngmèizuò--wánwán

qiūláibiéjiāngtóuzuójiēchéngjiùluójīnlèihúnxiāozhécányānliǔ

lěngqióngbēiyuèhánfēngxiàojīngqiūyòutànrénshēngshìshàngduānkōngwǎngshìsāoshǒu

yóudāngchūcéngyuēshíchénghuáishuǐshānxiùzhuīyóunánkōngjiēliǎngfānméizhòu

zhěndiànliángshēngtiānmèngchángduànshíhòuyuàncóngjīndànxiànghuāqiánwènliúguāngzòu

叶纨纨

叶纨纨

(1586—1608)明苏州府吴江人,字昭齐。叶绍袁长女,叶小鸾姐。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能诗,书法遒劲有晋人风。嫁袁氏,郁郁不得志。小鸾将嫁而卒,纨纨哭之过哀,发病死。有《愁言集》。 ▶ 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阴阴¹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译文:弯弯曲曲的小溪与岸上的绿树交相辉映,蒙蒙细雨打在水中浮萍上,浮萍翻出细嫩的小叶,叶上沾了一层细碎的水珠,好像撒上了细细的沙粒。
注释:¹阴阴:草木繁盛。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¹桃花。
译文:鹅鸭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争相追逐着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注释:¹趁:追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chūn

cháochōngzhī sòngdài 

yīnyīn绿jiāojiā xiǎofānpíngshàngqiǎnshā 
ézhīchūnjìn zhēngsuíliúshuǐchèntáohuā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¹画鼓²三通³。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
译文:在小院里弯曲的红色围栏中来来回回,城中的彩绘画鼓已经发出了三叠鼓声。风向已转,天上云翳散去,月色光明。回归时瑞香的香味缭绕竟涌进了梦境之中。
注释:¹重城:古时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这里泛指城市。²画鼓:有彩绘的鼓。³三通:指三叠鼓声。⁴光风:光明。⁵香云:谓瑞香花的香气缭绕如云。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秾。妙语一时飞动。
翠袖¹争浮大白²,皂(zào)³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nóng)。妙语一时飞动。
译文:劝酒的群妓抢着用大杯劝我们饮酒,她们发髻上一半斜插着红花。夜已深了,灯油残烬零落,而宴会还在热烈地进行,各种酒后狂言痴语一时飞动在宴席餐桌之上。
注释:¹翠袖:翠绿衣袖。这里指侍酒群妓。²浮大白:本谓罚酒,后世则称满饮大杯酒为浮大白。³皂罗:宋时妇女发髻名。⁴斜红:斜戴着的红花。⁵酒花:谓饮酒后面色酣红如花。⁶秾:花木繁盛的样子。

  上片开头首先写院中赏花的流连忘返:“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游兴正浓,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月亮趁着微风爬上树梢,草木都散发着熠熠光泽。“归去香云入梦”,等到回归卧室一觉睡去,那缭绕如云的瑞香花香气,竟涌进了梦境之中。词篇倍写出了瑞香花的秾艳魅人,移步换影,时空相映。

  下片则细致地描写饮宴场景,衬托出瑞香花赋予人们的无比乐趣。“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在酒宴上,甩着翠色衣袖,在皂罗特髻上斜插着红花的漂亮侍酒女郎,往来奔忙着给大家斟满大杯劝酒。写得生动逼真,可谓察物密致。“灯花零落酒花秾”,看来宴席已经很久了,灯花为之零落,而脸上因酣酒所浮现出的红光却异常耀眼。末句“妙语一时飞动”,则尤其传神妙绝。由于过分酣酒,人们已失去常态,各种酒后狂言痴语一时飞动在宴席餐桌之上。“飞动”二字,把情不自禁之态,状溢目前,写形传情,令人揣摩不已:醉人或者跳跃欢唱,或者猜拳罚酒,或者挑逗戏谑,或者跑动打闹……总之,赏瑞香花后的欢乐,尽情表露在酒宴之中了。

  此词抒写了赏瑞香花和饮酒作乐的场景心态。全词词彩清华,流丽蕴藉,意象跳跃,章法高老。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6-1108页

西jiāngyuè··zuòjiànyùn--shì

xiǎoyuànzhūlánzhòngchénghuàsāntōnggèngkànwēiyuèzhuǎnguāngfēngguīxiāngyúnmèng

cuìxiùzhēngbáizàoluóbànchāxiéhóngdēnghuālíngluòjiǔhuānóngmiàoshífēidòng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zhuàn)¹灭,暗里朱颜消歇。
注释:¹香篆:即篆香,形似篆文之香。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谁怜散髻(jì)¹吹笙(shēng)²,天涯芳草关情³。懊(ào)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注释:¹散髻:即解散发髻。据言此为一种发式,由南朝齐王俭所创。²吹笙:指饮酒。³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qīngpíng··huāpiàn--lánxìng

huāpiànduànsòngqīngqiūjiéxiùpíngxiāngzhuànmièànzhūyánxiāoxiē

shuíliánsànchuīshēngtiānfāngcǎoguānqíngàonǎoliányōumèngbànchuánghuāyuèzònghéng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接。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无遗者。
猩猩在山谷行,常有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zāo)¹设于路侧;又爱著(zhuó)²(jī)³,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接。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皆获辄(zhé)无遗者
译文:猩猩在山谷中出没行走,常都是几百只一群。(他们喜欢喝酒)村里人就把酒和酒糟放在路边。猩猩又喜欢穿木屐,村里人就编了不少草鞋,并用绳子勾连起来,也放在路旁。猩猩一见摆着的鞋和酒,就知道这是村里人设置的机关,猩猩还知道设置机关的人的长辈的名字,便指明道姓的骂到道:“你们这些家伙,想诱捕我们吗?我将放弃这些东西离开。”这样持续了许多次后,猩猩们便相互商议说:“咱们试着品尝一点酒。”等到尝到味道,并很快就醉了,于是就取鞋子穿,终于被这些村里人抓住了,并且全部被抓了,没有一个漏网逃脱者。
注释:¹糟:酒糟。²著:穿。³屐:木底有齿的鞋子。⁴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设:设置。⁵奴:奴仆,混蛋,骂人语。⁶逮:直到。⁷辄:就。⁸遗者:漏网逃脱者。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昨日得卿(qīng)黄菊赋,碎剪¹金英²填作句。
译文:昨日得到了爱卿作的黄菊赋,看到这用细细剪裁的金黄色菊花,斟酌而成的词句。
注释:李俨:因被赐耶律姓,也称耶律俨,析津(今北京市西南)人,好学有诗名,为人勤敏,官至参知政事,深受道宗宠遇。¹碎剪:细翦。²金英:指菊花。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¹西风吹不去。
译文:感觉我的袖中依然残留着菊花的香气,就算是冷清的西风也吹不散。
注释:¹冷落:指冷清。

  这首诗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为了回丞相李俨《菊花赋》而作。此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写出秋菊独傲风寒的异质,并以此抒发诗人的敬慕之情,极富韵致。

  首句破题,点出《黄菊赋》;次句即缘《黄菊赋》意脉拓展,对《黄菊赋》进行品评。

  “金英”即黄菊,南朝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菊花偏可喜,碧叶媚金英”,唐陈叔达《咏菊》霜间开紫蒂,露下发贪英”,其中的“金英”皆指黄菊花而言。“碎剪”,犹言“细细地剪裁”。剪裁金英,斟酌词句,而组成一篇《黄菊赋》,由此可见李俨写作态度的认真和此赋辞藻的华美。不过,这还只是对《黄菊赋》表面辞藻形式的品评,

  三、四两句便进入神髓的品评:诗作者从读过此赋之后的感觉入笔,突出表现了黄菊亦即《黄菊赋》品格中固有的清香与贞傲。这首诗的脉络是这样:其第一句无疑是写《黄菊赋》,第二句用“金英”由《黄菊赋》切入到菊,到了三、四两,更深一层着笔,从形到神,专写留在袖中的“余香”,而且是“冷落西风吹不去”的“余香”,这是写菊,也是写赋,是借赋写菊,更是为写赋而写菊,两者兼写,相得益彰。

  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是用“赋”的笔法,即直陈其辞,未见其长,能见其韵味者全在三、四两句,第四句尤为神来之笔。诗家作诗,要求留好字以助警策,留好韵以助精神。这首诗的好字好韵皆在结句,因而警策,精神亦在结句,短短七个字,毫不见刀斧浪,却把全诗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从诗的结构看,结句的“冷落西风”不仅用节候特征呼应和回扣首句点出的黄菊——这正是菊花开放的季节,如《礼记》所云:“季秋之月,菊有黄华”,更重要的是为黄菊渲染了环境气氛,并借以深刻地表现了黄菊的品格:“涉变节而不伤,凌九秋以愈馥。”这是作者对黄菊的赞颂,也包含着对李俨的勉励,同时,从中也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取向和审美理想。这种志趣、理想的萌动,自然应是受了李俨《黄菊赋》的启迪(李俨作《黄菊赋》“献其主”,也可能有此讽谏目的)。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5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学淳.辽金元明清绝句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