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太平顶,磨崖与天齐。左列则天颂,右刻张说辞。
岱宗太平顶,磨崖与天齐。左列则天颂,右刻张说辞。
文采与书法,不离近代规。汉封宛在周观东,秦坛夐出绝顶西。
文采与书法,不离近代规。汉封宛在周观东,秦坛夐出绝顶西。
坛前圆平值中峰,突兀上有始皇碑。年深雨渍百裂馀,析作两峰蹲半规。
坛前圆平值中峰,突兀上有始皇碑。年深雨渍百裂馀,析作两峰蹲半规。
面阳数字仍可辨,隙缝重衔苔藓皮。中间隐约见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
面阳数字仍可辨,隙缝重衔苔藓皮。中间隐约见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
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
拳如钗股直如筋,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
当时风雨有馀怒,岂容夸石独在兹。祇应神明爱九物,不肯轰击常护持。
当时风雨有馀怒,岂容夸石独在兹。祇应神明爱九物,不肯轰击常护持。
昔年韩文公,曾赋峋嵝诗。字青石赤皆传闻,漫为咨嗟涕连洏。
昔年韩文公,曾赋峋嵝诗。字青石赤皆传闻,漫为咨嗟涕连洏。
何如亲登泰山日观峰,光怪特见绛气缠金虹。摩挲细读秦相碑,天门高咏来清风。
何如亲登泰山日观峰,光怪特见绛气缠金虹。摩挲细读秦相碑,天门高咏来清风。
乃知山灵不相负,夜宿天边不忍去,醉倚云窗重回顾。
乃知山灵不相负,夜宿天边不忍去,醉倚云窗重回顾。

tàipíngdǐngqínbēi--hǎojīng

dàizōngtàipíngdǐngtiānzuǒliètiānsòngyòuzhāngshuō

wéncǎishūjìndàiguīhànfēngwǎnzàizhōuguāndōngqíntánxiòngchūjuédǐng西

tánqiányuánpíngzhízhōngfēngshàngyǒushǐhuángbēiniánshēnbǎilièzuòliǎngfēngdūnbànguī

miànyángshùréngbiànfèngzhòngxiántáixiǎnzhōngjiānyǐnyuējiànzhìwánhǎobiànwéichén

quánchāizhíjīntiěniǎnxiùqiěqiānniánshòujìnfēidònghuíshìzhūjiāféigèngchī

dāngshífēngyǒuróngkuāshízàiyīngshénmíngàijiǔkěnhōngchángchí

niánhánwéngōngcéngxúnlǒushīqīngshíchìjiēchuánwénmànwèijiēliánér

qīndēngtàishānguānfēngguāngguàijiànjiàngchánjīnhóngqínxiāngbēitiānméngāoyǒngláiqīngfēng

nǎizhīshānlíngxiāng宿tiānbiānrěnzuìyúnchuāngzhònghuí

郝经

郝经

(1223—1275)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1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还都后,诸公见追和赤壁词¹,用韵者凡六人,亦复重赋。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杏花天》等。双调,上片九句,押四仄韵,四十九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字。¹追和赤壁词:即步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离骚(sāo)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¹。夷(yí)(fǔ)²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³。五亩(mǔ)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译文:饮美酒,读《离用》。堪笑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晋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却只顾清谈,最后被敌人杀害,空余遗恨。我退隐的这一带地方,田园烟雾苍苍,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闲适无比。可到了将近岁末的时候,我却还是忧风忧雪。我感慨地追忆那东晋的名臣谢安,虽壮志凌云,却被贬西州而病逝。
注释:¹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人生佳处,但能读《离骚》饮酒,不需他物。《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²夷甫:即王衍,字夷甫。据《晋书·王衍传》中载,王衍虽位居宰辅却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³岩岩玉壁:东晋名士王衍,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⁴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词人借描绘岁寒翠竹以自比。寒玉:喻寒竹;风雪:喻忧患。⁵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引谢安故事。谢安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然终因位高风大招人忌,被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太元十年,谢安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我梦卜筑(zhù)萧闲¹,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lěi)²胸中冰与炭³,一酌(zhuó)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译文:我梦想着,建起我的萧闲堂别墅,岩桂的幽香香飘十里。胸中的种种不平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们相聚,悠然自得,意气风发,不再有一丝一毫的遗恨。当初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他们曾在兰亭把酒吟诗,这种心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注释:¹卜筑萧闲:词人在镇阳别墅筑有萧闲堂,故自号为萧闲老人。²块磊:垒块,胸中不平的样子。³冰与炭:冰炭一冷一热,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骚乱不宁。⁴神交:慕名而没见过面的交往。⁵永和: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

  这首词的上片,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为下片抒发隐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铺垫。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旷放的基本情调。“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与“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词人引用王衍与谢安两个历史人物,表现了矛盾的心理情绪。他对王衍的回避现实祖尚浮虚有所不满,对谢安的赍志以殁深表同情和怨愤。但是谢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识,乃时势所限,朝廷中的倾轧排挤,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词人徘徊在出世与人世、积极与消极的边缘,他选择的正是他所不满的人生道路。饮酒读《离骚》,是消化内心块垒的手段,而隐居避世,则是词人引领以望的平安归宿。“岁晚忧风雪”是词人有感于现实的忧患意识,这既是现实的折映,又有历史的借鉴。这种对家山的怀想,置于两个历史人物的中间,仿佛是压抑不住的潜意识,也正反映了词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状态。

  下片正面抒写归隐之志和超脱之乐。换头借梦生发,一苇飞渡,由京都到镇阳别墅,也等于由现实到理想。桂花飘香,酒浇垒块,知己相聚,清谈赋诗,人生如此,可谓毫发无遗恨,这是作者所勾画的暮年行乐图。“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这两句词说胸中杂有相矛盾的喜惧之情,不平之气,遇酒都归于消灭,无喜亦无忧。结句回到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来。胜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兰亭集序》又何必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词的前、中、后三处,提及三个东晋名士,虽非咏史,却得园林借景之妙。词上下两片,情绪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郁怒清深;下片矫首遐观,入于旷达自适之境。其实胸中垒块并未浇灭,不过用理智的醉意暂时驱遣,强令忘却,故旷达中时露悲凉。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249-2250页

niànjiāo ·huánhòuzhūgōngjiànzhuīchìyòngyùnzhěfánliùrénchóng

càisōngnián sòngdài 

huánhòu zhūgōngjiànzhuīchì yòngyùnzhěfánliùrén chóng 

sāotòngyǐn xiàorénshēngjiāchù néngxiāo dāngniánchéngshì kōngxiǎngyányán cāngyān qiūhán suìwǎnyōufēngxuě 西zhōubìng zhìjīnbēigǎnqiánjié 
mèngzhùxiāoxián juéláiyánguì shíyōuxiāng kuàilěixiōngzhōngbīngtàn zhuóchūnfēngmiè shèngshénjiāo yōurán hènháo jīntóngzhì yǒngniányuè 

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
虽云万重岭,所玩¹终一丘。
译文:虽说有千山万岭,所喜爱的也不过是那一丘一壑。
注释:休沐:就是官吏休息沐浴,即例假。这是继承汉代的官吏休假制度。¹玩:喜好。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邀游?
阶墀(chí)¹幸自足,安事远邀游²
译文:每天登登台阶就已感到幸运自足,哪里还用得着到远处去游乐?
注释:¹阶墀:台阶。²遨游:游乐。
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临池清溽(rù)¹,开幌(huǎng)²望高秋³
译文:面对水池而神清志爽,燥热全消,打开幔帐才知已到了天高气爽的初秋。
注释:¹“临池”句:面对水池而神清志爽,燥热全消。溽暑: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²幌:帘幔。³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
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
园禽¹与时变²,兰根应节³
译文:庭园里的飞禽随时令而变化,木兰花根应着节气萌发。
注释:¹园禽:庭园里的飞禽。²与时变:随时令而变化。³应节:应时。⁴抽:长出,萌发。
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
凭轩¹(qiān)²木末³,垂堂对水周
译文:倚着堂前屋檐下的栏杆,檐下堂阶前就是池水边处。
注释:¹“凭轩” 凭,倚,靠。轩,堂前屋檐下的栏干。²搴:拔,摘取。³木末:树梢。⁴垂堂:堂边檐下地。⁵周:环绕。
紫箨开绿筿,白鸟映青畴。
紫箨(tuò)¹开绿筿(xiǎo)²,白鸟映青畴³
译文:紫色的竹子,上冒出绿色的竹箭,雪白的鸟儿映着绿油油的田畴。
注释:¹箨:竹皮。²筿:小竹,细竹。³青畴 :绿色的田野。
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¹叶弥南浦²,荷花绕北楼。
译文:水边长满了艾草,荷花围住了北楼。
注释:¹艾:多 年生草本植物,名冰台,又名艾蒿。一说“艾”疑为“芰”之误。艾是生长在陆地的植物,不能“弥浦”。²南浦:泛指面南的水边。
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
送日隐层阁¹,引月入轻帱(chóu)²
译文:目送斜阳隐没在层台重阁之中,迎看明月的清辉酒入深闱轻帐。
注释:¹层阁:犹层楼。²轻帱:轻薄的帐子。
爨熟寒蔬剪,宾来春蚁浮。
(cuàn)¹熟寒蔬²剪,宾来春蚁浮³
译文:新煮的饭刚切的菜蔬,客人来了捧上热腾腾的酒。
注释:¹爨:升火煮饭。²寒蔬:越冬的菜蔬,古人以为美味,这里泛指菜蔬。³蚁浮:酒面的浮沫叫做“浮蚁”。为协韵称“蚁浮”。
来往既云倦,光景为谁留?
来往既云¹倦,光景²为谁留?
译文:客人散后有些倦,这样好的风光景色不享受留给谁享受?
注释:¹云:说。²光景 :光阴,时光。

  这是一首娱情遣意、抒撼怀抱的篇章。诗开头四句写乘闲暇之隙,得游赏大自然之趣,而其求只在“阶墀幸自足”,无远游之望。接下去诗人用十二句描叙了他在宅前庄后所赏识的大自然初秋景色。最后四句诗人以大自然的美,写到邀友人之乐趣。最后一句反语表述了诗人要及时享受大自然的美与友人间的乐。全诗起人高论,具征达旨,语言秀逸。

  诗的开头四句,将诗人特殊心恋吐露出来。自然造化,气象万千,千层叠峰,万重风烟,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而为音,好景如画,美不胜收。但诗人所求,止在一丘一壑。而漫步石阶,逍遥庭院,自可耳聆山水墀音,目接江河秀色,不必再劳心费神、天涯漫游,这四句诗人借此表明了知足常乐、天下不易其志的胸怀。所以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都足以逗引浓厚的兴趣,寄托遥深的情怀。

  接下来六联铺写庄前宅后的旖旎风光。诗人心净如水,气墀似秋,临小池而神墀志爽,燥热之心全消;开兰幌而心旷神怡,烦恼之怀顿释。“临池”“开幌”动作感很强,表明诗人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内心自我走向外界自然,因而着一“望”字统领下文。随着诗人推开窗幌,眺望高秋,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便絡绎迭现,一一映入诗人的眼帘。“因禽”八句写景,时空上跳跃性较大。兰根劲抽,紫箨爆笋,是舂景;艾叶满浦,荷花绕楼,则是夏景;而凭轩搴木,垂堂对水,则又是写眼前之秋景。这八句诗当是诗人“开幌望高秋"时,触目兴想,列述的四时之佳致。时节上,春、夏、秋三景络绎叠现,佳境纷陈;画面上,紫、绿、白、青、蓝、红等各种色彩,浓淡相间,错落有致。写“时变”是其脉络,而壮秋兴抒秋怀才是其中心。至此,诗人自己也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由得流连忘返,澹然忘归。“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眼看着一轮斜阳,徐徐隐没在层台重阁之中,而一弯明月,已冉冉升起,把银白色的墀辉,洒满了深闹轻帐。这里,两个动词“送”“引”用得出神。“送"“引”本身都表示时态推移,一“送”一“引”,移时入神,诗人的专注之心和流连之情,便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而且,在“送”斜阳与“引”新月之间,还暗寓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流程,留下了很长一段时间空白,任凭读者运用想象去填补,去体会,从而使诗呈现出含蓄蕴藉的风致来。最后四句,诗从环境之美,写到朋友之乐,写到心性之愉。一位瞩目于佳景、忘怀于秋情的诗人形象粲然出现了。诗人想到在这幽雅的环境里,煮上粗茶淡饭,聊备芳香美酒,招待来往的朋友,是惬意的。“来往既云倦”,辜负了这令人心旷神怡的良辰美景,末句反诘,既有独自欣喜、自我陶醉之乐,又有劝勉朋友寄意皋壤之意。明山净水,舒心养性,不可多得,不可再得。言语之间,流露了无限的春念之情。

  这首诗景色的描写、构图和笔法上都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有些铺写甚至还嫌噜苏。但因诗人是怀着一丘一整足以自乐的心情来观赏并描写的,所以意味就非同一般。诗人并不在乎环境本身怎么样,只要心性自乐,便“阶算幸自足”了,平凡的景物也能引起美的愉悦和快感。所以,他才要尽情地去欣赏,不厌其烦地去描写,把所能见到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详细描写出来,并尽量写得更优美些,更令人惬意些,以此反映出诗人高洁的志趣。不必过分苛求诗人的噜苏,也不会责怪写景没能出新了;相反,诗人笔下寻常的山水丘壑、花鸟日月之中写出诗人澹然自适的心迹,并由此咀嚼到那馥郁着人生哲理的滋味。就像品尝一杯芳香美酒,味之愈久,醇香愈浓,所获愈多。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77-178

xiū怀huái--shěnyuē

suīyúnwànzhònglǐngsuǒwánzhōngqiū

jiēchíxìngānshìyuǎnyāoyóu

línchíqīngshǔkāihuǎngwànggāoqiū

yuánqínshíbiànlángēnyīngjiéchōu

píngxuānqiānchuítángduìshuǐzhōu

tuòkāi绿筿xiǎobáiniǎoyìngqīngchóu

àinánhuāràoběilóu

sòngyǐncéngyǐnyuèqīngchóu

cuànshúhánshūjiǎnbīnláichūn

láiwǎngyúnjuànguāngjǐngwèishuíliú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柏台¹霜气夜凄凄,风动琅(láng)(dāng)²月向低。
译文:寒霜之气让御史台狱的夜晚更加凄楚寒凉,风吹动了檐角上的铃铎发出阵阵声响,月亮渐渐向天边下落。
注释:¹柏台:又称作乌台,御史台前种了许多柏树,乌鸦经常栖息在树上面,于是老百姓将御史台叫作乌台。²琅珰:铃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译文:梦里向往云山的那颗心像鹿一样奔跑,可现实里的自己就像将被扔进锅里煮的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眼中犀(xī)角真吾子,身后牛衣¹愧老妻。
译文:眼前浮现出我的孩子们的面容,身后只有草蓑,我这样贫穷愧对跟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了。
注释:¹牛衣:给牛抵御寒冷的草蓑。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百岁神游¹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译文:我死后埋葬在哪里呢?汉代的朱邑曾在桐乡为吏,因深受百姓爱戴,被葬在桐乡,我也希望自己能葬在浙西一带。
注释:¹神游:人死的讳称。

  这首诗写诗人狱中凄惨的生活和对家人怀念的感情。这两首诗意境妻凉,感情真挚,心理描写动人。

  诗的前两句描写御史台森然阴风阵阵的萧瑟环境,苏轼在阴冷孤寂的狱里睡不着,想起面对刽子手的情形,心惊胆战。

  第三、第四句用“命如鸡”表达出苏轼对自我命运任人鱼肉的无奈和沉痛。这是一个亮节高格者的悲叹,不管身处何地何时,苏轼都始终追求这种自由、自我的坚定人格。

  第五句和第六句是苏轼觉得自己罪无可赦,思念起孩儿们,希望他们的才华和能力都平常就好,能够平安喜乐才是最重要的。自己快要死了,还没让妻子过上富贵平安的日子,觉得特别愧对共患难过的妻子。这其中不无诗人悟透人生,平常就好的淡泊哲理。

  结尾两句,苏轼希望葬在为官过的杭州。这表现出苏轼的忠直秉性,展现出他当官为民的作为和风骨。

  在这首诗中,苏轼写了对妻子儿女的想念、对自己的感怀,还有自已死了之后尸体埋葬何地的嘱托。其哀伤之情浓郁,昔日气势全然不见,所以读此诗又不同于苏诗其他之作,别有一种情深凄怆之感。

参考资料:
1、 李妍著. 中国最美古诗词[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8,36-37.

zhōngyóuèrshǒu ·èr

shì sòngdài 

bǎitáishuāng fēngdònglángdāngyuèxiàng 
mèngràoyúnshānxīn鹿 húnfēitānghuǒmìng 
yǎnzhōngjiǎozhēn shēnhòuniúkuìlǎo 
bǎisuìshényóudìngchù tóngxiāngzhīzàngzhèjiāng西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淡荡¹春光寒食²天,玉炉³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diàn)
译文: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掉落在枕边床上。
注释:¹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²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³玉炉:香炉之美称。⁴沉水:沉香。⁵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⁶花钿: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袅燕未来人斗草¹,江梅²已过柳生绵³。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注释:¹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²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³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⁴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7-1188

huànshā ·dàndàngchūnguānghánshítiān

qīngzhào sòngdài 

dàndàngchūnguānghánshítiān chénshuǐniǎocányān mènghuíshānzhěnyǐnhuādiàn 
hǎiyànwèiláirēndòucǎo jiāngméiguòliǔshēngmián huánghūnshūshī湿qiūqiān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流水无情,潮(cháo)到空城¹头尽白。离歌²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译文: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注释:¹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²离歌: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东风官柳舞雕(diāo)¹。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译文:东离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注释:¹雕墙:雕花的宫墙。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jiǔquánzi··--xīn

liúshuǐqíngcháodàokōngchéngtóujǐnbáiyuàncányángduànréncháng

dōngfēngguānliǔdiāoqiángsānshíliùgōnghuājiànlèichūnshēngchùshuōxìngwángyànshuāngs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