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浦霜清雁打围,渔灯明灭水烟微。天寒想是鲈鱼少,犬吠空江船夜归。
极浦霜清雁打围,渔灯明灭水烟微。天寒想是鲈鱼少,犬吠空江船夜归。

jiāngxiāngxìng--yǐntínggāo

shuāngqīngyànwéidēngmíngmièshuǐyānwēitiānhánxiǎngshìshǎoquǎnfèikōngjiāngchuánguī

尹廷高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2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蜀魄(pò)¹关关²花雨深,送师冲雨³到江浔
注释:¹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²关关:拟声词,拟鸟啼声。此处则拟杜鹃鸟的啼声。³冲雨:冒雨。⁴浔:水边之地,江浔即江边。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¹
注释:¹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松树与柏树,枝叶繁茂,经冬不雕。人们诗文中常以松柏作为志操坚贞的象征。
贯休终生为诗,以诗著名,其送赠诗写得很好,其中尤以送同道僧友之诗为佳。这首七绝诗,把潇潇春雨中赠别友人之景、之情描摹得非常生动,景为主体,情寓其中,文笔生动流畅,委婉含蓄,感染力很强。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干¹远树浮,天末²孤烟起。
译文:岸边的树木隐隐绰绰地飘浮,天的尽头一缕孤烟袅袅升起。
注释:¹江干:江岸。干:水边。²天末:天边。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江天自如合,烟树¹还相似。
译文:江水蓝天浑然一体上下相合,缥缈云烟朦胧远树上下相似。
注释:¹烟树:云烟笼罩的树。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cāng)¹未可源²,高帆(fān)去何已。
译文: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注释:¹沧流:青色的水流。²未可源:看不到它的源头。

  “江干远树浮”二句,粗笔勾画江天远望的视觉印象,顺便点题。开篇就是“远树”、“天际”,使诗人那极日远眺、思深虑远的意态跃然纸上。远处的树木随着江岸一起在水面上飘浮,这是一种艺术变形,是由舟中远望时动摇不定的视觉印象与若浮若现的身世之感交融而产生的创造性想象。远烟孤起,是一个经过强化的画面。远烟,本来并不惹人注目,诗人不仅表现了它的存在,而且强调了它那孤独的升起,显然,这是孤身羁旅之情的外射。

  “江天自如合”二句,如果说前两句勾出了一幅初步的素描稿,那么这两句就是深入刻画的景象,表现着印象与感受的更深一个层次。看吧,江天一色,空明浑涵,远树如烟,虚实一体。诗人在物与己的对比关照中,强烈意识到天地的雄浑壮观和大自然的自在与和谐。

  “沧流未可源”二句,是画面绘事的最后一笔。诗句主要抒写去程邈远,难以预期,宦海浮沉,吉凶莫测的忧虑。其中不乏失落感和虚无感。与此同时,诗句也赞叹了大自然的无限壮阔,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积极高扬成分的折光。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诗人强调主观印象、独特感受。按照由景入情,由实入虚的脉络展开意境,两句一转,层次井然。诗歌的笔调疏淡,语言清丽。

  范云诗向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之誉,此诗当之无愧。口语化的诗句,和谐的声韵,巧妙的对仗,读来有如流风回雪,轻便宛转。诗有凄婉之意,但因眼界高远,用笔遒劲,基本情调还是悲壮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467-468
2、 颜邦逸.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85-87

zhīlínglíngjùnxīntíng--fànyún

jiānggànyuǎnshùtiānyān

jiāngtiānyānshùháixiāngshì

cāngliúwèiyuángāofān

怨粉愁香绕砌多,大风一起奈卿何。
怨粉愁香¹绕砌(qì)²多,大风一起奈卿何³
注释:¹怨粉愁香:怨和愁的脂粉和香气。²砌:台阶。³奈卿何:是说把你(指虞姬)怎么得了。
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乌江¹夜雨天涯满,休²向花³前唱楚歌。
注释:¹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项羽兵败垓下,被追困,于此处自刎。²休:不要。³花:指虞姬。
诗人以“怨粉愁香”比喻虞美人于穷途末路时的情状,十分贴切入情,使一个愁绪万千的虞美人鲜活起来。“大风”句既是诗人对刘邦成名后得志的轻蔑,又是对风情万种的虞美人无奈的惋惜。“乌江夜雨天涯满”乃化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句诗意。意在营造气氛。末句的“花”应指虞美人死后,其魂魄所化的虞美人花,意思是说,即使如此,也不想再听到那些令人销魂的楚歌了。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
译文:六月的大雨刚洗礼过的山村,一阵凉意。田地里的流水里都带着水稻的花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松边一石平如榻¹,坐听风蝉送夕阳。
译文:松树边一方平石,犹如床榻一般,我坐在上面听着风声和蝉声的鸣叫,目送着夕阳落山。
注释:¹榻:指床。

shāncūn

dài sòngdài 

guòshāncūnliùyuèliáng tiántiánliúshuǐdàohuāxiāng 
sōngbiānshípíng zuòtīngfēngchánsòngyáng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十载¹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译文:故国已经远去十年了,处处物是人非,我和你辛苦遭逢,艰难生存在现今。
注释:朱监纪四辅:朱四辅,明末秀才,在明时曾任监纪推官、监纪提刑,为诗人友人。¹十载:指明亡已去十年。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愁看京口三军溃(kuì),痛说扬州十日¹围。
译文:我想起京口三军溃败就愁闷,想起扬州血洗十日便内心万分悲苦。
注释:¹扬州十日:指明亡后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攻破扬州,在扬州城里大肆屠杀淫掠的时候,有一个市民王秀楚躲在空屋中,活了下来。他把他在清兵破城前后十余日中目睹之事,一一写出,为《扬州十日记》。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碧血¹未消今战垒(lěi),白头相见旧征衣。
译文:死国难的烈士们血洒疆场,那段历史不可遽消,而此刻不得不面对白头早衰了。
注释:¹碧血:碧是一种青绿色的美石,玉类。后常用以称颂为国死难的人。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东京朱祜(hù)¹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²
译文:你要学汉时朱祜,不要消沉与哀叹。
注释:¹朱祜:东汉名将,曾举兵平定延岑残党,防备匈奴。后拜建武大将军,封鬲侯。²式微:先秦时代民歌。

  诗的首联是大难之后的感喟之词。“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古人感叹世事变迁,常以物是人非相称。而在这清初的十年中,经历了生死交关的艰难历程不仅人非、物非,事事皆非,诗人和朱四辅都是经过了曲折艰辛的“辛苦”归程,九死一生,才得以“生归”活着过来。回首往事,自心中升起一种沉痛悲凉的沧桑感。更尤有盛者,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尤其在江南一带,是比任何改朝换代都更加惨绝人寰的。

  颔联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五月,福王朱由崧称帝,命史可法督师于扬州。由于南明朝廷昏庸,内讧不断,致使清兵长驱南下。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制造了“扬州十日”历史事件。五月,南明弘光帝被俘,次年死。顾炎武这里只是指出了当时历史最沉痛的一刻。“愁”是愁南明旧朝的昏聩,“痛”是痛满清新朝的暴酷,一“愁”一“痛”之间,蕴含了历史的悲感。

  颈联写时光如水逝,历史犹在目。“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各地反清武装斗争连绵起伏,一直延续了四十年, “碧血末消”既表现了反清斗争的激烈、烈士们的血洒疆场,又表现了仁人志士坚强不屈的意志。诗人写诗时是四十岁,不当以老人自称的,这里的“白头相见”显然流露出了一种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恢复大计遥遥无期的惆怅与感慨,然而顾炎武虽然是艰难困苦,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为之奋斗的理想,于是与友人相见,自然而然地叙起了从前的战争生涯。这一联看似平淡,然而平淡之处自有心胸的流露,与友人相对,他想到的不仅是旧日的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他为之奋斗的是未来他那复明的理想境界。

  尾联诗人与友人互勉,寄希望于来者。诗人为了理想的未来,他告诫友人不要叹息,要像古代的英雄那样去奋斗:“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这两句,诗人是以朱祜比朱四辅。“式微”这里代指哀叹,是鼓励朱四辅不要意志消沉,不要只是哀怨悲叹,而要像东汉的朱祜那样建功立业,为恢复故国而努力。这里不仅是鼓励友人,实际上也是在表现自己那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悲叹往事凄楚动人,但格调并不仅仅流于低沉凄婉,在哀伤悲凉之中同样也洋溢着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热情,这热情是顾炎武其诗的热情,也是其人的热情。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湖北.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208
2、 田军、王洪等.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681

chóuzhūjiān--yán

shízàijiāngnánshìfēijūnxīnshēngguī

chóukànjīngkǒusānjūnkuìtòngshuōyángzhōushíwéi

xuèwèixiāojīnzhànlěibáitóuxiāngjiànjiùzhēng

dōngjīngzhūniányóushǎoxiàngzūnqiántànshìwē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