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yǒngjìng--zhèngyǔnduān

jiǎojiǎoliánzhōngjìngxiāngsuíyuèsuìniánqīngguāngsuǒmíngyuèxuánzhōngtiān

shíyánhuāxiānduìzhīchénzhuāngdòuchánjuān

ěrláiniánzhǎngpínbìngxiāngyōujiānxíngróngjiànlǎochǒushīzhūqiān

jīncháojìnghūnchéngòushíliánqiánxiāngkànàndànyānnéngfēnchīyán

rénshēngyǒushèngshuāiqíngsuíbiànqiānshìjiānlèiyòngzēngkǎirán

郑允端

郑允端

郑允端(1327 ~1356)字正淑,吴中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 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昼长无事簿书闲,未午衙先散。一郡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嗟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书案,日日看青山。
昼长无事簿书¹闲,未午衙(yá)先散。一郡(jùn)居民二十万。报平安,秋粮夏税咄(duō)(jiē)²儿办。执花纹象简,凭琴堂³书案,日日看青山
译文:漫长的白天官署无事文书清闲,还没有到中午官衙已散。一郡的居民二十万,天天报平安。秋粮夏税利利索索就办好。手执着花纹象笏,凭倚在琴堂书案,每日里眺望青山。
注释:于侯:一位姓于的地方官,侯为尊称。¹簿书:官府文书。²咄嗟:呼吸之间,形容时间短暂。花纹象简:刻花纹的象牙笏,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用。³琴堂:指县官的官署。⁴日日看青山:化用“拄笏看山”典故,喻做官而有闲情雅致。

xiǎotáohóng··shàoxìnghóusuǒ--qiáo

zhòuzhǎngshì簿shūxiánwèixiānsànjùnmínèrshíwànbàopíngānqiūliángxiàshuìduōjiēérbànzhíhuāwénxiàngjiǎnpíngqíntángshūànkànqīngshān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离心¹(yǎo)²思迟迟³,深院无人柳自垂。
译文:离开相位后总是茫然无所适从,连思想都变得呆迟。在这深院中只有杨柳和我相伴。
注释:¹离心:指离开相位时的心情。²杳杳:深暗幽远。这里有茫然无所适从之意。³迟迟:迟缓。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¹时。
译文:日暮时分,听到长廊上的喃喃燕语,一场微雨,使人觉得有几分凉意,原来正是麦秋时。
注释:¹麦秋:指初夏。因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而初夏是麦子成熟的时节。

  这首诗写初夏傍晚美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色来写,一方面写出了夏日的风景,另一方面侧面反衬诗人被贬后清闲生活,表达了诗人遭谗罢相后悒郁不平的心情。全诗清雅自然。

  全诗的典型环境是初夏傍晚时分的深院。初夏为麦熟的时候,秋天为谷物收成的季节,因以“秋”为谷物成熟和收成,《书·盘庚》上篇云:“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麦秋”正为麦子成熟的初夏(农历四月)。此时此刻,轻寒微雨,燕子归巢,喃喃之声,闻于深院长廊。鸟鸣热闹,人间无语,只见杨柳低垂,不由得勾起诗人缕缕思绪。诗人寇凖诗学王维,韦应物,藻思宏逸,所成篇咏,“众口传写”,王维之诗,备陈穑事,追拟《诗经·豳风》,是为农家诗。诗人学王维,故有“麦秋”之说。学韦苏州,故多写田园风物,语言简淡。诗人《春日登楼怀旧》里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只是把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扩大为一联,而这首“离心杳杳”,似“久归不去”之作,“深院无人柳自垂”一语,也有点化“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迹。

  “离心杳杳思迟迟”一句,涉及全诗视角,恋家眷乡,韵语“麦秋”,诗人与农事力穑息息相通。“深院无人”,是诗人视线所及,全诗的笔触是由近及远的。既无心离去,月前思绪徐徐扑上心头,便有下文韵致。故“思迟迟”一语,实为全诗的主题语,然后推演开去,移动视点,先写深院,后写长廊,最后写广漠和“麦秋”季节,由近及远,一一分咏,韵致亦徐徐泄出。全诗构思自然平实,由诗人“离心”、思绪一直写到广袤无垠和时令,堪称宏逸。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50页

xià--kòuzhǔn

xīnyǎoyǎochíchíshēnyuànrénliǔchuí

zhǎnglángwényànqīnghánwēimàiqiūshí

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¹。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注释:¹妨:一本作“坊”。
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和醉重寻幽梦,残衾(qīn)已断熏香。

  “兰舟”两句。“兰”通“栏”。言围着栏干的客船从岸边绿荫下荡开,离之而去。客船渐去渐远,词人的心也随之渐生愁意,更可恨的是,眺望客船的视线却被一座矮桥无端隔断,使他更增一分愁意。乘舟离去的是其爱人,所以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上。“暮烟”两句。西园,为吴文英曾居处,即词人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此处是说:如今我经过西园路上,只见那里弥漫着一片潇潇烟雨,此景此情,合而为一,更生愁思。想起从前因为离别依依,担误了爱人梳洗打扮的时候,所以匆匆离别而去。“约黄”,六朝妇女多妆黄色在额角上为饰,称为约黄。梁简文帝《美女篇》诗就有“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句可证之。“还怕”两句,一“还”字点明重来。两句有“人面桃花”之感。此言词人重来这里两人的离别之处,见到“邮亭”、“夕阳”景物依旧,却不见“人面”,因为离人已如夕阳西坠般不顾而去,所以词人只有“唤酒”浇愁。上片最后两句点出乃是词人忆旧之作,“还怕”、“旧曾”字样都可证之。  

  “蝉声”两句。换头以蝉栖别枝,长声歌鸣,暗喻苏姬离他而去。所以,词人触景生情,对曼声而鸣的蝉声,总感到难以卒听,而且感到还不成曲调,更生出厌恶之心。“御罗”两句,为倒装句,一“忆”字,透露出词人由苏之去妾而联想起杭之亡妾。想起两个人在西湖边临水而居。夫唱妇随曾度过多少个销魂日子,其中就有杭妾舞袖翩翩,歌扇半遮的歌舞镜头的回忆。“和醉”两句,复归眼前。言词人独饮孤酒,不单单是为了销愁,而且还为了能够醉入梦乡,去追觅寻找仙侣。可惜鸳鸯衾虽在,只剩己身独卧,而且爱人(指苏姬)特有的熏香气息,在衾中也已消失殆尽。下片亦全是忆旧、思恋之作。  

  统观全词内容,似与题目“桂”,毫无联系之处,而与《风入松·春晚感怀》,则尚可以互为表里参之。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77页

sàishàng

róng tángdài 

fēnglüèshāoliánshān suìchéngwèixiàguān 
shāntóufēngshēngshēngjiào zhīshìjiāngjūnlièhuán 
渭川千亩入秦关,淇澳青青水一湾。
(wèi)¹千亩入秦关²,淇澳(yù)青青水一湾。
注释:¹渭川、淇澳:中国古代著名的产竹基地。淇澳,本作“淇奥”。淇水弯曲处。²秦关:原指秦地关塞。此指关中地区。
两地高风来拱向,中间突兀太行山。
两地¹高风²来拱向,中间突兀(wù)³太行山。
注释:¹两地:指渭川和淇澳。²高风:高尚的风操。³突兀:高耸的。
写秦关内的渭川与(关外的)淇澳两地有着高尚风操的君子竹茁壮翠美,隔着高耸的太行山脉遥相呼应。

àoqīngqīngshuǐwān--zhèngxiè

wèichuānqiānqínguānàoqīngqīngshuǐwān

liǎnggāofēngláigǒngxiàngzhōngjiāntàixíng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