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千金一笑挥,危途惊定始伤悲。问安慈母翻成泣,乞米贫交不疗饥。
不惜千金一笑挥,危途惊定始伤悲。问安慈母翻成泣,乞米贫交不疗饥。
总谓鲁连曾却敌,谩传李涉旧能诗。只从邻曲多豪客,无怪荆吴满战旗。
总谓鲁连曾却敌,谩传李涉旧能诗。只从邻曲多豪客,无怪荆吴满战旗。

hàiliùyuèchū--guō

qiānjīnxiàohuīwēijīngdìngshǐshāngbēiwènānfānchéngpínjiāoliáo

zǒngwèiliáncéngquèmánchuánshèjiùnéngshīzhǐcónglínduōháoguàijīngmǎnzhàn

郭钰

郭钰

(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字彦章,吉水人。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 4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岸雨 一作:片雨)
岸雨¹过城头,黄鹂上戍(shù)²
译文: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
注释:¹岸雨:一作“片雨”。²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¹花飘客泪²,边柳挂乡愁。
译文: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注释:¹塞:边塞。²客泪:离乡游子的眼泪。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bì)(qiú)¹
译文: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注释:¹敝裘: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¹
译文: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注释:¹瓜州:即晋昌(今甘肃敦煌)。

  这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武威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岸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这只黄鹂成了这环境恶劣的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似乎也传达的诗人内心的某种温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首联,诗人的情感含而未发,并未明言,似有一丝苍凉,更有一缕温情蕴含其中,彰显含蓄之美。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相互融。一个“飘”字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而“挂”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诗人很巧妙杨柳意象中留别的内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诗词中柳就有留恋之意。“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这沉甸甸的乡愁,这思乡的痛苦,就很生动地表达出来了,就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把无形的情感——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颈联“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直抒胸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抒发的都是年华已去的感伤。而“青春换敝裘”则补充说明了为什么要悲白发。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难免,而诗人对年华的失去如此悲伤,是因为大好青春年华居然没有建功立业,居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裘”是名贵的皮大衣,是达官贵人才穿得起的,在这里暗指功业。因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盛唐时代的诗人更加是以天下为己任,几乎个个都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够辅助皇帝成就一个盛世。岑参毫无疑问也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一个“敝裘”就明白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志。

  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武威)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诗歌的结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无情未必真豪杰”,边塞诗人不仅仅书写那些雄心壮志,那些塞外奇景,那些男儿豪情,还书写心中的那一缕柔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半空跻(jī)宝塔¹,时望尽京华²
译文:登上宝塔站在半空,一眼望尽了繁华的京都。
注释:总持寺:在长安城中。浮图:塔。跻:登。¹宝塔: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序》:“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二”塔,即浮图、地图,梵名率堵坡,又作塔婆、兜婆。²京华:繁华京都。京都,繁华之最,故称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竹绕渭(wèi)¹遍,山连上苑²斜。
译文:竹林环绕着渭水河,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
注释:¹渭川:渭水、渭河。²上苑: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四门¹开帝宅²,阡(qiān)³逗人家。
译文: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道路两旁坐落着人家。
注释:¹四门:四方之门。²帝宅:犹皇都、帝城,在此指长安。³阡陌:田间道,此泛指道路。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累劫¹从初地²,为童忆聚沙。
译文:屡次经劫从初地绕始,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
注释:¹累劫:屡次经劫。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²初地:佛家术语。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亦称欢喜地。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一窥(kuī)功德¹见,弥益²道心³加。
译文: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
注释:¹功德:佛家对一切善事、善举统称为“功德”,即功业德行。²弥益:愈益。³道心:向道之心。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坐觉¹诸天²近,空香逐落花。
译文: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四处飘香散花尽落。
注释:¹坐觉:自然感到。²诸天:众天神之简称。

  这首诗写诗人登总持寺佛塔所望长安景色以及对佛法的感悟。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诗的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的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绕。

  由此,引发了诗人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二句既与塔有关,扣合题目,又具有佛理,构思十分巧妙。

  “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诗人这里讲述了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

  诗的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空香逐落花”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春红编著.禅诗精选: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01:5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译文:才停了船,风又吹起,把缆绳系在了野桐林的一棵大树上。
注释:灵晖:诗人徐照的字,永嘉四灵之一。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月在楚天¹碧,春来湘水深。
译文:皓月当空,南方的天空越发清亮;春天来临,湘江的水更加浩荡。
注释:¹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借指南方的天空。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官贫思近¹(què)²,地远动愁心。
译文:我官小位卑,正盼着得到朝廷重用,却又客地遥远,怎不痛入愁肠?
注释:¹近:靠近。此句言自己官小位卑,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²阙: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所喜同舟者,清羸(léi)¹亦好吟。
译文:值得庆幸欢喜的同舟的旅伴,虽然很是清瘦,却也雅爱文章。
注释:¹清羸:清瘦。
了不知名姓,偶遇长安市。
了不知名姓,偶遇长安市。
译文:偶然在长安集市上相遇,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和姓氏。
片语忽相投,欢然结生死。
片语¹忽相投,欢然²结生死。
译文:我们短暂交谈后只觉心意相投,就高兴地结为生死之交。
注释:¹片语:简短的话。²欢然:喜悦的样子。

féngxiázhě--tēng

lezhīmíngxìngǒuzhǎngānshìpiànxiāngtóuhuānránjiéshēng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冸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觅梅花信息¹,拥²吟袖³,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泮(pàn)寒晛(xiàn)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lǒng)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
译文:为了把梅花的信息寻觅追赶,我低声吟哦,双袖紧掩,暮色苍茫,连马鞭都浸透了冬寒。自从放鹤的诗人永逝之后,月下的暗香,月中的疏影,这诗句也似被冷冻在湖里的自山。但,总有一天寒冰消解,阳光璀灿,到那时,看满城春色融融,伴随御沟的流水来到人间。还有这碧瓦陇中,竹根篱边,美好的残雪纵然为期短暂,而我却要在垂柳边畔解鞍小驻,尽情饱览。
注释:断桥残雪:西湖十景之一。断桥在西湖孤山的侧面,里湖与外湖之间。¹觅梅花信息:梁简文帝有《雪里觅梅花》诗:“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²拥:合拢一起。³吟袖:词人的衣袖。⁴自放鹤人归:北宋林逋结庐孤山,梅妻鹤子,终身不仕,纵情山水。⁵等闲:不留意,转眼间。⁶泮:冰雪融化。⁷晛:阳气浮动。⁸瓦陇:屋顶以瓦敷成的行列。⁹竹根:篱边。
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月初三。东阑。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鵷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láng)(gān)¹。半倚云湾。孤棹(zhào)晚,载诗还。是醉魂醒处,画桥第二,奁(lián)²初三。东阑(lán)³。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湿锦鵷(yuān)斑。还见晴波涨绿,谢池梦草相关。
译文:翠竹一片,半倚布满浓云的水湾,天色将晚,看扁舟一叶,正满载诗情归来靠岸。即使醉魂梦魄到此也该清醒,因为这里有画桥第二,还有镜匣般的湖水漾动着初三的月船。是谁在东边的花园里踏出珠玉般声响?却嗔怪冰冷泥滑,溅湿了锦鞋上绣下凤乌似的图案。而我见到的却是晴空辉映新涨的绿水,还有,谢灵运梦中的春草池塘,听园林里乌儿的鸣声正在变换。
注释:¹琅玕:美玉,这里指翠竹。²奁月:玲珑的月亮。奁,妇女用的镜匣。³东阑:犹言东园。阑,通“栏”。⁴步玉:踏雪。⁵锦鹓:饰有鸟的锦制女鞋。鹓,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⁶谢池: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故称“谢池”。⁷梦草:《南史·谢惠连传》称,谢灵运梦见他弟弟谢连惠,文思大畅,故称“梦草”。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一起三句从寻梅踏雪落笔,风致高雅,笼罩全篇。“拥”字尤见工炼。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当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结庐,蓄有两鹤。和靖常游山水。客至,令童子放鹤。林逋见之,即棹舟归去。“放鹤人归”,说明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月香水影”,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此“放鹤”三句,以古衬今,反跌有力。就其所在,曰梅、曰鹤,皆自然贴切,挪置他处不得。言“寒”、言“冷”,正状雪后,暗切题面。下文“泮寒晛暖”,亦“残雪”之意。继以“看融城、御水到人间”,则意境顿开,笔墨恣放。歇拍“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二句,写入、写景,清新可喜,颇见思致。

  开头六句,前三句情调高昂,后三句则婉转曲折,今昔情景相较,显得跌宕有力。词人感情起伏荡漾,反复咏唱之间,更觉它韵味悠远。难怪《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该词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无与为匹”,可谓贴切。

  换头,承上写景。翠绿的竹林“半倚云湾”,是格外清雅的境界。接下来,“孤棹晚、载诗还”,拍到游人自身。上应“吟”字,钩锁紧密。向晚湖上之悄寂,全从“孤”字透出。“醉魂醒处”,由痴而惊,由惊而醒,写美景透过一层。也隐隐可见少年词人诗酒风流的神貌。“画桥第二,奁月初三”,玲珑剔透,正是所谓“敲金戛玉,嚼雪盥花”的妙句,把一种承平公子流连风物的华美诗情写得委婉尽致。

  在下片中,“琅歼”、“东阑”两个独语句对景物空间的转移起了提示作用。“有人”诸句非指旁人,正是诗人及其游侣之谓,侧笔一写,转觉有趣。

  为补足断桥残雪“残雪”之景,词人措置裕如,又拈出归途所见的另一则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东边的花园里,有人曼妙地悄提翩翩长裙,轻挪碎步,嗔怪薄冰渐化,残雪正融,路滑泥湿,浸染溅污了有鸾凤图案的锦缎绣鞋。在断桥残雪的风景画框中嵌上神态活灵活现、怨气十足、呼之欲出的淑女步玉,嗔怪雪水湿泥溅润绣鞋立体小品图案,不仅生活气息浓郁,给夕霭暮岚缭绕笼罩的清幽淡雅冷色调铺陈的断桥残雪画面,点上一抹鲜活明亮的色彩,使之动静相谐相辅,活力四射,而且“冰泥,沁湿锦鸩斑”正恰恰扣紧“残雪”这一关键词。接着,词人从“锦鸩”着想,亦可知其入之华富、其姿之俊爽了。回首上文,旨在赋景,而景中有人,便得姿态,是深知词家三昧者也。

  结句“晴波涨绿”,言冰雪消融,春水渐生,已翻出盎然生机,然而此景盖为作者心中所想,未必眼中所见。相传谢灵运梦见测惠连,文思大畅,乃得“池塘生春草”之句。“谢池梦草”,即用此典,照应篇首,以诗情作结。全词写得清丽明秀,可以代表草窗早年词风。才思横溢,宜乎张成寻“惊赏敏妙,许放出一头地”之语。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第十一卷》.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31-32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1731
3、 张冰,全凤荣.《历代四季咏物词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654

lánhuāmàn ·duànqiáocánxuě

zhōu sòngdài 

méihuāxìn yōngyínxiù biānhán fàngrénguī yuèxiāngshuǐyǐng shīlěngshān děngxián pànhánxiànnuǎn kànróngchéng shuǐdàorénjiān lǒngzhúgēngènghǎo liǔbiānxiǎozhùyóuān 
lánggān bànyúnwān zhàowǎn zàishīhuán shìzuìhúnxǐngchù huàqiáoèr liányuèchūsān dōnglán yǒurén guàibīng qìnshī湿jǐnyuānbān háijiànqíngzhǎng绿 xièchímèngcǎoxiāngg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