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忽开雾,凭高散旅愁。
宿雨忽开雾,凭高散旅愁。
野烟啼翠鸟,庭草卧青牛。
野烟啼翠鸟,庭草卧青牛。
怪石尖于剑,长杉高过楼。
怪石尖于剑,长杉高过楼。
尚怀登绝顶,东北望杭州。
尚怀登绝顶,东北望杭州。

chūndēngyǒngān--zhāngxiàn

宿kāipínggāosànchóu

yāncuìniǎotíngcǎoqīngniú

guàishíjiānjiànzhǎngshāngāoguòlóu

shàng怀huáidēngjuédǐngdōngběiwànghángzhōu

张宪

张宪

张宪(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字思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初前后在世。少时,负才不羁,慕鲁连子为人,不治产业,誓不娶、不归乡里,故年逾四十而犹独居。至正甲午(1354),以布衣上书辩章三旦公,公奇之,列置三军之上。出奇料敌,言一一中表。为某官,非其志,弗就。乙未(1355)春,冦复陷常、湖,又以书干苗部总兵,不能听,辄去。后还富春山,混迹僧人中。晚为张士诚所招,署太尉府参谋;迁枢密院都事。元亡,变姓名为佛家奴,周游四方,不娶妻,不返乡里。后到杭州,寄食报国寺,终日书不离手,以老终身。宪著有《玉笥集》十卷,常携此集自随,卧则以之藉首。《四库总目提要》评称其作“磊落肮脏,豪气坌涌。” ▶ 2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雾树溟(míng)(yíng)¹叫乱鸦,湿云²初变早来霞。
译文:树木笼罩在迷朦的烟雾之中,乌鸦在鸣叫,宿雨初霁,残云旭日辉映成霞。
注释:¹溟潆:模糊不清。²湿云:雨后云。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东风已绿先春¹草,细雨犹寒后夜²花。
译文:东风已经吹绿了早春的春草,小雨天气早晨仍然感觉到寒意。
注释:¹先春:早春。²后夜:指早晨。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村艇(tǐng)隔烟¹呼鸭鹜(wù),酒家依岸扎篱笆。
译文:村里小船上的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深居¹久矣忘尘世,莫遣(qiǎn)江声入远沙²
译文:长久以来远离尘嚣,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
注释:¹深居:谓远离尘嚣之世。²远沙:远村。江南水村多以“沙”命名。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
译文:大兴安岭的气候微凉,在那里蝉声都听不到,在山里只觉得云都是冷的,风也是轻柔而凉爽的,暑气在这里自然地收起来了。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
译文:这里高山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低矮的山岭一片葱翠。刚长出的树苗明亮鲜明,母林深幽昏暗,郁郁葱葱。
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
译文:秋天最美的时节,大兴安岭就已经下满了雪,五月间溪水如比喻一般温润美好,潭水清澈深幽,就如秋天的景物一般。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译文:一片片松树在风的吹拂下就像波浪一般,人的声音都湮没在这波涛之中。这里的树木高大伟岸,可以用来建造高大的房子,造福神州。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岭上森林岭下田,牛肥香草乳如泉。
译文:山岭上面是森林,下面是农田,牛儿肥美草儿清香,牛乳像泉水一样甘甜。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层楼灯火添新景,小市歌声入远烟。
译文:一层一层的小楼,灯火通明,增添了新奇的景色,小市集里的歌声飘入远远的炊烟。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伐木红旗明翠谷,运材铁轨接青天。
译文:砍伐的木头上飘扬的红旗点缀着翠绿的山谷,运走木材的铁轨连接到了天边。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还。
山中父老神枪手,系马白桦射雉(zhì)¹还。
译文:山中的父老乡亲都是神枪手,拴着马在白桦林里射到野鸡,带着野鸡回家。
注释:¹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白玉谁家郎¹,回车渡(dù)天津²
译文: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注释: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¹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²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看花东陌(mò)¹上,惊动洛阳人。
译文: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¹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用潘岳典。

  “白玉谁家郎”借用了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潘岳又叫潘安,潘安之美有多处记载,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也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回车渡天津”句,将笔墨集中于洛阳贵公子出游回车过桥之状,间接陈述出洛阳繁华风物及士女冶游盛况。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句,“东陌”是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每到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游乐赏花。此句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景象,颇具戏剧色彩和民歌风味。洛阳人多喜欢于桥上闲步顾盼周围美景,而在桥上行走也成为期望获得游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诗人提到高车轩驾中的如玉少年,兼有魏晋风流般的行为举止,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描绘其眼中所见情郎的身影,突显出其春情春思,可谓春风得意。

  全诗语言率直自然,确实是“清水芙蓉”,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攘攘,观赏人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参考资料:
1、 华锋等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284-285
2、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43

luòyáng

bái tángdài 

báishuíjiāláng huíchētiānjīn 
kànhuādōngshàng jīngdòngluòyángrén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¹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yūn)(yūn)无所²,故称瑞³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译文:兰花的香味,不可以贴近嗅取品赏。它的香味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它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的香味弥漫飘忽,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的象征。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把画画得像。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注释:¹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²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³瑞:吉,善。⁴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⁵名:说出。⁶即:即使。⁷肖 :相似。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别梦依依到谢家¹,小廊(láng)回合²曲阑(lán)³斜。
译文: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注释:¹谢家:泛指闺中女子。晋谢奕之女谢道韫、唐李德裕之妾谢秋娘等皆有盛名,故后人多以“谢家”代闺中女子。²回合:回环、回绕。³阑:栏杆。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多情只有春庭月¹,犹为离人²照落花。
译文: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注释:¹“多情”句:指梦后所见。²离人:这里指寻梦人。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却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梦里也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别梦依依到谢家”写诗人与情人梦中重聚,难舍难离;“小廊回合曲阑斜”写依旧是当年环境,往日欢情,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句写明月有情;第四句写落花有恨。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作者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2-1383

rén

zhāng tángdài 

biémèngdàoxièjiā xiǎolánghuílánxié 
duōqíngzhǐyǒuchūntíngyué yóuwèirénzhàoluò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