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桥下旧英雄,半百年华一梦中。
河南桥下旧英雄,半百年华一梦中。
五夜忽闻呼启启,九原堪恨去匆匆。
五夜忽闻呼启启,九原堪恨去匆匆。
孤鸾吊影菱花掩,怨鹤无声蕙帐空。
孤鸾吊影菱花掩,怨鹤无声蕙帐空。
斧钺朱殷今日事,埋香有地不如公。
斧钺朱殷今日事,埋香有地不如公。

wǎnfāngguìqīng--tiānyóu

nánqiáoxiàjiùyīngxióngbànbǎiniánhuámèngzhōngwénjiǔyuánkānhèncōngcōng

luándiàoyǐnglínghuāyǎnyuànshēnghuìzhàngkōngyuèzhūyīnjīnshìmáixiāngyǒugōng

胡天游(元)

胡天游(元)

胡天游(1288—1368)元代诗人。名乘龙,以字行,自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岳州平江人。7岁即有诗名,少时有进取之志,中年以后,隐居自乐,拟《述志赋》以明志。晚年值无末兵乱,生活困顿不堪,下田耕种,忍饥劳作。其诗多苍凉悲壮,略少修饰,论者以为可与虞集等人之作媲美。诗多于兵乱中散佚,今存《傲轩吟稿》1卷。 ▶ 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青青河畔(pàn)¹草,郁郁²园中柳。
译文:河边草地青青,园中柳树郁郁葱葱。
注释:¹河畔:河边,岸边。²郁郁:茂盛的样子。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盈盈¹楼上女,皎(jiǎo)²当窗牖(yǒu)³
译文: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注释:¹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²皎皎:皎洁,洁白。³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上古的“窗”专指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泛指窗。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娥娥¹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译文:上着艳丽妆容,姿容美好,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注释:¹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方言》:“秦晋之间,美貌谓之娥。”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昔为倡(chāng)¹女,今为荡子妇。
译文:她曾经是常年卖唱的歌女,现在已经成了游子的妻子。
注释:¹倡家: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说文》:“倡,乐也,就是指歌舞妓。”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荡子¹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注释:¹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列子》里说“有人去乡土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世谓之为狂荡之人也”可以为证。

  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此诗结构直中有婉,虚实相映;描写细腻,突出细节;运用叠词,富有情韵。

  此诗叙述的是一个生活片断,大致描述如下:女主人公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园林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拨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此诗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这首诗其实就是一首歌词,是能够歌唱的诗句,也是《古诗十九首》中使用了第三人称叙说的形式。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楼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营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互易不得。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用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辞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自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南朝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这位诗人不可能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唐代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妆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情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显示出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这就是个性化的典型性。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4-135

qīngqīngpàncǎo

míng liǎnghàn 

qīngqīngpàncǎo yuánzhōngliǔ 
yíngyínglóushàng jiǎojiǎodāngchuāngyǒu 
ééhóngfěnzhuāng xiānxiānchūshǒu 
wéichàngjiā jīnwéidàng 
dàngxíngguī kōngchuángnánshǒu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
山抹微云,天连¹衰草,画角声断谯(qiáo)²。暂停征棹(zhào),聊共引³离尊。多少蓬(péng)(lái)旧事,空回首、烟霭(ǎi)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般;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注释:¹连:一作“黏”,即“粘”。²谯门:城门。³引:举。⁴尊:酒杯。⁵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⁶烟霭:指云雾。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销魂¹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màn)²赢得、青楼薄幸³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注释:¹销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²谩:徒然。³薄幸:薄情。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按此说法,“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少游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渐黄昏,清角吹寒,都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郴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静。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后,秦观因此得名“山抹微云君”。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26-831

mǎntíngfāng ·shānwēiyún

qínguān sòngdài 

shānwēiyún tiānliánshuāicǎo huàjiǎoshēngduànqiáomén zàntíngzhēngzhào liáogòngyǐnzūn duōshǎopéngláijiùshì kōnghuíshǒu yānǎifēnfēn xiéyángwài hánwàndiǎn liúshuǐràocūn  (wàndiǎnzuò shùdiǎn )
xiāohúndāng xiāngnángànjiě luódàiqīngfēn mányíng qīnglóuxìngmíngcún shíjiàn jīnxiùshàng kōnghén shāngqíngchù gāochéngwàngduàn dēnghuǒhuánghūn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姓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梁北有黎丘¹部,有奇鬼焉,善效²人之子姓昆弟³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
注释:¹黎丘:古地名,燧人氏都邑。春秋宋国地,战国魏国地,汉代梁国地,隋唐宋州地、宋代南京地。在虞城县北二十里黎丘村(今河南商丘商丘新区贾寨镇孙楼村黎丘寺村),今有黎丘寺遗址。²效:模仿。³昆弟:兄弟。⁴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丈人归,酒醒,而诮(qiào)¹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译文:老者回到家里,酒醒以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
注释:¹诮:责备。
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子泣而触地曰:“孽(niè)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译文: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邑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¹之矣。”
译文: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它。”
注释:¹尝闻:曾经听说过。尝,曾经。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明日¹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译文: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它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邑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
注释:¹明旦:早晨天亮的时候。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译文:那些被像是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¹气先侵玉女扉(fēi)²,清光旋透省郎闱(wéi)
注释:¹寒:全唐诗校:“一作爽。”²玉女扉:借指闺室的窗户。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梅花大庾(yǔ)岭头发,柳絮(xù)章台¹街里飞。
注释:¹章台: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 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0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另有战国时秦国王宫地名和西汉长安城街名。 在诗词中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此状雪花如柳絮飞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欲舞定随曹植马¹,有情应湿谢庄衣。
注释:¹曹植马:曹植有《白马篇》,曹植马即白马。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¹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注释:¹旋:漫。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侵夜可能争桂魄¹,忍寒应欲试梅妆²。
注释:¹桂魄:指月。²梅妆:即梅花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zhuī)送陆郎¹
注释:¹陆郎: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此以陆郎自喻。

duìxuěèrshǒu

shāngyǐn tángdài 

hánxiānqīnfēi qīngguāngxuántòushěnglángwéi 
méihuālǐngtóu liǔzhāngtáijiēfēi 
dìngsuícáozhí yǒuqíngyīngshī湿xièzhuāng 
lóngshānwànduōyuǎn liúdàixíngrénèryuèguī 

xuánzhūliánguòfěnqiáng qīngliǔzhòngshuāng 
suíjiānglìngkuāqióngshù yòujiātáng 
qīnnéngzhēngguì rěnhányīngshìméizhuāng 
guāndòngdōng西 chángduànbānzhuīsòngláng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
(shēng)歌间错华筵(yán)¹启。喜新春新岁²。菜传纤(xiān)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
译文:新春时节筵席摆开,笙歌高奏,大家都喜迎新年。姑娘们的纤纤素手端来的春菜盘子里有青、有细。天地阴阳交合之气就这样融入东风里。
注释:¹华筵:丰盛的筵席。²新岁:新年。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已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fān)儿胜儿¹都姑媂(dì)²。戴得更忔(qì)³。愿新春已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译文:幡儿胜儿都很美好,姑娘们戴着都高高兴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都吉吉利利、百事如意。
注释:¹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²姑媂:整齐。³忔戏:可爱。

  赵长卿的词虽然有十卷三百首之多,虽然被毛晋刻入“名家词”,但在宋人眼中,他只是一位第三流的词人。可能因为他的词爱用口语俗话,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词”,所以在士大夫的赏鉴中,他的词不很被看重。朱祖谋选《宋词三百首》,赵长卿的词,一首也没有选入。学者施蛰存认为,雅即是俗,俗亦是雅,赵词不落于俗套,也可谓不拘一格。

  有一些作家和批评家,他们评论文学作品,其实是古今未变。孔老夫子要求“温柔敦厚”,白居易要求有讽喻作用,张惠言、周济要求词有比兴、寄托,当代文论家要求作品有思想性,其实是一个调子。这些要求,在赵长卿这首词里,几乎一点都找不到。赵长卿并不把文学创作用为扶持世道人心的教育工具,也不想把他的词用来作思想说教。他只是碰到新年佳节,看着家里男女老少,摆开桌面,高高兴兴的吃年夜饭。他看到姑娘们的纤手,端来了春菜盘子,盘里的菜,有青、有细,从家庭中的一片和气景象,反映出新年新春的东风里所带来的天地间的融和气候。唐、宋时,不管是吃年夜饭,还是新年中吃春酒,都要先吃一个春盘,类似现代酒席上的冷盆或大拼盆。盘子里的菜,有萝卜,芹菜、菲菜,或者切细,或者做成春饼(就是春卷)。杜甫有一首《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赵长卿这首词的上片,就是化用了杜甫的诗。

  幡儿、胜儿,都是新年里的装饰品。幡是一种旗帜,胜是方胜、花胜,都是剪镂彩帛制成各种花鸟,大的插在窗前、屋角,也可挂在树上,小的就戴在姑娘们头上。现在北方人家过年的剪纸,或如意,或双鱼吉庆,或五谷丰登,大概就是幡、胜的遗风。这首词里所说的幡儿、胜儿,是戴在姑娘们头上的,他看了觉得很欢喜。“姑媂”、“忔戏”这两个语词都是当时俗语,读者现在不易了解,可能在江西南丰人口语中,它们还存在。从词意看来,“姑媂”大约是整齐、济楚之意。“忔戏”又见于作者的另一首词《念奴娇》,换头句云:“忔戏,笑里含羞,回眸低盼,此意谁能识。”这也是在酒席上描写一个姑娘的。这里两句的大意是说:“幡儿胜儿都很美好,姑娘们戴着都高高兴兴。”辛稼轩词云:“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也是这种意境。

  词人看了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团坐着吃春酒、庆新年,在笙歌声中,他起来为大家祝酒,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一家子都吉吉利利、百事如意。于是,这首词成为极为好的新年祝词。

  词到了南宋,一方面,在士大夫知识分中间,地位高到和诗一样。另一方面,在平民百姓中,它却成为一种新的应用文体。祝寿有词,贺结婚有词,贺生子也有词。赵长卿这首词,也应当归入这一类型。它是属于通俗文学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7-1458页

tànchūnlìng ·shēngjiāncuòhuáyán

zhàochángqīng sòngdài 

shēngjiāncuòhuáyán xīnchūnxīnsuì càichuánxiànshǒuqīng  dōngfēng 
fānérshēngérdōu dàigèng yuànxīnchūnhòu  bǎishìd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