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渭川风雨清吟枕,花开时有凤寻。文湖州是个知音。春日临风醉,秋霄对月吟。舞闲阶碎影筛金。
马谦斋

马谦斋

马谦斋,[元](约公元一三一七年前后在世)名、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与张可久同时,且相识。工散曲,太平乐府等曲选集中所收颇多。张可久有《天净沙·马谦斋园亭》,曾在大都(今北京)作过官,辞官后归隐,有人说他后来隐居杭州。现存小令十七首 ▶ 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门前唤担买芳菲,白发犹堪插一枝。
门前唤担买芳菲¹,白发犹堪插一枝。
译文:门前有人叫着担子卖花,即便我的头发花白,也还可以插上一枝花。
注释:¹芳菲:香花芳草。
旧厌蛙声今喜听,墙阴特地作盆池。
旧厌蛙声今喜听,墙阴¹特地作盆池。
译文:我曾经讨厌青蛙的声音,现在却喜欢听它,还特意在墙的阴暗处做了个盆池。
注释:¹墙阴:墙的阴影处;墙的阴暗处。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秦穆公¹谓伯乐曰:“子²之年长³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长
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年纪大了,您的家族中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长
注释:¹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²子:尊称,相当于“您长。³年长:年纪大了。子⁴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伯乐对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²。天下之马者³,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zhé),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mò)(xīn)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长
译文:伯乐回答说:“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天下最好的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我的家族中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打柴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求您接见他。长
注释:¹对:回答。²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 形容,形体外表。相,仔细观察。³天下之马者:天下最好的马。⁴若灭若没,若亡若失:意思是说千里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⁵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⁶下才:才能低下的人。⁷良马:一般的好马。⁸与共:—起。⁹担纆薪菜:担柴挑柴。 纆,挑东西用的绳索。 菜,通采。薪菜,及打柴草。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¹。三月而反²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长穆公曰:“何马也?长对曰:“牝(pìn)³而黄。长使人往取之,牡(mǔ)而骊(lí)。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¹⁰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长
译文: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长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长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长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长
注释:¹使行求马: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²反:同“返长,返回。³牝:雌性的鸟、兽。与“牡长相对。⁴牡:雄性的鸟、兽。⁵骊:纯黑色的马。⁶说:同“悦长,高兴。⁷败矣:坏了、糟了。⁸色物:色,纯色:物,杂色。两者指马的颜色。⁹尚:尚且。¹⁰弗:不。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伯乐喟(kuì)¹太息²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³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长
译文: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观察他所需要观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长
注释:¹喟然:叹气的样子。²太息:长叹。³天机:天赋的悟性,或非常情深的道理。⁴遗:遗漏。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译文: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翼翼¹归鸟,晨去²于林。
译文: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
注释:¹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²去:离开。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远之¹八表²,近憩(qì)³云岑(cén)
译文:天空辽阔任飞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注释:¹之:到,往。²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³憩:休息。⁴云岑:高耸入云的山峰。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和风不洽¹,翻翮(hé)²求心³
译文:和暖春风迎面吹,掉转翅膀求遂心。
注释:¹洽:融合,这里是“顺”的意思。²翻翮:掉转翅膀。³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顾俦(chóu)¹相鸣,景²(bì)³清阴
译文:且看同伴相鸣叫,身影藏在清树荫。
注释:¹俦:同伴。²景:同“影”,身影,指归鸟。³庇:隐藏。⁴清阴:指清凉树荫。
少怀壮志
少怀壮志
译文:少怀壮志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jiǎn)所戮(lù)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籍少时¹,学书²不成,去;学剑³,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注释:¹少时:少年时期。²学书:学习文字,即认字写字。书,指文字。³学剑:指学习击剑等武艺。⁴兵法:治军作战的法则,即军事学。⁵略知其意: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始皇帝游会(kuài)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¹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dàn)²籍矣。
译文: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注释:¹才气:指才能、勇气。²惮:畏惧。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秦二世元年¹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jiàng)。”是时桓楚亡在泽中²。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³。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shùn)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shòu)。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pí)将,徇(xùn)下县。
译文: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让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得到了八千人的精英士兵。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注释:¹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21。秦二世,秦始皇少子胡亥。在位三年。²亡在泽中:逃亡在荒野沼泽之中。亡:逃亡。³居外待:在外面等着。⁴门下:指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等人。⁵谕以所为起大事: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谕,告诉,使知道。所为,代词“所”和介词“为”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做某事的缘由或目的。起大事,举大事,指起义。
  
叱咤风云
译文:叱咤风云
  叱咤风云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pī)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¹,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chēn)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jiàn)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jiàn)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nú)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gāo)
译文: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汉王大为吃惊。这时项王就向汉王那边靠近,分别站在广武涧东西两边互相对话。汉王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一战。汉王不听,项王埋伏下的弓箭手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跑进成皋。
注释:¹楼烦: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此文中指汉军中的楼烦战士。²被甲: 穿上盔甲。被,通“披”。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jū)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¹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xū)(yí)人武涉往说淮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²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译文: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赵两国,而且正准备向楚军进攻,就派龙且前去迎击。淮阴侯与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韩信趁此机会自立为王。项王听到龙且军败的消息,心里害怕了,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劝他联楚背汉,与楚汉三分天下。淮阴侯不听。这时候,彭越又返回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十五天之内,我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
注释:¹灌婴:一前176:汉代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年轻时以贩丝为业,后随刘邦转战各地,平定天下,以功封侯。²彭越:一前196:汉代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人。前2021一度率千余人追随刘邦,后又拥兵数万驻守在巨野今山东巨野南而无所归属,至前2021夏配合刘邦击楚,得魏地十余城,被封为魏王豹的相国。前2021与刘邦合兵击溃项羽,被封为梁王。前196年因谋反被吕后所杀。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¹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suī)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译文:外黄起先不归顺。过了几天终于投降了,项王很生气,命令男子十五岁以上的全部到城东去,要把他们活埋了。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十三岁,前去劝说项王,说道:“彭越凭强力威胁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才姑且投降,为的是等待大王。如今大王来了,又要全部活埋他们,百姓哪儿还会有归附之心呢?从这往东,梁地十几个城邑的百姓都会很害怕,就没有人肯归附您了。”项王认为他的话对,就赦免了准备活埋的那些人。项王东进睢阳县,睢阳人听到这情况都争着归附项王。
注释:¹外黄令舍人儿: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侯。淮阴侯弗听。是时,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sì)¹。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大司马咎者,故蕲(qí)狱掾(yuàn),长史欣亦故栎(yuè)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译文: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都没出来。汉军就派人去辱骂他们,一连五六天,大司马曹咎忍不住气愤,派兵渡汜水。士卒刚渡过一半,汉军出击,大败楚军,缴获楚军的全部物资。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塞王司马欣等都在汜水边上自刎了。大司马曹咎,就是原来的蕲县狱椽,长史司马欣就是以前的栎阳狱吏,两个人都曾经对项梁有恩德,所以项王信任他们。这时候,项王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被打败了,就带兵往回赶。汉军当时正把楚将钟离昧(mèi,妹)包围在荥阳东边,项王赶到,汉军害怕楚军,全部逃入附近的山地。
注释:¹汜水:河名。在今河南荥阳附近。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垓下悲歌
译文:垓下悲歌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则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¹,常幸从;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xī)气盖世²,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què),美人和(hè)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注释:¹有美人名虞: 有位美人名叫“虞”。一说“虞”是姓。²气盖世:气概浩大,世上无人可及。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¹,麾(huī)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²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译文: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注释:¹上马骑:上了马,跨坐在鞍上。骑,单乘称为“骑”。一说,“骑”字疑为衍文。《汉书。项籍传》作“羽遂上马”。²直夜:趁着夜色。一说,直夜,中夜,半夜。见李慈铭《史记札记》
  垓下悲歌
项王渡淮,骑能属(zhǔ)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fǔ),田父绐(dà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译文: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¹,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ì)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注释:¹快战:痛快地打一仗。一本作“决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译文: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mǐ),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¹:“如大王言!”
译文: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注释:¹骑皆伏曰:骑兵们都佩服地说。伏,通“服”,佩服。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¹舣(yǐ)船待,谓项王曰:“江东²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wàng)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wàng)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译文: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注释:¹亭长:《汉书》颜师古注:“亭长者,主亭之吏也。亭,谓停留行旅宿食之馆。”秦汉时制度,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是当时乡官。²江东: 指今长江下游南岸的江苏、安徽地区,与古代的“江西”相对。这是项羽起兵的地方。何渡为:还渡江干什么。以赐公:把它送给您。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它,指马。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¹十余创,顾见汉骑司²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³乎?”马童面之,指王翳(yì)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wěn)而死。
译文: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注释:¹被:遭受。²骑司:骑兵将领中的官名。³故人:旧友。⁴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⁵购:悬赏征求。⁶为若德:意思是送给你点儿好处。“德”,恩德。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鸿鹄(hú)¹高飞,一举千里。
译文: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注释:¹鸿鹄: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羽翮(hé)¹已就,横绝四海。
译文: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注释:¹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译文: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虽有矰(zēng)(zhuó)¹,尚安所施?
译文: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注释:¹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曾”意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²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象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征求亲近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象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象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赞,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刘邦宽慰她说:“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鸿鹄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刘邦不无忧虑地死去,活着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却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迫害,双双被狠毒的吕雉害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雉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看到戚夫人被吕雉变成“人彘”的惨相,连吕雉的亲生儿子刘盈都愤怒地大骂:“此非人所为!”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4页 .

hóng鸿

liúbāng liǎnghàn 

hóng鸿gāofēi qiān 
jiù héngjuéhǎi 
héngjuéhǎi dāngnài 
suīyǒuzēngzhuó shàngānsuǒ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