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来寻水竹村,鹊声将喜报衡门。山中白石聊同煮,世上黄金未足论。
百里来寻水竹村,鹊声将喜报衡门。山中白石聊同煮,世上黄金未足论。
诗似阴何思更苦,迹追园绮道尤尊。贫家无物堪娱客,一树寒梅雪映轩。
诗似阴何思更苦,迹追园绮道尤尊。贫家无物堪娱客,一树寒梅雪映轩。

xùnjiàn访fǎngzèngshī--liángyín

bǎiláixúnshuǐzhúcūnquèshēngjiāngbàohéngménshānzhōngbáishíliáotóngzhǔshìshànghuángjīnwèilùn

shīshìyīngèngzhuīyuándàoyóuzūnpínjiākānshùhánméixuěyìngxuān

梁寅

梁寅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xuánchánshī

 tángdài 

niántóu mǎnhuàcāngzhōu 
chìshílín qīngtiānjiānghǎiliú 
fēichángjìn bēijīngōu 
shān zhēnsuíhuìyuǎnyóu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gēng)¹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注释:¹赓歌:酬唱和诗。
李泌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重阳赐会聊示所怀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fèngshèngzhìzhòngyánghuìliáoshìsuǒ怀huái--

tángzàochāngyùnpǐnshíchéng

chéngqiūfénglìngjiéyànguānqúnqíng

línqínshānchuāngāohuìhàngōngqīng

wèizhuīchìsōngziqiěfànhuángyīng

gēngshèngrénzuòhǎinèitóngxiūmíng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鸥鹭(lù)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译文:鸥鹭和鸳鸯羽翼不同如何能在一个池子里生活?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东君¹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译文:春天的神若是不为花儿做主,还不如不要让其生长出那连理枝。
注释:¹东君:掌管春天的神。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娇软不胜垂,瘦怯(qiè)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jiǎn)出鹅黄缕¹
译文:新柳的形态娇柔瘦弱,柔嫩的柳丝像娇弱的女子一样无力垂下,怎么能经受住春风的舞动。二月的春风年年多事,将柳枝吹成鹅黄的颜色。
注释:¹多事二句:谓二月春风将柳枝吹成鹅黄色的丝条,唐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一种可怜生¹,落日和烟雨。苏小²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译文:同样是垂柳,在夕阳西下的岸边,朦朦胧胧的烟雨中却更加怜爱。钱塘苏小的门前那青翠的柳荫,枝繁叶茂,迷离朦胧,让人浮想联翩。
注释:¹可怜生:犹可怜。生,无意。²苏小:即苏小小。苏小小有二,且都为钱塘名妓。一为南朝齐人。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本篇虽题作“咏柳”(一作“新柳”),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备一说。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虽刻画,但不伤其神理,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斯是妙绝。上片侧重描画弱柳之形,但已是含情脉脉。下片侧重写其神韵,结处用苏小之典,更加迷离深婉,耐人寻味。

bosuànzi··xīnliǔ--lánxìng

jiāoruǎnshèngchuíshòuqièjìnduōshìniánniánèryuèfēngjiǎnchūéhuáng

zhǒngliánshēngluòyānxiǎoménqiánzhǎngduǎntiáojiànxíngchù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¹虫化为疠(lì),夷²俗多所神。
译文:百虫放在盆中相食强者为蛊,东南少数民族把它看作神灵。
注释:蘘(ráng)荷:草名,亦称阳藿,覆苴,根可入药,其白色者称白蘘荷,相传可以治蛊毒。蛊毒,一种人工制作的毒药,能致人神志昏迷。¹皿,器皿,这里指盛酒的器具。²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衔猜¹每腊(xī)²毒,谋富不为仁³
译文:想来这下蛊的酒往往非常毒,有人用这方法谋取财物不义不仁。
注释:¹衔猜:指内心猜测。时柳宗元初到永州,故云。²腊:很,极。³谋富不为仁:即为富不仁。相传边远地区人靠制蛊毒,谋人家财,故云。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蔬果猜远至,杯酒盈肆(sì)¹陈。
译文:街上的蔬果从远处运来,铺子里杯杯满酒奉劝客人。
注释:¹肆:店铺。此二句言永州酒店有从远方运来的鲜菜水果,也有令人望而生畏的蛇酒。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言甘中必苦¹,何用²知其真?
译文:古人说甜言蜜语常藏祸机,凭什么相信老板的话是真?
注释:¹言甘中必苦:当指酒店人劝柳宗元喝酒,而柳则惧其言中有诈。²何用:何以,以何,凭什么。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华洁事外饰,尤病¹中州²人。
译文:鲜华光洁往往是事物外表的装饰,怕是特别想要为难我这中州来的人。
注释:¹病:苦,为难。²中州,中原地区,中州人,柳宗元猜称。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钱刀¹恐贾(gǔ)²,饥至益逡(qūn)³巡。
译文:花钱不说恐怕要招来祸害,越是肚子饿越要处处小心。
注释:¹钱刀:钱币。²贾害,犹言致祸。³逡:犹豫,徘徊。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窜伏¹常战栗²,怀故³悲辛。
译文:流放在边远地常常心惊胆颤,回想过去的事更加感到悲辛。
注释:¹窜伏:流放偏远的地方。²战栗,恐惧发抖。³怀故:怀念故乡。⁴逾,更加。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庶氏有嘉草¹,攻襘(kuì)²事久泯。
译文:庶氏留有白蘘荷治蛊一法,祈神解蛊毒的方法早已不闻。
注释:¹嘉草:蘘荷别名。²攻襘:猜古治蛊毒之法有二,祈神的方法,早已失传,但以白蘘荷熏的方法却仍流传。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炎帝¹垂灵编²,言此殊足珍³
译文:神农氏留下《本草》四卷,说庶氏之法值得珍重。
注释:¹炎帝:神农氏。²灵编,即指《本草》。³殊足珍:言《本草》载蘘荷弥足珍贵。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崎驱¹乃有得,托以全余身²
译文:几经曲折才得到白蘘荷,依托它来保全猜己的性命。
注释:¹崎岖:山路不平,谓采药的山路难行。²全余身:谓全靠白蘘荷来保全猜己的性命。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纷敷¹碧树阴,眄(miàn)(lài)²心所亲。
译文:浓浓的树荫下白蘘荷长得茂盛,每天都要来看视几回才放心。
注释:¹纷敷:茂盛貌。²眄睐:顾盼。

  据《本草纲目》载:蘘荷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主治“中蛊及疟”、“溪毒,沙蝨,蛇毒”,“诸恶疮”。从诗的字面上看,种白蘘荷是防中蛊的。首四句写蛊毒之毒,人之制蛊是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富不为仁”是诗眼,既是恶人制蛊之由,又是诗人疑惧之本,更是种白蘘荷以防中蛊的直接根源。中间十句叙述诗人的见闻与感受。“蔬果自远至”,往来客商多,有谋取黑钱的机会,因此,有人将“蛊”奉若神灵。看到酒铺老板殷勤劝客,诗人便联想到古训:甜言蜜语里有毒药,光华的外表包臧祸机。自己是中州贬谪来的罪人,更需警觉,因而心怀恐惧,害怕银钱买来灾祸,所以越是饥饿越要小心。最后八句是果,诗人自己殷勤种植白蘘荷是“托以全余身”。全诗平直如话,然而见情见志,而又尖锐地抨击了贪鄙之徒。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太子监国,宦官又得势,韦执谊为相,见风使舵,过河拆桥,永贞革新失败。诗人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贬谪为永州司马,“日无治事,时恐惧”(《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对贺者》)。诗人借怕中蛊毒而描述了这种恐惧心理,“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一语破的,往事不堪回首,前途更觉渺茫,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诗人面对的是腐败的朝政,朝政如制蛊一般。诗人借人之制蛊而不仁不义为喻,直刺朝政当值者之贪鄙。诗人对这帮人是不吝笔墨的,在《设渔者对智伯》一文中,曾借渔者之口,以“五卿相吞食”为例,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对宦场作了深刻的讽喻。在《杜兼对》中,直斥“兼,凶狡人也。”诗人在诗中托“夷族”制蛊,“杯酒盈肆陈”的描述,指斥那些甜言蜜语、表面光华的人,其本质在于“谋富为不仁”,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面对严酷的现实,诗人理想的追求如故,纯真的情操依旧,诗人喻之为“种白蘘荷”。防中蛊不靠祭神,而植之以“嘉草”,以嘉草而治中蛊是神农黄帝嘉誉的,诗人孜孜以求,精心培植,而终于“纷敷碧树阴”。诗人以借喻手法,表现了自己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品格。诗人曾经说过:“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为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送萧錬登第后南归序》)诗人坚持唯物论,在“出”“处”“屈”“伸”的不同境遇中,养成端正精一的志向,坚守“利安元元”的本性,诗中“种白蘘荷”正是这种固本养正的最形象最精炼的概括。固本养正而治“中蛊”正是此诗的主题所在。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种白蘘荷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