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曲山高云木齐,逸人结屋山之西。凉风为扫阶前叶,落日留光林外溪。
句曲山高云木齐,逸人结屋山之西。凉风为扫阶前叶,落日留光林外溪。
书满松床儿子诵,诗镌石壁远人题。好招车马尘中士,来共烟霞幽处栖。
书满松床儿子诵,诗镌石壁远人题。好招车马尘中士,来共烟霞幽处栖。

róngwángshì西zhāi--liángyín

shāngāoyúnrénjiéshānzhī西liángfēngwèisǎojiēqiánluòliúguānglínwài

shūmǎnsōngchuángérzisòngshījuānshíyuǎnrénhǎozhāochēchénzhōngshìláigòngyānxiáyōuchù

梁寅

梁寅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zhàn)¹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²,赖有高楼百尺³。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译文: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雨,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¹湛湛:深远的样子。²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³高楼百尺: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⁴白发书生:指词人自己。⁵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少年自负凌云笔¹。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²。把破帽、年年拈(niān)³。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cén)。鸿北去,日西匿(nì)
译文: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注释:¹凌云笔:谓笔端纵横,气势干云。²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³拈出:搬出来。⁴岑寂:高而静。岑音此仁反。⁵匿:隐藏。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乱愁如织”点出全篇主旨。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泪水滂沱。“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是为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而极度伤心洒泪。“神州”二字曾在词人词中反复出现,说明恢复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头等大事。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则有更深寄托。词人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但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壮志未酬,词人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在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借酒浇愁了。“鸿北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评当时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词人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以议论为主,借题发挥,感慨苍凉。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国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参考资料:
1、 杨立群.《唐宋诗词选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0:第385页
2、 程帆.《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26页

xīnláng ·jiǔ

liúzhuāng sòngdài 

zhànzhànchángkōnghēi gèngkān xiéfēng luànchóuzhī lǎoyǎnpíngshēngkōnghǎi làiyǒugāolóubǎichǐ kànhàodàng qiānqiū báishūshēngshénzhōulèi jìnliáng xiàngniúshān zhuīwǎngshì  
shàoniánlíngyún dàoérjīn chūnhuáluòjìn mǎnhuái怀xiāo chánghènshìrénxīnshào àishuōnáncháokuáng mào niánniánniānchū ruòduìhuánghuājiǔ huánghuā xiàoréncén hóng鸿běi 西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
三春怨(yuàn)离泣,九秋¹欣期²歌。
译文: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二人分别的时间这么漫长,织女心中哀怨,禁不住哭泣。每年才能相会一次,两人见面之后,又是多么的欢心啊。
注释:¹三春、九秋:形容时间非常漫长。²期:会面之期。
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驾鸾(luán)¹行日时,月明济长河²
译文:假如织女能够驾着鸾车在天空中飞行,每天晚上都能飞过银河,那该多好啊。
注释:¹驾鸾:织女驾鸾在天空中飞行。²长河:银河。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lán)¹之西,巷陌(mò)凄凉,与江左²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què),以纾(shū)³客怀。
译文: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注释:¹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²江左:泛指江南。³纾:消除、抒发。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空城晓角¹,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cè)²。看尽鹅黄³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译文: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注释:¹晓角:早晨的号角声。²恻恻:凄寒。³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正岑(cén)¹,明朝又寒食。强携(xié)酒、小桥²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注释:¹岑寂:寂静。²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合肥,这首词就是这年春天在合肥写的。

  如小序所说,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以纾客怀”,可是,通篇都是写景,作者寄居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尽在不言之中。

  上片首二句先写“巷陌凄凉”。作者写作这首词的历史时期,合肥离南宋的边防线不是太远,是所谓“边城”。“空城”写出城内萧条冷落;“晓角”增添了气氛的悲凉。“马上单衣寒恻恻”,写“巷陌”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自己在异乡边地的感受。“看尽”两句又转入写景,眼前的柳色“鹅黄嫩绿”,和江南十分相似,“都是江南旧相识”,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情绪。

  过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启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但这里毕竟不是故乡,如“小序”所说,“与江左异”,因此才有“岑寂”之感。“正”字引出下文,转写寒食时节。“强携酒”句的“强”字,写出满怀愁绪,本来已无心访人饮酒,但适逢佳节,只好“强携酒,小桥宅”,去找情侣过节,无非是敷衍应景。“怕”字又一转,写作者对春天的留恋,本来无心赏春,而当“梨花落尽”时,眼前会“尽成秋色”,那是会更添惆怅的。结尾三句,紧承上句,叙写“春”将逝去,当“燕燕飞来”之时,就只有一池绿水了。惋惜春光逝去,在写春景中反映边城的凄凉,作者意在排解愁绪,实际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无限烦恼,家国隐恨。

  全词意境凄清冷隽,造句朴素自然,用语清新质朴,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本词以写景为主,情在景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词的“境界”时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姜夔这首《淡黄柳》是“有我之境”。在柳色春景的描写中,作者的万般愁绪,无限哀怨之情,也就巧妙自然,不着痕迹地表现出来。

dànhuángliǔ ·kōngchéngxiǎojiǎo

jiāngkuí sòngdài 

féinánchéngchìlánqiáozhī西 xiàngliáng jiāngzuǒ wéiliǔjiādào lián yīnquè shūhuái怀 
kōngchéngxiǎojiǎo chuīchuíyáng shàngdānhán kànjìnéhuángnèn绿 dōushìjiāngnánjiùxiāngshí 
zhèngcén míngzhāoyòuhánshí qiǎngxiéjiǔ xiǎoqiáozhái huāluòjìnchéngqiū yānyānfēilái wènchūnzài wéiyǒuchítáng 
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紫禁迢(tiáo)¹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译文:紫禁城如此遥远,只有那宫中的更漏水滴滴落的声音;夜深人静,我独坐着心里满是愁绪。
注释:¹迢迢:遥远。
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春风鸾(luán)镜愁中影,明独羊车¹梦里声。
译文:镜中的容颜好似幻影无人欣赏,皇上就像那天上明月高不可攀只能于梦中听那车轮滚动的声音。
注释:¹羊车: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也指装饰精美的车子。
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
尘暗玉阶綦(qí)迹断,香飘金屋篆(zhuàn)烟清。
译文:台阶无人打扫已积满薄尘,香烟袅袅在屋里飘荡显得那么冷清孤寂。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qīng)¹
译文:我心坚贞不屈,哪怕让他人的妒忌,要想写出《长门赋》那样哀绝的文章又何须用千金。
注释:¹马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為马卿。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大名¹有男女以私情²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bēi)³荷俱并蒂
译文:大名府有因为痴情相爱却不能如意的一对男女双双投水殉情。事发三天后,两人的尸体伴在一起出现在水塘边。那一年水塘中荷花盛开,且都是并蒂莲花。
注释:迈陂塘: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摸鱼儿”“买陂塘”“摸鱼子”“双蕖怨”等。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片六仄韵,下片七仄韵。¹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元代称大名路。²私情:指青年男女间的爱情。³陂:池塘。⁴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jù)¹如许。请君试听双蕖(qú)²,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liàn)(yàn)³,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译文:痴情的小儿女啊,真不应多情到如此地步!如果天也有情的话,那么天也会变老的。请大家听一听这首《双蕖怨》,就会理解他们的情真之处了。这香波潋滟、银色水塘中的并蒂莲,花如胭脂,含情带露,如此美丽动人的芳姿,是谁浇注、点染的呢?你看那几缕不断的藕丝,缠绕着洁白的莲藕、玲珑的莲心,那娇艳的莲花、带露的荷叶,一枝枝蕊吐胭红,并蒂开放,整个荷塘连成了漠漠一片。
注释:¹遽:尽,完之意。²双蕖怨:唐教坊曲名,即《迈陂塘》。³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耀。⁴玉骨:代指莲藕。⁵春心:借喻藕心。⁶金沙:金沙罗,花树名,似酴醾花,这里借喻荷花。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连理树¹,一样骊山²怀古。古今朝暮云雨³。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译文:连理树和并蒂莲在诗词作品中一直是夫妇恩爱、长相厮守的象征,但不幸的是,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有几对能恩爱到头?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满塘的并蒂莲,实在可爱,只盼着鸳鸯、翡翠来和他们相聚为伴,那就可以使他们少些寂寞;与他们相配为友的,也只有这些雌雄成双的鸟儿。荷塘上又刮起了秋风,周围弥漫着淡淡的烟雾,天上升起一片冷月,想起这寂寞的双莲芳魂让人倍加惆怅。
注释:¹连理树:异本树木,枝干连在一起,喻夫妻相爱。²骊山:在陕西临潼。上有华清宫,下有华清池。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曾于此有过恩爱情结,发誓愿世世为夫妻,但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途中于马嵬坡被迫赐死贵妃,以爱情悲剧结束。³朝暮云雨: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典故。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梦中遇到巫山神女,神女回答襄王说,她的行踪是“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用此典故喻指男女恋情。⁴六郎:指唐代武则天时受宠幸的张昌宗。张昌宗排行第六,人称六郎,貌美,人们说他长得漂亮“似莲花”。后人以此作为美男子的代称。⁵取:语助词。⁶芳魂:喻指并蒂莲。⁷北渚:北面的水涯。⁸南浦:南面的水边。

  这首词咏叹金章宗时期大名府发生的一对青年男女因恋情受挫而投水,陂塘遂遍开并蒂莲之事,以赞美人间真情。上片描述了痴情男女,心心相印,藕断丝连的忠贞爱情;下片运用典故说明爱情悲剧的历史性,又以秋风凉月衬托芳魂的寂寞。全词层次井然,寓意深含,情韵流注,意境凄婉。

  前人评此词“事奇而词亦工”。“事奇”,从词序中所叙内容可知。“词亦工”,则是说此词的写作极为精彩。其精彩在作者一反常规的手法而取得了更好的艺术效果,尤其是词的开头与结尾,令人称赏不绝。

  一般填词多是从写景叙事入手,由景而情,犹如浅水行舟,渐入深流,而这首词却由情直入。上片起句便是破空而来,纯用情语直叙,说这段爱情故事实在是太动人了,连天地都为之感动,如果天也有情的话,那么天也会变老的。其第三句的反问,实际是正话反说,是作者由的赞叹。接下去“请君”二句是又转进一层,说听罢这首《双蕖怨》,就会明了他们的“情真处”。而自“谁点注”以下,笔触转向了对并蒂莲的刻画,从荷花、莲藕、藕丝等不同的层面去描写,极力谱写她们的美艳俏丽,并加以赞美,这既照应了词序,又借并蒂莲的形象歌颂了这对殉情的青年男女的不屈于恶势力的精神。

  下片先是连用“连理树”、“骊山”意、“巫山”恋、“六郎”情等一系列典故,说明这些爱情悲剧的历史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这一社会悲剧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封建恶势力批判的力度。接下去“须念取”三向,又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中来,表达了良好的意愿,盼望着能有鸳鸯、翡翠鸟来与他们相伴,既是互慰寂寞,又可相映生辉。最后“秋风”四句,以景语收尾,再次渲染悲剧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芳魂的凄苦和幽怨。

  此词开头破空突起,先声夺人;中间描绘双莲形象,美艳哀婉;结尾含蓄高远,悲韵不尽。全词寓意深含,层次井然,情韵流注,确有其不同一般的感发的魅力。同元好问原词相较,可以媲美。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选评.元明清词[M].北京:文津出版社,2019:19-2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