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迟舞出青蘋。兰条翠鸟鸣发春。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风光迟舞出青蘋。兰条翠鸟鸣发春。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五重飞楼入河汉。九华阁道暗清池。
桐生井底叶交枝。今看无端双燕离。五重飞楼入河汉。九华阁道暗清池。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明月金光徒照妾。浮云玉叶君不知。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明月金光徒照妾。浮云玉叶君不知。
思君昔去柳依依。至今八月避暑归。明珠蚕茧勉登机。郁金香花特香衣。
思君昔去柳依依。至今八月避暑归。明珠蚕茧勉登机。郁金香花特香衣。
洛阳城头鸡欲曙。丞相府中乌未飞。夜梦征人缝狐貉。私怜织妇裁锦绯。
洛阳城头鸡欲曙。丞相府中乌未飞。夜梦征人缝狐貉。私怜织妇裁锦绯。
吴刀郑绵络。寒闺夜被薄。芳年海上水中凫。日暮寒夜空城雀。
吴刀郑绵络。寒闺夜被薄。芳年海上水中凫。日暮寒夜空城雀。

yànxíng--xiāozixiǎn

fēngguāngchíchūqīngpínglántiáocuìniǎomíngchūnluòyánghuāluòxuěbiāncǎoyīn

tóngshēngjǐngjiāozhījīnkànduānshuāngyànzhòngfēilóuhànjiǔhuádàoànqīngchí

yáokànbáijīnshàngchuándàohuánglóngzhēngshùérmíngyuèjīnguāngzhàoqièyúnjūnzhī

jūnliǔzhìjīnyuèshǔguīmíngzhūcánjiǎnmiǎndēngjīnxiānghuāxiāng

luòyángchéngtóushǔchéngxiāngzhōngwèifēimèngzhēngrénfèngháoliánzhīcáijǐnfēi

dāozhèngmiánluòhánguībèibáofāngniánhǎishàngshuǐzhōnghánkōngchéngquè

萧子显

萧子显

萧子显(489年—537年),字景阳,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梁历史学家,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豫章文献王萧嶷第八子。起家太子中舍人,迁国子祭酒,拜侍中,领吏部尚书,出任吴兴太守。博学能文,爱好饮酒,性爱山水,不畏鬼神,恃才傲物。大同三年,去世,谥号为骄。 萧子显一生撰写五部历史著作,只有《南齐书》存于世。 ▶ 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未与骚(sāo)¹当糗粮²,况随流俗作重阳。
译文: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
注释:¹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为骚人。后将骚人墨客称那些风雅文人。²糗粮:干粮。指被文人赏识。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政缘¹在野有幽色,肯为²无人减妙香。
译文:正因作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作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注释:¹政缘:正因为。政,即“正”。²肯为:怎肯因为,难道因为。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¹
译文: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
注释:¹黄:指黄菊。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花应冷笑东篱(lí)¹,犹向陶翁觅(mì)宠光。
译文:野菊花也许会冷笑那些家养的菊花,因作家菊们竟然向陶渊明寻求恩宠。
注释:¹东篱族:篱边人种的菊花。

  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 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56-157
2、 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1-112

yángwàn sòngdài 

wèisāoréndāngqiǔliáng kuàngsuíliúzuòchóngyáng 
zhèngyuánzàiyǒuyōu kěnwèirénjiǎnmiàoxiāng 
wǎnxiāngféngbànshān biàn便mángzhézhīhuáng 
huāyìnglěngxiàodōng yóuxiàngtáowēngchǒngguāng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壮心久零落¹,白首寄人间。
译文:雄心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寄居在他乡。
注释:原注:闻蜀官军自围普还。¹零落:衰落。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¹未还²
译文:天下常常发生战争,我只能漂泊异乡无法归去。
注释:¹江东客:诗人自称。²还:一作“遂”。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穷猿号雨兵,老马怯(qiè)关山。
译文: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老马望着关山退怯。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武德¹开元²际,苍生岂³重攀。
译文:如今已经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天下苍生怎么才能再次生活安定?
注释:¹武德:唐高祖的年号。²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³岂:怎么。

yǒutàn--

zhuàngxīnjiǔlíngluòbáishǒurénjiāntiānxiàbīngchángdòujiāngdōngwèihái

qióngyuánhàoxuělǎoqièguānshānkāiyuáncāngshēngzhòngpān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
玉壶冰莹(yíng)兽炉¹灰。人起绣帘开。春丛²一夜,六花³开尽,不待剪刀催。
译文:玉壶里结了一层光亮透明的寒冰,兽形香炉里的香料也已燃成灰烬。打开绣帘,眺望窗外,才发现夜里的一场大雪,将树木花丛点缀得晶莹透亮,不需要用剪刀裁剪。
注释:少年游:词牌名,始见于晏同叔《珠玉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¹兽炉:铸成兽形的香炉。²春丛:春季丛生的草木。³六花:雪花,因其结晶为六瓣,所以叫六花。⁴剪刀:喻春风。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洛阳城阙(què)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ān)¹沾袖,归路似章街²
译文:洛阳的城阙凌空而起,高高低低遍布楼台,雪花仍如柳絮般在纷纷扬扬地下着,拂过马鞍,沾上衣袖,约完会的人感觉这回家的路恰似章台街呢。
注释:¹拂鞍:拂过马鞍。²章街:章台街,汉代都城长安街名,街旁多植柳树。

  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首先通过室内景写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玉壶”句,室内的玉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了灰烬。接着描写的视角由内而外。闺中女主人公起床掀开绣帘一看,只见雪花纷纷扬扬,不待开刀裁开,树上仿佛开满了洁白的六出花朵。这里词人巧妙化用唐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开刀”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大雪纷飞的样子,形象生动。

  下片从冶游者的视角吟雪,首先从室外着笔。洛阳城中,城阙高耸,楼台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有的拂过行人的马鞍,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末句笔锋一转,说行人骑马过街的情形仿佛似走马章台街。章台街为冶游场所,这似乎在点明雪中行人的身份——冶游之人。

  词作上下两片分别从闺中人和冶游者的角度写雪景,看似无联系,但一为居家候者,一为旅途归人,如此,则词中吟雪之时则包含闺怨之意。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2-13页

shǎoniányóu··bīngyíngshòuhuī--ōuyángxiū

bīngyíngshòuhuīrénxiùliánkāichūncóngliùhuākāijǐndàijiǎndāocuī

luòyángchéngquēzhōngtiāngāoxiàbiànlóutáiluànfēngqīngānzhānxiùguīshìzhāngjiē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孤馆¹寒梅发²,春风款款³来。
译文:孤寂的客馆中,寒梅开始绽放,春风脚步徐缓地来到树下。
注释:¹孤馆:孤寂的客舍或旅馆。²发:开放。³款款:徐缓的样子。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故园花落尽,江上¹一枝开。
译文:此时故乡的园中花已经开了又凋谢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独开。
注释:¹江上:一本作“江树”。

  这是一首乡情诗,写作者因在客地见梅花而牵惹起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此诗以故园和客馆梅花开放的早迟不同,表现出客居异地的孤凄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首句写客地见梅。梅开报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照理说自有一番喜庆之气,可诗人的心态却不甚佳妙,表现出的是“孤”,是“寒”,一开篇就流露出深重的乡思乡愁。诗曰“孤馆”,表明诗人是做客他乡,馆居异地。出于一种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的感情。诗人甚至觉得客馆的春风也来得特别迟,它是款款而来,姗姗而至,大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那种难耐的孤凄。以上两句写客地见梅,不言乡思而乡思自浓,不写乡愁而乡愁自现。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接下来两句写怀念故乡。“故园花落尽”,是说故乡的梅花早已凋落殆尽。这里的“花”承首句的“梅”,当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尽,就显得与事实不符。汪中故乡在江苏扬州,江南春天虽早,亦不至于百花凋残而客馆寒梅始花。这一句以故乡花落,反衬客馆始花,进一层写出作者客居他乡的孤苦意绪。“江上一枝开”,这一句是回过头来写客馆的梅花,故园花已落,客馆花才开,以两地花开时差作比,突出表现出“哪里都没有家乡好”这种中国人民的传统心态,抒发了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汪中这首诗,从题材上说并无新颖之处,只不过是一首极为普通的乡情诗。但从艺术上看,却能以极平淡之语表现最浓烈之情。以梅花写乡情,为人熟悉的还有陆凯《赠范晔诗》和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这两首与此诗粗略的比较,就可发现,前两首有点像一出独幕剧,都有两人物出现在诗中,陆凯诗托语驿使代问朋友,王维诗是迫不及待地问讯故乡来客家中情况,而汪中此诗则是独白,没有对象在诉说自己的思乡之情,那种做客他乡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1082-1083页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要结合起来看。大意是:菊花是能够延年益寿的药,她在百草摧折的时候,才开始开花。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叹。菊花的品性主要是晚开。前人有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主要就是针对菊花的这一品格展开的。

zhàochānghán

shì sòngdài 

qīngruòsànyōu gèngjiāngjīnruǐfànliúxiá 
zhīquèlǎoyánlíngyào bǎicǎocuīshíshǐ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