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旧山虽在不关身¹,且向长安²过暮(mù)³
译文: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注释:¹不关身:不关己事。²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³暮春:晚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译文: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这首诗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手法高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现了某种遗憾的意味,用字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归。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这首《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抛开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想情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朴实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形式美 。“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 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 。从修辞角度看 ,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新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水潺溪,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非常苦涩难受的心情。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喜用。苏頲的“可惜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境界较为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这首《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但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细微,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1-1392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3、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注释

不关身:不关己事。

长安:唐代都城,今西安。

暮春:晚春。

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像唐代诗人常建的另一首诗:“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落第长安》)两首诗不但字句相似,声韵相近,连那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心情也有相通之处。

  然而二诗的意境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常建写的是一个落第的举子羁留帝京的心情,具体情事交代得过于落实、真切,使诗情受到一些局限。比较而言,倒是这位无名诗人的“杂诗”,手法高妙,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旧山虽在不关身”,也就是“家园好在尚留秦”。常诗既说到“长安”又说“留秦”,不免有重复之累;此诗说“不关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却多表现了某种遗憾的意味,用字洗炼。

  “且向长安过暮春”与“且向长安过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难归。常诗却把那原委一古脑儿和盘托出,对家园的思念反而表现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后的沮丧;这首《杂诗》作法正好相对。诗人抛开了那切实的具体情事,而把篇幅让给那种较空灵的思想情绪的刻画。

  “一树梨花一溪月。”那是旧山的景色、故乡的花。故乡的梨花,虽然没有娇娆富贵之态,却朴实亲切,在饱经世态炎凉者的心目中会得到不同寻常的珍视。虽然只是“一树”,却幽雅高洁,具备一种静美。尤其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之中,那一树梨花简直像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三句不仅意象美,同时形式美 。“一树梨花”与“一溪月”的句中 排比,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对表达一种回肠荡气的依恋怀缅之情有积极作用 。从修辞角度看 ,写月用“一溪”,比用“一轮”更为新奇,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 ,有一箭双雕的效果,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非常生动。

  这里所写的美景,只是游子对旧山片断的记忆,而非现实身历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时节,旧山的梨花怕又开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静听溪水潺溪,就像亭亭玉立的仙子。然而这一切都“虽在不关身”了。“不知今夜属何人?”总之,是不属于“我”了。这是非常苦涩难受的心情。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从“无情翻出有情”。这种手法也为许多唐诗人喜用。苏頲的“可惜东园树,无人也著花”(《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诗后联与苏、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写眼前景,乃是写想象回忆之境,境界较为空灵;一是不用陈述语气,而出以设问,有一唱三叹之音。

  这首《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但它所表现的情感,比常建诗更细微,更带普遍性,更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能在更大范围引起共鸣。这恰如清人吴乔所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围炉诗话》)。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1-1392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51-252
3、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310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锦江¹滑腻(nì)²蛾眉³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译文: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
注释:薛涛:字洪度,中唐时出名歌妓。¹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²滑腻:平滑细腻。³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此均用以泛指蜀地。⁴幻出:化出,生出。⁵文君:卓文君,西汉人,美而多才。慕司马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为千古之风流佳话的主人公。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言语巧偷鹦(yīng)(wǔ)¹,文章分得凤凰毛²
译文: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注释:¹巧偷鹦鹉舌:比喻言辞锋利善辩。鹦鹉在古代被认为是善言之鸟。²凤皇毛:比文采斑斓。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纷纷¹辞客²多停笔³,个个公卿欲梦刀
译文: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停下了自己的笔,公侯们个个想像王浚梦刀升迁那样离开那里。
注释:¹纷纷:众多貌。²辞客:文人,诗人。³停笔:谓文士们多因自感才学不及薛涛而搁笔。⁴梦刀:梦见刀州,即想到蜀地为官。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别后相思隔烟水¹,菖(chāng)²花发五云³高。
译文:分别后远隔烟水无限思念,这思念就像庭院里菖蒲花开那样盛,像天上祥云那样高。
注释:¹烟水:泛指风烟山水。²菖蒲:草名,有香气,生于水边。³五云:祥云,瑞云。旧以为仙子居处。

  元稹以其艳诗和悼亡诗而闻名,但他的用情不一和对薛涛的始乱终弃,一直被后人诟病。而且,其妻韦氏去世当年,元稹便在江陵府纳妾,不少人认为他口是心非。此诗是元稹写给薛涛的回信,为表达离别之后的对薛涛思念之情。

  诗作所云,单就作品内容而言,几乎全是对薛涛的赞美。“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说薛涛为山川名秀所生,同时又以卓文君类比。“滑腻”、“秀”等赞美之词,作者信手拈来,用词巧妙。接下来的两联则说其巧于言语,极具文才,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搁笔,公侯们也都自愧弗如。而末二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可以看出还是寄寓了作者很深的缅怀之情的。“菖蒲花发五云高”,这是婉曲表示自己思慕薛涛,而又无由相会的惆怅心情。据说菖蒲花不易开,开则人以为祥。“菖蒲花”在此暗喻薛涛,所谓“菖蒲花发”,句面意思是说自己曾见过这种不易开的花,实际即说自己与薛涛曾有亲密交往。“五云高”即空望美人居处而不可及之。这句写得甚为含蓄。

  此诗就思想性而言,无甚可取。不过是极赞薛涛人才、诗才及辞令之美,表示自己无由再会而怅然相恋之情。然全篇一气贯下,浑然成章,亦是才子佳人相赠的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
1、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
2、 关小凤. 美人如花隔云端 诗里诗外薛涛传[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6.06.第234页

zèngxuētāo--yuánzhěn

jǐnjiānghuáéméixiùhuànchūwénjūnxuētāo

yánqiǎotōuyīngshéwénzhāngfēnfènghuángmáo

fēnfēnduōtínggōngqīngmèngdāo

biéhòuxiāngyānshuǐchānghuāyúngāo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冀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不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
延熹(xī)¹二年秋,霖(lín)²(yú)³。是时梁冀(jì)新诛,而徐璜(huáng)、左悺(guàn)等五侯(shàn)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¹⁰令李云¹¹以直言死,鸿胪(lú)¹²陈君陈¹³以救云抵罪¹⁴。璜¹⁵以余能鼓琴¹⁶,白¹⁷朝廷,敕(chì)¹⁸陈留¹⁹太守发遣²⁰余。到偃(yǎn)²¹,病不前²²,得归。心愤²³此事,遂托²⁴所过²⁵,述而成赋。
译文:延熹二年的秋天,连阴雨下了一个多月。当时梁冀刚刚被杀死,而徐璜、左悺等五侯占有了他的华贵住所,接着又在洛阳城西修建显阳宫苑。被拉去修宫苑的百姓,因为劳累冻饿而死的人很多。白马县令李云因为上书说真话被杀死,大鸿胪陈蕃也因为营救李云被治了罪。徐璜把我会弹琴的事禀报朝廷,皇帝下诏让陈留太守打发我出发去京城。我走到偃师,生了病不能前进,又回来。心里对这件事愤愤不平,于是就记述我经过的地方,写成了这篇赋。
注释:¹延熹:东汉桓帝刘志年号(公元年-年)。延熹二年,指公元年。²霖雨:连阴雨,久下不停的雨。³逾月:超过了一个月。⁴梁冀: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汉顺帝梁皇后、汉桓帝梁皇后之兄,继其父梁商为大将军,专断朝政近二十年,骄奢横暴。顺帝死,与妹梁太后谋立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质帝只说了他一句“跋扈将军”,就把质帝活活毒死。梁太后、梁皇后先后死后,桓帝与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和徐璜等合谋杀之。⁵五侯:指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和徐璜,皆桓帝所宠信的宦官,因他们五人同日封侯,史称“五侯”。⁶于其处:意指五侯接替梁冀,同样专权恃宠。⁷起:造。⁸显阳苑:宫苑名称。⁹不得其命:死于非命,指被征调修筑显阳苑的百姓多因冻饿、劳累而死。¹⁰白马:汉县名,治所在今河南花县东北。¹¹李云:字行祖,甘陵人,因上书指责宦官单超等无功不得封侯,被桓帝和宦官杀害。¹²鸿胪:即大鸿胪,汉朝掌管朝祭礼仪的官职。¹³陈君陈:指陈蕃,字仲举,以反对宦官著称。桓帝时官至太尉,灵帝时为太傅,与外戚窦武谋杀宦官,事败被杀。¹⁴抵罪:治罪。¹⁵璜:指徐璜。¹⁶鼓琴:弹琴。¹⁷白:报告。¹⁸敕:皇帝的诏书、命令。¹⁹陈留: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为蔡邕的本籍。²⁰发遣:派遣。²¹偃师:县名,在今河南西南部,洛阳市之东。²²病不前:因病不能前行。其实,偃师距东汉国都洛阳近,回陈留远,病不前乃其托词。《后汉书》本传亦说:“(蔡)邕不得已,行至偃师,称疾而归。”²³愤:愤恨、愤慨。²⁴托:寄托、依据。²⁵过:经历。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涂迍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乘马蟠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余有行于京洛¹兮,遘(gòu)²淫雨³之经时。涂迍(zhūn)(zhān)其蹇(jiǎn)兮,潦(lǎo)而为灾。乘马蟠(pán)而不进兮,心郁悒(yì)¹⁰而愤思¹¹。聊¹²弘虑¹³以存古¹⁴兮,宣¹⁵幽情¹⁶而属(zhǔ)¹⁷
译文:我行走在去京城洛阳的路上啊,正赶上阴雨绵绵的时候,路上的处境艰难连着困苦啊,雨水积聚起来简直成了灾祸,驾车的马停住脚不肯向前走啊,心中的苦闷激起了我深深的思绪。暂且打开思路想想古代的事情吧,为宣泄我深远的感情提笔作文。
注释:¹京洛:东汉建都洛阳,故称京洛。²遘:遭遇。³淫雨:久雨。⁴经时:历时很久。⁵迍邅:处境苦难,停滞难行。⁶蹇连:不顺利。⁷潦污:积水。⁸滞:积留。⁹蟠:盘旋不走。¹⁰郁悒:愁闷,心情不畅。¹¹愤思:内心愤愤不平。¹²聊:姑且。¹³弘虑:打开思路。¹⁴存古:怀念古昔。¹⁵宣:抒发、宣泄。¹⁶幽情:幽深的思绪。¹⁷属词:作文。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宁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夕宿余于大梁¹兮,诮(qiào)²无忌³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fèn)朱亥(hài)之篡(cuàn)。历¹⁰中牟(móu)¹¹之旧城兮,憎佛(bì)(xī)¹²之不臣¹³。问宁越¹⁴之裔(yì)(zhòu)¹⁵兮,藐(miǎo)¹⁶(fǎng)(fú)¹⁷而无闻¹⁸
译文:夜晚我住宿在魏国的大梁啊,真要讥笑魏无忌的被人们称颂。可怜大将晋鄙无辜被杀死啊,无情的朱亥夺取了晋鄙的军权。经过中牟这个古老的城邑,我憎恨佛肸这个不义的小臣,请问宁越的后代你在哪里啊,好像很遥远听不到一点音信。
注释:¹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²诮:责备。³无忌:魏公子无忌,号信陵君,以善养士、解赵危而闻名于当时。⁴称神:被推崇。⁵哀:哀伤、可怜。⁶晋鄙:魏将。《史记·信陵君列传》记载,公元前年,秦军围赵,危在旦夕。赵求救于魏,魏王派将军晋鄙救助,晋鄙将兵持重,畏秦不敢进兵。赵平原君赵胜又求救于无忌。无忌听侯嬴计,窃得魏王兵符,并由勇士朱亥椎杀晋鄙,夺得兵权,兵从而击退了秦军。作者认为此属违道,不加赞赏。⁷无辜:无罪。⁸忿:怨愤。⁹篡军:篡夺军权。¹⁰历:经过。¹¹中牟:县名,在今河南中某县境内。¹²佛肸:春秋晋国赵简子的家臣,曾为中牟宰,后据中牟以叛赵氏,曾邀孔子参名,孔子欲往,被学生劝阻,见《论语·阳货》。¹³不臣:指背叛赵氏。¹⁴宁越:战国时赵人,原为中牟农民,因刻苦好学,得到人们的赞誉。别人说他三十年可以学成,他却十五年即已学成,后成为周威王的师傅。¹⁵裔胄:后代。¹⁶藐:遥远。¹⁷髣髴:模糊不清。¹⁸闻:传说,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晤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经圃(pǔ)¹而瞰(kàn)²北境兮,晤(wù)³卫康之封疆。迄(qì)管邑(yì)而增感叹兮,愠(yùn)叔氏之启商。过汉祖¹⁰之所隘(ài)¹¹兮,吊纪信于荥(xíng)¹²
译文:经过圃田站在高处望北方啊,我知道这是卫康叔当时的封地!到管叔的领地我又增加了感慨啊,我憎恨管叔、蔡叔这些引商反周的叛逆。经过汉高祖受困的地方啊,我在荥阳怀念纪信的英魂。
注释:¹圃田:泽薮名,其遗址在今中某县境内。《周礼》:“河南曰豫州,其薮泽曰圃田。”据《左传》记载,圃田之北境是卫康叔的分地。²瞰:站在高处往下看。³晤:面对。⁴卫康:即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弟,卫国的始封国君。⁵迄:到。⁶管邑:又称管城,在今河南郑州市附近。周武王灭商后,封其胞弟管叔鲜于管,蔡叔度于蔡,霍叔处于霍,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共同安抚殷商遗民。管、蔡、霍称为三叔,亦称三监,有监护武庚的意思。周武王死,周成王年幼继位,周公旦摄政,三叔乘机制造流言,并联合武庚谋反叛乱,后被周公诛灭。⁷愠:恨。⁸叔氏:指三叔。⁹启商:指引导商人反周。¹⁰汉祖:汉高祖刘邦。¹¹隘:遭到困厄的地方。公元前年月楚汉相争中,刘邦被项羽困于荥阳,形势十分危机,将军纪信伪装刘邦出降,刘邦乘机逃出,以后逐步转败为胜,详见《史记·高祖本纪》。¹²荥阳:今河南荥阳县西南。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峣陉;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¹虎牢²之曲阴³兮,路丘墟以盘萦(yíng)。勤诸侯之远戍(shù)兮,侈(chǐ)申子之美城。稔(rěn)涛涂之愎(bì)¹⁰兮,陷夫人¹¹以大名¹²。登长坂(bǎn)¹³以凌高¹⁴兮,陟(zhì)¹⁵葱山¹⁶之峣(yáo)(xíng)¹⁷;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¹⁸。回峭(qiào)¹⁹以降阻²⁰兮,小阜(fù)²¹(liáo)²²其异形²³。冈岑(cén)²⁴(yū)²⁵以连属(zhǔ)²⁶兮,溪谷夐(xiòng)²⁷其杳(yǎo)²⁸。迫²⁹(cuó)³⁰以乖邪³¹兮,廓³²严壑(hè)³³以峥(zhēng)(róng)³⁴。攒(cuán)³⁵(yù)(pò)而杂榛(zhēn)(hù)³⁶兮,被³⁷(huàn)(zhuó)³⁸而罗生³⁹。步虋(mén)⁴⁰(tǎn)⁴¹与台⁴²菌兮,缘⁴³层崖而结茎。行游目⁴⁴以南望兮,览太室⁴⁵之威灵。顾⁴⁶大河⁴⁷于北垠(yín)⁴⁸兮,瞰洛汭(ruì)⁴⁹之始并⁵⁰。追⁵¹刘定⁵²之攸(yōu)⁵³兮,美⁵⁴伯禹(yǔ)⁵⁵之所营⁵⁶。悼(dào)太康⁵⁷之失位兮,愍(mǐn)⁵⁸五子之歌声。
译文:往下走到虎穴这个弯曲的山谷啊,这里是一片盘旋缠绕的废墟。当时的诸侯艰苦地守在这里啊,那申侯奢侈地建立了城邑。涛涂固有的恶习不改呀,陷害申侯是谋反郑国的叛逆。走到长坂的最高处啊,登上葱山险要的崖顶。那高大挺拔的群山啊,经过多少岁月仍然那么耸立!从陡峭的高处走下来啊,那小土丘就显得空旷而奇异。弯弯曲曲的山岗连接不断啊,溪谷的辽阔就显得阴暗无际。高山拥在一起多么不协调啊,宽阔的山沟就显得特别出奇。山谷里的柞树、榛子和槠树啊,得到雨露滋润丛生在一起。满山的荻草、赤草与苔菌啊,顺着山崖一层层地爬上去。移动着目光我向南看啊,饱览嵩山那令人敬佩的灵性。回头再看看黄河北边的情形吧,洛河在转弯的地方并入黄河之中。遥想刘定公所敬仰的呀,那是夏禹所建立的治水大功。哀悼太康失去了君位啊,怜悯五兄弟白为他发出叹息的歌声。
注释:¹降:从高处往下走。²虎牢:春秋时郑国的城邑,在今河南荥阳县附近。³曲阴:弯曲的山谷。⁴路丘墟:路过了很多废墟。⁵盘萦:盘桓徘徊的样子。⁶勤:劳苦。⁷侈:奢侈。⁸稔:熟悉,知晓。⁹涛涂:即辕涛涂,春秋时陈国 大夫。¹⁰愎恶:刚愎不仁,令人厌恶。¹¹夫人:那个人,指申侯。¹²大名:大的罪名。¹³长坂:长山坡。¹⁴凌高:登高。¹⁵陟:登山。¹⁶葱山:山名,在今河南巩县东南。¹⁷峣陉: 高峭的断崖。¹⁸倾:倒。此句所指不详。¹⁹回峭峻:从峭拔高峻的山路中下来。²⁰降阻:从险阻的山路中下来。²¹小阜:小土丘。²²寥:空旷。²³异形:形态各异。²⁴岗岑:小而高的山冈。²⁵纡:弯曲。²⁶连属:连绵不断。²⁷夐:深远。²⁸杳冥:幽暗。²⁹迫:逼迫,迫使。³⁰嵯峨:山势高峻。³¹乖邪:形态变幻不定。邪,同“斜”。³²廓:空阔。³³岩壑:山崖和山谷。³⁴峥嵘:卓越不凡。³⁵攒:聚集。³⁶棫、朴、榛、楛:皆为树名,此句喻贤才多,人才盛。³⁷被:蒙、受。³⁸浣濯:洗涤,这里指滋润的意思。³⁹罗生:犹丛生。⁴⁰虋:同“(艹衅)(注:古体字,现已废弃)”,门冬草。⁴¹菼:初生的芦荻。⁴²台:通“苔”,莎草。⁴³缘:攀缘。⁴⁴游目:纵眼远望,放眼观看。⁴⁵太室: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五岳之一,亦称太室山。⁴⁶顾:回看。⁴⁷大河:指黄河。⁴⁸北垠:北边。⁴⁹洛汭:洛水进入黄河的地方。洛,洛水;汭,汭水。⁵⁰并:合流。古代洛水与汭水于巩县一带合并而流人黄河,今已改道。⁵¹追:追念。⁵²刘定:即刘定公,春秋时周大夫。据《左传·召公元年》载,他曾赞扬大禹治水的功绩说:“微禹,吾其鱼乎!”⁵³攸仪:所敬仰、所效法。⁵⁴美:赞美。⁵⁵伯禹:即夏禹。⁵⁶营:经营,指治水。⁵⁷太康:夏代君主,大禹之孙。他耽于游乐,不理朝政,常在洛水行猎十旬而不归,后羿乘机夺其国政,其弟五人在洛汭作歌,表示戒劝。今《书·五子之歌》传说即指此事。⁵⁸愍:同“悯”,哀怜。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懆懆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寻修¹²以增举兮,邈(miǎo)悠悠之未央³。山风汩(yù)以飙(biāo)兮,气懆(cǎo)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¹⁰。仆夫疲而劬(qú)¹¹兮,我马虺(huī)(tuí)以玄黄¹²。格¹³莽丘¹⁴而税驾¹⁵兮,阴曀(yì)¹⁶而不阳¹⁷
译文:前面的道路还在不断的延长啊,悠悠的远路好像没有尽头一样。山风突然越刮越急啊,不安的心绪又赶上天气寒凉。黑云聚起从四面涌来啊。潆漾的细雨把道路都变成泥塘。仆人车夫都显得劳累疲乏啊,我的马也累得病体如伤。到乱草丛生的山丘卸下车马啊,阴沉沉的天气仍不见阳光。
注释:¹修:长。²轨:道路。³未央:无尽。指道路遥远。⁴汩:急速的样子。⁵飙涌:暴风骤起的样子。飙,暴风。⁶懆懆:忧愁不安的样子。⁷厉凉:凌厉而寒冷。⁸郁术:郁结,丛聚。⁹四塞:聚满天空。¹⁰渐唐:道路被雨水浸湿。唐,通“塘”,堤岸,此指山路。¹¹劬瘁:劳累,疲乏。¹²虺隤、玄黄:指马匹因劳累成疾而毛色发黄。¹³格:到。¹⁴莽丘:杂草丛生的高地。¹⁵税驾:解下驾车的马匹,即停宿。税,通“脱”,解,释。¹⁶曀曀:阴暗的样子。¹⁷不阳:没有阳光。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哀衰周¹之多故²兮,眺濒(bīn)(wēi)³而增感。忿(fèn)子带之淫(yín)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bì)之为梗(gěng)兮,心恻(cè)(chuàng)而怀惨¹⁰
译文:想到周朝的衰落多变故啊,望见湿地更增加了我的感慨。姬带的淫乱叛逆令人恨啊,可怜的襄王被赶到坛坎。受到宠爱的人成了祸害啊,忧伤的心更使我同情他的悲惨。
注释:¹衰周:指东周。东周以来,诸侯纷争,王权衰微。²故:事。³濒隈:水边弯曲的地方。⁴子带:东周惠王的儿子姬带。周惠王死时,姬带与太子姬郑争夺王位。太子郑继位后,是为周襄王,其庶弟姬带失败出走。后来姬带又回国内,并与周襄王之后隗氏私通,举兵赶走了襄王,襄王逃走到坎欿(即坛,在今河南巩义附近)。后周襄王在晋文公的帮助下,杀了王子带,平定了王室的叛乱。⁵淫逆:指与隗氏私通等事。以上见《左传》僖公二十四、二十五年。⁶坛坎:地名,在今河南巩县境。⁷宠嬖:受宠爱的人,指王子带的母亲周惠王后隗氏。⁸梗:阻塞,引申为祸患。⁹恻怆:悲痛。¹⁰怀惨:内心凄惨。
乘舫州而泝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乘舫(fǎng)州而泝(sù)¹(tuān)²兮,浮清波以横厉³。想宓(fú)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yì)。实熊耳之泉液兮,总¹⁰(chán)¹¹与涧(jiàn)¹²(lài)¹³。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¹⁴乎荒裔(yì)¹⁵。操吴榜¹⁶其万艘(sōu)兮,充王府而纳最¹⁷。济¹⁸西溪¹⁹而容与²⁰兮,息²¹巩都²²而后逝²³。愍(mǐn)简公²⁴之失师兮,疾²⁵子朝之为害。
译文:坐着船逆流往上走啊,浮在清波之上渡过河去。想到那洛水之神宓妃啊,那神灵的光彩却深深隐蔽。是熊耳山上那清凉的泉水啊,汇成伊、湟和涧河的水流急。源源的河渠直通到京城啊,纳贡的官人由远方来会集。他们摇着桨划着无数只船啊,那珍奇的贡品充满王公府第。渡过西溪是那样从容不迫啊,到巩都休息一下又赶快离去。可惜巩简公支持王子猛打了败仗,王子朝一时成了祸害令人气愤。
注释:¹泝:同“溯”,逆流而上。²湍流:急流。³横厉:横渡。⁴宓妃:洛水女神。⁵灵光:神异的光彩。⁶潜翳:隐蔽。⁷实:的确是。⁸熊耳:山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南,是洛水和伊水的分水岭。⁹总:汇集。¹⁰伊:伊水,洛水的支流。¹¹瀍:瀍水。源于河南渑池东北,东南流会渑水,再东流至洛阳东南入洛河。¹²涧:河名。¹³濑:急流。¹⁴职贡:朝贡物品。¹⁵荒裔:荒僻边远的地区。¹⁶吴榜:吴地生产的船桨,此指船。¹⁷纳最:上贡。¹⁸济:渡过。¹⁹西溪:西山沟。²⁰容与:从容疏缓、慢慢徘徊的样子。²¹息:停留、休息。²²巩都:地名,西周时为巩简公的封邑,在今河南巩义。²³逝:离去。²⁴简公:指巩简公。东周景王死后,庶子朝与世子猛争位,各树私党。王子猛继位(即周悼王)后,王子朝发动叛乱,巩简公支持王子猛,讨伐王子朝,结果被王子朝打败,后在晋国的援助下,才把王子朝逐走。事详见《左传》召公二十二至二十六年。²⁵疾:“嫉”,恨。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伫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颢颢兮,怀少弭而有欣。
玄云¹黯以凝结兮,集²零雨³之溱(zhēn)。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zūn)。率陵阿(ē)¹⁰以登降¹¹兮,赴偃(yǎn)师而释勤¹²。壮¹³田横¹⁴之奉首¹⁵兮,义¹⁶二士¹⁷之侠坟。 伫(zhù)¹⁸淹留¹⁹以候霁(jì)²⁰兮,感忧心之殷(yīn)²¹。并日夜²²而遥思²³兮,宵不寐(mèi)以极晨²⁴。候²⁵风云之体势²⁶兮,天牢湍(tuān)²⁷而无文²⁸。弥²⁹信宿³⁰而后阕(què)³¹兮,思逶(wēi)(yí)³²以东运³³。见阳光之颢(hào)³⁴兮,怀少弭(mǐ)³⁵而有欣³⁶
译文:黑云慢慢聚在一起啊,雨一下起来就又大又急。行走艰难又看不见路迹啊,满路的泥泞不知该向哪里去。沿着山岭胡乱地往前走吧,到偃师解除疲劳快休息。田横奉首是多么壮烈啊,侠士的自杀也很义气!长久地住在这里等待着天晴啊,殷切的盼望更让人心急。日夜想着那遥远的过去啊,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天露晨曦。观看风云等待天气的变化啊,天上乌云滚滚没有一点晴意。再住几天好好休息一下吧,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回去。看见天光稍微有些明亮啊,给我刚刚平息的忧思带来欢喜。
注释:¹玄云:黑云。²集:聚集、汇集。³零雨:落下的雨水。⁴溱溱:雨水盛多的样子。⁵阻败:道路破烂难行。⁶无轨:找不到车辙。⁷泞溺:道路堆满泥泞。⁸遵:行。⁹率:循。¹⁰陵阿:山坡。¹¹登降:上下。¹²释勤:解除疲劳,指休息。¹³壮:壮烈。¹⁴田横:战国末年齐国的贵族,秦末起兵,自立为齐王。汉高祖灭齐,田横率徒逃入海岛。汉高祖召他到洛阳,他与二门客不得已前往,行至偃师自杀,由两门客捧着他的首级去见高祖,高祖赞叹他的壮烈行为,命人为他筑坟礼葬,两门客在坟旁亦掘穴自杀。¹⁵奉首:奉献首级。¹⁶义:义侠。在这里都用为以动词,赞叹的语气。¹⁷二士:即二门客。¹⁸伫:长久站立。¹⁹淹留:停留。²⁰霁:天晴。²¹殷殷:内心郁积沉重的样子。²²并日夜:夜以继日。²³遥思:遐思。²⁴极晨:直到天明。²⁵候:守望、观测。²⁶体势:风云变幻的形态。²⁷牢湍:天空阴沉、乌云密布的状态。²⁸无文:没有缝隙,指不见阳光。²⁹弥:满。³⁰信宿:两夜。³¹阕:止息,指雨停。³²思逶迤:思绪曲折迂回。³³东运:东来的道路。³⁴颢颢:阳光明亮的样子。³⁵怀少弭:愁绪稍解。³⁶欣:喜悦。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命仆夫其就驾¹兮,吾将往乎京邑(yì)²。皇家赫(hè)³而天居兮,万方徂(cú)而星集。贵宠(shān)以弥炽兮,佥(qiān)守利¹⁰而不戢(jí)¹¹。前车覆¹²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¹³于台榭(xiè)¹⁴兮,民露处¹⁵而寝洷(zhì)¹⁶。消¹⁷嘉谷¹⁸于禽兽兮,下¹⁹(kāng)(bǐ)而无粒。弘²⁰宽裕²¹于便(pián)(bì)²²兮,纠²³忠谏(jiàn)²⁴其骎(qīn)²⁵。怀²⁶²⁷²⁸而黜(chù)²⁹兮,道³⁰无因³¹而获人。唐虞(yú)³²³³其既远兮,常俗³⁴生于积习。周道³⁵(jū)³⁶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sè)³⁷
译文:让仆夫赶快驾好车马吧,我将到京城洛阳去。那里是显赫的皇族居住的地方啊,各方诸侯都归顺那里。权贵们做尽坏事无人管啊,一个个贪得无厌不收敛。前面翻车的教训还在眼前啊,后边的驱车还往前赶。富人的房子精巧又别致啊,穷人的住屋潮湿又破败。富人家的鸡狗都吃精粮啊,穷人家粮食只能吃糠菜。对诌媚的小人讲究宽厚啊,对忠正的志士却不能忍耐。像伊尹、吕望那样的贤人都不容啊,要想进言相劝比上天还难。唐尧、虞舜的圣明不复见啊,世俗的恶习却像生根一般。由于贫困,道路都长满荒草啊,人间正路被堵塞得不通畅。
注释:¹就驾:套车。²京邑:京都,指洛阳。³赫:显赫、华贵。⁴天居:天宫。此句是说皇家显贵,俨如住在天宫。⁵徂:往,归向。⁶星集:汇集。⁷贵宠:受宠幸的权贵。⁸煽以弥炽:火焰越扇越旺,比喻贵宠们气焰越来越高。煽,同“扇”。⁹佥:全,都。¹⁰守利:贪利、趋利。¹¹戢:收敛。¹²覆:倾倒。¹³变巧:变换奇巧。¹⁴台榭:这里泛指权贵们的宫室房舍建筑。¹⁵露处:露天而居。¹⁶洷:湿。¹⁷消:消耗。¹⁸嘉谷:上等粮食。¹⁹下:下民,百姓。²⁰弘:大。²¹宽裕:宽容、优待。²²便辟:即“便嬖”:佞巧献媚的人。²³纠:纠察、责备。²⁴忠谏:忠正直言的人。²⁵骎急:很急,越来越急。²⁶怀:抱有。²⁷伊:伊尹,商汤的贤臣,助汤灭夏。²⁸吕:吕望,即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时贤臣,助周灭商。²⁹黜逐:黜退、放逐。³⁰道:治国之策、正确言论。³¹因:因由、时机。³²唐虞:指唐尧虞舜的圣明政治。³³渺:渺茫。³⁴常俗:习以为常的世俗。³⁵周道:大道。³⁶鞠:阻塞,穷困。³⁷歰:阻塞难行。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观风化¹之得失兮,犹纷挐(rú)²其多远。无亮采³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jī)?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yuán)结踪¹⁰而回轨¹¹兮,复邦族以自绥(suí)¹²
译文:观察风俗教化的得与失啊,纷乱的世事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忠于职守也不能改变世俗啊,为什么我还要到京城去?简陋的柴门里可以守志啊,读着《都人士》我更想回家去。结束旅程还是回原路吧,只有回到家乡才可以安居。
注释:¹风化:指教化。²挐:纷乱。³亮采:终于职事。语出《尚书·舜典》:“亮采惠畴。”⁴匡:辅佐、救。⁵畿:京畿。⁶衡门:即简陋的门庭。衡,通“横”。⁷宁神:安定精神、修身养性。⁸都人:《诗经·小雅》有:《都人士》,伤叹今不复见古人。⁹爰:于是。¹⁰结踪:结束游踪。¹¹回轨:回车。¹²绥:安居。
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终其永怀,窘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事举兮。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俦与兮。言旋言复,我心胥兮。
乱曰¹:跋(bá)(shè)(xiá)²,艰以阻兮。终³其永怀,窘(jiǒng)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jué)¹⁰兮。登高斯赋¹¹,义有取¹²兮。则善¹³戒恶¹⁴,岂云苟¹⁵兮?翩(piān)¹⁶独征¹⁷,无俦(chóu)¹⁸兮。言¹⁹²⁰言复²¹,我心胥(xū)²²兮。
译文:结语:我行走了这么多的路,艰难而且多险阻啊!结束我永久的怀念,那被困在阴雨里的时候啊。经历了那么多故都,寻找前人的踪迹啊。研究了那么多旧事,熟悉了古人的功绩啊!登高作了这篇赋,取的就是这个意义啊。以善为本以恶为戒,怎能苟且偷生顾自己啊!也可能我将独自征战,连个同伴都没有啊!回去吧,回去吧,这才是使我快乐的啊!
注释:¹乱曰:篇末概括用语。²遐路:长途。³终:自始至终。⁴永怀:深远的感慨。⁵窘:困迫。⁶群都:指上述古事发生的地方。都,城邑。⁷前绪:前人的业绩。⁸旧闻:历代的传闻轶事。⁹厥事:指上述古事古闻。厥,其。¹⁰举:提出,举出。¹¹登高斯赋:《汉书·艺文志》:“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¹²义有取:义有所取,即寄托有深刻的含意。¹³则善:效法善良。则,以……为则。¹⁴戒恶:警戒邪恶。戒,以……为戒。¹⁵苟:苟且,随意。¹⁶翩翩:轻快飞舞的样子。¹⁷征:行。¹⁸俦与:同伴。¹⁹言:语助词,无义。²⁰旋:回转。²¹复:返回。²²胥:欣喜。《诗经·小雅·桑扈》:“君子乐胥,受天之祐。”

  文章开门见山,既和小序内容相呼应,又点明主旨,迅速入题。“余有行于京洛兮”,点明此行所赴之地;“遘淫雨之经时”至“乘马蹯而不进兮”几句,说明途中遭遇的阴暗艰难的自然环境;“心郁悒而愤思”,说明作者在此行中凄楚沉郁、悲怆愤慨的心情; “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说明该文借古喻今、借他人之酒杯浇一己之块垒的抒情特色:首段统领全文,自然引出下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从陈留到偃师,所经之处历史遗迹甚多,心怀忧愤的作者触目伤情、追古述今,把自己对东汉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悲愤全部寄寓在对历史的回顾与陈述中。作者所列举的史实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君臣关系。其中多是臣下叛逆君主,实际上,作者意在影射东汉时期宦官专权、矛盾尖锐的黑暗政治现状。

  行至大梁,作者想起战国时信陵君为窃取虎符搬兵救赵国,贸然派朱亥杀掉魏国名将晋鄙的史实,讥笑信陵君的鲁莽,也为晋鄙的无辜牺牲感到悲哀;到大牟,回忆起晋国大夫赵简子手下的佛肸据中牟反叛赵氏一事,而同为中牟人的宁越经过十五载苦学,最终成了周威王的老师;迄管邑,鞭挞管叔和蔡叔制造流言、诬蔑周公、勾结武庚、进行叛乱的无耻行径。

  当然,作者也对历史上的明君明臣进行肯定和赞扬。到洛汭时,想起历经千难万险、为救生民于水患之中的夏禹,不禁衷心歌颂;到荥阳时,想到为整体胜利而慷慨献身的纪信,愿怀着敬意去凭吊:作者虽未作评,但其对倒行逆施、祸国殃民者的谴责,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鞭笞,已经在字里行间明显地表现出来。

  作者行到洛水与黄河汇合之处,想起继承父亲夏启为帝的太康,他放纵田猎,荒淫无道,不顾民生,最终被后羿驱逐出国,死于异域。作者发出“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的感叹,为太康的执迷不悟而深感痛心,为五子的殷切劝告而深表同情,委婉地寄寓了但愿当朝皇帝保持清醒头脑、反省自身、虚心纳谏的殷切希望。

  当作者走到坛坎时,回顾了姬带在周惠王纵容下祸国殃民的史实。“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既对惠王纵子作恶感到痛心,又对襄王怀有无限的同情: “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既对红颜祸水的姬带发出无限愤恨,又对百姓深受灾难而满怀伤感。行至巩县,作者无情控诉了周王二子为争权夺利而发动叛乱的行为,表达了对子朝和其父周景王的不满,抒发了“哀衰周之多故”的喟叹。

  从陈留到偃师,作者概括地反映了汉桓帝时期黑暗社会现实。“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权贵豪门争权夺利,贪赃枉法,令人愤慨;“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权贵的生活穷奢极侈,而人民生活竟比权贵养的禽兽都不如,贫富对立极其尖锐,令人不忍卒读。

  作者还由争权夺利、贫富对立的表象,看到了当时朝廷昏暗不明、世风口益败坏的深刻本质“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驳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对阿映奉承的小人,朝廷竟然加以恩宠、庇护,而对忠诚敢谏的直臣,却苛刻、冷酷德才兼备之十既被放逐,正义当然无法伸张,世风必然日益败坏:“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想到惨痛的历史教训,看到衰败的社会现实,忧围忱民的作者已经身心疲惫,而曲折颠簸、阴暗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是加重了他心中的抑郁之气 “寻修轨以增举兮”和“玄云黯以凝结兮”两个自然段,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自然环境的艰难,雨急风狂、道路泥泞、危岩险山林立,荆棘丛生,这一切进一步为上文描写的衰败社会渲染了阴忧暗淡的色调和凄怆悲凉的气氛,也象征朝廷的腐败与仕途的险恶。

  文章中国衰民闲的社会现实、惊悚恶劣的自然景色不断交错,准确揭示了汉桓帝时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现实本质,展现了当时危机四伏的局面,表达了作者震荡不平的激愤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该文借昏君庸臣之古,喻宦官号权之今;借社会自然之景,抒悲慨怨愤之情、感情由弱到强,语气由平和到沉痛,时空推移和感情的强化融为一体,行文中虽蕴有刚劲之志,但更多的是悲凉之感,虽不乏执著之意,但更多的是忧郁之情,以抒情主体为中心深化了天下治乱的深刻主题。

参考资料:
1、 白雪,李倩编著.《古文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第191-192页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岸柳可藏鸦¹。路转溪斜。忘机鸥鹭(lù)立汀沙。咫(zhǐ)²钟山³迷望眼,一半云遮。
译文:岸边的杨柳青翠茂盛,野鸟在那里藏其行踪。鸥鹭站在溪边觅食与世无争。近在咫尺的钟山被云雾遮盖,时隐时现显得朦朦胧胧。
注释:¹岸柳可藏鸦:指已近暮春,浓密的柳条可以让野鸟筑巢。²咫尺:距离很近。³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临水整乌纱¹。两鬓(bìn)苍华²。故乡心迷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译文:对着水面整理我的乌纱帽,水中可以看到我两鬓稀疏花白的倒影。故乡被金人占领,我的心情为此悲伤沉重,可无奈我人远在天涯无力可用。时光如梭,几日未来春天就已过尽,原来含苞欲放的桃花,眼下竟然已经残败凋零。
注释:¹乌纱:即乌纱帽,官帽。有时也为平民所服。²两鬓苍华:两鬓已有了白发。

  上片以叙景开头,晚春时分,漫步在静静流淌的小溪边,岸上的柳树已经繁茂得可以遮挡住停歇、嬉戏的鸟儿。顺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转,清溪斜在面前,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机鸥鹭停立在汀沙上。其实,鸥鹭哪里有什么“忘机”的境界,分明是将情怀寄托于此。据《庄子·天地》载,灌圃者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意思是存在机诈权变的心计就会丧失纯朴洁白的品质,以致心神不灵,这是为天道所不容的。庄子应该是最早也是最彻底的一位认为“回到自然”才是恢复或解放“人性”的思想家,人在日益被“物”所统治,被自己的财富、权势、野心、贪欲所统治。所以,中国文人要达到“不物于物”的精神境界,忘机鸥鹭便成为人们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笔锋一转,思绪回到了现实,以水为镜,重整乌纱,更是振奋精神,但水中映射的身影却又一次使他陷入沉思,两鬓灰白,时比一去不复返,当时的壮志情怀竟一时无处舒展,心有不甘,但年华已老,郁闷、幽怨之情无以言表。人生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词人望着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几日不来便觉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开了呢。恐怕并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开花谢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时感物伤怀多足闲仕途不顺,无法报效国家而致。

  这首词语言平实,感情真挚。以景抒情,以景寓情,是词人常用的写作方式,作者很好的运用了此法,表达感伤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1128-1129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小车班班¹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译文:小车斑斑响黄土扬尘时已晚,丈夫在推车,妻子在拉车。走出家门一片渺茫往哪里去呢?
注释:行:指的是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¹班班:古代手推木轮车行进的声音。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青青者榆(yú)¹疗吾饥²。愿得乐土³共哺糜(mí)
译文:青青的榆荚用来止住我的饥饿,希望得到一个使人活命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有口粥喝。
注释:¹榆:木名。其叶、荚及树皮可食。旧时北方灾年饥馑,常以充饥。²疗饥:言充饥如治疗疾病。³乐土:安乐之地。⁴共哺糜:一起喝粥,即有碗饭吃。糜,即糜子,黍之不粘者,可以做粥。
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风吹黄蒿,望见垣(yuán)堵,中有主人当饲汝¹
译文:那边风吹枯黄的野蒿,望得见矮矮的围墙,也许里面的主人会给你一点东西吃吧。
注释:¹饲汝:给你饭吃。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zhí)(zhú)¹空巷泪如雨。
译文:轻轻敲门不见人,屋里没有烧饭的锅主人也逃荒了,只有徘徊失望地在空巷里眼泪如雨下。
注释:¹踯躅:徘徊不去。

  这首诗通过一对灾民夫妇推小车流浪情景,生动地勾勒了一幅悲惨的明末流民图,表现诗人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首诗采用新题乐府形式,以白描手法真实而简练地刻画了一对灾民夫妇形象,悲切凄惨,哀哀动人。

  这首诗是作者导演的一幕饥民流离剧: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通向前台,已是薄暮时分,远远望去,从黄尘纷扬的路上,出现了杂沓而来的独轮车。全台静默,只听见车轮辘辘之音由远而近,终于有一辆来到了前台——分明是一对疲惫不堪的夫妇,女的在前拉扶车把,男的在后勉力推行,车上大抵是些锅盆、铺盖之类,自然还有几个面呈菜色的小儿女,这就是开篇三句展现的景象。“班班”叙小车之多,可知流离者非止一家。向“晚”而“黄尘”未歇,正是久旱不雨所造成的。寥寥几句,展示饥民流亡景象,宛然如在目前。

  接着三句,可以视为这对夫妇的凄惶唱叹。“出门茫然何所之?”咏叹当日离家情状:瞻念前路,旱情茫茫,离家出走,又能逃往何处。“青青者榆挽吾饥”,叹息夙行夜宿,沿途竟无粒米进肚,只能采食榆叶充饥。榆叶椭圆而小,故能抵御久早。“愿得乐土共哺糜”,则暗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诗经·魏风·硕鼠》,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汝),适彼乐土”之语,讥刺统治者“重敛”,害得百姓纷纷逃亡,欲寻找一片“乐土”安居;二是汉乐府《东门行》,叙饥寒交迫的城市贫民铤而走险,妻子啼哭牵衣劝阻,有“他家但愿富贵,贱妻与君共哺糜”之语。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句,含蓄地指明:饥民之流离,岂止旱灾所致,更有统治者横征暴敛之故。若非如此,则家存蓄积,又何惧眼前之旱。而这对夫妇所企望的“乐土”,又不过是求得一点薄粥(糜)糊口而已,可见愿望之低微。

  随着出现的,是一个“喜剧”式场景:“风吹黄蒿,望见坦堵,中有主人当饲汝。”蒿而称“黄”自然也干枯了,不过,它们大约长得较高,一度挡住了视线,恰好一阵晚风吹来,终于让这对夫妇“望见”,前方竟有一带院墙。此句一本作“风吹黄蒿见坦堵”,施蛰存先生以为“有一‘望’字较佳”,大约带有无意中望见的惊喜意味,更觉传神。

  “中有主人当饲汝”,便是“望见坦堵”后的微妙对白:既是院墙,想必是村巷、人家。虽然他们也未必宽裕,但给口稀汤喂你,大约总不是奢望吧。一个“汝”字点明,说话者当是在前的妇人,而且从慈母心理上说,这“汝”亦应指车上颠簸已久、饥肠辘辘的小孩而言。全诗至此似乎透出了一线光亮,连那台上的“灯光”,也仿佛柔和了起来。

  “叩门无人室无釜”,则是整个剧情的转折。只是在舞台上,应该伴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夫妇奔到垣前,然后是怯生生地逐家“叩门”,但毫无反应;随手一推,门竞没有上栓,“吱呀”一声推开,夫妇俩踏进门槛左顾右盼,最后相顾愕然:偌大一个村巷,竟然空无一人。不仅空无一人,就连一个举炊做饭的釜锅也不存——显然他们也因绝粮,而家家户户逃亡了。这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意味深长。走到哪里,都是村巷空空,可见“饥民流离”状况很普遍。

  幕布是在这对夫妇“踯躅空巷泪如雨”中落下的——他们携儿带女,从“黄尘”中挣扎而来;在“望见坦堵”的时刻,也曾萌发过一线希望;而今希望全已破灭,还能到哪里。村巷空寂无声,暮色中惟闻这对可怜夫妇的呜呜涕泣之音;作为回应的,只有那身处黄蒿中小儿女的惊惶呼唤。

  这首诗,采用的是乐府民歌式的叙事体,这类叙事之作,大多篇制短小,结构却别具匠心,往往大刀阔斧删去背景,甚至也不交待来龙去脉,只截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断或一幕场景,以传神的人物对话和细节刻画,表现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

  《小车行》是陈子龙自作的“新乐府”,从精神到手法,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但于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在表现一对夫妇的流离情状时,还注意勾勒“班班”众车的背景和氛围,这就起到了以一概百、以少见众的效果;在简略的情节发展中。也有景物描写和情节转折,便在短制中翻出了波澜;最后以“踯躅空巷泪如雨”收结,留不尽凄怆于诗外,又带有抒情诗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667-669

xiǎochēxíng

chénlóng míngdài 

xiǎochēbānbānhuángchénwǎn wéituī wéiwǎn chūménmángmángsuǒzhī 
qīngqīngzhěliáo yuàngòng 
fēngchuīhuánghāo wàngjiànyuán zhōngyǒuzhǔréndāng 
kòuménrénshì zhízhúkōngxiànglèi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襄王梦里¹,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²头,暮雨朝云³几许愁?
译文:我站在巫山县城楼上眺望阳台故址,但见芳草萋萎,烟雾迷濠,当年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神秘梦境到底在哪里?楚阳台遗址上仍然是暮雨朝云,情景一如当年,但哪还有神女的影子?给人增添的不过是凄苦和悲凉。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等。此调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¹襄王梦里: 指楚襄王与神女梦中幽会之事。宋玉《高唐赋):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息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日: ‘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郾荐枕席。’”²宋玉台: 指巫山县城西北之楚阳台。³朝雨朝云: 指巫山神女。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飞花漫漫,不管羁(jī)¹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²更断肠。
译文:落花到处飘零,让人心生伤感,再加上羁旅在外,满怀离 ,二者一齐涌上心头。春水茫茫,上面似有 云笼罩,我想度过南陵,见此却更感伤心断肠。
注释:¹羁人: 离家在外之人。当时作者被贬谪蜀中。²南陵: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东南部。这里是泛指江南一带。

  这首词上片吊古伤今,抒发词人心中的沧桑凄凉之慨,下片紧承上片的吊古之意,即景感怀,反复咏叹,强烈地抒发了其内心的失意、惆怅之情。全词运用了渲染、烘托等手法,表现了作者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郁闷忧愤之情。

  上阙以两个何句作怀古:襄王在何处,宋玉已作古。词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首同襄王。“草绿烟深”的氤氲气象代表了政治的清明昌盛,而“何处是”即谓“是何处”,构句已表达了作者的疑问。更何况这“草绿烟深”。当襄王之时,也只是在“梦里”。次间宋玉,将《高唐赋》中神女之句嵌入词中,朝朝暮暮,飞云行雨,又有何人赏识?“几许愁”实形容愁多。在这巫山之地,想那神女之事,发面为两个问句,作者以历史的思考面表达了对于政治清明昌盛、君臣迟契合作的疑惑与犹豫。

  下阙承“暮雨朝云”面起,写春天里那漫天飞飞扬扬的花絮。就像人心里弥漫缠绕的愁绪,花絮点点,牵动着愁绪片片,每一点都叫人心痛肠断,而这花絮却不管不问。径自在空中肆意飞舞。城楼下那茫茫的长江水。城对岸那高高的向南山,虽然指示着东去朝中的谒见,南归乡里的团圆,而“胃臣”的心里却充满着悲伤与痛苦。黄庭坚已在遇救出川的路上,不会再有“断肠”之愁。由上片的怀古感慨,引出虽然已经解除了禁个,但是也已经完全丧失了政治的热情。六年的放逐留下了太深的伤痕,他正在考虑退身之事。人在朝廷,并不自由,更有无端的伤害与打击。这是他已经获赦面仍称“羁臣”的缘故。 他在到达江陵之后,坚决上疏向朝廷辞绝京官面请求外任以养家糊口,是缘于这一路上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蒋方.黄庭坚集:凤凰出版社,2014:第243-24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