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真陨少微星,洞中犹摹石上经。
吴中真陨少微星,洞中犹摹石上经。
耆旧凋残猿鹤怨,支硎山色为谁青。
耆旧凋残猿鹤怨,支硎山色为谁青。

wǎnzhàofánèrshǒu--wángwēi

zhōngzhēnyǔnshǎowēixīngdòngzhōngyóushíshàngjīng

jiùdiāocányuányuànzhīxíngshānwèishuíqīng

王微

王微

(415—453)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 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梅实¹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译文: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注释:¹梅实:杨梅的果实,俗称杨梅。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愁深楚¹猿(yuán)夜,梦断越鸡晨。
译文: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注释:¹楚、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海雾¹连南极,江云²暗北津(jīn)³。
译文: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注释:¹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此处借其乡思之苦的意。²江云:江涛如雪,一作“江雪”。³北津:北去的渡口。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sù)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¹。
译文: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注释:¹“素衣”两句:素衣,白色的衣。这里是化用典故,谢脁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的了。”柳宗元是反其意而用之。

  首联写实景。梅子成熟时,正是江南晚春季节。阴雨绵绵,大地苍茫一片,这梅雨,有时一下就是十几天,甚至一月余。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个长居江南的人也会感到愁闷,更不必说是“俟罪非真吏”的流放囚徒了。对这梅雨中的沉闷更加不适应,更是愁上加愁。作者在这一联写“苍茫”的梅雨,就给诗定下了“忧愁”的基调,这“忧愁”是沉沉地压在诗人的心头,挥不去,驱不散,化不开。颔联写永州之荒凉,夜里能听见猿猴悲啼,早晨被远处的鸡声惊醒,皆言人烟稀少。愁与梦,更是诗人不得志的心态写照。颈联写天气景象,一片朦胧晦暗,恰好是诗人此时境遇的象征。尾联用典。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谢朓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字面写白色的衣服变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尘埃所染,而是边城气候。言外之意却是从此入京无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借苍茫细雨来抒发作者无边无际的思乡忧愁;蒙蒙、沉沉的细雨,就是作者那深深、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借景抒情,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诗中的一个“愁”、一个“梦”,点化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情与景紧密联在一起,是有独特沉郁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八):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6-197

méi--liǔzōngyuán

méishíyíngshícāngmángzhíwǎnchūn

chóushēnchǔyuánmèngduànyuèchén

hǎiliánnánjiāngyúnànběijīn

jīnjǐnhuàfēiwèijīngchén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西津¹江口月初弦(xián)²,水气昏昏上接天。
译文:西津江口,一钩初月天上悬;江中水气,迷迷蒙蒙上接天。
注释: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之中,后因砂土堆积,清末已与长江南岸相连。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处江苏镇江西北。¹西津:指西津渡,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西面之渡口,在今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²初弦:又叫上弦。农历每月的初八、初九时,月亮缺上半,故称“上弦”。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清渚(zhǔ)¹白沙²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译文:清江水,白沙滩,模糊一片难分辨,只有点点灯火,分明是渔船。
注释:¹渚:水边的小块陆地,此处指水。²沙:指沙滩。

  金山是江南名胜,地处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中,后因砂土堆积,到清末便与长江南岸相连。据宋人周必大说,此山大江环绕,每风起浪涌时,其势欲飞动,故南朝时人称“浮玉山”(见《杂志》)。唐时有裴姓头陀于江边拾得黄金数镒,因改名金山。

  此诗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优美图景,十分清丽。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蒙蒙的水气。西津在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诗人站于金山之颠,西向遥望,只见一轮新月,悬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气,非烟非雾,正冉冉升起,几与天接。烟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层淡淡的云翳。这两句明暗交错,上下相对,不仅使画面具有明显的层次,而且避免了色调上的不和谐。“西津江口”四字,既点明“晚眺”方向,又划定了所见景色的区域。“月初弦”三字也有双重功用,既是写景,又是记时这种借星月在天空中位置移动和形状变化来点明时间的手法,古人诗中常用,远如曹植的《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近如唐代刘方平的《夜月》:“北斗阑干南斗斜。”机杼正自相同。

  诗的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清渚”、“白沙”,则写出了月下之景。“清渚白沙茫不辨”是承前一句“水气昏昏上接天”而来。白天从金山眺望西津渡,对岸景物是可以看清的,唐代诗人张祜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题金山寺》)之句;但此时既已入夜,又有水气,诗人眺望的结果只能是“茫不辨”了。“只应灯火是渔船”作一转折:尽管对岸清渚、白沙,望去茫茫一片,但透过水气,还能看到江上灯火,隐现明灭,诗人因此判断道:那一定是对岸的渔船了。诗人在这两句中运用了反接法,便使诗句显得摇曳生姿,别具风调,比前两句的平叙景色更引人入胜。元人刘壎在《隐居通议》中说:“作绝句,当如顾恺之啖蔗法,又当如饮建溪龙焙。”也就是说,绝句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渐入佳境”。这首《金山晚眺》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此诗脱胎于张祜的七绝《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只要稍加比较,就能看出秦观诗至少在三个方面与张祜诗相同:一,时间和地点相同,都是写镇江江面的夜间景色;二,描写手法相同,一用“潮落”、“斜月”来暗示时间的推移,一用“月初弦”来点明时间;三,境界相似,秦观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是化用了张祜诗的“两三星火是瓜洲”以及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由此可见秦观这首诗的出处。但张祜诗明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属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夜不成寐的情形,而秦观诗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情感,而是将情感蕴涵在所描写景物之中,景中含情。这又是二者的同中之异。

参考资料:
1、 王兴康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15-616
2、 陶文鹏.宋诗精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95-435

jīnshānwǎntiào--qínguān

西jīnjiāngkǒuyuèchūxiánshuǐhūnhūnshàngjiētiān

qīngzhǔbáishāmángbiànzhǐyīngdēnghuǒshìchuán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轻舟南垞(chá)去,北垞淼¹难即。
译文:踏上一叶轻舟缓缓驶向南垞,北垞却因为水面辽阔,很难接近。
注释:¹淼:指水广远的样子。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隔浦(pǔ)望人家,遥遥¹不相识。
译文:隔着浦水遥望北垞人家,因为太远不能识别它们是哪个村落。
注释:¹遥遥:形容距离远。

wǎngchuānnánchá--wángwéi

qīngzhōunáncháběichámiǎonánwàngrénjiāyáoyáoxiāngsh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清溪一道¹穿²桃李,演漾³绿蒲涵(hán)白芷(zhǐ)
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注释:¹一道:一条。²穿:穿过。³演漾:荡漾。⁴涵:沉浸。⁵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溪上人家凡¹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译文: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注释:¹凡:总共,一共。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cù)(jū)¹屡过飞鸟上,秋千²竞出垂杨里。
译文: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注释:¹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²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少年分日¹作遨游,不用清明²兼上巳(sì)³
译文: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¹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²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³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涵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涵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涵,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五六两句又转换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之时,造大麦粥,人们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这两句在前四句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这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尤其是“过”“出”二字用得好,分别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感受到年轻人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透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意谓青春年少的人,应该每天都有开心游玩的心态,无忧无虑,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在《寒食城东即事》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暂。诗人认为,如果想要在短暂的时光中去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做学问,终究都不牢固实在,只有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才是真实的。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hánshíchéngdōng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qīngdàochuān穿táo yǎnyàng绿hánbáizhǐ 
shàngrénjiāfánjiā luòhuābànluòdōngliúshuǐ 
guòfēiniǎoshàng qiūqiānjìngchūchuíyáng 
shàoniánfēnzuòáoyóu yòngqīngmíngjiānshàng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日本晁(cháo)¹辞帝都²,征帆一片绕蓬壶³
译文: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注释: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¹卿:尊称。²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³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明月¹不归沉碧海²,白云³愁色满苍梧
译文: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注释:¹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²沉碧海:指溺死海中。³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⁴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63-363页 .

cháoqīnghéng

bái tángdài 

běncháoqīng zhēngfānpiànràopéng 
míngyuèguīchénhǎi báiyúnchóumǎnc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