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凤管入岩扉,树拂春风草拂衣。不敢更吹天上曲,恐惊石散作云飞。
独携凤管入岩扉,树拂春风草拂衣。不敢更吹天上曲,恐惊石散作云飞。

yángdòngzhōngchuīxiāo--qiūyǎn

xiéfèngguǎnyánfēishùchūnfēngcǎogǎngèngchuītiānshàngkǒngjīngshísànzuòyúnfēi

吾丘衍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 ▶ 1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掩卷¹平生有百端²,饱更³忧患转冥顽。偶听鹈(tí)(jué)怨春残。
译文:阖上了书本,想到平生,不禁百感交集。我已经饱历忧患,现在反而变得冥顽不灵了。偶然听到的悲鸟啼叫,才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怨。
注释:¹掩卷:合上书本。²百端:百种情绪。³更:经过,阅历。更事,阅历世事。⁴冥顽:顽固、固执。⁵鹈鴂:即子规,杜鹃。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坐觉¹亡何消²顽日,更缘³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译文:我渐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消磨漫长的日子,只好随意校勘书籍。连闲愁都无福消受,哪能谈得上清欢?
注释:¹坐觉:犹云正觉也。坐:因为。²消:消磨。³缘:借助、凭借。⁴丹铅:丹砂和铅粉。古人校勘文字所用。⁵闲愁: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绪,闲极无聊时所产生的愁绪。

  词中所写的是一位饱经忧患的中年人索莫的心境。静思身世,万感平生,仿佛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了。被愁苦浸的麻木了,莫可奈何只好任由它去,心的麻木只为了减少心灵敏感带来的精神苦痛。

  上片写词人掩卷,从叙写眼前景物开始,想到了词人的心酸的过往,想到了词人更加努力地专研书籍,只是偶然听到的悲鸟啼叫,觉得时间易逝。

  下片转而写词人的内心,“坐觉亡何消白日”写出了作者不知道如何消磨漫长的日子,只能借助校勘书籍来打发时间。内心的愁苦无法和人述说。

  该词表达了词人深悲极苦之情和悲天悯世之意不被人知道,该词是词人从眼前寻常景物写起,却蕴含极为丰富的深情和哲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著.《名篇词例选说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年:205页

huànshā··yǎnjuǎnpíngshēngyǒubǎiduān--wángguówéi

yǎnjuǎnpíngshēngyǒubǎiduānbǎogèngyōuhuànzhuǎnmíngwánǒutīngjuéyuànchūncán

zuòjuéwángxiāobáigèngyuánsuínòngdānqiānxiánchóufēnkuàngqīnghuān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雨晴夜合¹玲珑²³,万枝香袅(niǎo)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xuān)长。
译文: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注释:¹夜合:合欢花的别称,又名合昏。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²玲珑:空明。³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⁴香袅:香气浮动。⁵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⁶金堂:华丽的厅堂。⁷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绣帘垂箓(lù)(sù)¹,眉黛(dài)远山²绿。春水渡³溪桥,凭栏魂欲销
译文: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注释:¹箓簌:下垂貌。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²眉黛远山:用黛画眉,秀丽如远山。远山眉与小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并为入时之妆。³渡:雪本《花间集》作“度”。⁴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销,失散。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闺女子的白日闲梦与梦后幽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一个“拂”字妙写花态,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红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红。这里用红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过片二句回到现实:女主人公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结拍二句写女子又情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这两句化用江淹《别赋》“春红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词意。

  此词上片写梦中情事,景美情欢,更反衬出女主人公眼下的失落与凄苦。所以,词的下片写梦后的愁思,尤为痛苦,也尤为感人。整首词中,无论是写梦后所见之景,还是写女子愁眉不展、眺望之思,都充溢着怨与恨、凄苦与哀伤。全词意境缠绵凄艳,语言精工秾丽,如“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二句,情辞俱美,贴合温词密丽秾艳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1-22
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203

mán··qínglínglóng--wēntíngyún

qínglínglóngwànzhīxiāngniǎohóngxiánmèngjīntángmǎntíngxuāncǎozhǎng

xiùliánchuíméidàiyuǎnshān绿chūnshuǐqiáopínglánhúnxiāo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译文:山中下了一夜的雨,风在树林顶端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¹高。
译文:我不知道溪水是不是涨了,只是发觉钓鱼的小船更高了。
注释:¹钓船:渔船。

  历来写山雨的诗很多。大多数诗人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绘,本诗则是从感觉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论者称为“纯乎天籁”。

  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人诗人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一夜”写其持续时间之久,“怒号”言其发出响声之大,让人于冥冥之中去想像山中夜雨的情状。

  后两句脉断意连,巧妙地运用“水涨船高”的生活体验,以只觉船高的亲身感受,来反跌出不知溪涨的视觉不足。究其本意,原不是不知“溪水长”,只是为了要强调“钓船高”的特殊感觉,才故意先说不知,然后才让“只觉”来表达不知之知。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此外,小诗颇可玩味的还有“钓船”两字。中国古代文人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车马喧闹的世俗,常浪迹江湖,隐居山林,寻找一种樵唱渔歌式的生活情趣。诗的作者也不例外。从表面看,他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时间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由此二字,人们可以想见他白天垂钓于山溪、夜间泊眠于钓船的旷放。如果将此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由此可知,此诗的好处除了它不加雕饰的“纯乎天籁”之外,还在于意境超然、韵味悠长,表现出明人追慕唐诗的一种明显意向。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¹文园病起。
注释:¹悴憔:即“憔悴”。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¹断垂杨小市。
注释:¹肠:一本作“腰”。

  《杏花天》,双调小令,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此词长短句稍近《端正好》词,区别在于:《端正好》词六字句折腰;《杏花天》词六字句连为一气。  

  “蛮姜”两句,先述汤中调料。“蛮姜”、“豆蔻”都是调味佳品。此言将蛮姜、豆蔻放入汤中,使汤更为鲜辣、香气诱人,尝了这汤后,舌底如沐春风,令人经久难忘。“江清”两句,述汤的作用。言这汤汁清冽诱人,最能消解酒后的残醉,而汤中诱人的香气,使老病的词人闻到后,自觉病情稍减,竟能起床来想一尝鲜味。上片写汤中调料及汤的作用。  

  “停嘶骑”两句,写售汤之处。言汤香四溢,使男的停马留步,女的眉梢含意,过往行人都希望能尝尝这种香汤美味。而出售这种香汤的地方,记得就在东城边,每天凌晨摆设的小摊之中。“紫檀”两句,承上再赞摊中香汤。言紫檀色的香汤,不断地在锅中翻滚,就在数株垂杨下的小摊上不断散发出令人垂涎欲滴、断肠挂肚的香味来。下片重在赞香汤摊。  

  夏承焘笺:近人周泳先云:“宋人咏茶、咏汤各词,皆宴席进茶、进汤时所作,以付歌妓者。”此词有“记晓色东城梦里”当在妓家归来之作。可与《玉楼春·京市舞女》中“问称家住城东陌”句参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píng)¹(zhú)影深²,长河渐落晓星沉。
译文: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¹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²深:暗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悔偷灵药¹,碧海青天²夜夜心³
译文: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注释: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²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³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的交代。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15-1216 .

chángé

shāngyǐn tángdài 

yúnpíngfēngzhúyǐngshēn chángjiànluòxiǎoxīngchén 
chángéyīnghuǐtōulíngyào hǎiqīngtiā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