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阔云中郡,刚风起泬寥。毡房联涧曲,土屋覆山椒。
天阔云中郡,刚风起泬寥。毡房联涧曲,土屋覆山椒。
橦布朝朝市,通薪户户烧。遥看尘起处,深羡霍嫖姚。
橦布朝朝市,通薪户户烧。遥看尘起处,深羡霍嫖姚。
袁桷

袁桷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2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寂寞书斋(zhāi)里,终朝独尔思¹
译文: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
注释:¹尔思:思念你。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更寻嘉树¹传,不忘角弓诗。
译文: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
注释:¹嘉树:佳树,美树。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短褐(hè)¹寻霜入,还丹²日月迟。
译文:寒冷的寻霜侵入我的短袄,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
注释:¹褐: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服。²还丹: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据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未因¹乘兴去,空有鹿门期²
译文:不能乘兴离开长安,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注释:¹未因:无由,无从。²鹿门期:《后汉书》载,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还。后遂以鹿门泛指隐居之所。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在冬日寒冷又冷清的书斋环境里,这种相思的寂寞更加悠长深广。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梁园等地的相会相处,成就了一段伟大的友情,李白与杜甫之间从此不再是独立的存在,中国文坛也因此可以大声地对“文人相轻”说“不”。一年多的同游论诗,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了解,也让他们日后的思念变得更加真实。李白固然是追求的仙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不可能忘却尘世,忘却他的朋友,他的问候化为文字的固然不多,但是已经无尽地表达了他的思念,君不见江水日夜东流,何曾停息!杜甫把心紧紧地贴向了现实,也把思念深深地化为了无尽的问候,不管李白日后遭到了如何的不幸,他依旧把问候捎给西寻。李杜的相互理解导重,既承接了先唐人文的精粹,又给后世文人树以巨大的榜样,于是,有了白居易与元稹的兄弟般的情谊,韩愈与孟郊的知心推重,欧阳修对王安石、苏轼的奖掖,等等。于是,这种问候传承了一种永久的、普遍的力量,在朋友之间洋溢,也在陌生人中荡漾。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
2、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2
3、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5年第7期:36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¹。旧游帘幕记扬州²。一灯清著梦,双燕月当楼。
译文:忧愁与西风应该早有盟约,它们年年一起相会在萧瑟的清秋。长忆旧游于帘帷帐幕风月繁华的扬州,而今形单影只只能在孤灯下重温旧梦,一觉醒来只见屋梁上双燕栖宿明月流照高楼。
注释:¹清秋:清秋节,即重阳节。²扬州:指风月之地。
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
罗带鸳(yuān)(yāng)¹尘暗澹(dàn)²,更须整顿风流³。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
译文:绣鸳鸯的罗带虽已因岁月的风尘而暗淡,还是要梳妆打扮保持原来的美貌风流。万一天涯游子归来见到我,我形容消瘦是为相思而消瘦,我形容憔悴而惭羞也是为他而惭羞。
注释:¹罗带鸳鸯(:绣有鸳鸯花纹的丝织合欢带。²尘暗澹:表示离别时间已久。澹:“淡”的异体字。³风流:指美好动清的风韵,此处有使风韵美好动清的意思。⁴见:同现,出现。设想情郎来到。⁵温柔:指温柔乡,喻美色迷清之境,此指伊清香闺。⁶因:一本作缘。

  上阕着重写女主清公独宿空房的孤寂心境。开首二句的构思就极为精巧,词清把抽象的“愁”情与无形的“西风”都清格化,它们仿佛早有约会似的,每年要到清秋时节前来赴约,相聚在一起,这就巧妙地把女主清公的心情作了十分富有诗意的表达。“旧游帘幕记扬州”是对思情的极为简练而又非常具体的概括:女主清公当年与她的情清在风月繁华的扬州曾有过一段令清销魂的经历,他们曾在一起偎依相游,曾在帘帏帐幕中卿卿我我。而今“一灯清着梦,双燕月当楼”,写出了闺中清孤独寂寞的境况。词清在这里以“双燕”反衬女主清公独宿空房的孤寂,燕影双双更比照出闺中清形单影只的凄楚。

  下阕写女主清公思清时的微妙心理活动。“罗带鸳鸯尘暗澹”表明女主清公翘盼游子久久不归懒于梳妆打扮,鸳鸯带已弃置久矣,但她又觉得应该整顿精神保持自己仪容的美貌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给这一心理活动作了交代:原来她怕天涯游子万一归来见到自己衣冠不整而失却了爱恋的柔情密意。最后二句“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是女主清公内心声音的坦诚流露,她遥向远方的情清倾诉:我形容瘦损是因对你的思念而这般消瘦,清们看到我这样憔悴而议论我,羞赧我,我甘愿为你而羞!至此一个痴情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之情已尽现无遗。

  这首小令写闺中清思念远方的游子。词清借闺中清思念远方的游子之意寄托自己黥面受刑发配外地凄凉悲苦生活,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愁思和向往怀念。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 :406-407

línjiāngxiān··guī--shǐ

chóu西fēngyīngyǒuyuēniánniántóngqīngqiūjiùyóuliányángzhōudēngrénzhemèngshuāngyànyuèdānglóu

luódàiyuānyāngchénàndàngèngzhěngdùnfēngliútiānwànjiànwēnróushòuyīngyīnshòuxiūwèilángxiū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一粒红稻¹饭,几滴牛颔(hàn)²血。
译文:颗颗精细的红稻米饭啊,那是耕牛滴滴的血凝成。
注释:伤:哀伤、悲悯之意。¹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为稻中的一种,亩产量低,较为珍贵、罕见。²颔:下巴颏。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珊瑚¹枝下人,衔(xián)²³不歇。
译文:贵族们吃喝玩乐赏珍宝,饮酒而吐出红米饭不停。
注释:¹珊瑚:海中的珊瑚虫的分泌物和石灰质骨骼形成的,像树枝状,多为红色,也有白色的,经加工成珍贵的装饰品,古代富贵人家常将它供于几案上,作赏玩的珍宝。²衔杯:饮酒。³吐:吐出红米饭。

  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其诗亦多隐逸之风,这首《伤农》却是一篇富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对封建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此联描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不仅清香好吃,且富营养,多供贵族、富豪之家食用。这里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农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们碗中之餐,粮食得来粒粒都含着辛苦之意,用词着意甚深。“牛颔血”,牛在耕田时下巴被套绳磨出血来,突出了劳动的艰苦,然而牛既如此人更不堪,诗人借牛颔血烘托了劳动人民耕种的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和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是相像。凡是有良心的人都应该珍惜劳动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这是两位诗人写作这类题材的诗之共同宗旨。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那些不劳而获、不知稼穑的腐朽奢糜之徒是从来都不懂、也不屑去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的。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此联描绘了富贵豪门家的奢侈与浪费。“珊瑚”,珊瑚枝,因它色彩艳丽,且采摘不易,所以它便显得十分名贵,是官宦贵戚家室内部装饰摆设珍品,由此可知,诗中“珊瑚枝下人”指的便是大富大贵人家的男男女女了,他们终日极尽奢华。下句中的“衔杯吐不歇”便是动劳人民辛辛苦苦种出的红米做成的饭,被他们在纵酒行乐时如同废物一般吐了出来。

  白描的手法与鲜明的对比是诗人采用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形式短小,含义深刻是这首诗的特点。这首诗与李绅的《悯农二首》相比,诗意接近,虽不及李诗影响大,但对农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是深表愤怒的。整首诗朴实、直率地写出悲愤交加的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6-237
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19-320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633-634

shāngnóng

zhèngáo tángdài 

hóngdàofàn niúhànxuè 
shānzhīxiàrén xiánbēixiē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李侯¹有佳句²,往往似阴铿(kēng)³
译文: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注释:¹李侯:指李白。²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³阴铿: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余亦东蒙客¹,怜²君如弟兄。
译文: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注释:¹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²怜:喜爱。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醉眠秋共被¹,携手日²同行。
译文: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注释:¹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²日:一作“月”。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更想幽期¹处,还寻北郭生²
译文: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注释:¹幽期:隐逸之期约。²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入门高兴¹发,侍立小童²清。
译文: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注释:¹高兴:高雅的兴致。²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落景(yǐng)¹闻寒杵(chǔ)²,屯云³对古城。
译文: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注释:¹落景:夕阳。景,同“影”。²寒杵:寒秋时的杵声。³屯云:积聚的云气。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向来吟橘颂¹,谁²与讨莼(chún)(gēng)³
译文: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注释:¹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²谁:一作“惟”。³莼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不愿论簪(zān)(hù)¹,悠悠²沧海情³
译文: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注释:¹簪笏: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²悠悠:安闲貌。³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3-85
2、 金陵生.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解.文学遗产,2002(03)
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金谷¹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译文:酒宴中听到这传闻一等的歌曲,好似鹧鸪啼唱,幽清哀怨的歌声使得青烟都生出愁思。
注释:¹金谷: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夜来省得¹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译文:此夜记起曾经听闻这歌声的地方,是秋月高照下的万里湘江之上。
注释:¹省得:记得。

tīngchàngshānzhè--hún

jīnchuánliúzhèqīngyuànyānchóuláishěngcéngwénchùwànyuèmíngxiāngshuǐ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