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墩下万松围,上有华亭压翠微。五色流苏悬玉座,先皇曾引六龙飞。
谢公墩下万松围,上有华亭压翠微。五色流苏悬玉座,先皇曾引六龙飞。

lóngfēitíng--jǐngkuí

xiègōngdūnxiàwànsōngwéishàngyǒuhuátíngcuìwēiliúxuánzuòxiānhuángcéngyǐnliùlóngfēi

吴景奎

吴景奎

(1292—1355)婺州兰溪人,字文可。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为乡正。刘贞为浙东宪府掾,辟为从事,后荐署兴化路儒学录,以母老辞不就。博学,尤善为诗,词句清丽,有唐人风。有《药房樵唱》。 ▶ 2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当年书剑揖(yī)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译文:想当年我文武双全,三公贵族也刮目相看;谈吐间气势如虹,豪气冲云天。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zān)华发¹醉秋风。
译文:沙场上战鼓雷鸣、烟尘蔽日,我独有壮志满怀;现如今却只见白发丛生,秋风中自斟独醉伤怀。
注释:¹华发:花白得头发。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梦回松漠榆(yú)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译文:屡屡梦回榆关之外的大漠,醒来后却只能在乡村中慢慢变。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奇士¹久埋巴硖(xi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译文:我的朋友独孤策长眠在巴峡,我在灯前感慨还有谁能倾听我想上阵杀敌的壮志雄心?
注释:¹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经故去十年。

gǎnjiù--yóu

dāngniánshūjiànsāngōngtánshéyúnhóng

shízhàngzhànchénzhuàngzhìzānhuázuìqiūfēng

mènghuísōngguānwàishēnlǎosāngcūnmàizhōng

shìjiǔmáixiádēngqiánkāngkǎishuítóng

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绎史》
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绎史》
译文: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
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水经注》
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jí)¹一井则众水动。《水经注》
译文:他诞生的时候,九个井自己就贯通了,取一个井的水,其他井里的水都会动。
注释:¹汲:从井里打水。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绎史》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yě)¹斧斤²,为耒(lěi)(sì)³锄耨(nòu),以垦草莽(mǎng),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绎史》
译文:神农时期,天上降下粟,神农于是耕地而种这些种子。他制作斧头,用耒耜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开垦荒地,然后五谷兴盛,果实收藏丰富。
注释:¹陶冶:谓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²斧斤:指各种斧子。³耒耜: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⁴锄耨:锄土薅草;指锄耨后的碎土块。⁵草莽:指丛生的杂草。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凭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五谷,故天下号“神农”也。《搜神记》
神农以赭(zhě)¹鞭鞭百草,尽知其凭毒寒温之性,臭(xiù)²味所主,以播五谷,故天下号“神农”也。《搜神记》
译文:神农用赤色的鞭子鞭打百草,详细地了解每一种草的药性是平和还是性寒、或者性温,神农通过闻百草的气味,来决定用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作谷类播种。因此,天下的百姓尊称他为“神农”。
注释:¹赭:红褐色。²臭:嗅,闻。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¹似有违。
注释:¹孤心:负心。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红窗静,画帘垂(chuí),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kuī),漏(lòu)¹移灯暗时。
注释:¹漏:古代计时工具。

gènglòuzi··duìqiūshēn--sūnguāngxiàn

duìqiūshēnhènshùmǎntíngfēngníngxiǎngzuòliǎnchóuméixīnshìyǒuwéi

hóngchuāngjìnghuàliánchuíhúnxiāojiǎotiānlèitīngduànchángkuīlòudēngànshí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时竟¹夕澄(chéng)(jì)²,云归³日西驰。
译文:暮春黄昏雨过天晴,云彩聚拢斜阳西沉。
注释:¹时竟:季末,此指春末夏初。²澄霁:阵雨过后,天地碧澄清朗。³云归:乌云散开消失,指雨过天晴。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密林含余清¹,远峰隐半规²
译文:茂密山林空气清新,山峰隐没半轮红日。
注释:¹余清:雨后留下的清凉。²半规:半圆形,指落山时隐没一半的太阳。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久痗(mèi)¹昏垫²苦,旅馆³(tiào)郊歧(qí)
译文:霖雨不息厌倦不止,身在旅馆眺望郊外。
注释:¹痗:病,这里引申为厌恶义。²昏垫:潮湿昏暗。永嘉临海,地势低洼,阴雨连绵,故用“昏垫”形容。³旅馆:客舍。⁴眺郊歧:远望郊外的岔路。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
泽兰¹渐被径²,芙蓉始发³迟。
译文:水边兰草渐披小路,娇艳莲花初绽春池。
注释:¹泽兰:鲜活润亮的兰草。²渐被径:慢慢地覆盖了小路。³始发:刚开放。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未厌¹青春好²,已睹³朱明
译文:尚未满足大好春光,已经看到夏的临近。
注释:¹厌:满足,充分享受。²青春好:春天的美好景色。³睹:看见。⁴朱明:本指太阳,借指夏天。⁵移:到来。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qī)¹感物叹²,星星³白发垂
译文:节序更迭令我忧叹,点点白发两鬓边垂。
注释:¹戚戚:忧思的样子。²感物叹:有感于景物变换而叹惜。³星星:稀疏,时隐时现。⁴垂:通陲,指鬓角两边。
乐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乐饵(ěr)情所止¹,衰疾忽在斯。
译文:笙歌饮食情有所止,身衰老病倏忽而至。
注释:¹乐饵情所止:音乐和美食是人性留恋的东西。
逝将候秋水,息景堰旧崖。
¹将候²秋水,息景³(yǎn)旧崖
译文:我将等待秋水降临,息我形影旧居山崖。
注释:¹逝:语助词,无意。²候:等待。³息景:即息影,指隐遁形迹。⁴偃:俯卧。⁵旧崖:犹言故山,即故乡的山。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我志谁与亮¹?赏心惟²良知。
译文:我的心志谁能理解?唯有良友知我心意。
注释:¹谁与亮:跟谁表白。²惟:只有。

  首先是盘旋层折的诗歌结构,诗写幽愤之思,但起笔四句却先勾勒了一派清澄之景。然后,“久晦”、“旅馆”两句逆笔补出身在谪宦羁旅的处境,时逢久雨阴霾的黄梅,心境正如陷溺于霭霖之中,久已林林沉沉的了。于是可见起处所写偶一眺临所见的清景之中,实隐含有诗人企图摆脱烦闷的企望。清景使诗人神思为之一爽,但是潜在的幽愤是如此的难以解脱。

  为清景引动,诗人漫步郊垌,其本意当是希望进一步让大自然澄明的灏气,为他澡雪精神,但是一路行来,见到淫雨之前泽畔方生方长的兰草,已经繁茂而向老;而当时仅是一望绿叶的池塘中,荷花也初绽红红白白的朵营。这美景在他人或会感到悦目赏心,但对诗人却适足以勾动其幽愤的潜意识,于是顿生春夏叠代之感,更由“物”移而触发“人”老之叹,于是潜在的幽愤转为强烈的悲歌。药饵,“药”当作“乐”,反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语,当时的声歌食饮,尽属虚妄;而真实的唯有那倏焉而来的老病而已。

  那末人生应当怎样才对呢?只有乘即将而来的秋水,归隐家乡,这种真正的赏心乐事,恐只有二三知己才能领会吧。那末这赏心乐事的内含究竟为何呢?“秋水”用《庄子·秋水》事,《秋水》篇主旨在于“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原来泯去物我,是非的界限,忘掉一切的是非得失,甚至忘掉自己的天赋禀受,皈依自然,才是根本的出路。但是谢客是否真能忘情,得从此诗的意脉看,这只是一种企望强自从幽愤中挣脱的高言快论;从他的行事看,虽然几度归隐,但却未能如陶潜那样在自然中终其天年,终于在四十九岁时,吟唱着“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眠”的感愤之句,被砍下了脑袋。

  企图借游程中的自然清景以排解幽愤,而解不去,吟还愁,反将幽愤潜注于景物之中,这种反复曲折的情思,即使谢客的幽愤表现得看似清逸,实则更为深重;又使他诗作的结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多层次,奇景迭出,转转入深,确实到了“一重一掩皆肺腑”的境地,而他更善于营构,通过顿柬、离合,顺逆的安排使诸多的景物移步换形圆融一体。而情思一以贯之。如此诗起首之“时竞”(春尽),中腰之“朱明移”,篇末之“秋水”,思绪依节候的顺次,虚实相同地展开,却以“久痞”一联,“戚戚一一联作顿束收放,依其感情的变化,出现一幅幅不同色调的画面,达到情景理交融的境地。王夫之《薹斋诗话》评谢诗,“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天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此评正道出了谢诗以幽愤的情思为内含,运调景物,曲屈以达其意的特点,这与陶潜诗结构之如行云流水大异其趣。

  与结构相应,此诗的意象也与陶诗异趣。陶诗语言天成,所构成的诗歌意象较单纯而韵味醇厚,而谢诗则“造语极奇险深曲,却皆稳老而不伤巧。一,其意象层次多隽秀耐咀。试以与此诗前四句景物相近的陶潜《杂诗》二之前四句作一比较,陶诗云:“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四句每句五字都是一个层次,且三、四承一、二,很自然地勾勒出一个银辉满空,启人远思的景象。谢诗则不然:“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同样每句五字:而前二句每句是两个层次:时竟、夕澄霁;云归,月西驰。以下三句“含余清”承一句“夕澄霁”;四句“隐半规”则承二句“日西驰”,又分别拈入了密林,远峰二物,组成了新的景象。前两句从大背景落墨,富于动态美,后二句更从细部勾勒,近处是密林余清,较远处是青山落日,则与一、二句共同构成三个大层次的画面搭配,而“密林”之与“余清”,“远峰”之与“半规”本身又有各自的层次,再缀以一个“含”字,一个“隐”字,遂在季节交替,晴雨变化,昼夜叠代的动景中酿蘖出一种清澄恬美的静景来。这层迭的景象正体现了诗人由“林垫”中苏生的复杂心境。

  与观察的细密,锤词的精严,选景的密致相应,谢诗语言的又一特色是使用语典的工巧。“泽兰披径路”以下四句分用楚辞“皋兰披径兮斯路渐”;“芙蓉始发,杂芰荷兮”;“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朱明承夜兮时不见淹”四语,不仅与即目之景相切相符,而且隐含“目极千里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之意,透出归隐之想,以下更用《庄子》“秋水”之典,既承“朱明”而预示归期,更如前所析表示要从伤感中超脱达到忘我之精神升华。数典连用,一气呵成,含义深长,遂使诗歌意象于精致之外更显出一种典雅的美来。所谓“奇险深曲”,而“稳老不伤巧”,于兹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王运熙,《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40-642页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春风骄马五陵(líng)¹,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²(yīng)花市³。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译文: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
注释:¹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²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³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山过雨颦(pín)眉黛¹,柳拖烟堆鬓(bìn)²,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译文: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注释:¹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²鬓丝:鬓发。

  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可谓汗牛充栋,然此曲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谓“宜晴宜雨”,“宜酒宜诗”等等一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

  最妙自然还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细微与独到,是极饶创造性的。特别是末句,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春之西湖与睡足了的西施醒来之比并,真可谓神来之笔,大可玩味。

参考资料:
1、 任中敏,卢前;王星琦注评 .元曲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45

shuǐxiān ·chūnfēngjiāolíngér

zhìyuǎn yuándài 

chūnfēngjiāolíngér nuǎn西sānyuèshí guǎnxiánchùshuǐyīnghuāshì zhīyīndào jiǔshī 
shānguòpínméidài liǔtuōyānduībìn shāshuì西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