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岭畔中秋夜,况是楼居最上方。一片江山果奇绝,却看明月似寻常。
万松岭畔中秋夜,况是楼居最上方。一片江山果奇绝,却看明月似寻常。
高克恭

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属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¹生。
译文:极度怜爱多情的风和月,重新到了春天我心中泛起了离别的愁绪。
注释:¹别恨:离别之愁。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译文:躺在床上回忆离别时,心中的愈加惆怅,一场春梦难以分清现实与梦境。

rén--zhāng

liánfēngyuèwèiduōqíng

háidàochūnshíbiéhènshēng

zhùxúnbèichóuchàng

chǎngchūnmèngfēnmíng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庄棫此首《相见欢》词是一首写美人“春愁”的有味之作,表现的是暮春时分美人梦醒之后的一种缠绵和凄凉之感。

  词的上片写的是鹃啼惊梦、梦醒缠绵时的情绪。起韵写深林里飘来的几声鹃啼,惊醒了因思念太久、太深而终于形诸梦寐的闺中人,好梦也就犹如一缕轻烟一般飘散无痕。这里并不着一字诉说遗憾,而做梦人深深的遗憾如可呼吸得到。在构思方面,此处受到了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诗里“黄莺惊梦”的启发,而又更为巧妙。因为鹃啼声好像就是在说“不如归去”,比起百啭莺啼,似乎是有要借鸟语转达要行人归来的意思。“直到”一句,写她在梦醒之后的不甘和恋梦心情。梦已然散去如烟,无法寻觅,她犹悬浮在如梦的情绪里,更加如痴如醉地缠绵。这种特殊时分的特殊感受又有多少人感受过呢?而词人却在此捕捉得绘神绘色。可惜梦中的美满遇合和梦醒之后的痴迷与留恋都不足以改变无情的现实,梦中的情景反而增加了梦醒后的痛楚。

  词的下片以上片作为对照,传写出女主人公在梦醒之后面对春光融融景象的悲戚之感。过片“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三个短句,联翩而下,却又转折有致。在春日温暖的阳光下,彩蝶在快乐地飞舞,黄莺在自怡地啭鸣,这美丽到极致的春天,却不能给予她一丁点的安慰,她是一直处在凄凉的感受里,难以自拔。季节的美,因为与她的生命状态极不相融,反倒成了残酷的对照。结尾一句,由日转到夜,将春夜明媚的月光作为传递感情的桥梁:春夜的月色有如银白色的水,泻在美人幽居的空庭里;由这水样的月光,她想到了流水,也想到了自己如水一般流逝不已的美好的青春年华。要知青春年华的虚耗,那就是生命的虚耗啊!这个除了思念与做梦就无事可做、无处激情的深闺思妇,她的生命状态是多么的可悲啊!词人在此对于“水”的意向的运用尤其巧妙。它已经不是一个原始的意象,而能够自然地实现由月光意象到华年的抒情联想。

  庄棫此首词的措语轻软明丽,抒情缠绵婉转,不愧为幽怨词的经典之作。

xiāngjiànhuān··shēnlínchùjuān--zhuāng

shēnlínchùjuānmèngyānzhídàomèngnánxúnchùbèichánmiándiéyīngzǒngránmíngyuèkōngtíngshuǐshìhuánián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zhè)¹阴阴一径斜。
译文:小园中芳草萋萋,一直连接到邻家;弯弯曲曲的小径旁布满了枝繁叶茂的桑、柘。
注释:¹桑柘:桑木与柘木。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译文:躺着读陶渊明的诗,还未读完,又趁着点点小雨去瓜地松土锄草。

xiǎoyuán

yóu sòngdài 

xiǎoyuányāncǎojiēlínjiā sāngzhèyīnyīnjìngxié 
táoshīwèizhōngjuàn yòuchéngwēichúguā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东风已绿瀛(yíng)¹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译文: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注释:¹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¹(niǎo)(nuó)拂绮城²
译文: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注释:¹萦烟:烟气缭绕。²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垂丝百尺挂雕楹(yíng)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²早得春风情。
译文: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注释:¹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²间关:鸟鸣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译文: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是时君王在镐(hào)¹,五云²垂晖(huī)耀紫清³
译文: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注释:¹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²五云:五色祥云。这里指皇帝所在地。³紫清:此指天空。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¹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²绕花行。
译文: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注释:¹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²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始向蓬莱¹看舞鹤,还过茝(chǎi)²听新莺。
译文: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注释:¹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²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新莺飞绕上林¹苑,愿入箫韶²杂凤笙(shēng)³
译文: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注释:¹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²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³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红楼、柳青等,构画了色彩斑烂的初春景象;“绮城”句一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诗人又用以拟人手法,写得春情洋溢,如风绿春草、殿楼觉好、烟柳拂城等,动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丝”五句,写新莺春声。垂柳挂柱,莺鸟和鸣,春风知情,卷声入云,万户皆春声,好一番春日声情。诗人依题写意,开头写柳色初青,接写新莺百啭,由境出莺,莺境相合。前是绮城春景,后是万户春声,声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画有音,有光有响,即声色并举。诗人写新莺百啭,声情结合,以情写声,如好鸟和鸣,间关早得春风之情,春风知情,将鸟声撒向万户,万户皆春声。人鸟春声,皆因情生,动人之处,在于声情相融。

  “是时”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皇帝出游。五云垂晖,太平之象;皇帝出宫,仗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徐行;始看鹤舞,继听新莺,呈现出一副龙仪非凡的游春气派。既然是奉诏侍赋,少不了对帝王的称颂。诗人没有直接写帝王本人如何仪态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笔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仪止和心兴。五云垂晖,日转绕花,看鹤听莺,令人感到皇帝仪同天日,兴同世人,而不失尊贵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两句,写莺绕宜春苑,扣题作结。皇帝听莺,新莺知情,飞绕林苑,愿把自己的歌声汇入肃然高雅的箫笙之乐。

  全诗四段,诗意衔接细密,始有柳烟拂绮城,继有垂丝百尺挂雕楹;前有春风卷声入云,万户春声,后有五云垂晖,君王春游心动;上有听莺鸣啭,下有新莺飞绕,诗意衔接,丝丝人扣,层层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表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27-228页

shìcóngchūnyuànfèngzhàolóngchíliǔchūqīngtīngxīnyīngbǎizhuàn--bái

dōngfēng绿yíngzhōucǎo殿diànhónglóujuéchūnhǎo

chínánliǔbànqīngqīngyíngyānniǎochéng

chuíbǎichǐguàdiāoyíngshàngyǒuhǎoniǎoxiāngmíngjiānguānzǎochūnfēngqíng

chūnfēngjuǎnyúnqiānménwànjiēchūnshēng

shìshíjūnwángzàigǎojīngyúnchuíhuī耀yàoqīng

zhàngchūjīngōngsuízhuǎntiānhuíniǎnràohuāxíng

shǐxiàngpéngláikànháiguòchǎiruòtīngxīnyīng

xīnyīngfēiràoshànglínyuànyuànxiāosháofèngshēng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扑蕊(ruǐ)¹添黄子²,呵花³满翠鬟(huán)。鸳枕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译文: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蕊,花蕊。²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³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⁴翠鬟: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⁵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⁶映,汤本《花间集》作“暗”。⁷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⁸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这首词写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以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以及鸳枕明月为衬,表现其孤栖与寂寞。

  起拍二句,从最具有女性生活特征的化妆着笔,写出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扑蕊添黄子”,谓取花蕊以为面饰。古人制作化妆品,多取材于自然,所以将黄色的花粉作为额黄妆的饰品。“呵花满翠鬟”,说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接下三句,转换抒写角度,不再写动态的人物,转而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三五之夜,则月欲明矣,则思愈炽矣。于是乎,对芳颜,扑蕊、呵花以自消遣。女子被封闭在闺房内,阗然独处,无人相问,只有鸳枕、屏山相伴,尤其是十五月圆之夜,更觉无限孤独寂寞。

  此词通过白描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词中女主人公月夜独卧,不仅在前以严妆丽容为衬,其后又以“鸳枕”“月明”为衬,鸳枕独托面容,月明偏照芳颜,主人公那孤寂、相思之苦自在不言中。其中,“扑蕊”“呵花”两个细节的描写,用语精细奇妙,而又使人耳目一新。

  有人将此词解释为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说开头两句写女子着意妆饰,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喜悦的心情;后三句是对相会时的具体描写。聊备一说。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4-65
2、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1-52

nán ·ruǐtiānhuáng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ruǐtiānhuáng huāmǎncuìhuán yuānzhěnyìngpíngshān yuèmíngsān duìfā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