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秋池阁”的秋色。“风傍晓庭帘幕”,说晨风吹进庭院,掀开“帘幕”,给“秋池阁”这一类似宫廷园林带来了朝气。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一个画面。一个“傍”字,把晨风的清新味反映出来了。“霜叶未衰吹未落”,说“霜叶”还未枯萎,即使晨风吹它,它仍然挂在枝上。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二个画面。两个“未”字,把“霜叶”的生命力衬托出来了。“半惊鸦喜鹊”,说晨风发出嗖嗖声,吹动帘幕,也微微惊醒了沉睡的乌鸦和喜鹊。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三个画面。一个“半”字,把乌鸦、喜鹊与人的和谐传达出来了。三个画面艺术联缀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池阁霜天图》长卷,颇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韵味。
下片,正面写秋兴。正是秋池阁霜天景色激起了词人的秋兴。“自笑浮衰情薄,似与世人疏略”,意在嘲笑浮衰薄情。词人此时还不到40岁,初入仕途,大有一番雄心壮志。然而,他面对着的是:自然界呈现一派恬淡和谐的大好秋光,可官场上却充满了谗诽、排挤的血雨腥风。他不禁发出嘲弄:那衰利似浮云,那情意似薄纸,有何追逐的价值,因为追衰逐利,人情冷漠,导致“与世人疏略”的窘境。可谓阅尽人间秋色,于词人这位通判来说,只有走累于文字,“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这种得过且过的无奈的道路。词人还多了一颗“懒心”,一颗“懒心”,不去想它什么皇务;一双“懒脚”,也不去奔走什么政事。就让心和脚“闲处著”。嘲笑之言,入木三分。然而,与上片的那种欲寻永葆不衰的秋色的心愿相比,词人显然心头浮起与他“致君尧舜”,“奋厉有当世志”的豪情极不相符的消极心绪了,或许还潜藏着隐退而求恬淡生活的陶情。
全词,以秋色起兴,引出对仕途人生的感慨,心灰意懒,无情嘲弄。上片写景,园中景色宜人;下片议政,现实灰暗,嘲笑任意。
这首王举之写给胡存善的曲子,充满对胡存善才华和人品的赞美。首句以问语提起,以下皆答话。“蛤蜊风致”,正是对胡作及散曲风格的总结;二、三句赞其天资与学问;四至六句鼎足对,赞其人品与作品,以“轻盈”概之;七至九句赞其作品语言自然,俗中有雅;末二句赞其名气。全曲词语清丽,笔墨简洁,情感真挚。
“问蛤蜊风致何如”作者在此以“蛤蜊风致”喻指胡存善散曲的风格。首句以问语提起,既显得生动活泼,轻松亲切,也暗含作者对胡存善的散曲风格表示赞赏。
“秀出乾坤,功在诗书”两句是作者对胡存善的学识和曲风进行赞美。“秀出乾坤”是指胡存善天资聪慧,出类拔萃,吸收天地乾坤之灵气,涵养颇高。而他拥有如此好素质的原因是“功在诗书”。“功在诗书”不仅体现出胡存善的满腹经纶,而且也暗示了他十分勤奋。
“云叶轻盈,灵华纤腻,人在清癯”这几句作者重在夸赞胡存善的散曲风格。作者把胡的元曲比作树上的叶子、美妙的花朵、清癯的人在。这三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比喻胡存善的散曲风格,形象而又生动。当然,这几句也并不仅仅是指胡存善的散曲风格,也是其人格的表现。在作者看来,胡存善脱俗,有灵气,精神干练。
“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这几句写胡存善善于吸收大家们的精华,学习各地散曲的特点,集各家之所长。这里提到“燕赵”“姚卢”,把散曲兴盛之地和散曲之名家与胡存善相提并论,也是赞扬胡存善学习他人的精华长处,所以才有了现在能写大俗大雅这样不同散曲风格的“绝妙功夫”。
紧接上句而来,胡存善“家住西湖,名播东都”。他住处在西湖,却盛名远扬。这里暗用了“洛阳纸贵”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典故,是为了突出赞美胡存善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