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忆得渡江濒,此日重来客意新。惆怅霜馀一株柳,萧疏元不为行人。
天寒忆得渡江濒,此日重来客意新。惆怅霜馀一株柳,萧疏元不为行人。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¹
译文:我称赞你文采出众,当年志向高远。
注释:¹羽翼高: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¹
译文:只可惜时光飞逝匆匆白了头,宦海一生却官位轻微。
注释:¹青袍: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未遇须藏俄,安卑莫告劳。
译文: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勿露锋芒,安于低位不要抱怨劳苦。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盘根¹倘相值,试用发硎(xíng)²
译文:如果遇到难办的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的做一番吧!
注释:¹盘根:喻难办之事。²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

sòngguózhōuwángshìzhīrèn--

wèiziwénzhāngdāngniángāojīngébáishǒusānmìngshàngqīngpáo

wèicángānbēigàoláopángēntǎngxiāngzhíshìyòngxíngdāo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离恨远萦(yíng)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¹月,归路玉鞭(biān)²
译文: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妓院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注释:¹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²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翠镜啼¹痕印袖,红墙醉墨笼(lóng)(shā)²。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pí)(pá)³
译文: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注释:¹啼:啼哭。²醉墨笼纱: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³春思入琵琶: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上片写词人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离恨”两句,写怀念人物却不直接点明对象,“杨柳”、“梨花”以两个形象优美的事物来比喻被怀念的歌姬,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非常,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玉环流泪的美容。杨柳,梨花使歌姬妖娆柔美,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青衫”二句,追忆往日情怀。“青衫”,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这里借指作者本人。“章台”本为战国秦之宫殿,唐时许尧佐有《章台柳传》流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下片走旧地重游,两人重聚。“翠镜啼痕”两句,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是“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后两句“相逢”,写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表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

  该词词语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另外,该词表达了词人内心苦闷的心情,情感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编,历代小令词精华,岳麓书社,1993.10,第484页

··hènyuǎnyíngyángliǔ--liúyíng

hènyuǎnyíngyángliǔmènghúnzhǎngràohuāqīngshānzhāngtáiyuèguībiānxié

cuìjìnghényìnxiùhóngqiángzuìlóngshāxiāngféngjǐnpíngshēngshìchūn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梦断漏悄¹。愁浓酒恼²。宝枕³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译文:从梦中醒来,听到滴漏微弱的声音,心头更笼罩上厚厚的忧愁,以至于想,酒既不能消愁,为什么昨晚竟喝了那么多。躺在床上,觉得枕头渐生寒意,朝霞初现,晨光洒在翠屏之上。门外,是谁在打扫昨夜凋落一地的花瓣?是自夜里就刮起来的风吧。
注释:¹漏悄:漏声渐止,指天将明。漏:即漏壶,古时用水计时之器。悄:轻声。²恼:忧虑,苦闷,因心情不好,连饮酒都使人不适,愁绪更浓。³宝枕:华美的枕头。⁴翠屏:青绿色的屏风,一说用翠羽装饰的屏风。⁵向晓:拂晓。⁶残红:指凋落的花瓣。⁷夜来:即指昨夜。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玉箫声断¹人何处。春又去²。忍³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行云。问东君
译文:箫声已断,不知人在哪里。又是一年了,你怎么就忍心撇下我,一去不回!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恨,真的无法排遣,在这样的时刻,所爱的人究竟在哪里?看来只能是托付于行云,让它去问问将至的日神了。
注释:¹玉箫声断:谓吹箫人已去,即言丈夫亡故、音讯已断。²春又归:又是一年了。³忍:怎忍、岂忍的省略。犹含“狠心”之意。⁴负:背弃,违背。⁵拟:准备,打算。⁶托:托付,委托。⁷行云:流云。⁸东君:指太阳神,因太阳从东方升起,故称。后亦指代司春之神。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到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漫道玉为琶,玉琶今夜长!”玉琶,翰林院的别称。玉琶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此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琶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mán··lóutóushàngyǒusāntōng--sūnzhū

lóutóushàngyǒusāntōngcuīrénshàngcōngcōngwèizhōng

huítóuníngwàngchùgèngliánxiānmàndàowèitángtángjīnzhǎng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绣幌(huǎng)¹银屏杳霭(ǎi)²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译文:屋里挂着丝织的帷幔,摆着银色的屏风,显得幽深渺茫,如果不是梦魂应该是难以到达的。
注释:¹幌:帷幔。²杳霭:即“杳蔼”,幽深渺茫貌。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译文:窗前人声寂静恰好适宜夜晚的气氛,室内春光浓郁感觉不到屋外的寒冷。
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zhàn)甲递觞(shāng)¹纤似玉,含词忍笑腻(nì)于檀。
译文:酒斟满,佳人捧觞的纤手洁白似玉,在檀木的香气中欢歌笑语。
注释:¹蘸甲递觞:酒斟满,捧觞蘸指甲。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锦书¹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²
译文:若想弄明白锦字书中人的名字,能让满县花开的就不是潘安仁的功绩了。
注释:¹锦书: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人因以“锦字”、“锦字书”、“锦书”指妻子给丈夫之信。²满县花开不姓潘:用“潘岳”典故。潘岳,字安仁,他任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情况令满县栽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