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松冥冥烟雾湿,青合两崖愁壁立。方池怪石小窗妍,家具图书劣容膝。
杉松冥冥烟雾湿,青合两崖愁壁立。方池怪石小窗妍,家具图书劣容膝。
十年官道暗黄尘,锦里萧条少四邻。峻岭截云天禦暴,樵歌一曲断行人。
十年官道暗黄尘,锦里萧条少四邻。峻岭截云天禦暴,樵歌一曲断行人。
古林先生身种德,芝田兰畹无荆棘。心閒鸡犬亦清宁,虎伥狐妖俱屏迹。
古林先生身种德,芝田兰畹无荆棘。心閒鸡犬亦清宁,虎伥狐妖俱屏迹。
木叶归根虫闭关,雪深半夜失前山。儿童挟策莫言冷,信有阳和地底还。
木叶归根虫闭关,雪深半夜失前山。儿童挟策莫言冷,信有阳和地底还。

yúnlínxiǎoyǐn--zhàofāng

shānsōngmíngmíngyān湿shīqīngliǎngchóufāngchíguàishíxiǎochuāngyánjiāshūlièróng

shíniánguāndàoànhuángchénjǐnxiāotiáoshǎolínjùnlǐngjiéyúntiānbàoqiáoduànxíngrén

línxiānshēngshēnzhǒngzhītiánlánwǎnjīngxīnxiánquǎnqīngníngchāngyāopíng

guīgēnchóngguānxuěshēnbànshīqiánshānértóngxiéyánlěngxìnyǒuyánghái

赵汸

赵汸

(1319—1369)元明间徽州府休宁人,字子常。九江黄泽弟子,得六十四卦大义及《春秋》之学。后复从临川虞集游,获闻吴澄之学。晚年隐居东山,读书著述。洪武二年,与赵埙等被征修《元史》,书成,辞归,旋卒。学者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东山存稿》、《左氏补注》等。 ▶ 1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人间风日¹不到处,天上玉堂²森宝书³
译文: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
注释:¹风日:风景阳光。日:黄庭坚文集、山谷集作“公”。²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³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森:众多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翰林院珍贵的书籍有很多。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想见东坡旧居士¹,挥毫百斛(hú)²泻明珠³
译文: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
注释:¹东坡旧居士:指苏轼。“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名。²斛:古代的重器,十斗为一斛。³泻明珠:说苏轼赋诗作文似明珠倾泻而出。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我家江南摘云腴(yú)¹,落硙(wèi)²(fēi)³雪不如
译文: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
注释:¹云腴:即指茶叶。高山云雾生长的茶叶肥美鲜嫩,称云腴。腴是肥美的意思。²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硙:亦作“碨”,小石磨,研制茶叶的碾具。³霏霏:这里指茶的粉末纷飞。⁴雪不如:说茶的粉末极为洁白,雪也比不上它。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为公唤起黄州¹梦,独载扁舟向五湖²
译文: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
注释:¹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被贬之地。²五湖:太湖的别名。

  诗篇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担负掌管机要、起草诏令的工作。玉堂语意双关,它既可以指神仙洞府,在宋代又是翰林院的别称。由于翰林学士可以接近皇帝,地位清贵,诗人便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那里宝书如林,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开首这一联起得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足了势头。

  第二联转入对象本身。“想见东坡旧居士”一句,在“东坡居士”间加上一个“旧”字,不仅暗示人物的身份起了变化(由昔日的罪臣转为此时的清贵之官),也寓有点出旧情、唤起反思的用意,为诗篇结语埋下了伏笔。“挥毫百斛泻明珠”一句,则脱胎于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中的“诗成珠玉在挥毫”。杜诗表现的是早上朝见皇帝的场面,用“珠玉”比喻诗句,在夸赞对方才思中兼带有富贵气象,与诗歌题材相切合。所以作者这里也用“明珠”来指称苏轼在翰林院草拟的文字,加上“百斛”形容其多而且快,尤其是一个“泻”字,把那种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刻画得极为传神,这也是化用前人诗意成功的范例。

  从第三联起,方转入赠茶的事情。既然是送茶而致的诗,自然说明这茶的佳处。茶树在高处接触云气而生长的叶子特别丰茂,所以用云腴称茶叶。宋人喝茶的习惯,是先将茶叶磨碎,再放到水里煮沸,不像现代的用开水泡茶。这两句说:从我老家江南摘下上好的茶叶,放到茶磨里精心研磨,细洁的叶片连雪花也比不上它。把茶叶形容得这样美,是为了显示他送茶的一番诚意,其中含有真挚的友情。但这还并不是该篇主旨所在,它只是诗中衬笔,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朋友的规劝。

  结末一联才点出了题意。最后提醒苏轼,要适时进退,好自为之。作者语重心长地对朋友说:喝了我家乡的茶以后,也许会让您唤起黄州时的旧梦,独自驾着一叶扁舟,浮游于太湖之上了。最后一句用了春秋时期范蠡的典故。苏轼贬谪在黄州时,由于政治上失意,也曾萌生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退隐思想。可是此时他应召还朝,荣膺重任,正处在春风得意之际,并深深卷入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作者一方面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着送茶的机会,委婉地劝告对方,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里,不如及早效法范蠡,来个功成身退。末了这一笔,披露了赠茶的根本用意,在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番用意又并非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只是从旧事的勾唤中轻轻点出,不仅可以避免教训的口吻,也显得情味悠长,发人深思。 整首诗词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作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但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方式,仍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14-516

shuāngjǐngchásòngzhā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rénjiānfēngdàochù tiānshàngtángsēnbǎoshù 
xiǎngjiàndōngjiùshì huīháobǎixièmíngzhū 
jiājiāngnánzhāiyún luòwèifēifēixuě 
wèigōnghuànhuángzhōumèng zàipiānzhōuxiàng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红笺(jiān)¹小字,说尽平生意²。鸿雁在云鱼在水³,惆怅此情难寄。
译文:红线格的绢纸上写满密密小字,道尽我平生相慕相爱之意。鸿雁高飞在云端,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让我这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注释:清平乐: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¹红笺(jiān):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²平生意:平生相慕相爱之意。³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鲤鱼都能传递书信。⁴惆怅:失意,伤感。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斜阳¹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眺望远方。远方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从前的那个人不知道如今在哪里?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注释:¹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以书信细诉衷肠,而无处可寄;下片叙倚楼远望,只见青山绿波,不见所思之人。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遥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 全民阅读提升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5:88
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22-23

qīngpíngyuè ·hóngjiānxiǎo

yànshū sòngdài 

hóngjiānxiǎo shuōjìnpíngshēng hóng鸿yànzàiyúnzàishuǐ chóuchàngqíngnán 
xiéyáng西lóu yáoshānqiàduìliángōu rénmiànzhīchù 绿jiùdōngliú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¹(xián)下人²,千情万意无时已。
译文:有什么能使您又是开心又是生气呢?山要人来,人却没有那个意思。就好像那哀婉的古筝琴头架弦的齿状横木,千情万意时刻翻腾没有时候停歇。
注释:¹哀筝:哀婉的筝声。²弦下人:琴头架弦的人状横木。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¹,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gōu)²未见心先醉。
译文:自从您给我写了《稼轩记》,如今我代替二陆完成这个,好的话语是鲜花难以比拟的。人老眼花,看见了花朵从空白处出现,字迹还没见到,人却已经心醉。
注释:¹机云:以二陆比二韩。²银钩:一种草书体,这里指字迹。

  上片写自己退隐的感受。既有喜也有怒,“怒”的是被迫闲居,“喜”的是离开朝廷是非地,这是后退一步的想法。起句破空而来,探寻什么事物能左右作者喜怒哀乐之情。这句词是从《世说新语》点化而来的。据《世说新语》引荆州民谣说:“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原意是说王恂和郗超多智术,能操纵桓温的感情,使其喜、怒。而此处只是借以提出问题,引出下面的叙议。“山要”二句紧承“何物”二字,阐述其喜怒的原因。言山要人来此居住,而人却要山没有意念。如果山没有意念,则和作者之心相同,便能使作者喜欢;反之,则会使作者愤怒。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强烈感情。“恰似”二句写自己闲居以来的思想状况。言其像“哀筝弦下齿”随着人弹奏力度之不同便发出或低或昂或喜或悲的声调一样,自己也随着客观事物的千变万化而产生“千情万意”,无穷无尽,反复不已,使自己长期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令人愤怒之极。

  下片写对韩元吉的希望。换头写自己在带湖府第中建了一个“稼轩”,希望韩元吉能为它作篇序。韩愈有《郓州溪堂诗》,诗前有长序,记溪堂修建因由,并刻石于郓州,“溪堂韩作记”本意指此。洪迈曾为辛弃疾作《稼轩记》,韩元吉有无作记不见载籍,估计此处是因韩元吉与韩愈同姓,故连类而及,以便下文颂扬其文学才华。“今代”二句赞扬韩元吉文章写得好,元吉及其从兄可以和晋代著名诗人陆机与陆云相媲美。作者在《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词中说:“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此处与之同意,都是称赞韩元吉文学成就之高。“老眼”二句写自己盼望心情之切。言其虽还没有见到韩元吉的佳作,自己已经沉醉其中,表达了作者对韩元吉的崇敬和喜悦之情,并对起句“喜怒”二字作出应有的回应,富有余味。由此词可看出辛词对题材的开拓,任何事情都可用词来表达,“词为艳科”的藩篱已不复存在。

  全词叙述了自己落职闲居后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表达了作者对韩元吉的要求和希望,可谓千情万意,百感交集,但乐观仍为其基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277

diéliànhuā··nénglìnggōng--xīn

nénglìnggōngshānyàorénláirényàoshānqiàshìāizhēngxiánxià齿chǐqiānqíngwànshí

yàotánghánzuòjīndàiyúnhǎohuānánlǎoyǎnkuánghuākōngchùyíngōuwèijiànxīnxiānzuì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sāo)¹
译文:秋雨正在迅速地下着,很快从渭河上方经过,北风也刮得相当猛烈。
注释:¹骚骚:指急迫的样子。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译文:放晴之后,晴空万里,各座山峰的轮廓在雾水消散后渐渐显出,其中太白峰是最高的一座。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
译文:我在山下行走,去拜访一户人家,其中一户人家住在东溪,他已经年老,两个耳朵旁边长着长长的须发。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远近知百岁,子孙皆二毛。
译文:远近的人都知道他已经一百多岁了,连他的儿子和孙子的头上,都长着两种颜色的头发。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中庭¹井阑(lán)²上,一架猕猴桃。
译文:我走进他家的院子里,他家的庭院中央有一口井,井旁边有一个支架上,种着一些猕猴桃树。
注释:¹中庭:庭院;庭院之中。²井阑:同‘井栏’,水井的围栏。
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
石泉饭香粳(jīng),酒瓮(wèng)¹开新槽。
译文:他邀请我一同吃饭,饭是用山泉水和香粳米做的,散发着香喷喷的糯米饭的味道,他又打开了一坛新酿的酒,邀请我一同畅饮。
注释:¹酒瓮:盛酒的坛子。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
译文:我喜爱这些田园乐趣,因为我从中体味到了世上的人如此辛劳。
我行有胜事,书此寄尔曹。
我行有胜事¹,书此寄尔曹。
译文:在这次旅行中,有这样一些美好的事情,所以我就写下这篇诗,并寄给你们。
注释:¹胜事:美好的事情。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héng)枝瘦¹。小窗如昼²,情共³香俱
译文: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注释:¹水边清浅横枝瘦:横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²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³共:和。⁴俱:一起。⁵透:透出,透过。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清入梦魂¹,千里人长久²。君知否?雨僝(chán)云僽(zhòu)³,格调还依旧
译文: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注释:¹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²千里人长久: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³雨僝云僽:梅月经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⁴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⁵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小;小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小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辉,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辉幽芳伴人入小,体现了小境的和谐、温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写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关合一个“月”字,意境绵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这两句咏梅言志,先以疑问句突出词情,继而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而格调还依旧”,表现了梅花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高洁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首月下咏梅词,托梅言志,借月抒怀。词人把梅、月、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来写,寥寥数笔,点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韵、暗香芳魂,也描绘出月亮的清辉,创造了一个清幽温馨而又朦胧飘渺的境界。通篇写梅月,却不道出半个“梅”字“月”字,而能尽得其象外之物,环中之旨,脉络井井可寻,是一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佳作。这首词把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208-209
2、 王筱云 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词曲卷 (1)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724
3、 谢均祥.全宋词佳句精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4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