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皱偶偷闲,故得吟眉耸两山。
平生不皱偶偷闲,故得吟眉耸两山。
若使与君相并白,应无诗句落人间。
若使与君相并白,应无诗句落人间。

méi--àixìng

píngshēngzhòuǒutōuxiányínméisǒngliǎngshān

ruò使shǐjūnxiāngbìngbáiyīngshīluòrénjiān

艾性夫

艾性夫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 34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顿首¹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²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chāng)(chāng)³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译文:欧阳修顿首在先辈吴君足下说: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然而还自己担心没有人开导,自感无所适从,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注释:¹顿首: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²沛然:盛大的样子。³伥伥:无所适从的样子。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yù)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xī)¹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yú)
译文: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能使后世感到荣耀,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以自重,凭借(别人的)力量以引进的人,何所取于我欧阳修呢!先辈学问精湛,文章雄伟,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是靠我的赞誉而被推重,靠我的力量而被引进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无暇择人而问了吗?
注释:¹奚取:得到什么?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译文: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儒家的)“道”,但是能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于)其他方面,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者甚至于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之所以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作“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然而读《易经》好像没有《春秋》,读《书经》好像没有《诗经》,他用功是何其之少而达到的境地却又如其之高.圣人的文章,虽是(一般人)不可及的,然而大抵是(内容上的)“道”突出而文章不难自己达到佳妙之处.所以孟子一生栖遑奔波,追求于“道”,以至没有时间著书,荀子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勉强模仿别人的语言模式,著书立说,这就是"道"未充足而硬要发言著述的例子啊!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以为学习的仅是文采罢了,所以愈是用力(于文章的文采),愈是勤勉(学习文章的技巧),反而愈是写不好文章。这就是足下所说的终日不出书房之门,却不能使文章纵横驰骋,挥洒如意的原因是“道”未充足啊!如果“道”已经充足,(文章)就是驰骋于天地之大,沉游于渊泉之深,也是可以无所不到的。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译文: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而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学习“道”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宿醉¹离愁慢²(jì)(huán)³,六铢衣薄惹轻寒,慵(yōng)红闷翠掩青鸾(luán)
译文: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带着离别的愁绪慢慢整理环形发髻,轻如蝉翼的衣服让身子有一点点寒冷,慵懒地照着镜子涂口红穿翠衣。
注释:¹宿醉:隔夜犹存的余醉。²慢:胡乱,随便。³髻鬟:环形发髻。古代中国妇女发式。⁴六铢衣:中国古代计量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六铢极言其轻。也指仙人之衣。⁵青鸾:青鸟。古代创说中能帮人传递信息的仙鸟。这里指青铜鸾镜。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罗袜况兼金菡(hàn)(dàn)¹,雪肌仍是玉琅(láng)(gān)²,骨香腰细更沈檀³
译文:装着蚕丝袜和装饰金莲花头饰,如雪肌肤在薄薄的纱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润泽,在沉香与檀香的氛围下露出杨柳小纤腰婀娜的身姿。
注释:¹菡萏:指莲花。²玉琅玕:玉石。³沈檀:沉香与檀香。“沈”通“沉”。

  该词为典型的“香奁体”词,为最早的《浣溪沙》,题材为“艳情”题材,抒情风格细腻深曲,文辞丽美。

  上片主要描写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态、发髻、衣服、面容等内容。“愁”字写出女子的情绪,“慢”写出了女子的动作,“寒”烘托了环境冷暖,“红”和“翠”也出了颜色。

  下片主要描写女子体态、身姿、腰身、肌肤、和腿部。“罗袜”、“雪肌”、“玉琅玕”突出了女子体态、肌肤的质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嗅觉感受。

  全词共六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方位描写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辞表现了女子的形态美和装饰美,但更重的是她的“离愁”,因离愁而醉酒、慵懒,失了生活的趣味却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涂脂粉,看似享受却掩饰着内心的苦涩。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8页
2、 阮忠著.《宋代四大词人群落及词风演化 》:凤凰出版社, 2015年:34页

huànshā ·宿zuìchóumànhuán

hán tángdài 

宿zuìchóumànhuán liùzhūqīnghán yōnghóngmēncuìyǎnqīngluán 
luókuàngjiānjīnhàndàn xuěréngshìlánggān xiāngyāogèngchéntán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zhì)¹²³,幽幽南山。如竹苞(bāo)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译文: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风中缄默。宽厚的兄长和知礼的贤弟,彼此情深义长亲密如间隔,没有我算计你来你算计我。
注释:¹秩秩:涧水清清流淌的样子。²斯:语助词,犹“之”。³干:通“涧”。山间流水。⁴幽幽:深远的样子。⁵南山:指西周镐京南边的终南山。⁶苞:竹木稠密丛生的样子。⁷式:语助词,无实义。⁸好:友好和睦。⁹犹:欺诈。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¹续妣(bǐ)²,筑室百堵³,西南其户。爰(yuán)居爰处,爰笑爰语。
译文:为了弘扬先祖前辈的基业,准备营造规制宏伟的建筑,在宫室西南方位大开门户。一家人住在一起和睦相处,每天欢声笑语让世人羡慕!
注释:¹似:同“嗣”。嗣续,犹言“继承”。²妣祖:先妣、先祖,统指祖先。³堵:一面墙为一堵,一堵面积方丈。⁴户:门。⁵爰:于是。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¹之阁阁²,椓(zhuó)³之橐(tuó)。风雨攸除,鸟鼠攸(yōu)去,君子攸芋
译文:粗绳索把筑版勒得阁阁响,笨石杵把围墙夯得响咚咚。坚固的大屋风不进雨不侵,尖嘴燕雀贼老鼠也钻不动。这就是咱君主安居的王宫!
注释:¹约:用绳索捆扎。²阁阁:捆扎筑板的声音;一说将筑板捆扎牢固的样子。³椓:用杵捣土,犹今之打夯。⁴橐橐:捣土的声音。⁵攸:乃。⁶芋:鲁诗作“宇”,居住。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如跂(qǐ)¹斯翼²,如矢斯棘(jí)³,如鸟斯革,如翚(huī)斯飞,君子攸跻(jī)
译文:宫殿宏大庄严如人之高竦,规制严整如急矢向上直冲,飞檐造型如大鸟振翅翱翔,色彩斑斓远看如锦鸡飞腾。这就是咱君主听政的王宫!
注释:¹跂:踮起脚跟站立。²翼:端庄肃敬的样子。³棘:借作“翮(hé)”,此指箭羽翎。⁴革:翅膀。⁵翚:野鸡。⁶跻: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zhí)¹其庭²,有³其楹(yíng)。哙(kuài)其正,哕(huì)其冥。君子攸宁¹⁰
译文:宫殿门庭是那样宽广平正,庭前廊柱是那样稳稳高擎,只见正殿是那样宽敞明亮,连偏殿也是那样富丽堂皇。这就是咱君主休憩地王宫!
注释:¹殖殖:平正的样子。²庭:庭院。³有:语助词,无实义。⁴觉:高大而直立的样子。⁵楹:殿堂前大厦下的柱子。⁶哙哙:同“快快”。宽敞明亮的样子。⁷正:向阳的正厅。⁸哕哕:同“煟(wèi)煟”,光明的样子。⁹冥:指厅后幽深的地方。¹⁰宁:安。指安居。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下莞(guān)¹上簟(diàn)²,乃安斯寝³。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pí),维虺(huǐ)维蛇。
译文:铺好蒲席再把竹凉席铺上,然后君王进入甜美的梦乡。从沉深的睡梦中悠悠醒来,反复回忆修补梦游的情状。你猜君王在梦里梦到什么?梦到了黑熊罴是那样粗壮,梦到了花虺蛇是那样细长。
注释:¹莞:蒲草,可用来编席,此指蒲席。²簟:竹席。³寝:睡觉。⁴兴:起床。⁵我:指殿寝的主人,此为诗人代主人的自称。⁶维何:是什么。维:是。⁷罴:一种野兽,似熊而大。⁸虺:一种毒蛇,颈细头大,身有花纹。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大人¹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²;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译文:请来占梦官为君王说端详:你在梦里遇见粗壮的熊罢,这是你要生公子的好运气;你在梦里遇见花蛇细又长,这是生女的吉兆落你头上!
注释:¹大人:即太卜,周代掌占卜的官员。²祥: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熊罴是阳物,故为生男之兆;虺蛇为阴物,故为生女之兆。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¹生男子,载²寝之床。载衣³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huáng),朱芾(fú)斯皇,室家君王
译文:啊!若是宝贝公子生下来,让他睡到檀木雕的大床上,让他捡样地穿那漂亮衣裳,淘来精美的玉圭给他玩耍,你看他的哭声是多么嘹亮,将来定会大红蔽膝穿身上,成为我周室的君主或侯王!
注释:¹乃:如果。²载:则、就。³衣:穿衣。⁴裳:下裙,此指衣服。⁵璋:玉器。⁶喤喤:哭声宏亮的样子。⁷朱芾:用熟治的兽皮所做的红色蔽膝,为诸侯、天子所服。⁸室家:指周室,周家、周王朝。⁹君王:指诸侯、天子。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¹。载衣之裼(tì)²,载弄之瓦³。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yí)(lí)
译文:啊!若是千金女儿生下来,让她睡到宫殿屋脚地上边,给她小小的襁褓往身上穿,找来陶制的纺缍让她把玩,但愿她不招是惹非不邪僻,每天围着锅台转安排酒饭,知理知法不给父母添麻烦!
注释:¹载寝之地:男寝于床,女寝于地,有阳上阴下之义。²裼:婴儿用的褓衣。³瓦:陶制的纺线锤。⁴无非无仪:指女人不要议论家中的是非,说长道短。非:错误。仪:通“议”。⁵议:谋虑、操持。古人认为女人主内,只负责办理酒食之事,即所谓“主中馈”。⁶诒:同“贻”,给与。⁷罹:忧愁。

  全诗九章,一、六、八、九四章七句,二、三、四、五、七五章五句,句式参差错落,自然活脱,使人没有板滞、臃肿之感,在雅颂篇章中是颇具特色的。

  就诗的内容来看,全诗可分两大部分。一至五章,主要就宫室本身加以描绘和赞美;六至九章,则主要是对宫室主人的祝愿和歌颂。

  第一章先写宫室之形胜和主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它面山临水,松竹环抱,形势幽雅,位置优越,再加兄弟们和睦友爱,更是好上加好了。其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二句,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喻了主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可见作者的艺术用心。接着第二章说明,主人建筑宫室,是由于“似续妣祖”,亦即继承祖先的功业,因而家人居住此处,就会更加快乐无间。言下之意,他们的创举,也会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是理解此诗旨意的关键和纲领,此后各章的诗意,也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而生发出来的。以下三章,皆就建筑宫室一事本身描述,或远写,或近写,皆极状宫室之壮美。三章“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既写建筑宫室时艰苦而热闹的劳动场面,又写宫室建筑得是那么坚固、严密。捆扎筑板时,绳索“阁阁”发响;夯实房基时,木杵“橐橐”作声,可谓绘形绘声,生动形象。正因为宫室建筑得坚固而紧密,所以“风雨攸除,鸟鼠攸去”,主人“居、处”自然也就安乐了。四章连用四比喻,极写宫室气势的宏大和形势的壮美,可说是博喻赋形,对宫室外形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力。如果说,四章仅写宫室外形,那么第五章就具体描绘宫室本身的情状了。“殖殖其庭”,室前的庭院那么平整;“有觉其楹”,前厦下的楹柱又那么耸直;“哙哙其正”,正厅是宽敞明亮的;“哕哕其冥”,后室也是光明的。这样的宫室,主人居住其中自然十分舒适安宁。

  由此可见,作者在描绘宫室本身时,是由大略至具体、由远视到近观、由室外到室内,一层深似一层、逐步推进展现的。它先写环境.再写建筑因由,再写建筑情景,再写宫室外形,再写宫室本身,犹如摄影机一样,随着观察点和镜头焦距的推移,而把客观景象有层次、有重点地摄入,使读者对这座宫室有了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更突出的是,每章都是由物到人,更显示出它人物互映的艺术表现力。

  此诗后四章是对宫室主人的赞美和祝愿。六章先说主人入居此室之后将会寝安梦美。所梦“维熊维罴,维虺维蛇”,既为此章祝祷的中心辞语,又为以下四章铺垫、张本。七章先总写“大人”所占美梦的吉兆,即预示将有贵男贤女降生。八章专说喜得贵男,九章专说幸有贤女,层次井然有序。当然,这些祝辞未免有些阿谀、有些俗气,但对宫室主人说些恭维的吉利话,也是情理中事。

  从第八、九章所述来看,作者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很严重的。生男,“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而且预祝他将来为“室家君王”;生女,“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而且只祝愿她将来“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男尊女卑,对待方式不同,对他们的期望也不一样。这应该是时代风尚和时代意识的反映,对后人也有认识价值。

  总观全诗,以描述宫室建筑为中心,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都能做到具体生动,层次分明,虽然其思想价值不大,但在雅颂诸篇中,它还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81-385

jiàn

míng xiānqín 

zhìzhìjiàn yōuyōunánshān zhúbāo sōngmào xiōng shìxiānghǎo xiāngyóu 
 zhùshìbǎi 西nán yuányuánchǔ yuánxiàoyuán 
yuēzhī zhuózhītuótuó fēngyōuchú niǎoshǔyōu jūnyōu 
 shǐ niǎo huīfēi jūnyōu 
zhízhítíng yǒujuéyíng kuàikuàizhèng huìhuìmíng jūnyōuníng 
xiàguānshàngdiàn nǎiānqǐn nǎiqǐnnǎixīng nǎizhānmèng mèngwéi wéixióngwéi wéihuǐwéishé 
rénzhānzhī wéixióngwéi nánzhīxiáng wéihuǐwéishé zhīxiáng 
nǎishēngnán zàiqǐnzhīchuáng zàizhīcháng zàinòngzhīzhāng huánghuáng zhūhuáng shìjiājūnwáng 
nǎishēng zàiqǐnzhī zàizhī zàinòngzhī fēi wéijiǔshíshì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lǐ)鱼风¹起芙蓉²老。
译文:楼前的江水,一直通往江陵郡。如今今秋风遍地,寒冷的风直吹得万木萧索,就连亭亭玉立的荷花都变得苍老了。
注释:¹鲤鱼风:九月风。这里指寒秋之风。²芙蓉:荷花的别名。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晓钗催鬓(bìn)¹语南风,抽芙²归来一日功。
译文:一大早急着梳妆打扮,等丈夫回来,却又是一场空,只能对着南风说:这么方便的水上交通,起锚扬帆,你一天就可到家,却竟迟迟不归,叫我天天等得好苦哇!
注释:¹催鬓:催一作拥。²抽芙:即扬芙起航。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tuó)¹浦口²飞梅雨³,竿头酒旗换青苎(zhù)
译文:回想春夏之交,猪婆龙在江边鸣声如鼓,连绵的梅雨已经开始;就连招商的酒旗也因怕梅雨的腐烂而换成了苎麻布的。
注释:¹鼍吟: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鼍:又名鼍龙,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²浦口:即水滨。³梅雨:指梅熟季节下起的连绵细雨。⁴酒旗:即酒帘。酒店的标帜。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萧骚¹浪白云差池²,黄粉油衫³寄郎主
译文:那时,眼看着荡漾的江水和参差滚动的密云,便想到丈夫在江陵经商的苦辛,因而想方设法给他寄去了粉黄的油布雨衣。
注释:¹萧骚:水波动荡的样子。²差池:即参差不齐貌。一作“参差”。³油衫: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⁴郎主: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新槽¹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²(líng)³白。
译文: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还是无力驱遣那愁绪,想观南湖佳景来散心遣愁,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
注释:¹新槽:指制新酒的槽床。²一顷:为一百亩。³菱花:镜子的雅称。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眼前便有千里愁¹,小玉²开屏见山色。
译文: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
注释:¹千里愁:一作“千里思”。²小玉:唐人对侍女的通称。

  《江楼曲》是一篇思夫之作。从作品描写的情况看,女主人公的丈夫,可能是在江陵的从商者,经年不归,因而使得妻子百般思念和难堪。

  首四句虽无肖像描写,却典型地突现了一位思妇的形象:“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这显然是写她登楼所望,心有所想。这里虽没直说女主人公的幽怨,但幽怨之情已分明可见。既然“楼前流水”直通江陵,那么“江陵”自然也是直通“楼前”,这样便利的水上交通,而竟然丈夫未归,这不能不使她生怨。“鲤鱼风起”,这也正是古人所谓“见秋风起”而思归的时刻,就连晋代在外为官的张季鹰,都因此季候自动罢官归里,而丈夫却不见回来,这又是一层怨情。一个夫君在外的青春女子,见荷花在秋风中变老,不能不生出“荷犹此变,人何以堪”的悲叹。一个“老”字,写出了她心中的无限幽怨之情。后两句更进一步写她的动作细节和心理;也许是她晚上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丈夫今日归来,因而一大早便起来梳洗打扮。“晓钗催鬓”是写她见曙色而早起急忙梳妆的情景,一个“催”字,写出了她急理云鬓、忙插花黄、又生怕误了迎夫婿的动作和心态;“语南风”三字,又写出她盼夫情切到见夫未归时的自言自语之状。而“抽帆归来一日功”简直变成了对丈夫遥遥的责问。这里表现出她不可扼制地责怨。由此不难看出,首四句字面温和,似乎未见怨言,但细分析却内含着几层的幽怨和责问,这责怨又深深地蕴含着她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好的诗歌总是波澜起伏。中四句掉回头来,回想丈夫出外贸易的苦辛,以及她对丈夫的体贴之情。“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从这四句之中,起码看到了两层意思:第一,她江楼盼夫归,非只一日,亦非只一月;至少是由春至夏,又由夏至秋,思夫的痛苦,折磨了她多么长久的时光。第二,她时时思念着丈夫,也时时疼爱着丈夫,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他的生活、起居;梅雨中遥寄黄粉油衣,这分明寄去了一片爱情的赤诚之心。将首四句和次四句联系起来看,就将“相思”和“厚爱”联结成了一体,这就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也是为了末段的描写张本。

  末四句将女主人公的思夫之苦表现得更为深致曲折:“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这几句颇具画家和摄影师的表现技巧,语言简括而情致遥深。“新槽”句,显然是写女主人公在极端苦闷之中,想借酒遣愁;但她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愁绪却并未因此而稍减,因而发出“新槽酒声苦无力”之慨叹,这就用形象的举措表现了她“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绪怀,显示了她的愁情难遣。“南湖”句,是写她想观南湖佳景以散愁。回想当年,夫妻双双游湖,见到的是湖水澄彻,少女采莲,鸳鸯戏水,真是心旷神怡,令人陶醉。而今想借观南湖散心,不仅是只身孑影,而且眼中所见,冷风飕飕,荻花瑟瑟,残荷败叶,令人目不忍睹。她离开这“鲤鱼风起芙蓉老”的惨景,想开“菱花”镜以自慰,但一照明镜,便想起昔日丈夫在家之时,镜中的映像是郎才女貌相伴,鸳鸯一对相偎,因而又引起她“眼前便有千里愁”的慨叹。这“千里愁”三字,双关了两层含义:一是思念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不得相见;一是写自己愁绪万千,犹如千里愁云蒙心,无法解脱。因为千愁万绪,郁结心头,于是她命侍女推开屏风,以观远景而驱散结闷,但“小玉开屏见山色”,看到的遥山叠叠,无边无际,这就更增加了她朦茫的千里愁绪。为了解脱这思夫的离愁别绪,在她生活的范围之内,能想到的办法她都想到了,能试用的方法她都用过了;她想借酒消愁,结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她想观南湖而散心,结果却是“残荷败叶”更生愁;她想照“菱花”以自赏,结果却“眼前便有千里思”;她想推开屏风以观远释怀,结果却山峦重叠而更增加胸中块垒。她再也难以想出其他办法以遣愁怀了。

  此诗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完全忽略去了肖像描写,而采取了略貌取神之笔。诗人从她的举止中揭示其心态,从她的动作细节中揭示其情思,以某些似露非露的心态和情思,让读者去管窥其痛苦的心情和难堪的处境,这样便使作品具备了既简括灵妙,又深致婉转、含而不露的艺术特点。

  在诗的结构上,诗人从女主人公的目前神貌着笔,着重揭示其盼夫早归的心态和处境;第二段由目前转折到她回思其痛苦的相思之历程;第三段又回到描写其痛苦相思的画面上来。这样的构思,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厚度,而且也显得自然而巧妙,波澜起伏而无雕琢的痕迹。

  从诗歌的造语设色上看,也很有特色。在《诗辩坻》中记:“大历以来,解乐府遗法者,唯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意撰语,浑于用意。”以此评语套用在这首诗的设色命意上来,简直是恰当之极,妙合无间,像“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像“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不仅是一笔钩锁于两地,情与景贯通于双方,而且把闺中怀远的热情痴态,细腻而透彻地表达尽致。诗的最末四句,命意用语更加深婉曲折,细致灵妙,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给,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 祝发以誓。周氏可之。
秃秃¹,高密²孙齐儿也。齐明法³,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dài)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huì)齐给,告县。齐赀(zī)谢得¹⁰释。授歙(shè)州休宁¹¹县尉¹²,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¹³,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¹⁴¹⁵杜氏。” 祝发以誓¹⁶。周氏可之。
译文:秃秃,是高密县人孙齐的儿子。孙齐考中明法科,因而得到嘉州司法参军的职务。他先前已经娶有妻子杜氏,将杜氏留在家乡高密,孙齐却将这事隐瞒起来,用欺骗的手段又娶周氏,与周氏一起到蜀中赴任。任期满后,一块儿回高密,周氏才知道孙齐已有妻室,怨恨孙齐骗了她,于是告到县里,孙齐向县官送钱财,说好话,事情便就这样了结了。孙齐又被任命为歙州休宁县县尉,连杜氏一起带去上任。过了两年,孙齐请假回老家获得批准,周氏还为这事愤愤不平,要求离婚。孙齐急了,说:“为了你,我可以与杜氏和离!”并且剪下头发,立下誓言,周氏才答应了他。
注释:¹秃秃:高密人孙齐的儿子。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²高密:县名,在今山东省。³明法:贡举科目名,在“诸科”中地位最低。⁴嘉州:州名,今四川乐山市。⁵司法:即司法参军的简称,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⁶绐:欺骗。⁷罢归:罢职回乡以后。⁸恚:愤怒、怨恨。⁹赀:同“资”,钱财。¹⁰得:被授予官职。¹¹歙州休宁:地名,在今安徽省休宁县。¹²县尉:官名,位在县令以下。¹³再期:两年以后。¹⁴若:你。¹⁵出:遗弃,休弃。¹⁶祝发以誓:断发为誓。祝:断绝、削去。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 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
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¹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 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²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³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zuó)挽置庑(wǔ)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¹⁰转运使¹¹,不听¹²。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¹³,行道上乞食。
译文:孙齐假满后独自一人到休宁县任上,遇到妓女陈氏,又将她纳为妻。任满,县尉另有人替代,他接受了抚州司法参军的任命,回高密与周氏分开,不再与她相见,却派人偷偷地将她所生的儿子抱了来,同杜氏、陈氏一起带到抚州,于明道二年正月到任。这个月,周氏也与她弟弟来到抚州,想要进入并占据孙齐的官署,被吏人拦住,并把这事报告了孙齐。孙齐正在宝应佛寺里收租米,听后立刻赶回去,揪起周氏放到走廊上,拿出假造的文书说:“你是我的佣人,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于是一起到州里去辩理,周氏没能申冤。周氏上诉到江南西路转运使,也不听她的。过了好久,周氏无可奈何,只好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经过,流落路上讨饭。
注释:¹抚州:地名,在今江西省,治所在临川。²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年)。³入据:进入并住到。⁴趋:快走。⁵捽:揪。⁶庑:堂四周均廊屋。⁷伪券:伪造的卖身契约。⁸佣:受雇之人,佣人。⁹不直:没有得到公平的裁决。¹⁰江西:即江南西路。宋真宗天禧四年(1029年),分原江南路为东、西二路,简称江东、江西。江南东路治所在江宁府(今南京),江南西路在洪州(今南昌)。抚州属江南西路。¹¹转运使:官名,经管财赋、监察等事。¹²不听:不予受理。¹³联诉事:几次告状的事实经过。
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覆。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 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甕水中,乃死, 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
萧贯¹守饶州,驰告贯。饶州²,江东也,不当受诉³。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覆。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xiàn)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 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甕(wèng)水中,乃死, 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yuán)下为坎,深四尺,瘗(yì)¹⁰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xǐ)¹¹(háo)¹²,八月也。
译文:这时,萧贯任饶州知州,周氏到他那里去向他申诉。饶州属江南东路,按规定不应该接受她的诉状,但萧贯并不推辞,仍然受理。转运使这才派公吏祝应言前往调查,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方政的屋子里。随后仍怕被发现,又将儿子带回家来掐住他的咽喉,没有死,陈氏从旁边抓住小孩的双脚,倒提起来,把头按进一大瓮水中,小孩才死,这就是秃秃。孙齐于是叫来差役邓旺,让他在寝室后面的墙下挖了一个坑,深有四尺,将尸体埋在里面,秃秃这年只五岁。萧贯将孙齐的罪案报上去,恰遇大赦,但还是停了孙齐的官职,流放到濠州去管制起来,这是明道二年八月的事。
注释:¹萧贯:字贯之,临江新榆(今江西新喻县)人,为官敢作敢为。²饶州:地域主要在今江西上饶地区,治所在鄱阳县(今江西波阳)。³不当受诉:因抚州在当时属江南西路,而萧贯是江南东路饶州的官员,按理不应当受理此案。⁴贯受不拒:萧贯仍然受理,没有推辞。⁵覆:回复,意即说明情况。⁶见事得:事实被别人知道。见:同“现”,被发现、被看见。⁷抑:摁、按。⁸甕:大水缸。⁹垣:墙。¹⁰瘗:埋葬。¹¹徙:流放。¹²濠州:州名,在今安徽凤阳东。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毕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 买砖为圹,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¹改作寝庐,治地得坎²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jié)³之,合狱辞,留州者毕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 买砖为圹(kuàng),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
译文: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抚州司法参军张彦博改建寝室,挖地发现了坑中的孩子的尸体,查问知道情况的人,有个叫熊简的小吏回答如上。又叫来邓旺盘问,又核对了当年办案的供词,凡是保存在州里的都这么说,只是杀死秃秃经过的材料没有看到。张彦博向我谈到这件事,为秃秃的惨死而悲痛,于是用棺材丧服收敛了他的遗骸,并设置酒肉祭奠。又出钱给僧人升伦,叫他买砖砌成墓穴,在城南五里处一家姓张的树林下埋葬,时间在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
注释:¹张彦博:作者友人。字文叔,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县)人。²坎:墓穴,墓坑。³诘:查问、查究。⁴棺:棺材。⁵敛:成殓。⁶浮图人:僧人。浮图:梵语音译,也作“浮陀”、“浮屠”,即佛。⁷圹:墓穴、坟墓。⁸治地后十日也:指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
呜呼!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呜呼!人固择于¹禽兽夷狄²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³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译文:啊!人本就区别于禽兽野蛮人。禽兽野蛮人对与他结合生育的,知道不互相祸害,相互祸害那么人类早就灭绝了。像孙齐这样的人该怎样评价呢?买来石碑,刻上这件事,放到坟中,用来祭奠秃秃,并且用来告诫世人。事件的整个过程,只有杜氏全没有一句违忌的话。二十九日,南丰曾巩写。
注释:¹择于:区别于。²夷狄:对少数民族的泛称。³不相祸:不加伤害。

  文章记叙了五岁小儿秃秃惨死于父亲孙齐之手的原因和改葬过程,严厉谴责了禽兽不如的司法官孙齐,同时也暴露了封建社会法律政令的本质。文章于琐屑记载中,刻画了官吏的丑恶灵魂,形象逼真,语言生动。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先看孙齐的婚姻行为,他是先娶杜氏,留在家乡,而后又假称未婚,骗娶了周氏,去蜀上任。真相大白后,纠纷一场。前车之覆未远,又故恶重演,独自去休宁上任,又纳娼妓陈氏。这些都说明孙齐是个奸诈好色、无信无义之徒。再看孙齐的言论,被骗的周氏不甘心继续保持这种尴尬的婚姻局面,决心与孙齐断绝关系。孙齐急了,说:“我为你赶走元配杜氏”,也不顾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圣人之训,剪断头发发誓。这番“情义”也真打动了周氏。但是后来,这些话也都不算数了。他回家休假,连见见周氏都不提了,还派人偷走了周氏所生的儿子。周氏远去任所找他,他竟是亲手“捽挽置庑下”。捽挽,连拉带拽,可见其凶暴。孙齐还拿出一个假的契约,说:“你不过是个婢佣,怎么敢这样闹!”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作者让人物语言在人物行为的陪衬下,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使读者看到了孙齐阴险奸诈的性格。“虎毒不食子”,言畜类之残暴者也具备亲子间的基本道德。但孙齐则不然,为了怕官府戳穿他诬妻为佣的丑行,竟不惜残忍地杀害了亲生儿子,毁灭证据,保全自己。作者对于杀儿过程中,孙齐及其帮凶陈氏的动作写得十分仔细:“扼其喉”、“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这些行为描写,更加暴露出他们的阴毒残忍。作者让事实来说话,他对人物的臧否,主要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刻画出来的。

  作者实录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内幕,语虽平钝,但深蕴着批判的锋芒。在周氏几次告状中,孙齐先是能够“赀谢得释”,后来“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封建社会里,官吏贪脏枉法,官官相护,老百姓到难以伸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者特别指出主人公孙齐“明法”,而其授职亦屡为各州“司法”。“明法”、“司法”而“犯法”,可见官吏的佞巧无信。结尾的议论也深化了主题。作者以对比议论手法一扬一抑,欲擒故纵。先言人区别于禽兽,是为一扬,一纵,既而,又言禽兽不伤亲子,“如齐何议焉?”言外之意,孙齐禽兽不如,是为一抑一擒,鞭辟入里。

  这是一篇记实性的叙事散文,它记叙了五岁小儿秃秃惨遭生父庶母残酷杀害的故事。这篇作品很像短篇小说。情节曲折,叙速简洁,在不长的篇幅中把一桩惨案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鲜明,无论是灭绝人性弃妻杀子狡诈残忍的孙齐,还是始而被骗,继而遭弃,坚持上诉斗争的周氏,都跃然纸上。作者以精炼的笔墨,抓住细节,着力刻画。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八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103-10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