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君睿赏遒。
副君睿赏遒。
清夜北园游。
清夜北园游。
下笔成三赋。
下笔成三赋。
传觞对九秋。
传觞对九秋。
飞文绮縠采。
飞文绮縠采。
落纸波涛流。
落纸波涛流。
树密寒蝉响。
树密寒蝉响。
檐暗雀声愁。
檐暗雀声愁。
绿溆明层殿。
绿溆明层殿。
青山照近楼。
青山照近楼。
此时盛礼物。
此时盛礼物。
顾省良若抽。
顾省良若抽。

chéngsānyīnglìngshī--jiāngzǒng

jūnruìshǎngqiú

qīngběiyuányóu

xiàchéngsān

chuánshāngduìjiǔqiū

fēiwéncǎi

luòzhǐtāoliú

shùhánchánxiǎng

yánànquèshēngchóu

绿míngcéng殿diàn

qīngshānzhàojìnlóu

shíshèng

shěngliángruòchōu

江总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译文: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的雪还没有融化。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译文:有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译文: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译文: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也还无从知晓。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雪尚未融化”,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méihuāluò

zhàolín tángdài 

méilǐnghuāchū tiānshānxuěwèikāi 
xuěchùhuāmǎn huābiānxuěhuí 
yīnfēngxiù fěnxiàngzhuāngtái 
xiōngwàn chūnzhìzhīlái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澒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辛苦钱塘江¹上水。日日西流²,日日东趋海。两岸越山³(hòng)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译文:钱塘江上的水是何等辛苦啊,日日向西回流,日日又东流入海。江水两岸的越山在这弥漫无际的水流中,岂日消尽英雄之气?
注释: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钱塘江:旧称浙江。²日日西流:谓潮水涨潮。³越山:浙江一带越国故地。⁴澒洞:水势汹涌。⁵可:反诘之词。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千载荒台麋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说与江潮应¹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²。千载荒台³(mí)鹿死。灵胥(xū)抱愤终何是。
译文:我想告诉江潮,不用这般辛苦来往。潮落潮生,换了几番人世。事过千年,姑苏台早已荒废,游于台畔的麋鹿也已死去,伍子胥的灵魂抱着终古的幽愤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¹应:表示料想之词。²人间世:人世。³荒台:此处指姑苏台。⁴灵胥:指伍子胥。

  这首词通过描写钱塘江潮的气势,及其与历史潮流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旧时代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革的理智认同。在艺术特点上,作者加入了西方哲学思想,但仍然保留了传统词的感发力度。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几句,是套用纳兰性德的“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珏”。纳兰那首词本来是用来悼念亡妻的,王国维却把这个“辛苦”拿来形容江潮,一开口就给了江潮人的感情。“日日西流”是写潮起,“日日东趋海”是写潮落。但那“西流”的势头是不可能持久的。

  “两岸越山澒洞里”的“两岸”曾作“终古”。是为了避免与前面的两个“日日”重复,因为前面的日日就有终古如此的意思。“澒洞”是形容大潮来的样子,就如同人们常说的山是永恒的,水是无常的。这是对钱塘水潮的描写。

  “说与江潮应不至”是王国维对潮神同情的劝告。王国维在这里讲诉了一些事实,多少历史朝代都成了过去。关于越国必然灭吴的预言固然成了现实,可是越国后来不是也被灭掉了。楚平王死了,伍子胥还可以鞭打他的尸体泄愤,而吴王夫差花费巨大财力修建姑苏台成了麋鹿游戏的荒野,一代人的是非恩怨纵然轰轰烈烈,但与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灵胥抱愤终何是”一切的成败都是相对的,不要指望那么一天讨回一个绝对的公道。

  所以,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感情和理智实际上也像光泽的钱塘江潮水一样,一个西流,一个东趋。他的感情赞美潮起西流的悲壮,他的理智认同潮落东趋的结果。而这种潮起潮落的意象,正是作者内心矛盾冲突的形象化反映。这首词虽然也有悲观忧郁的色彩,但更以激情与义愤见长。它确实包含有哲理的理智,但它的形象和议论中都带有极强烈的直接感发力量。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43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

  这首怀古吊今之作,既怀战国时大梁侯嬴之史事,又吊友人侯朝宗之事迹。作者何以借“怀古”而“兼吊侯朝宗”呢?因为侯朝宗既与侯嬴同姓,且又同具肝胆意气。

  在结构上,前六句集中“怀古”。首联借描写时代背景而点明“怀古”,把思绪推向历史的纵深。“河洛风尘万里昏”,中原大地风尘万里,河洛一带战乱不息。面对这苦难的多事之秋,诗人不禁思潮涌起,自然思念起“贻书约终隐不出”的友人侯朝宗,并联想到战国时代曾隐身为夷门监者的侯嬴:“百年心事向夷门。”这就将“怀古” 与“吊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时代的感叹、对古人的追忆,隐含于对史事的回顾之中了。

  二、三联描写 “怀古” 的具体内容,借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之事,以表现其肝胆意气: “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侯嬴家境寒微,七十多岁时为大梁夷门监者,但为人修身洁行。信陵君欲厚遗之而不受,便置酒大会宾客,亲自乘车迎为上客。当信陵君欲救赵而苦无兵权时,侯嬴为之献策,使曾受信陵君旧恩而图报的魏王宠妾如姬窃得兵符,并推荐市中屠者朱亥,杀死受魏王旨意观望不前的魏将晋鄙夺得兵权,终于击退秦军而保全赵国。当信陵君出发时,侯嬴因年老不能随军上阵而自刎。诗人通过对这段史实简洁的描述,使侯嬴的形象既豪迈雄放,又慷慨悲壮。尤其是 “多见”与 “几人”的鲜明对比,不仅生动地突现出侯嬴的肝胆意气,而且倾注了诗人的一腔赞颂之情,也从而在“怀古”之中,透露出 “吊今”之意。因为在诗人看来,侯朝宗在明末动荡之中,积极入复社,严正斥宦宫,抨击奸党,匡扶明室,具有和侯嬴同样的肝胆意气。因而才引出末联的正面 “吊今”,以侯嬴指代侯朝宗。

  末联虽正面吊今,却又不是礼赞式地哀悼,而是对自己 “死生终负侯嬴诺” 的深深自责。对侯朝宗这样有肝胆意气的英雄,自己却 “为世所逼,有负宿诺” ,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晚年虽告假归里,但终以仕清为耻。诗人曾痛心疾首地说:“误尽一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当然就对有负于侯朝宗之诺感到深深的愧恨了。这种愧恨之情,在 “欲滴椒浆泪满樽”一句中得到了真切生动的表现。末联的正面吊今,使诗作思念友人的题旨更显得深邃、隽永。

  由于诗人借 “怀古”以 “吊今” ,“怀古” 与 “吊今”相互交织,情蕴深厚。

怀huáijiāndiàohóucháozōng--wěi

luòfēngchénwànhūnbǎiniánxīnshìxiàngmén

qīngshìxiáshōuyòngdònggōngébàojiùēn

duōjiànshèchēngshàngrénwěnjǐngsòngwángsūn

shēngzhōnghóuyíngnuòjiāojiānglèimǎnzūn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昔年有狂客¹,号尔谪(zhé)²人。
译文:曾经有一个狂客贺知章,连他都称呼你为谪仙人!
注释:¹狂客:指贺知章。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²谪仙:被贬谪的神仙。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¹
译文:看到你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你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注释:¹“诗成”句:据《本事诗》记载,贺知章见了李白的《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么神矣。’”说明李白才华超绝,满朝为之倾倒。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声名从此大,汩(gǔ)¹一朝伸。
译文: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
注释:¹汩没:埋没。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文采承殊渥(wò)¹,流传必绝伦。
译文:你的诗文才华横溢、精彩绝伦,必将万古流传。
注释:¹承殊渥:受到特别的恩惠。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为供奉翰林。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龙舟移棹(zhào)¹,兽锦夺袍新。
译文:你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注释:¹“龙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莲池,在饮宴高兴的时候召李白作序。这里是说李白在皇家赛诗会上夺魁。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译文:玄宗经常召见,颇受宠信。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译文:后来你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未负幽栖(qī)志,兼全宠辱身。
译文:这样反而遂了你辞官归隐的心愿,不用再去劳神于官场的勾心斗角,并保全高洁的名声。。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剧谈怜野逸,嗜(shì)酒见天真。
译文:与你相遇后,你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你的坦荡胸怀。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sì)水春。
译文: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译文: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处士祢(mí)¹俊,诸生原宪(xiàn)²贫。
译文: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
注释:¹祢衡:东汉时人,少有才辩。孔融称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跞”。²原宪:春秋时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贫穷。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稻粱求未足,薏(yì)(yǐ)(bàng)何频¹
译文:你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你是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注释:¹“薏苡”句:马援征交趾载薏苡种还,人谤之,以为明珠大贝。这里指当时一些人诬陷李白参与永王李璘谋反。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五岭炎蒸地,三危¹放逐臣。
译文: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
注释:¹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几年遭鵩(fú)¹,独泣向麒麟²
译文: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注释:¹鵩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鸟。²“独泣”句:叹道穷。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译文: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楚筵(yán)辞醴(lǐ)¹日,梁狱上书辰。
译文: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
注释:¹楚筵辞醴:这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浔阳后力辩己冤。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译文: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你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¹
译文:老来多病,仍然苦心孤诣地作诗。在清冷的秋月下,独吟于暮江之滨。
注释:¹“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说明李白已遇赦还浔阳。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莫怪恩波隔,乘槎(chá)¹与问津。
译文:无需抱怨圣恩不垂青,还是远离官场,自在地泛舟江湖吧!
注释:¹槎:木筏。

  此诗旨在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遇辩护申冤,并为他不平凡的一生写照。 王嗣奭说:“此诗分明为李白作传,其生平履历备矣。”卢世傕认为这是“天壤间维持公道,保护元气文字”(《杜诗详注》)。诗歌本身也是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传世杰作。李白同辈排行第十二,所以称“李十二白”。

  此诗分三大段,一个结尾。第一段从“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满后尘”,追述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和742年(天宝元年)两入长安的经历,对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时,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前六句记叙李白初游长安事。唐人孟棨《本事诗·高逸》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其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书中还记载,贺知章读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贺知章号“四明狂客”。诗人根据这些史实,赞扬李白妙笔生花,连风雨也为之感到惊叹,连鬼神也为之感动哭泣。李白经贺知章的宣扬,于是名震京师。汨没:埋没。三十年来默默无闻,此后就名满天下了。此诗一开头就显得笔锋突兀,气势不凡。非“狂客之誉”,无以彰“谪仙”之名。而“谪仙”这一美誉出自久负盛名的大诗人贺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庐,一鸣惊人,恰如演员登台亮相,光彩照人,赢得满堂喝彩。“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描写李白的佳句。诗人以高度夸张的手法,盛赞了李白诗歌强大的艺术魅力。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说明李白的诗歌气势磅礴;诗成能使鬼神哭泣,说明李白的诗歌感人肺腑。诗人用精妙的语言赞美了李白的旷世才华,而“诗仙”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誉。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推崇和钦敬。

  后六句叙写李白二游长安事。“文彩”二句是说李白因擅长诗赋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无与伦比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以下四句记叙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间的事。“龙舟”句见唐人范传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兽锦”句见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蔡梦弼《杜诗注》引《李白外传》云:“白作乐章赐锦袍。”李白常被召入宫中为皇帝草拟文告和乐章,因为身受宠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随左右。这时李白意得志满,盛极一时,诗人亦不惜浓墨重彩,加以渲染。诗人通过对李白两入长安的描写,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就勾勒出一个风流倜傥、飘逸豪放的诗人形象。

  第二段从“乞归优诏许”到“诸生原宪贫”,追叙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被赐金放还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忆自己在与李白相识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亲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归”句,这既是对李白的回护,也是对玄宗的隐讳。李白离京,实际上是遭到张垍、高力士等人的诽谤而被玄宗放逐的。李白离开长安后于这年夏天来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与杜甫一见如故,情同手足。“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是说李白既没有辜负隐幽之志,又能在受宠被重用和遭谗被逐的不同境遇中善自保全自己。这仍是那种回护心情的继续。“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指两人相遇后,李白很能理解自己的“野逸”,即放达不羁,自己也很欣赏李白的“天真”即胸怀坦荡。“醉舞”句指李白的梁宋之游;“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处山东兖州。这两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一次跳跃,李白从此开始南北漫游。接着四句,笔锋一转,专写李白怀才不遇。虽才华横溢,但宏图未展;仕途受挫,虽道德高尚却无人理解。虽如东汉文士祢衡一样才智卓群,但却难逃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穷愁潦倒的命运。

  这一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层对比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诏入京与赐金放还,通过“宠”与“辱”的对比,说明“乞归”出于被迫,暗讽“优诏许”的虚伪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祢衡之俊却难免原宪之贫,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控诉了人间的不平。第三,“醉舞”、“行歌”,似乎是一派欢乐气氛,但紧接着写李白的遭遇坎坷、穷愁潦倒,这又形成鲜明对比,原来那不过是苦中作乐。

  第三段从“稻粱求未足”到“谁将此义陈”,着重记述李白长流夜郎前后的经历,篇幅寄慨最深,为全篇重点。安史之乱起,李白求仕不得,报国无门,于公元756年(至德元年)秋隐居庐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诏节度江陵,率军东下,路过寻阳。李白心怀“扫胡尘”、“救河南”的愿望入了永王幕,却不自觉地卷入了肃宗和永王争权夺位的矛盾漩涡之中。次年一月,永王败死。李白入狱,继而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县)。“稻粱”二句,是说李白受聘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有人说他得了永王的重赂,纯属诽谤。诗人极力将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色彩冲淡,力图在为李白开脱。李白于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冬开始流放,还没到夜郎,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夏历三月在渝州遇赦,还憩江夏。因取道岳阳,南赴苍梧避祸。苍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带,其地与五岭接壤。“五岭”二句,因格律关系,将时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祸苍梧,后一句指长流夜郎。“三危”,山名,在今甘肃敦煌县南,乃帝舜窜三苗之处。

  “几年遭鵩鸟”。西汉贾谊谪居长沙,屋中飞来鵩鸟(即鵩鸟),自认为交了恶运,忧郁而死。李白当时作《放后遇恩不沾》:“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贾生才?”自比贾生,诗人因此亦以贾生比之。李白卧病当涂以手稿付李阳冰时,作《古风·大雅久不作》压卷,诗中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自比孔子,自伤道穷。“独泣向麒麟”,用的就是这句诗意。

  以上六句叙写李白晚年悲惨的遭遇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则是发议论,抒感慨,极力为李白鸣不平。借苏武终于归汉和夏黄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说明李白不会真心附逆。借穆生辞别楚王刘戊的故事,说明李白能够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狱”句,是说李白曾象邹阳那样上书为自己辩护。“已用”二句,是说如果当时因事理难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又有谁能够将这些道理去向朝廷陈述呢?一个反问句,把无人仗义执言的感慨表达得深沉幽怒。

  而这一段,因为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和微妙的皇室矛盾,须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本来,诗不贵用事,以防晦涩板滞。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变态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诗人玉屑》)“薏苡”句,是借题发挥。“几年”二句,是以事比人。“苏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还汉”是正写,“不事秦”是反说)。“楚筵”句,以彼事喻此事;“梁狱”句,借前人譬今人。这一连串的用典,准确贴切。所以后人评曰:“诗家使事难,若子美,所谓不为事使者也。”(《察宽夫诗话》)最后四句是结束语。诗人称赞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咏不辍,祝愿他早日“病起”,为人间多作好诗。劝李白不要抱怨没有得到皇帝的恩泽,表示自己要设法向朝廷探明究竟。这是在无可奈何中的安慰之词,让老朋友在困境中感到一点人间的温暖。

  此诗对仗工稳,辞藻富丽,用典精当。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诗无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均不失为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01-305

shíèrbáièrshíyùn

 tángdài 

niányǒukuáng hàoěrzhéxiānrén 
luòjīngfēng shīchéngguǐshén 
shēngmíngcóng zhāoshēn 
wéncǎichéngshū liúchuánjuélún 
lóngzhōuzhàowǎn shòujǐnduópáoxīn 
báiláishēndiàn殿 qīngyúnmǎnhòuchén 
guīyōuzhào 宿xīnqīn 
wèiyōuzhì jiānquánchǒngshēn 
tánlián shìjiǔjiàntiānzhēn 
zuìliángyuán xíngshuǐchūn 
cáigāoxīnzhǎn dàoshànlín 
chǔshìhéngjùn zhūshēngyuánxiànpín 
dàoliángqiúwèi bàngpín 
lǐngyánzhēng sānwēifàngzhúchén 
niánzāoniǎo xiànglín 
xiānhuánhàn huánggōngshìqín 
chǔyán liángshàngshūchén 
yòngdāngshí shuíjiāngchén 
lǎoyínqiūyuèxià bìngjiāngbīn 
guàiēn chéngcháwènjīn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shì)¹无中秩²,归耕有外臣³
译文:我的官职低微还未达到中等官位,还是归家种地做隐居方外之臣。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现在叫春节。¹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筮,用蓍草占卦。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²中秩:中等官位。秩,官吏的体禄,引申以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³外臣:本指他国之臣,后也称隐居不仕的人为方外之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人歌小岁酒¹,花舞大唐春。
译文:今天人们高歌欢饮庆贺元日的美酒,早开的鲜花也起舞迎接大唐春日。
注释:¹小岁酒:本指庆贺小岁之酒,这里指庆贺元日之酒。小岁:腊日的第二天。小岁为十二月九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草色迷三径¹,风光动四邻。
译文:嫩绿的草色掩映着通往居室的小路,美好的风光惊动了我的四邻。
注释:¹三径:通往居室的小道。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¹新。
译文:但愿人生永远像元日这天一样欢乐,年年岁岁四时风物都如此新鲜。
注释:¹物候:庶物各应季节而生,称物候。

yuánshùhuái怀

zhàolín tángdài 

shìshìzhōngzhì guīgēngyǒuwàichén 
rénxiǎosuìjiǔ huātángchūn 
cǎosānjìng fēngguāngdònglín 
yuàncháng niánniánhòu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