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阅桑田变,归为菽水谋。聊从西圃隐,少慰北堂忧。
坐阅桑田变,归为菽水谋。聊从西圃隐,少慰北堂忧。
汲月沧江晓,锄云沃野秋。新蔬和雨摘,硕果带霜收。
汲月沧江晓,锄云沃野秋。新蔬和雨摘,硕果带霜收。
嘉树巢乌鸟,閒庭下白鸥。管宁金不顾,季路米应求。
嘉树巢乌鸟,閒庭下白鸥。管宁金不顾,季路米应求。
千载谁同调,东陵有故侯。
千载谁同调,东陵有故侯。
丁鹤年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 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ài)¹(fú)²如何³?齐鲁青未了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注释:¹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²夫:就是语气助词,补充音节的作用,无实义。³如何:怎么样。⁴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⁵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¹²神秀³,阴阳昏晓
译文: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注释:¹造化:创造与化育。《淮南子·精神》:“伟哉造化者”。诗中的“造化”就是“造化者”。指创造、化育一切的大自然。²钟:聚集。³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⁴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⁵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⁶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荡胸¹生曾(céng)²云,决眦(zì)³归鸟。( 曾 同:层)
译文:那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注释:¹荡胸:心胸摇荡。²曾:同“层”,重叠。³决眦: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⁴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¹凌绝顶²,一览众山小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¹会当:终当,定要。²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凌:登上。³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0-321 .
2、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3、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五)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3-5 .

wàngyuè

 tángdài 

dàizōng qīngwèiliǎo 
zàohuàzhōngshénxiù yīnyánghūnxiǎo 
dàngxiōngshēngcéngyún juéguīniǎo  (céngtóng céng )
huìdānglíngjuédǐng lǎnzhòngshānxiǎo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远山眉样认心期,流水车音牵目送。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lǚ)盘骄马鞚(kòng)¹。远山眉²样认心期,流骄车³音牵目送
译文:我爱上了一位姑娘,却没有机会和她接近。在一次宴会上我曾一再借琴声吐露爱慕之情;从她的眉宇间也隐约流露出对我的钟情与爱心。她的香车驶过京城大街去春游踏青,我骑着骏马盘旋追踪却仍然无缘亲近,最终只能无可奈何目送香车远去,耳畔空留下一串辚辚车声。
注释:求凰弄:即《凤求凰》曲。司马相如当年即弹此曲向卓文君求爱。¹紫陌句:紫陌,京都郊野之路,指繁华的大道。盘马:回旋其马。鞚:马勒。²远山眉:形容女子秀丽之眉。³流骄车:即车如流骄,形容车多面奔驰迅疾。⁴牵目送:车过人去,牵引着自己以目相送。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此欢¹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²
译文:回到家我拉过翠被和衣蒙头而睡,待到酒醒,但觉浑身发冷,耳边已响穆清晨报时的钟鼓之声。唉,看来我只能在梦里和心爱的人儿亲近,可悲的是我还常常在梦里向她诉说美梦情景!
注释:¹欢:指情人。²梦中还说梦:比喻虚幻无凭。

  这是北宋贺铸的一首歌咏恋情之作,以第一人称叙述口吻写一男子的痴情。上片写词人对他所钟爱的女子的追求,下片写失恋的痛苦以及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清琴再鼓求凰弄,紫陌屡盘骄马鞚。”这是一组对仗句,一句一个镜头,场景互不相同。第一个镜头再现了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卓王孙家的宴会上,一再拨动琴弦,以《凤求凰》之曲向卓文君表达爱慕之情的那戏剧性的一幕。只不过男女主人公都换了。“紫陌”一句,镜头由家中移位到繁华的街上。写自己认准了美人的香车,跟前撵后地转圆圈,欲得姑娘之秋波飞眼,掀帘一顾。唐人李白《陌上赠美人》有诗句云:“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刘禹锡也有诗句写都市春游的热闹景象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紫陌寻春之际,发生过很多与此相似的风流韵事。这两句词,如果说上一幕之鼓曲求凰尚不失为慧为黠,那么下一幕的随车盘马却就不免乎“痴”了。因此,“鼓琴”、“盘马”两句,虽同是写对爱情的追求,貌似平列,但却决非简单的语意重复,而是不同层次的情感流露。在那镜头的跳跃中,有时间的跨度,有事态的发展,更有情感的升级。这是不同层次情感的真实记录。

  上文以排句发端,下文仍以俪句相接。这种作法叫做“双起双承”。在结构的转承上,第三句与第一句遥相呼应,回溯“鼓琴”之事。“流骄车音”句承接“紫陌屡盘骄马鞚”。这里“远山眉”一典,见刘向《西京杂记》:“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首句既以司马相如自况,这里乃就势牵出卓文君以比拟伊人,密针细缕,有缝合之迹可寻。词人似乎从那美人的眉眼之中,看透了美人对自己的爱意。正因为有这惊鸿一瞥,才使前两句之问略去了的情节进展有了关捩,既以见当时之“鼓琴”诚为有验,又证明后日之“盘马”良非无因。于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便只剩下一个“盘马”的结局毕竟如何了,这就逼出了与第二句错位对接的“流骄车音牵目送”。那车轮轧轧,似轻雷滚动,一声声牵扯着词人的心,好似从词人的心上碾过一般。姑娘的辎軿车渐行渐远了,而词人却仍然驻马而立,凝目远送,望断离路。

  “归来翠被和衣拥,醉解寒生钟鼓动”二句,写词人“目送”心中的美人远去之后,心情郁闷,痛苦不堪,他便借酒浇愁,去喝了一场闷酒,酩酊大醉之后,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中,衣裳也没有脱便一头栽到床上,拥被睡去。及至酒醒,已是夜深人静,但觉寒气袭人,又听到寂凉的钟鼓催更之声。这“寒生”二字,既是实写,也分明写出词人心绪的凄凉、寂寞。听到那凄凉的钟鼓声,词人心绪也凄凉。

  “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回梦中还说梦”二句,词人笔锋两到,一方面以逆挽之势插入前二句间,追补出自己在“拥被”之后、“醉解”之前做过一场美梦,在梦中相亲相爱,百般温存,万种怜爱。这在笔法上来讲是叙事之词,另一方面,它又以顺承之势紧承前二句之后,抒发其“觉来知是梦,不胜悲”的深沉感慨,自是入骨情语,强作欢笑。本来一对热烈的恋人,不能朝夕相守,只能在虚幻的梦中耳鬓厮磨,这已十分凄楚、哀怜了,而词人却又“梦里不知身是客”,还要向她诉说这种温馨之梦,这就更衬托出处境、心绪的凄惨。像这样的“梦中说梦”之“梦”每每发生,其哀感顽艳之程度十分深重。这两句之中,蕴含了很多重刻骨的相思、铭心的记忆,含泪的微笑与带血的呻吟。一篇之警策,全在于此。

  “梦里相亲”,但凡被爱神丘比特之箭射中了心灵的热恋中人,几乎无不有此情幻,是属对于实际生活现象的直观,诗家、词家、小说家、戏剧家人人能道,还不足为奇;而“梦中说梦”,则恐怕不是人们——包括作者本人之实所曾经,不能不说是建筑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艺术虚构(或对于生活现象所进行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了,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词人的匠心独运。成如容易却艰辛,它决非浅于情者对客挥毫之际可以立就的,而是由爱情间阻的极端痛苦这一巨大而沉重的精神负荷从词人的灵魂中压榨出来的。诚然,《庄子·齐物论》曰:“方其梦者,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亦云:“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自居易《读禅经》诗也有“梦中说梦两重虚”之句。贺词末二句的构思似从中得到启发。但前人以“梦梦”为理喻,显现出冷静的思辨色彩;词人则用作情话,闪耀着炽热的感性光华。由道家玄谈、释氏禅悦的语言机锋发展为诗人情词中的艺术杰构,可谓“冰,骄为之而寒于骄”(《荀子·劝学》)了。

  此词写男子情痴,与写男子相思的众词相比,其情更深更痴。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比起写闺中少妇的用情程度,也毫不逊色,可谓别具一格了。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86-188 .
2、 林方直,王志民主编 .宋词精华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 :61-62 .
3、 闲斋生编 .1996年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年 :91-92 .
4、 陆国斌,钟振振编 .历代小令词精华 :岳麓书社 ,1993 :267-269 .

lánhuā··qīngqínzàiqiúhuángnòng--zhù

qīngqínzàiqiúhuángnòngpánjiāokòngyuǎnshānméiyàngrènxīnliúshuǐchēyīnqiānsòng

guīláicuìbèiyōngzuìjiěhánshēngzhōngdònghuānzhǐmèngxiāngqīnměixiàngmèngzhōngháishuōmèng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太公¹(wèi)川水,李斯²上蔡门。
译文: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注释:¹太公: 指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钓于渭水。²李斯:秦相,未入秦前曾在家乡上蔡东门猎兔。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jùn)兔何足言¹
译文: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是安黎民平天下,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注释:¹“钓周”二句:承上二句,意谓吕尚、李斯后来助周、秦成就大业, 当其钓、猎之际,小鱼、狡兔对他们而言又何足道。㕙(jùn)兔,狡兔。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dī)触藩¹
译文: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注释:¹“天张”二句:意谓终有前途光明之时,我辈不须丧失信心。天张云卷,犹言天开云收。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于公¹白首大梁²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译文: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的野老隐逸,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注释:¹于公:指于逖。²大梁: 今河南开封。
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即知朱亥(hài)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¹
译文: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注释:¹“即知”四句:用侯赢事。侯赢,战国时魏之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抱关者(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器之,待为上宾。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译文: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逐鹿中原,舍命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裴生览千古,龙鸾(luán)¹炳天章²
译文: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注释:¹龙鸾:喻华美之文。²天章: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chuò)剑思高堂¹
译文: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注释:¹“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谓裴十三的诗歌悲吟雨雪,怀念父母。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译文: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译文: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且探虎穴向沙漠¹,鸣鞭走马凌黄河。
译文: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注释:¹虎穴、沙漠:皆指幽州。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译文:别像荆轲在易水分别那样,面对歧路便痛哭流涕!

  诗的前半是用典,先写世间旧事,继写现在,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拂尔裘上霜”表明是冬季。“劝尔一杯酒”表明是在言别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向正要离去人们告别的情景,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猎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在对古人的一番追思之后,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此刻的人生:“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接下来就写送行者,“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这句用了直叙,只说歌与舞。一人歌唱,一人跳舞,互相在饯别送行。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语及其幽州之行,仅末四句而已。“且探虎穴”四字很值得探究。前曾言“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直到此诗最后一联迸出“耻作易水别”,以用典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临歧泪滂沱”,此句耐人寻味,且“临歧”二字又妙极,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用典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既赞美了对朋友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与于、裴二位的深厚情谊。

  该诗反映了李白北上幽州心情从一时冲动到疑虑微妙之变化,在用韵上意到其间,猎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参考资料:
1、 诸传中 .《李白诗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47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仙人揽六箸(zhù)¹,对博太山隅(yú)²
译文: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
注释:¹六箸:古人博戏用的器具,类似于棋子,共十二枚,黑白各六枚,以此争胜。²太山隅:泰山的一角。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湘娥(é)¹拊琴瑟,秦女²吹笙(shēng)(yú)
译文: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
注释:¹湘娥:湘水女神,一说即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²秦女:指秦穆公之女。她嫁给萧史,善吹箫。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玉樽(zūn)娥桂酒,河伯献神鱼。
译文: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四海一何局¹,九州安所如²
译文: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
注释:¹局:局促,狭小。²安所如:到哪里可安身。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韩终¹与王乔,要²我于天衢(qú)³
译文: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
注释:¹韩终:人名,传说中古代的仙人。²要:与“邀”相通,邀请的意思。³天衢:天上的路。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译文: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译文: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回驾观紫微¹,与帝合灵符²
译文:回头看到了天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天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
注释:¹紫微:星名,古代人认为天帝所居之地。²与帝合灵符:指手持神符,让天帝相信自己得以升仙。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chāng)(hé)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译文: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玉树扶道生¹,白虎²夹门枢。
译文: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
注释:¹扶道生:即夹生在道路旁。²白虎:古代神话中为天帝守门的神兽。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译文: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译文: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潜光养羽翼¹,进趣²且徐徐³
译文: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
注释:¹潜光养羽翼:指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²进趣:一作“进趋”,行进的意思。³徐徐:安稳的样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译文: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¹
译文: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注释:¹与尔长相须: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仙人篇》,杂曲歌辞。这种游仙题材在曹植诗中为数不少,他其实不信神仙,只是借此排解自己受压抑的苦闷。《乐府广题》曰:“秦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曹植《仙人篇》曰:“仙人揽六箸。”言人生如寄,当养羽翼,徘徊九天,以从韩终、王乔于天衢也。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xiāo)¹(wú)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²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注释:¹萧萧:风声。²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tiǎo)¹(cù)²,夜深篱(lí)³一灯明。
译文: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¹挑:用细长的东西拨。²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³篱落:篱笆。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shūsuǒjiàn

shàowēng sòngdài 

xiāoxiāosònghánshēng jiāngshàngqiūfēngdòngqíng 
zhīyǒuértóngtiǎozhī shēnluòdēngm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