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皋风日美,芳草不胜春。欲采纫为佩,惭非楚荩臣。
湘皋风日美,芳草不胜春。欲采纫为佩,惭非楚荩臣。

huàlán--dīngnián

xiānggāofēngměifāngcǎoshèngchūncǎirènwèipèicánfēichǔjìnchén

丁鹤年

丁鹤年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 3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青霜 一作:清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¹。星分翼轸(zhěn)²,地接衡³。襟(jīn)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jīng)而引¹⁰(ōu)¹¹。物华天宝¹²,龙光射牛斗之墟¹³;人杰¹⁴地灵¹⁵,徐孺¹⁶下陈蕃之榻。雄¹⁷¹⁸雾列¹⁹,俊采²⁰星驰。台隍(huáng)²¹夷夏之交,宾主尽²²东南之美²³。都督²⁴阎公²⁵之雅望²⁶,棨(qǐ)(jǐ)²⁷遥临²⁸;宇文新州²⁹之懿(yì)³⁰,襜(chān)³¹暂驻³²。十旬休假(xiá)³³,胜友³⁴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³⁵,孟学士之词宗³⁶;紫电青霜,王将军³⁷之武库³⁸。家君作宰³⁹,路出⁴⁰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jiàn)⁴¹。(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译文:这里是汉代的豫章郡城,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这里物产的华美,有如天降之宝,其光彩上冲牛斗之宿。这里的土地有灵秀之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洪州境内的建筑如云雾排列,有才能的人士如流星一般奔驰驱走。城池据于中原与南夷的交界之处,宾客与主人包括了东南地区最优秀的人物。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来了很多的良友,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中,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注释:¹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汉朝设置的,治所在南昌,所以说“故郡”。唐初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豫章”一作”南昌”。²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³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市)。⁴庐:庐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⁵襟:以……为襟。因豫章在三江上游,如衣之襟,故称。⁶三江: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⁷带:以……为带。五湖在豫章周围,如衣束身,故称。⁸五湖: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又一说指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在鄱阳湖周围,与鄱阳湖相连。以此借为南方大湖的总称。⁹蛮荆: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¹⁰引:连接。¹¹瓯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区。古东越王建都于东瓯(今浙江省永嘉县),境内有瓯江。¹²物华天宝:地上的宝物焕发为天上的宝气。¹³龙光射牛斗之墟:龙光,指宝剑的光辉。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处。¹⁴杰:俊杰,豪杰。¹⁵灵:灵秀。¹⁶徐孺:徐孺子的省称。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¹⁷雄:雄伟。¹⁸州:大洲。¹⁹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星”的用法同“雾”。²⁰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²¹枕:占据,地处。²²尽:都是。²³东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²⁴都督: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中、下三等。²⁵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²⁶雅望:崇高声望。²⁷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²⁸遥临:远道来临。²⁹宇文新州:复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广东境内)刺史,名未详。³⁰懿范:好榜样。³¹襜帷:车上的帷幕,这里代指车马。³²暂驻:暂时停留。³³十旬休假:唐制,十日为一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假:一作“暇”。假、暇通,皆空闲之意。³⁴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³⁵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孟学士:名未详。学士是朝廷掌管文学撰著的官员。³⁶词宗:文坛宗主。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³⁷王将军:王姓的将军,名未详。³⁸武库:武器库。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³⁹家君作宰:王勃之父担任交趾县的县令。⁴⁰路出名区:(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出:过。⁴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天人 一作:仙人;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时维¹九月,序²(shǔ)三秋³。潦(lǎo)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cān)(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¹⁰。临¹¹帝子¹²¹³长洲,得天人之旧馆¹⁴。层¹⁵峦耸翠,上¹⁶出重霄;飞阁流丹¹⁷,下临¹⁸无地。鹤汀(tīng)(fú)(zhǔ)¹⁹,穷岛屿之萦(yíng)²⁰;桂殿兰宫²¹,即冈峦之体势²²。(天人 一作:仙人;层峦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飞阁流丹 一作:飞阁翔丹)
译文:正当深秋九月之时,雨后的积水消尽,寒凉的潭水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找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从阁上看不到地面。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华丽威严的宫殿,依凭起伏的山峦而建。
注释:¹维:在。又有一说此字为语气词,不译。²序:时序(春夏秋冬)。³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⁴潦水:雨后的积水。⁵尽:没有。⁶俨:整齐的样子。⁷骖騑:驾车的马匹。⁸上路:高高的道路。⁹访:看。¹⁰崇阿:高大的山陵。¹¹临、得:到。¹²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¹³长洲:滕王阁前赣江中的沙洲。¹⁴旧馆:指滕王阁。¹⁵层:重叠。¹⁶上:上达。¹⁷飞阁流丹:飞檐涂饰红漆。有版本为“飞阁翔丹”。(新课改上对“流丹”给出的注解是:朱红的漆彩鲜艳欲滴)飞阁:架空建筑的阁道。流:形容彩画鲜艳欲滴。丹:丹漆,泛指彩绘。¹⁸临:从高处往下探望。¹⁹鹤汀凫渚:鹤所栖息的水边平地,野鸭聚处的小洲。汀:水边平地。凫:野鸭。渚:水中小洲。²⁰萦回:曲折。²¹桂,兰:两种名贵的树,形容宫殿的华丽,讲究。²²即冈峦之体势:依着山岗的形式(而高低起伏)。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¹绣闼(tà)²,俯雕甍(méng)³,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hài)(zhǔ)。闾(lǘ)(yán)地,钟鸣鼎食¹⁰之家;舸(gě)¹¹舰弥¹²津,青雀黄龙¹³之舳(zhú)¹⁴。云销¹⁵雨霁(jì)¹⁶,彩¹⁷¹⁸¹⁹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²⁰彭蠡(lǐ)²¹之滨,雁阵惊寒,声断²²衡阳²³之浦²⁴。(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译文:推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河流迂回的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单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时分,渔夫在渔船上歌唱,那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深秋时节,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惊叫,哀鸣声一直持续到衡阳的水滨。
注释:¹披:开。²绣闼:绘饰华美的门。³雕甍:雕饰华美的屋脊。⁴旷:辽阔。⁵盈视:极目远望,满眼都是。⁶纡:迂回曲折。⁷骇瞩:对所见的景物感到惊骇。⁸闾阎:里门,这里代指房屋。⁹扑:满。¹⁰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¹¹舸: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¹²弥:满。¹³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船头作鸟头型,龙头型。¹⁴舳:船尾把舵处,这里代指船只。¹⁵销:“销”通“消”,消散。¹⁶霁:雨过天晴。¹⁷彩:日光。¹⁸彻:通贯。¹⁹区:天空。²⁰穷:穷尽,引申为“直到”。²¹彭蠡:古代大泽,即今鄱阳湖。²²断:止。²³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²⁴浦:水边、岸边。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¹(jīn)²³,逸兴(chuán)飞。爽籁(lài)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¹⁰彭泽¹¹之樽(zūn)¹²;邺(yè)¹³朱华(huā)¹⁴,光照临川之笔¹⁵。四美¹⁶具,二难¹⁷并。穷睇(dì)(miǎn)于中天¹⁸,极娱游于暇(xiá)日。天高地迥(jiǒng)¹⁹,觉宇宙²⁰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²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²²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²³深,天柱²⁴高而北辰²⁵远。关山²⁶难越,谁悲²⁷失路²⁸之人;萍水相逢²⁹,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³⁰而不见,奉宣室³¹以何年?(遥襟甫畅 一作:遥吟俯畅)
译文:放眼远望,胸襟顿时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今日盛宴好比当年梁园雅集,大家酒量也胜过陶渊明。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意识到万事万物的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远望长安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地理形势极为偏远,南方大海特别幽深,昆仑山上天柱高耸,缈缈夜空北极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像贾谊那样到宣室侍奉君王呢?
注释:¹遥:远望。²襟:胸襟。³甫:顿时。⁴畅:舒畅。⁵兴:兴致。⁶遄:迅速。⁷爽籁:清脆的排箫音乐。籁,管子参差不齐的排箫。⁸白云遏: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遏:阻止,引申为“停止”。⁹睢园绿竹: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¹⁰凌:超过。¹¹彭泽: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¹²樽:酒器。¹³邺水: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曹植在此作《公宴诗》。¹⁴朱华:荷花。¹⁵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¹⁶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另一说,四美: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¹⁷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¹⁸穷睇眄于中天:极目远望天空。睇眄:看。中天:长天。¹⁹迥:大。²⁰宇宙:喻指天地。²¹识盈虚之有数:知道万事万物的消长兴衰是有定数的。盈虚:消长,指变化。数:定数,命运。²²吴会:古代绍兴的别称,绍兴古称吴会、会稽,是三吴之首(吴会、吴郡、吴兴),唐代绍兴是国际大都市,与长安齐名。荀隐,颖川人。颖川地近京城。 后以‘日下’喻‘京都’。²³南溟:南方的大海。²⁴天柱: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²⁵北辰:北极星,比喻国君。²⁶关山:险关和高山。²⁷悲:同情,可怜。²⁸失路:仕途不遇。²⁹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³⁰帝阍:天帝的守门人。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³¹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以犹欢 一作:而相欢)
(jiē)乎!时运不齐(jì)¹,命途²多舛(chuǎn)。冯唐易老³,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cuàn)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¹⁰。老当益壮¹¹,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¹²青云之志。酌(zhuó)贪泉而觉爽¹³,处涸(hé)(zhé)¹⁴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yú)非晚¹⁵。孟尝¹⁶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¹⁷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 一作:安贫)
译文: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也觉得清爽可口,并不滋生贪心;即使像鲋鱼处于即将干涸的车辙中,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走到穷途就哭泣的行为呢!
注释:¹时运不齐:命运不好。不齐,有蹉跎、有坎坷。²命途:命运。³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⁴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却始终未获封爵。⁵屈贾谊于长沙: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⁶圣主:指汉文帝,泛指圣明的君主。⁷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⁸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⁹机:“机”通“几”,预兆,细微的征兆。¹⁰达人知命:通达事理的人。¹¹老当益壮:年纪虽大,但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¹²坠:坠落,引申为“放弃”。¹³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¹⁴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困厄的处境。¹⁵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¹⁶孟尝:据《后汉书·孟尝传》,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桓帝时,虽有人屡次荐举,终不见用。¹⁷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游,路不通时就痛哭而返。《晋书·阮籍传》: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bó),三尺¹微命²,一介³书生。无路请缨(yīng),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hù)于百龄,奉晨昏¹⁰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¹¹,接孟氏之芳邻¹²。他日趋(qū)庭,叨(tāo)陪鲤(lǐ)¹³;今兹捧袂(mèi)¹⁴,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¹⁵;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cán)¹⁶
译文: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书生。虽然和终军年龄相等,却没有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不是谢玄那样的人才,但也和许多贤德之士相交往。过些日子,我将到父亲身边,一定要像孔鲤那样接受父亲的教诲;而今天我能谒见阎公受到接待,高兴得如同登上龙门一样。假如碰不上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惜。既然已经遇到了钟子期,就弹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
注释:¹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²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³一介:一个。⁴终军:据《汉书·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时仅二十余岁等:相同,用作动词。⁵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称“弱冠”。⁶投笔:事见《后汉书·班超传》,用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⁷宗悫:据《宋书·宗悫传》,宗悫字元干,南朝宋南阳人,年少时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因战功受封。慕宗悫之长风:一作“爱宗悫之长风”。⁸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⁹百龄:百年,犹“一生”。¹⁰奉晨昏:侍奉父母。¹¹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¹²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¹³他日趋庭,叨陪鲤对:鲤,孔鲤,孔子之子。趋庭,受父亲教诲。¹⁴今兹捧袂:一作“今晨捧袂”。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¹⁵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¹⁶钟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惭:钟期,钟子期的省称。钟期既遇:一作“钟期相遇”。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呜呼!胜¹地不²³,盛筵(yán);兰亭已矣,梓(zǐ)丘墟(xū)。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jiàn);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jié)(bǐ)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fù)¹⁰,四韵俱成¹¹。请洒潘(pān)¹²,各倾陆海云尔。
译文:呵!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集会的盛况已成陈迹,石崇的梓泽也变成了废墟。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这只有指望在座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尽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江海般的文才吧!
注释:¹胜:名胜。²不:不能。³常:长存。⁴难:难以。⁵再:再次遇到。⁶兰亭:位于中国绍兴。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群贤宴集于此,行修禊礼,祓除不祥。⁷梓泽:即晋·石崇的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⁸临别赠言:临别时赠送正言以互相勉励,在此指本文。⁹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¹⁰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¹¹四韵俱成:(我的)四韵一起写好了。四韵,八句四韵诗。¹²请洒潘江: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这里形容各宾客的文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佩玉鸣鸾(luán)罢歌舞。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想当初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画栋(dòng)朝飞南浦(pǔ)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译文:早晨,南浦轻云掠过滕王阁的画栋;傍晚时分,西山烟雨卷起滕王阁的珠帘。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译文: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jiàn)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已不知哪里去了,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怆。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情由景生,写景是为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遇情绪,都能洋洋洒洒。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遄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整,用典恰切。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自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滕王阁序》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在艺术上,《滕王阁序》有以下写作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
1、 蒋彰明.王勃及其《滕王阁序》.西北师大学报,1994,(06).
2、 阮巧玲.《滕王阁序》用典的人文阐释.南昌高专学报,2005,(06).

téngwáng

wáng tángdài 

    zhāngjùn hóngxīn xīngfēnzhěn jiēhéng jīnsānjiāngérdài kòngmánjīngéryǐnōuyuè huátiānbǎo lóngguāngshèniúdǒuzhī rénjiélíng xiàchénfánzhī xióngzhōuliè jùncǎixīngchí táihuángzhěnxiàzhījiāo bīnzhǔjìndōngnánzhīměi yángōngzhīwàng yáolín wénxīnzhōuzhīfàn chānwéizànzhù shíxúnxiūxiá shèngyǒuyún qiānféngyíng gāopéngmǎnzuò téngjiāofèng mèngxuéshìzhīzōng diànqīngshuāng wángjiāngjūnzhī jiājūnzuòzǎi chūmíng tóngzhī gōngféngshèngjiàn  (zhāngjùnzuò nánchāngjùn qīngshuāngzuò qīngshuāng )

    shíwéijiǔyuè shǔsānqiū lǎoshuǐjìnérhántánqīng yānguāngníngérshān yǎncānfēishàng fǎng访fēngjǐngchóngē línzhīchángzhōu tiānrénzhījiùguǎn céngluánsǒngcuì shàngchūchóngxiāo fēiliúdān xiàlín tīngzhǔ qióngdǎo屿zhīyínghuí guìdiàn殿lángōng gāngluánzhīshì  tiānrénzuò xiānrén céngluánzuò céngtái gāngzuò liègāng fēiliúdānzuò fēixiángdān 

    xiù diāoméng shānyuánkuàngyíngshì chuānhàizhǔ yán zhōngmíngdǐngshízhījiā jiànjīn qīngquèhuánglóngzhīzhú yúnxiāo cǎichèmíng luòxiáfēi qiūshuǐgòngchángtiān zhōuchàngwǎn xiǎngqióngpéngzhībīn yànzhènjīnghán shēngduànhéngyángzhī  (zhóutōng zhú jīnzuò jīn yúnxiāo cǎichèmíngzuò hóngxiāo cǎichèyún )

    yáojīnchàng xìngchuánfēi shuǎnglàiérqīngfēngshēng xiānníngérbáiyúnè suīyuán绿zhú língpéngzhīzūn shuǐzhūhuā guāngzhàolínchuānzhī měi èrnánbìng qióngmiǎnzhōngtiān yóuxiá tiāngāojiǒng juézhòuzhīqióng xìngjìnbēilái shíyíngzhīyǒushù wàngchángānxià kuàiyúnjiān shìérnánmíngshēn tiānzhùgāoérběichényuǎn guānshānnányuè shuíbēishīzhīrén píngshuǐxiāngféng jìnshìxiāngzhī huái怀hūnérjiàn fèngxuānshìnián  (yáojīnchàngzuò yáoyínchàng )

    jiē shíyùn mìngduōchuǎn féngtánglǎo guǎng广nánfēng jiǎchángshā fēishèngzhǔ cuànliánghóng鸿hǎi míngshí suǒlàijūnjiàn rénzhīmìng lǎodāngzhuàng nìngbáishǒuzhīxīn qióngqiějiān zhuìqīngyúnzhīzhì zhuótānquánérjuéshuǎng chǔzhéyóuhuān běihǎisuīshē yáojiē dōngshì sāngfēiwǎn mèngchánggāojié kōngbàoguózhīqíng ruǎnchāngkuáng xiàoqióngzhī  (jiànzuò ān  yóuhuānzuò érxiānghuān )

     sānchǐwēimìng jièshūshēng qǐngyīng děngzhōngjūnzhīruòguàn yǒuhuái怀tóu zōngquèzhīchángfēng shězānbǎilíng fèngchénhūnwàn fēixièjiāzhībǎoshù jiēmèngshìzhīfānglín tíng tāopéiduì jīnpěngmèi tuōlóngmén yángféng língyúnér zhōng zòuliúshuǐcán 

      shèngcháng shèngyánnánzài lántíng qiū línbiézèngyán xìngchéngēnwěijiàn dēnggāozuò shìsuǒwàngqúngōng gǎnjiéhuái怀 gōngshūduǎnyǐn yánjūn yùnchéng qǐngpānjiāng qīnghǎiyúněr 
    téngwánggāolínjiāngzhǔ pèimíngluán 
    huàdòngzhāofēinányún zhūliánjuǎn西shān 
    xiányúntányǐngyōuyōu huànxīngqiū 
    zhōngjīnzài jiànwàichángjiāngkōngliú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襄王梦里¹,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²头,暮雨朝云³几许愁?
译文:我站在巫山县城楼上眺望阳台故址,但见芳草萋萎,烟雾迷濠,当年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神秘梦境到底在哪里?楚阳台遗址上仍然是暮雨朝云,情景一如当年,但哪还有神女的影子?给人增添的不过是凄苦和悲凉。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等。此调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¹襄王梦里: 指楚襄王与神女梦中幽会之事。宋玉《高唐赋):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息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日: ‘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郾荐枕席。’”²宋玉台: 指巫山县城西北之楚阳台。³朝雨朝云: 指巫山神女。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飞花漫漫,不管羁(jī)¹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²更断肠。
译文:落花到处飘零,让人心生伤感,再加上羁旅在外,满怀离 ,二者一齐涌上心头。春水茫茫,上面似有 云笼罩,我想度过南陵,见此却更感伤心断肠。
注释:¹羁人: 离家在外之人。当时作者被贬谪蜀中。²南陵: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东南部。这里是泛指江南一带。

  这首词上片吊古伤今,抒发词人心中的沧桑凄凉之慨,下片紧承上片的吊古之意,即景感怀,反复咏叹,强烈地抒发了其内心的失意、惆怅之情。全词运用了渲染、烘托等手法,表现了作者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郁闷忧愤之情。

  上阙以两个何句作怀古:襄王在何处,宋玉已作古。词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首同襄王。“草绿烟深”的氤氲气象代表了政治的清明昌盛,而“何处是”即谓“是何处”,构句已表达了作者的疑问。更何况这“草绿烟深”。当襄王之时,也只是在“梦里”。次间宋玉,将《高唐赋》中神女之句嵌入词中,朝朝暮暮,飞云行雨,又有何人赏识?“几许愁”实形容愁多。在这巫山之地,想那神女之事,发面为两个问句,作者以历史的思考面表达了对于政治清明昌盛、君臣迟契合作的疑惑与犹豫。

  下阙承“暮雨朝云”面起,写春天里那漫天飞飞扬扬的花絮。就像人心里弥漫缠绕的愁绪,花絮点点,牵动着愁绪片片,每一点都叫人心痛肠断,而这花絮却不管不问。径自在空中肆意飞舞。城楼下那茫茫的长江水。城对岸那高高的向南山,虽然指示着东去朝中的谒见,南归乡里的团圆,而“胃臣”的心里却充满着悲伤与痛苦。黄庭坚已在遇救出川的路上,不会再有“断肠”之愁。由上片的怀古感慨,引出虽然已经解除了禁个,但是也已经完全丧失了政治的热情。六年的放逐留下了太深的伤痕,他正在考虑退身之事。人在朝廷,并不自由,更有无端的伤害与打击。这是他已经获赦面仍称“羁臣”的缘故。 他在到达江陵之后,坚决上疏向朝廷辞绝京官面请求外任以养家糊口,是缘于这一路上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蒋方.黄庭坚集:凤凰出版社,2014:第243-244页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九嶷(yí)¹上白云飞,帝子²乘风下翠微³
译文: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娥皇与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注释:¹九嶷山:地名,出自《水经注》。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中国名山之一。²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³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译文: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¹人歌动地诗。
译文: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注释:¹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我欲因之梦寥(liáo)廓,芙蓉国¹里尽朝晖。
译文: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¹芙蓉国:指湖南省。

  此诗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从中固然可以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但它却也表现了毛泽东对家乡人民克服困难的殷般期待,以及毛泽东藐视困难欲战而胜之的坚强意志。古代湖南盛产木芙蓉,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一般人认为这是毛泽东诗中“芙蓉国”的出典。但中有一首诗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我以为,娴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毛泽东不会不想到它。

  因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两句诗,既寄寓了他的怀乡念旧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乃至整个中国的明天的展望。如前所述,这首诗是对古典诗歌中友情诗传统的创造性发展。正是因为古人写友情时视野毕竟有限,格局有的比较狭窄,常常限于个人的天地之间,如明代邢昉的“胸前千斛泪如澜,为不逢君未可弹。何日尽情拼一哭,两人相对却成欢”(《寄吴见未》),如明代顾起元的“与君相见倍相亲,忽漫分携更怆神。此夜高歌在燕市,不知肝胆向何人”(《送顾考敷南还》)等等,均是如此。而毛泽东的《答友人》与它们比较起来,不仅可见新旧之别,古今之异,而且可见毛泽东作品境界之高远。

  毛泽东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巨细映衬、点面相形的典范之作。意笔与工笔,概括和精巧,粗犷与细腻,是艺术形象造型的两种不同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尤其如此。擅长于思想辩证法的毛泽东,同样讲究艺术的辩证法。毛泽东的诗词包括这首七律,其艺术的总体风貌是继承宋代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风格而作创造性的发展,诗的境界雄浑壮阔,往往神驰寰宇而目空今古。但是,从诗艺而言,一味豪壮,常常就会空无依傍,大而无当,等而下之的就会堕入凌厉叫嚣之途;一味工细,则容易流于琐屑平庸,天地狭窄,等而下之的就会流于晦涩苍白之境。只有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才会大而不空,小而不仄,大小互补,相得益彰。因此,毛泽东既常以其如椽的健笔,挥洒出大的境界(大景),也注意以较为精细的笔墨点染出小的境界(小景)。唯其如此大小结合、巨细映衬,才能创造出豪气干云而情味绵邈的艺术整体。

 ·yǒuré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iǔshānshàngbáiyúnfēi chéngfēngxiàcuìwēi 
bānzhúzhīqiānlèi hóngxiáwànduǒbǎichóng 
dòngtíngyǒngliántiānxuě chángdǎoréndòngshī 
yīnzhīmèngliáokuò róngguójìnzhāohuī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¹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已经没了行人。
注释:¹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榆柳萧疏(shū)¹楼阁闲,月明直见嵩(sōng)²雪。
译文: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皎洁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注释:¹萧疏:形容树木叶落。²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是说,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的三、四句是说,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境界与末句的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光秃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现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是为积雪张本;写人行绝,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后的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进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惊人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有画龙点睛之妙。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8 :第41页-第42页 .

luòqiáowǎnwàng

mèngjiāo tángdài 

tiānjīnqiáoxiàbīngchūjié luòyángshàngrénxíngjué 
liǔxiāoshūlóuxián yuèmíngzhíjiànsōngshānxuě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回鞭却走见天子,
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胡过金牛。回鞭却走见天子,
朝饮汉水暮灵州。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
朝饮汉水暮灵州。自矜胡骝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
一闻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头上锐耳批秋竹,
一闻说尽急难材,转益愁向驽骀辈。头上锐耳批秋竹,
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
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
洛阳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凤臆龙鬐未易识,
洛阳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凤臆龙鬐未易识,
侧身注目长风生。
侧身注目长风生。

  《李鄠县丈人胡马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27首。仇兆鳌《杜诗详注》评注此诗:“丈人骏马名胡骝,前年避贼过金牛。回鞭却走见天子,朝饮汉水暮灵州。”首言马行迅捷。从乱禽颠沛说起,便有奇气。过金牛,扈从明皇也。见天子,趋谒肃宗也。却走,退走也。

  “自矜胡骡奇绝代,乘出千人万人爱。一闻说尽急难才,转益愁向驾骀辈。”此见其济难之功。赵注:急难才,如刘备的颅跃过檀溪以免刘表之追,刘牢之马跳五丈涧,以脱慕容之逼。此处指避胡一事言。愁向驾胎,自叹所乘者皆疲马也。

  “头上锐耳批秋竹,脚下高蹄削寒玉。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此写其神骏之姿。耳锐蹄坚,筋胜于肉,此良马之相也。

  “洛阳大道时再清,累日喜得俱东行。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末言同行见马,结归李丈。凤臆龙鬐,一时未易测识,但见侧身注目,足下风生,果是绝尘之骥矣。《杜臆》:马不易识,以况相士之难。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李鄠县丈人胡马行

xiànzhàngrénxíng--

zhàngrénjùnmíngliúqiánniánguòjīnniúhuíbiānquèzǒujiàntiānzi

cháoyǐnhànshuǐlíngzhōujīnliújuédàichéngchūqiānrénwànrénài

wénshuōjǐnnáncáizhuǎnchóuxiàngdàibèitóushàngruìěrqiūzhú

jiǎoxiàgāoxuēhánshǐzhīshénlóngbiéyǒuzhǒngkōngduōròu

luòyángdàoshízàiqīnglèidōngxíngfènglóngwèishí

shēnzhùzhǎngfēng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